【大學問想想】學測滿級分竟然落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大學招生放榜,一名學測考了65級分的考生,以繁星推薦錄取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然而,這年有八位學測滿級分(註一)的考生,卻沒拿到個人申請的 ... 移至主內容 简 熱門 首頁 政策想想 【大學問想想】學測滿級分竟然落榜? 友善列印版本教育文化魏佳卉發佈於7月7,20162016年大學招生放榜,一名學測考了65級分的考生,以繁星推薦錄取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然而,這年有八位學測滿級分(註一)的考生,卻沒拿到個人申請的分發入學資格。

許多經歷聯考時代洗禮的「大人們」,看到這份榜單,直覺反應便是「多元入學不公平,分數高的竟然落榜,還是改回聯考公平。

」全國12所醫學系,每年招生人數不過1200名左右,錄取率佔全體考生不到1%,考上醫學系的,絕對是成績最頂尖的佼佼者。

64級分以成績表現來說,只能算「中上」,透過繁星錄取醫學系,的確挑戰既有的價值觀。

逐一檢視各大醫學系在「個人申請」、「繁星推薦」的學測級分在甄選成績比重的占比,最多僅40%,台大醫學系個人申請錄取的學測級分比例甚至為「0」。

如此訂定入學標準的背後思維,即是學測級分代表高中學力達標的基本門檻。

學測只是資格考 學測改採「級分制」,試圖打破聯考時代分分必較的壓力,畢竟選擇題、填充題多對一題,難以區別學生程度差異。

加上中學之前,台灣的學校課程包括國、英、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等,都是訓練抽象思考的基本學科,多大學科系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全新的學習挑戰。

因此,透過學測檢定「基本學力」,再來以「面試」、「口試」、「審查資料」,甚至其他「專業筆試」,讓大學篩選出,基本學力在各系設定的學測門檻標準之上的學生,究竟哪些才是最適合入學的人。

為了「個人申請」、「繁星推薦」等入學考試,高中生必須提早了解各個科系的特色,好因應準備審查資料、口試的需求。

雖然,多元入學選才制度已有極大的轉變,然而許多學生,尤其是同學的師長們,準備大學入學的心態,仍停留在「聯考時代」。

一致的想法就是把學測分數「衝高」,等到拿到成績單再來決定要填哪些學校和科系,距離報名選填志願不過短短一個月,從決定到準備資料,當然時間緊迫。

因此,坊間出現許多代為製作「審查資料」,訓練「面試」的補習班。

如此一來,多元入學當然成了多錢入學的代名詞。

私中入學人數爆增 在高中輔導課程規劃中,包括學習地圖、生涯探索及大學科系、入學管道介紹等等,都是高中在校期間的必修課程。

然而,城鄉差距、輔導師資不足、家長觀念扭轉不易等因素,能夠體會生涯規劃發展重要性的高中生不多。

當個人申請、繁星推薦等管道逐年增加招生名額,同時跟聯考一樣單以考試成績作為錄取標準的指考人數不斷減少之際,社會各界對於多元入學的好感度仍然不足。

大學針對不同管道入學的學生,進行的學習成效分析比較,在在顯示,入學後平均表現較優的學生依序為「繁星」﹥「個人申請」﹥「指考」,雖然數字已經說話,未因此說服所有人,多元入學之於大學選才的優點。

於是,學測放榜後,北中南多家私校滿級分的人數創新高,卻有公立名校滿級分人數掛零,而遭受外界抨擊「辦學不力」。

許多家長因而「恐慌」,急著把孩子送進私中,這兩年,也見到私立國中入學考試人數大爆炸。

家長擔心,公立學校「不管小孩念書」,只放著學生玩社團。

教育學會生存能力 近年也見到私立高中標榜的「菁英班」、「升學班」,在校時間不斷拉長,晚上6、7點晚自習離校後,又往補習班報到,回到家往往10點之後,造成白天上課精神不濟的惡性循環,只好靠補習加強成績。

賣座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描寫的都是導演高中的青春往事,深烙記憶中的美好回憶,多為少年同儕聚在一起探索生命的蠢事。

基本學力養成,當然是未來學習能力的基礎,只有學科成績好,不足應付未來生命挑戰。

像是捷運殺人事件的鄭捷,當年學測考了63級分,成績足以考上政大等國立大學,算是優等生,成績好並不保證生命一定是一片坦途。

受教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學會「生存能力」,選擇自己適合的路,既然入學管道已經開啟多元選擇方式,何不搞懂遊戲規則,而非留在分分計較的窠臼裡。

註1:學測考試國、英、數、社會、自然等5科,每科滿級分15級分,全部滿分75級分   友善列印版本 友善列印版本 關鍵字:申請入學、繁星計劃、補習班、補習、學測、高中教育、大學學測 作者 魏佳卉 習慣做ShadowWriter、ShadowEditor的媒體工作者。

不小心闖進高教議題,於是用了幾年的青春,爬梳官方數據,沒想到一頭栽進去卻沒完沒了。

很多看似不能說的秘密,其實opendata早在那邊靜靜的等著,一切的糾結就要露出曙光。

  同作者其他文章 【大學問想想】大學漲學費比電影票便宜? 【大學問想想】10年後,你的大學母校還在嗎? 【大學問想想】如何成為「最好的」大學? 相關文章 別再讓榜單綁架教育 【時事想想】縮短學童上課時數可行嗎? 當國文作文遇上英文 偷懶高三生,誰之過? 國語?國文?台語?──大考中心為學測國文作文寫英文開會衍生的問題 政策想想分類 中國問題 主權兩岸 休閒育樂 全球脈動 司法人權 國防外交 媒體觀察 政黨政治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社會安全 財政金融 教育文化熱門 更多 賴彥丞 8月24,2016 教官退出校園到底為何不可? 魏佳卉 6月23,2016 【大學問想想】哪個科系最有錢途?官方... 魏佳卉 7月07,2016 【大學問想想】學測滿級分竟然落榜? 李知非 8月20,2018 「這個老師有問題!」從行政面切入務... 政策想想@教育文化 更多 NamQuốcVăn 11月15,2021 【越南想想】越南等九國學者齊聚成大討... 林潔盈 8月17,2021 【勵馨想想】當孩子戀愛時——愛與牽絆 楊晴盛 8月10,2021 【勵馨想想】大學生的情感教育初探 阿宏叔叔 8月05,2021 【野球人生】許金木、麥克林登與浪得虛... 想想副刊 更多副刊文章 【影像內外】1960年代台語電影... 【聽那些女孩唱歌】不只是粉紅叛... 【戰地眺望】參與二戰的植物蓖麻 【鐵份補給】時代的終結、新幹線雙... 【影像內外】因為「辱華」無法在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