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的心理問題有解嗎?談老人心理治療可行性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會致力於老年精神科醫師的訓練、推廣老人心理衛生、研究老年精神疾病的治療及增進和國際學術機構交流。

藉此專欄想向民眾介紹老人心理衛生知識、促進「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專欄 醫生這樣說 長輩的心理問題有解嗎?談老人心理治療可行性 收藏 圖片來源/Pexels 瀏覽數1,151 2022/07/28· 作者/邱智強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張先生,72歲,因長期失眠來就診,他表示從40年前太太過世起,自己辛苦拉拔三個兒子長大,就開始失眠。

那段期間嚴重時甚至全身癱軟沒力,無法去工作。

最近因自覺老了,三個小孩又都不願繼承家裡的工廠而和他們衝突加劇,他覺得小孩都不聽自己的話,從太太過世後的犧牲都化作泡影。

近來,除失眠嚴重外還有劇烈頭痛、全身虛弱、昏眩、甚至覺得快昏倒了,但身體檢查無異常,而由小孩帶來看診。

在診間裡,張先生一提到小孩的不孝、太太的過早離世,便哭了起來。

經過1個月的抗鬱劑治療,雖然個案的憂鬱情緒及睡眠較改善,但還是和小孩衝突極大,因此我建議他做心理治療,處理太太過世的長期哀悼問題,以及小孩能否延續其事業而產生關係衝突的議題。

起初張先生十分抗拒地說:「我又沒心理問題,幹嘛需要做心理治療?你們真的把我當作瘋子?」兒子們也不以為然,覺得爸爸年紀已大,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怎麼可能接受了心理治療就有所改變。

還好我好說歹說,他們才同意試試看。

推薦閱讀:老人不快樂,年輕人比較有朝氣?這是錯誤的刻板印象!一開始,張先生抱怨我們的心理師太年輕,真的會懂他嗎?也抱怨心理師怎麼都只聽他講,都沒給建議,來接受心理治療兩次就不想來了。

我就跟他說:「如果建議有效,應該很多朋友給過你建議,真的有幫助你就不用來這裡了,而且你為失眠所苦30幾年,就起碼來3個月,若真的沒用就可以不參加了。

」張先生只得勉強繼續,家人也不敢抱太大希望。

訝異的是3個月間張先生都可準時參加心理治療,且表示之前都沒人像心理師可以好好地聽自己說話,去了解他的需求,雖然沒給建議,現在起碼自己身體狀態及睡眠品質比起只吃藥又更好了些。

(示意圖。

圖片來源/Unsplash)隨著心理治療的進展,個案開始談到他對太太過世的思念,但因為要在小孩面前表現出堅強的一面,於是太太的話題在家裡成為不能談的禁忌。

他也提到自己其實很孤單,為撫養小孩拚命工作都沒再認識其他女性,也因為埋首工作也沒交幾個朋友,能講心事的對象更少。

因為他爸爸是心臟病過世,去年有一次他在坐捷運時,突然昏眩、心跳加快、覺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害怕自己快死掉了;從那時候起他就覺得工廠需要更積極地交棒,才把在各地工作的小孩叫回來,希望有人能繼承他的工廠,但小孩都不願意,更讓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是否就是這樣了,過往所有的付出似乎都不再有意義……直到心理師進一步去了解時,他才可以開始提到自己對於死亡的害怕與恐懼,面對之前爸爸因心臟病過世及太太突然撒手而去,自己被留下來的痛苦及悲傷一擁而上;經過1年的心理治療,他也慢慢了解到自己對死亡及被拋棄的恐懼,也了解他也可以呈現出脆弱的一面,他也嘗試去和小孩談自己在喪親之後的痛苦及面對死亡的恐懼,也同意不一定要小孩都聽他的才算有回報或價值,和小孩之間的衝突也減少了。

(示意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老年人常常會面對多種心理議題,如各種失落(老化、退休、慢性病、親人過世、身分或經濟上的失落等)、跟不上社會脈動、孤寂感、死亡的議題等。

一般成年人的憂鬱症,藥物加心理治療遠比單純用藥物治療效果好。

老年人有憂鬱症時,常常抗鬱劑效果沒有成年人好,那麼他們接受心理治療是否有用呢?之前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依德曾提到:「超過50歲的成年人因為心智缺乏彈性,此部分常是心理治療所仰賴的,故不太建議他們接受精神分析。

」但後面的學者也反駁說:「佛洛依德本人在自己6、70歲時仍寫出許多曠世巨著,表示老年人怎麼可能心智無彈性?否則怎麼能寫得出來。

」所以,雖然老年人常被忽略,很少被轉介心理治療,但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老年人是可以接受心理治療,而且是有效的。

只是可能在治療的形式上要做點調整,例如:可能治療需更結構化,或時間、地點可較有彈性,另外就是年輕的治療師常需克服老人和成人不同、是無法改變的偏見。

即使是神經方面的研究,現在也發現老年人的腦細胞仍有再生能力,更何況是心理彈性呢?(示意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就像本文提到的例子,張先生一開始對心理治療或年輕的治療師抗拒不想接受治療,但當他敞開心胸、願意去談他的困擾及他的人生,治療過程就慢慢展開了。

特別是我自己臨床上的一些老人個案,許多常常是年輕時未處理好的心理議題,老年期又再出現來困擾他們。

就如同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在65歲~死亡的階段重要的是自我的統整,很多老人因為對這一生仍有許多悔恨,不願接受已發生的現實而感到痛苦。

所以我在診間常看到各式各樣辛苦的老人:如兒女成群卻感到孤寂的女老師、窮得只剩下錢的老爺爺、70餘歲的小三為小四出現而懊悔此生的退休公務員、一輩子想自由卻一直在服侍出軌的先生及媽寶兒子的貴婦、老年還一直抱怨媽媽小時候不公平的酒癮老爺爺等……像他們的這些議題,都不是開立藥物即能處理的。

推薦閱讀:做好3件事,以後不當孤單老人所以我常跟受苦於這些心理議題的老人及家屬,甚至學心理治療的學生們說,老人心理治療的重點在於讓老人了解他們的一生,如何去將這些經歷整合在一起,或許治療完他們就會發出個驚嘆說:「唉!這就是我的這一生……」也就是他們了解自己後,也沒有什麼好遺憾或虧欠的,就可好好地接受老化或死亡,就是可以好好地死了。

但其實更重要或更積極的意義是:既然可接受好好地死,那剩下的餘年應該更可以好好地活、帶著感恩的心積極地活著,這才是老人心理治療的目的。

*基於諮商保密原則並保護當事人,內文個案所有細節均已修改無法辨識,且非為單一個案之描述,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本文作者邱智強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任、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台北醫學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赴英國修習老人心理治療)<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責任編輯:劉妤葶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心理健康 心理治療 熟齡 老年 老人憂鬱症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 本會致力於老年精神科醫師的訓練、推廣老人心理衛生、研究老年精神疾病的治療及增進和國際學術機構交流。

藉此專欄想向民眾介紹老人心理衛生知識、促進「健康的老化」及增加民眾對老年精神疾病的敏感性,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羅賓威廉斯的「路易氏體失智症」到底是什麼樣的失智症? 失智照顧難題百百種》不變的是:安全與舒適是他們永恆的記憶 做失智者的好朋友:以友善尊嚴的方式共享生命旅程 更多文章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小心!那些你所不知道造成血糖不穩的元兇 熱門文章 1. 鐵質含量是蔬菜之冠 紫蘇強化免疫力 4. 降腰圍、控血糖血壓 吃這一好物預防心臟病、控制身材 2. 4種人容易因秋燥傷肺 這種水果養肺效果佳 5. 奇亞籽、亞麻籽…為什麼你該多吃?種籽類食物4個好處 3. 母親是最難扮演的角色 賈靜雯往日子裡掘取意義 6. 新冠確診症狀和感冒、流感的差別秒懂!2關鍵分辨確診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新冠肺炎 快篩陽性確診怎麼辦?確診通報流程、隔離天數、視訊看診+領藥 最新專題 一生必修!個人化精準營養學 吃對了,身體最知道 照顧讓位給專業 陪伴,才是新孝道 2022《康健》健康城市大調查 你的城市能放心安老嗎? 吃對營養 打擊日常小病痛 【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Podcast 最佳免疫力平衡術 打造不生病體質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