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沉積岩(英語:Sedimentary rock),在有水循環的星球上,又稱為水成岩,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兩種是火成岩和變質岩)。

沉積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 ... 沉積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4月7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美國田納西州的石灰石性質的頁岩層理結構 美國猶他州西南部的沉積岩 沉積岩(英語:Sedimentaryrock),在有水循環的星球上,又稱為水成岩,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兩種是火成岩和變質岩)。

沉積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將其他岩石的風化產物和一些火山噴發物,經過水流或冰川的搬運、沉積、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積岩組成的,但如果從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個岩石圈算,沉積岩體積只占5%,因此沉積岩是構成地殼表層的主要岩石。

沉積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頁岩、礫岩等。

沉積岩中所含有的礦產極為豐富,占全部世界礦產蘊藏量的80%。

沉積岩特徵是有層理,某些含有動植物化石,所以可以斷定其地質年代。

相較於火成岩及變質岩,沉積岩中的化石所受破壞較少,也較易完整保存,因此對考古學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目標。

目次 1成因 2構造 2.1層理構造 2.2層面構造 3分類 3.1碎屑沉積岩 3.2生物沉積岩 3.3化學沉積岩 4參考文獻 5外部連結 成因[編輯] 風化的岩石顆粒,經大氣、水流,到一定地點沉積下來,受到高壓的成岩作用,逐漸形成岩石。

沉積岩保留了許多地球的歷史訊息,包括有古代動植物化石,沉積岩的層理有地球氣候環境變化的信息。

風化侵蝕:在河流上、中游兩岸的大岩石,經年累月被侵蝕、風化或直接被河水切割後,逐漸崩解成碎塊或更小的沙、泥碎屑。

搬運:崩解、被切割下來的岩石碎屑,被河水從上游往下游搬移。

堆積:河流的流速向下游逐漸減緩,搬運能力也越來越小,因此,河中岩石碎屑便一路沉積下來。

由上游、下游到海底,分別是「礫石層」、「砂層」、「泥層」。

此外,由珊瑚、藻類等生物所堆積形成的,便是「珊瑚礁石層」。

壓密:由於新的層積物不斷堆壓在舊的上面,時間一久,底下的沉積物便會被壓得緊密結實。

膠結:密實的沉積物依然有許多孔隙。

當地下水流經這些孔隙,帶來的礦物質將孔隙一一填滿,同時將岩石碎屑顆粒緊緊膠黏在一起。

構造[編輯] 層理構造[編輯] 層理構造是由沉積物的成分或粒徑大小的結構沿垂直於沉積物表面(層面)方向及側向延伸變化而顯示出來的一種層狀構造。

層理構造是與岩漿岩、變質岩區別的重要標誌。

常見的有: 水平層理:由一系列與層面平行的細層組成的層理;一般形成於平靜的或微弱流動的水環境中。

斜理層理: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一般是在單向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形成的,常見於河床沉積物中。

交錯層理:有些斜層理與原來生成的斜層理呈一定角度相交,相互交錯(切蝕)而形成的。

遞變層理:同一層內碎屑顆粒粒徑向上逐漸變細;它的形成常常是因沉積作用發生在運動的水介質中,其動力由強逐漸減弱。

層面構造[編輯] 波痕:在還沒有固結的沉積層面上,由於流水、風或波浪的作用形成的波浪起伏的表面,經過成岩作用保存下來。

可指示流水方向與地層上下方向。

泥裂:沒有固結的沉積物露出水面乾涸時,經過脫水收縮乾裂而形成的裂縫。

可用來指示地層上下方向。

分類[編輯] 沉積岩的分類不僅根據其形成顆粒的大小,還要考慮到組成顆粒的化學成分,形成的條件等因素。

顆粒形成的條件,是藉由水的相態變化和溫度差異使得岩石碎裂,或者是化學作用,如淋溶作用、析出作用等。

在搬運過程中,顆粒體積進一步變小,最終在一個新地點沉積成岩。

碎屑沉積岩[編輯] 是從其他岩石的碎屑沉積形成的,包括有長石、閃石、火山噴出物、黏土、石英,以及變質岩的碎屑,而隨著碎屑的大小不同,形成的岩石種類也不同。

泥岩:碎屑小於0.0039mm(無形成頁理) 頁岩:碎屑小於0.0039mm(有形成頁理) 粉砂岩:碎屑在0.0039至0.0625mm之間 砂岩:碎屑為0.0625到2mm之間 礫岩:碎屑為2到256mm 生物沉積岩[編輯] 是由生物體的堆積造成的,如花粉、孢子、貝殼、珊瑚等大量堆積,並經過成岩作用所形成。

一般認為,地球大氣中的含碳量之所以相對其他行星如金星要低,就是因為被石灰岩等沉積岩固定。

石灰岩、白雲岩:其中所含的物質,如碳和鈣都能在生物系統中循環 泥炭和褐煤 化學沉積岩[編輯] 即蒸發岩,由各種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沉澱而成,某種化學成分沉澱後,在一定條件下常同時結晶。

岩鹽 石膏 參考文獻[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沉積岩的多媒體資源 規範控制 AAT:300011273 BNF:cb11938323w(data) GND:4054079-0 LCCN:sh85114773 NARA:10641000 NDL:0057306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沉积岩&oldid=70988085」 分類:​水成岩地質學隱藏分類:​自2019年4月缺少來源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維基共享資源連結使用了維基數據上的匹配項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ашҡортса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भोजपुरीবাংলাBosanskiCatalàČeštinaЧӑвашла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àidhlig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ernowekLatinaLëtzebuergeschLatgaļu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Монгол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Plattdüütsch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