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的孩子 - 康軒學習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被動的孩子】 在臨床上,確實有人天生的組織性特別弱,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又容易分心,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如果剛好他對讀書又沒有太大的興趣,那就容易看到回家只 ... 爸媽情報站 親子教養 教養類 閱讀類 學習類 休閒類 健康類 影音專區  親子教養【教養類】 回文章列表 被動的孩子 文/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印象中,很常聽到家長講:「孩子拖拖拉拉的,叫一次才動一下」、「常常說『等一下』,可是,等我洗好衣服,他還坐在原來的地方看電視,真是氣死人了!」、「為什麼他都不會自動自發?」……  然後,家長就會接著說:「什麼方法都試過了,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還是沒有效!到底我該怎麼做?」  說實話,有些家長這樣說的時候,就只是把自己小時候被教導的方式,重新複製一遍,就認為自己「什麼方法都試過了。

」有些家長,則非常認真努力,參考了教養專家的講法,踏實執行,卻沒出現預期中的效果。

【一樣米養百樣人】  事實上,我常強調接納與理解,是因為「一樣米,養百樣人」,各種狀況的人都有,包括天生很被動的特質。

別說孩子,連大人即便各方面的發展都應該成熟了,還是有可能個性懶散。

有些大人要求孩子自動自發的事,自己都不見得能做到。

  只不過,我這樣的說法,並不會很受歡迎。

閱聽大眾會比較喜歡知道,有一種簡單的神奇辦法,照著去做,就可以解決「孩子」的問題。

所謂接納與理解,是要從「大人」自己努力起、改變起。

然後,接下來我常建議,把身教做好,更是先要求大人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的動作,這相對更花時間。

【被動的孩子】  在臨床上,確實有人天生的組織性特別弱,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又容易分心,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如果剛好他對讀書又沒有太大的興趣,那就容易看到回家只想看電視、打電動,或者整天掛在網路上聊天,連吃飯、洗澡甚至睡覺,都想要省略的孩子。

  孩子的天性不同,所採取的教養方式就會有異,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單靠家長自己會有判斷上的困難,自然就沒辦法套用教養專家的建議了。

有時候,專業人員會建議使用藥物的方式嘗試。

【提升孩子的主動性】  如果單純從父母的教養上,要提升一些孩子的主動性,我們可以這樣進行:  ●理解您的孩子。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看得夠多,便能了解孩子的行為是否為故意,還是天性。

找專業人員評估,是理解孩子的方式之一。

  ●設定符合孩子能力的目標。

有的孩子就是要經過提醒才能完成功課、整理書包,我們可以期待這個過程的時間縮短,但都要孩子自己全部不經提醒就能完成,那真的強他所難。

對某些人來說,家長的行動祕書角色,要等到孩子的配偶接手之後,才能卸下。

  ●有結構的家庭生活。

從小培養時間觀念,什麼時候要做什麼,都很固定,最好家裡還有明顯可見的時間規劃表。

跟孩子預告的時候,常要加入明確的時間描述,像是「等一下10點要出門,所以你電視這一段看完,9點半就要關掉,開始整理你要帶的東西」。

時間不要安排得太急、太趕,這樣會常累積無法按時完成事務的挫折感。

作息規律,那是根本,即便假日,起床時間也別差太多,寒暑假更是要保持相對穩定。

對於很被動的孩子來說,每天最好安排半小時以上的自由時間,讓孩子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

  ●具體、簡單的指令。

每個孩子,在不同年齡,一次都只能接收不同的指令數量,這需要實驗。

像是「吃完飯之後,去洗手,把碗盤收到水槽,然後開始準備睡覺,不要再拖了」,就至少包含四個以上的指令。

「準備睡覺」,可能還包含洗澡、刷牙、洗臉、上廁所、整理書包等,指令模糊,孩子就容易忘。

  ●要有足夠的等待時間。

有些家長急,指令一出,就要在短時間內看到孩子執行,可能無意中一直打斷孩子的思考。

也許孩子正在想等一下要做什麼,該如何做,或者他需要先結束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

有些家事,孩子可能還需要練習,剛開始孩子做得不好,不斷嫌棄,會打擊孩子做家事的動機,給孩子時間練習很重要。

【有效且具體的鼓勵】  此外,有效而具體的鼓勵可以提升動機。

別說孩子,有的家長也會說,做家務的時候一直被念,這裡不好那裡很差,自然而然就不想做,那就更容易被動。

把喜歡的事放後面,不喜歡的事放前面,相對能提升孩子完成的動機。

孩子身體健康要照顧,有充足的體力會提升做事的積極。

【洪老師小叮嚀】  對我來說,有自動自發的家長,是培養自動自發孩子的基礎。

陪著孩子一起做,當然比只動口不動手,更能培養孩子做事的習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