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室護理實踐指南(2016完整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4.3.6 無菌手術衣的無菌區範圍為肩以下、腰以上及兩側腋前線之間。
... 限度地減少微生物由非無菌區域轉移至無菌區域;同時可以加強手術器械管理。
微文庫
其它
護理人
正文
搜索
手術室護理實踐指南(2016完整版)護理人2017-08-0517:35:57
第一篇 無菌技術1、概述1.1目的為手術醫務人員、醫院感染管理者和衛生行政部門提供手術室無菌技術的相關知識和操作規範,以規範手術過程中的無菌技術操作,保障患者健康權益。
1.2範圍1.2.1本指南包括外科手消毒、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鋪置無菌器械臺及傳遞手術器械的相關基礎知識、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內容。
1.2.2本指南既對手術室護士的日常工作和具體操作行為具有指導作用,也對手術室管理者加強科室管理及相關的教育培訓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名詞術語2.1手衛生手衛生(hand hygiene)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2.2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是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皁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
使用的手消毒劑常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2.3常居菌常居菌(resident skin flora)是指能從大部分人體面板分離出來的微生物,是面板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機械地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棒狀桿菌類、丙酸菌屬、不動桿菌屬等。
一般情況下不致病。
2.4暫居菌暫居菌(transient skin flora)是指寄居在面板表層,常規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觸患者或被汙染的物體表面時可獲得,可隨時通過手傳播,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
2.5皁液皁液(liquid soap)是指不含消毒劑的清潔劑,或僅含有很低濃度的、僅起防腐作用的抗菌劑。
2.6手消毒劑手消毒劑(hand antiseptic agent)是用於手部面板消毒,以減少手部面板細菌的消毒劑,如乙醇、異丙醇、氧己定、碘伏等。
2.6.1 速幹手消毒劑速幹手消毒劑(alcohol-based hand rub)是含有醇類和護膚成分的手消毒劑。
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
2.6.2免沖洗手消毒劑免沖洗手消毒劑(waterless antiseptic agent)是主要用於外科手消毒,消毒後不需要用水沖洗的手消毒劑。
包括水劑、凝膠和泡沫型。
2.7持久活性持久活性(persistent activity)是指使用的消毒劑有持續殺菌能力或累積活性,確保手術過程中手錶面微生物保持在較低水平。
2.8有效性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指手衛生產品殺滅微生物的能力,分實驗室消毒效果和臨床應用消毒效果。
2.9 外科手消毒設施外科手消毒設施(surgical hand disinfectionfacilities)是用於洗手與手消毒的設施,包括洗手池、水龍頭、流動水、清潔劑幹手用品、手消毒劑、手刷、計時裝置、清潔指甲用品等。
2.10無菌手術衣無菌手術衣(sterile surgical gown)是指用於手術室規範環境下的無菌服裝。
無菌手術衣有三對繫帶:領口一對繫帶;左頁背部與右頁內側腋下各一系帶組成一對;右頁寬大,能包裹術者背部,其上一系帶與腰部前方的腰帶組成一對。
2.11無接觸式戴無菌手套無接觸式戴無茵手套(closed gloving/non-contact gloving)是指手術人員在穿無菌手術衣時手不露出袖口獨自完成或由他人協助完成戴手套的方法。
2.12消毒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殺滅或清除傳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達到無害化的處理。
2.13滅菌滅茵(sterilization)是指清除或殺滅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處理。
2.14無菌技術無菌技術(steriletechnique)是指在醫療、護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人人體和防止無菌物品、無菌區域被汙染的操作技術。
2.15無菌區域無菌區域(sterile area)是指經過滅菌處理且未被汙染的區域。
2.16穿孔指示系統穿孔指示系統(perforation indication system)是指戴雙層手套,當手套穿孔時,液體會通過穿孔部位滲透到兩層手套之間,更容易看見穿孔部位。
2.17無菌單無菌單(sterile drapes)是指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汙染的手術單。
2.18無菌包無菌包(sterile package)是指經過滅菌處理後,未被汙染的手術包。
2.19無菌器械臺無菌器械臺(sterile instrument table)是指手術過程中存放無菌物品、手術器械等物品的操作區域。
2.20無菌持物鉗無菌持物鉗(sterile holding forceps)是指經過滅菌處理後,用於夾取或傳遞無菌物品的鉗子。
2.21無菌物品無菌物品(asepticsupply)是指經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滅菌後,未被汙染的物品。
2.22化學指示物化學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是指根據暴露於某種滅菌工藝所產生的化學或物理變化,在一個或多個預定過程變數上顯現變化的檢驗裝置。
2.23無融式傳遞無觸式傳遞(non-contact transfer)是指手術過程中藉助中間物質,進行傳遞、接收手術銳器,防止職業暴露。
3、外科手消毒3.1外科手消毒目的外科手消毒目的是清除或者殺滅手錶面暫居菌,減少常居菌,抑制手術過程中手錶面微生物的生長,減少手部面板細菌的釋放,防止病原微生物在醫務人員和患者之間的傳播,有效預防手術部位感染髮生。
3.2外科手消毒設施3.2.1 洗手池洗手池應設在手術間附近,2 ~ 4個手術間宜配置1個洗手池。
洗手池大小、高低適宜,有防濺設施,管道不應裸露,池壁光滑無死角,應每日清潔和消。
3.2.2水龍頭水龍頭數量與手術間數量匹配,應不少於手術間數量。
水龍頭開關應採用非手觸式。
3.2.3洗手用水洗手用水的水質應符合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水溫建議控制在32 ~ 38℃。
不宜使用儲箱水。
3.2.4清潔劑術前外科洗手可用皁液。
盛裝皁液的容器應為一次性,如需重複使用應每次用完後清潔、消毒。
皁液有渾濁或變色時及時更換,並清潔、消毒容器。
3.2.5幹手物品幹手物品常用無菌巾,一人一用。
3.2.6消毒劑消毒劑要符合國家管理要求,在有效期內使用。
用於外科手消毒的消毒劑主要有氯己定醇複合消毒液、碘伏和2% ~ 4 %氯己定消毒液等,使用中應注意以下事項:3.2.6.1外科手消毒劑能顯著降低完整面板上的微生物,有廣譜抗菌、快速、持久活性、無 刺激性等特點,即刻殺菌和持久活性被認為是最重要的。
3.2.6.2需為醫務人員提供高效、刺激性低的外科手消毒劑,同時考慮他們對產品的觸覺、氣味和面板的耐受性。
3.2.6.3應向廠家諮詢手消毒劑、凝膠或酒精類揉搓劑與醫院使用的抗菌皁液相互作用的簡明資訊。
3.2.6.4外科手消毒劑的出液器應採用非手觸式,消毒劑宜採用一次性包裝,重複使用的消毒劑容器應每次用完後清潔與消毒。
建議使用一次性包裝;重複使用的出液器應每週清潔與消毒。
3.2.6.5外科手消毒劑開啟後應標明日期、時間,易揮發的醇類產品開瓶後的使用期不得超過30天,不易揮發的產品開瓶後使用期不得超過60天。
3.2.7手刷手刷應柔軟完好,重複使用時應一用一滅菌。
3.2.8計時裝置應配備計時裝置,方便醫務人員觀察洗手與手消毒時間。
3.2.9洗手流程及說明圖示洗手池上方應張貼外科洗手流程圖,方便醫務人員規範手消毒流程。
3.2.10鏡子洗手池正前方應配備鏡子,用於刷手前整理著裝。
3.3外科手消毒方法3.3.1 外科手消毒原則3.3.1.1先洗手,後消毒。
3.3.1.2不同手術之間或手術過程中手被汙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3.3.2外科手消毒前的準備3.3.2.1 著裝符合手術室要求,摘除首飾(戒指、手錶、手鐲、耳環、珠狀項鍊等)。
3.3.2.2指甲長度不應超過指尖,不應佩戴人工指甲或塗指甲油。
3.3.2.3檢查外科手消毒用物是否齊全及有效期。
3.3.2.4將外科手消毒用物呈備用狀態。
3.3.3洗手方法3.3.3.1取適量的皁液清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認真揉援。
清潔雙手時,應注意清潔指甲下的汙垢和手部面板的皺褶處。
3.3.3.2流動水沖洗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從手指到肘部,沿一個方向用流動水沖洗手和手臂,不要在水中來回移動手臂。
3.3.3.3使用幹手物品擦乾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3.3.4手消毒方法常用方法包括:免刷手消毒方法和刷手消毒方法。
3.3.4.1免刷手消毒方法3.3.4.1.1 沖洗手消毒方法:取適量的手消毒劑揉搓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並認真揉搓2 ~ 6分鐘,用流動水衝淨雙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無菌巾徹底擦乾。
流動水應達到GB5749的規定。
特殊情況水質達不到要求時,手術醫生在戴手套前,應用醇類消毒劑再消毒雙手後戴手套。
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撞時間及使用方法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3.3.4.1.2免沖洗手消毒方法:取適量的手消毒劑塗抹至雙手的每個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並認真揉搓直至消毒劑乾燥。
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搓時間及使用方法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3.3.4.1.3塗抹外科手消毒液3.3.4.1.3.1 取免沖洗手消毒劑於一側手心,揉搓一側指尖、手背、手腕,將剩餘手消毒液環轉揉搓至前臂、上臂下1/3。
3.3.4.1.3.2取免沖洗手消毒劑於另一側手心,步驟同上。
3.3.4.1.3.3最後取手消毒劑,按照六部洗手法(見附錄A)揉搓雙手至手腕部,揉搓至乾燥。
3.3.4.2刷手消毒方法(不建議常規使用)3.3.4.2.1 清潔洗手:具體方法參照標題2.3.3中的內容。
3.3.4.2.2刷手:取無菌手刷,取適量洗手液或外科手消毒液,刷洗雙手、前臂、至上臂下1/3 ,時間約3分鐘(根據洗手液說明)。
刷時稍用力,先刷甲緣、甲溝、指蹼,再由拇指橈側開始,漸次到指背、尺側、掌側,依次刷完雙手手指。
然後再分段交替刷左右手掌、手背、前臂至肘上。
刷手時要注意勿漏刷指間、腕部尺側和肘窩部。
用流動水自指尖至肘部沖洗,不要在水中來回移動手臂。
用無菌巾從手至肘上依次擦乾,不可再向手部回擦。
拿無菌巾的手不要觸碰已擦過面板的巾面。
同時還要注意無菌巾不要擦拭未經刷過的面板。
同法擦乾另一手臂。
手消毒劑的取液量、揉援時間及使用方法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
3.3.5外科手消毒的注意事項3.3.5.1在整個過程中雙手應保持位於胸前並高於時部,保持手尖朝上,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3.5.2手部面板應無破損。
3.3.5.3沖洗雙手時避免濺溼衣褲。
3.3.5.4戴無菌手套前,避免汙染雙手。
3.3.5.5摘除外科手套後應清潔洗手。
3.3.5.6外科手消毒劑開啟後應標明日期、時間,易揮發的醇類產品開瓶後的使用期不得超過30天,不易揮發的產品開瓶後使用期不得超過60天。
3.4外科手消毒效果監測醫療機構應定期對手術室、產房、導管室等外科相關科室進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的監測。
當懷疑醫院感染暴發與醫務人員手衛生相關時,應及時進行監測,並進行相應致病性微生物的監測。
監測方法及判斷標準參考WS/T 313-2009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範》8.2及8.3部分。
4、穿無菌手術衣4.1穿無菌手術衣目的穿無菌手術衣目的是避免和預防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衣物上的細菌汙染手術切口,同時保障手術人員安全,預防職業暴露。
4.2穿無菌手術衣方法4.2.1穿無菌手術衣(圖4-1) 4.2.1.1拿取無菌手術衣,選擇較寬敞處站立,面向無菌臺,手提衣領,抖開,使無菌手術衣 的另一端下垂。
4.2.1.2兩手提住衣領兩角,衣袖向前位將手術衣展開,舉至與肩同齊水平,使手術衣的內 側面面對自己,順勢將雙手和前臂伸入衣袖內,並向前平行伸展。
4.2.1.3巡迴護士在穿衣者背後抓住衣領內面,協助將袖口後拉,並繫好領口的一對繫帶及左頁背部與右側腋下的一對繫帶。
4.2.1.4應採用無接觸式戴無菌手套。
4.2.1.5解開腰間活結,將右葉腰帶遞給臺上其他手術人員或交由巡迴護士用無菌持物鉗夾取,旋轉後與左手腰帶繫於胸前,使手術衣右葉遮蓋左葉。
4.2.2協助穿無菌手術衣4.2.2.1洗手護士持無菌手術衣,選擇無菌區域較寬敞的地方協助醫生穿衣。
4.2.2.2雙手持號碼適中的手術衣衣領,內面朝向醫生開啟,護士的雙手套入手術衣肩部 的外面並舉至與肩同齊水平。
4.2.2.3醫生面對護士跨前一步,將雙手同時伸入袖管至上臂中部,巡迴護士協助系衣領及腰帶。
4.2.2.4洗手護士協助醫生戴手套並將腰帶協助開啟拽住,醫生自轉後自行繫帶。
4.2.3脫無菌手術衣方法脫無菌手術衣原則是由巡迴護士協助解開衣領繫帶,先脫手術衣,再脫手套,確保不汙染刷手衣褲。
4.3穿無菌手術衣注意事頃4.3.1穿無菌手術衣必須在相應手術間進行。
4.3.2無菌手術衣不可觸及非無菌區域,如有質疑立即更換。
4.3.3有破損的無菌衣或可疑汙染時立即更換。
4.3.4巡迴護士向後拉衣領時,不可觸及手術衣外面。
4.3.5穿無菌手術衣人員必須戴好手套,方可解開腰間活結或接取腰帶,未戴手套的手不可拉衣袖或觸及其他部位。
4.3.6無菌手術衣的無菌區範圍為肩以下、腰以上及兩側腋前線之間。
5、無接觸式戴無菌手套5.1自戴無菌手套方法(圖5-1:) 5.1.1穿無菌手術衣時雙手不露出袖口。
5.1.2隔衣袖取手套置於同側的掌側面,指端朝向前臂,拇指相對,反折邊與袖口平齊,隔衣袖抓住手套邊緣並將之翻轉包裹手及袖口。
5.2協助戴無菌手套方法(圖5-2)協助者將手套撐開,被戴者手直接插人手套中。
5.3摘除手套方法5.3.1用戴手套的手抓取另一手的手套外面翻轉摘除。
5.3.2用已摘除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內側面翻轉摘除。
注意清潔手不被手套外側面所汙染。
5.4無接觸式戴無菌手套注意事項5.4.1向近心端拉衣袖時用力不可過猛,袖口拉到拇指關節處即可。
5.4.2雙手始終不能露於衣袖外,所有操作雙手均在衣袖內。
5.4.3戴手套時,將反折邊的手套口翻轉過來包裹住袖口,不可將腕部裸露。
5.4.4感染、骨科等手術時手術人員應戴雙層手套(穿孔指示系統),有條件內層為彩色手套。
6、鋪置無菌器械臺6.1鋪置無菌器械臺目的使用無菌單建立無菌區域、建立無菌屏障,防止無菌手術器械及敷料再汙染,最大限度地減少微生物由非無菌區域轉移至無菌區域;同時可以加強手術器械管理。
正確的手術器械傳遞方法,可以準確、迅速地配合手術醫生,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職業暴露。
6.2鋪置無菌器械臺方法6.2.1規範更衣,戴帽子、口罩。
6.2.2根據手術的性質及範圍,選擇適宜的器械車,備齊所需無菌物品。
6.2.3 選擇近手術區較寬敞區域鋪置無菌器械臺。
6.2.4將無菌包放置於器械車中央,檢查無菌包名稱、滅菌日期和包外化學指示物包裝是否完整、乾燥,有無破損。
6.2.5開啟無菌包及無菌物品6.2.5.1方法一:開啟無菌包外層包布後,洗手護士進行外科手消毒,由巡迴護士用無菌持物鉗開啟內層無菌單:順序為先開啟近側,檢査包內滅菌化學指示物合格後再走到對側開啟 對側,無菌器械臺的鋪巾保證4~ 6層,四周無菌單垂於車緣下30cm以上,並保證無菌單下 緣在迴風口以上。
協助洗手護士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
再由巡迴護士與洗手護士一對一 開啟無菌敷料、無菌物品。
6.2.5.2方法二 :開啟無菌包外層包布後,洗手護士用無菌持物鉗開啟內層無菌單(同 6.2.5.1巡迴護士開啟方法),並自行使用無菌持物鉗將無菌物品打至無菌器械臺內,再將無菌 器械臺置於無人走動的位置後進行外科手消毒,巡迴護士協助洗手護士穿無菌手術衣,無接觸式戴無菌手套。
6.2.6將無菌器械檯面按器械物品使用順序、頻率、分類進行擺放,方便拿取物品。
6.3鋪置無菌器械臺注意事項6.3.1洗手護士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後,方可進行器械臺整理。
未穿無菌手術衣及未戴無菌手套者,手不得跨越無菌區及接觸無菌臺內的一切物品。
6.3.2 鋪置好的無菌器械臺原則上不應進行覆蓋。
6.3.3 無菌器械臺的檯面為無菌區,無菌單應下垂臺緣下30cm以上,手術器械,物品不可超出臺緣。
6.3.4 保持無菌器械臺及手術區整潔、乾燥。
無菌巾如果浸溼,應及時更換或重新加蓋無菌單。
6.3.5 移動無菌器械臺時,洗手護士不能接觸臺緣平面以下區域。
巡迴護士不可觸及下垂的手術布單。
6.3.6 潔淨手術室建議使用一次性無菌敷料,防止汙染潔淨系統。
6.3.7 無菌包的規格、尺寸應遵循《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ws/t367-2012)c.1.4.5的規定。
7、手術器械傳遞7.1 銳利器械傳遞方法7.1.1 手術刀安裝、拆卸及傳遞方法7.1.1.1安裝、拆卸刀片方法:安裝刀片時,用持針器夾持刀片前端背側,輕輕用力將刀片與刀柄槽相對合;拆卸刀片時,用持針器夾住刀片的尾端背側,向上輕抬,推出刀柄槽。
7.1.2 傳遞手術刀的方法:採用彎盤進行無觸式傳遞方法,水平傳遞給術者,防止職業暴露。
7.1.2剪刀傳遞方法洗手護士右手握住剪刀的中部,利用手腕部運動,適力將柄環部拍打在術者掌心上。
7.1.3持針器傳遞方法7.1.3.1持針器夾針方法:右手拿持針器,用持針器開口處的前1/3夾住縫針的後1/3;縫線卡入持針器的前1/3。
7.1.3.2傳遞持針器的方法:洗手護士右手捏住持針器的中部,針尖端向手心,針弧朝背,縫線搭在手背上或握在手心中,利用手腕部適當力度將柄環部拍打在術者掌心上。
7.2純性器械傳遞方法7.2.1 止血鉗傳遞方法7.2.1.1單手傳遞法:洗手護士右手握住止血鉗前1/3處,彎側向掌心,利用腕部運動,將環柄部拍打在掌心上。
7.2.1.2雙手傳遞法:同時傳遞兩把器械時,雙手交叉同時傳遞止血鉗,注意傳遞對側器械的手在上,同側手在下,不可從術者肩或背後傳遞,其餘同單手法。
7.2.2鑷子傳遞方法洗手護士右手握住鑷子夾端,並閉合開口 ,水平式或直立式傳遞,讓術者握住鑷子中上部。
7.2.3拉鉤傳遞法洗手護士右手握住拉鉤前端,將柄端水平傳遞。
7.2.4骨刀(鑿)、骨錘傳遞法洗手護士左手遞骨刀,右手遞骨錘,左手捏刀(鑿)端、右手握錘,水平遞給術者。
7.3縫線傳遞法7.3.1 徒手傳遞法洗手護士左手拇指與示指捏住縫線的前1/3處並拉出縫線,右手持線的中後1/3處,水平遞給術者;術者的手在縫線的中後1/3交界處接線。
當術者接線時,雙手稍用力棚緊縫線,以增加術者的手感。
7.3.2血管鉗帶線傳遞法洗手護士用止血鉗縱向夾緊結紮線一端2mm,傳遞時手持軸部,彎曲向上,用柄輕擊術者手掌傳遞。
7.4傳遞手術器械的注意事項7.4.1 傳遞器械前、後應檢查器械的完整性,防止缺失部分遺留在手術部位。
7.4.2傳遞器械應做到穩、準、輕、快,用力適度以達到提醒術者注意力為限。
7.4.3傳遞器械的方式應準確,以術者接過後無須調整方向即可使用為宜。
7.4.4傳遞拉鉤前應用鹽水浸溼。
7.4.5安裝、拆卸刀片時應注意避開人員,尖端向下,對向無菌器械檯面。
7.4.6傳遞銳利器械時,建議採用無觸式傳遞,預防職業暴露。
7.4.7向對側或跨越式傳遞器械,禁止從醫生肩後或背後傳遞。
第二篇 手術** 1、概述1.1目的為圍術期患者的**安置供指導性意見,規範**護理操作,最大限度避免手術**損傷。
1.2適用範圍適用於手術室、心導管室、內鏡室、介入室及其他實施有創治療的部門。
1、3常見**1.3.1仰臥位仰臥位主要包括標準仰臥位、頭(頸)後仰臥位、頭高腳低仰臥位、頭低腳高仰臥位、人字分腿仰臥位。
1.3.2側臥位側臥位主要包括標準側臥位、腰部手術側臥位、45°側臥位1.3.3俯臥位俯臥位主要包括標準俯臥位、膝胸臥位。
1.3.4截石位截石位主要包括標準截石位。
2、名詞術語2.1標準手術**標準手術**(Standardizedpatientposition)是由手術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共同確認和執行,根據生理學和解剖學知識選擇正確的**裝置和用品,充分顯露手術野,確保患者安全與舒適。
標準手術**包括: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其他手術**都在示準**基礎上演變而來。
2.2**裝置與用品**裝置與用品(Positioningequipment)患者**和(或)最大程度暴露手術野的用物,包括**裝置和**用品。
2.2.1**裝置手術床(procedurebed)是種在手術室或操作室內使用的、帶有相關附屬配件、可根據手術需要調節患者**,以適應各種手術操作的床。
手術床配件(procedurebedaccessories)包括各種固定裝置、支撐裝置及安全帶等,如託手板、腿架各式固定擋板、肩託頭託與及上下肢約束帶等。
2.2.2.1**用品**墊(Positioningpad)是用於保護壓力點的一系列不同尺寸、外形的襯墊,如頭枕、膝枕、肩墊、胸墊、足跟墊等。
2.3骨筋膜室綜合徵骨筋膜室綜合徵 因動脈受壓,繼而血供進行性減少而導致的—種病理態。
臨床表現為腫脹、運動受限、血管損傷和嚴重疼痛、感覺喪失。
2.4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是由於妊娠晚期期孕婦在仰臥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及腹主動脈,下腔靜脈受壓後導致全身靜脈血迴流不暢,迴心血量減少,心排血量也就隨之減少,而出現頭暈、噁心、嘔吐、胸悶、面色蒼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壓下降,當改變臥姿姿(左側臥位)時者腹腔大血管受壓減輕,迴心血量增加,上述症狀即減輕或消失的―組綜合症狀。
2.5甲狀腺手術**綜合徵甲狀腺手術**綜合徵在頸部極度後仰的情況下,使椎間孔周圍韌帶變形內凸而壓迫頸神經根及椎動脈,而引起的—系列臨床症狀:表現為術中不適、煩躁不安,甚至呼吸困難,術後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3、手術**安置原則3.1總則在減少對患者生理功能影響的前提下,充分顯露手術野,保護患者隱私。
3.1.1保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彎曲及生理軸線,維持各肢體、關節的生理功能**,防止過度牽拉、扭曲及血管神經損傷。
3.1.2保持患者呼吸通暢、迴圈穩定。
3.1.3注意分散壓力,防止區域性長時間受壓,保護患者面板完整性。
3.1.4正確約束患者,鬆緊度適宜(以能容納一指為宜,維持**穩定,防止術中移位、墜床。
3.2建議3.2.1根據手術型別、手術需求、產品更新的情況,選擇適宜的**裝置和用品。
3.2.1.1選擇手術床時應注意手術床承載的人體重量引數,床墊宜具有防壓瘡功能。
3.2.1.2**用品材料宜耐用、防潮、阻燃、透氣性好,便於清潔、消毒。
3.2.2定期對**裝置和養清潔和消毒,使其保持在正常功能狀態。
3.2.3根據患者和手術準備合適白的手術**裝置和用品。
3.2.4在轉運、移動、升降或或安置患者**時宜藉助工具,確保患者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3.2.5在轉運和安置**過程中,應當做好保暖,維護患者的尊嚴並保護其隱私。
3.2.6移動或安置**時,手術團隊成員應當相互溝通,確保**安置正確,各類管路安全,防止墜床。
3.2.7安置**時,避免患者身體任何部位直接接觸手術床金屬部分,以免發生電灼傷;避免將患者裸露的不同部位面板之間直接接觸,以免發生電灼傷。
3.2.8患者全麻後應對眼睛實施保護措施,避免術中角膜乾燥及損傷。
3.2.9安置**後或變換**後,應對患者身體姿勢組織灌注情況面板完整性和安全帶固定位置以及所有襯墊支撐物的放置情況進行重新評估,並觀察原受壓部位的情況。
3.2.10術中應儘量避免手術裝置、器械和手術人員對患者造成的外部壓力。
壓瘡高風險的患者,對非手術部位,在不影響手術的情況下,至少應當每隔2小時調整受壓部位一次。
3.2.11對於高凝狀態患者,遵醫囑使用防血栓裝置(如彈力襪、彈力繃帶或間歇充氣裝置等)。
4、仰臥位仰臥位(supineposition)是將患者頭部放於枕上,兩臂置於身體兩側或自然伸開,兩腿自然伸直的一種**。
根據手術部位及手術方式的不同擺放各種特殊的仰臥位,包括頭(頸)後仰臥位、頭高腳低仰臥位、頭低腳高仰臥位、人字分腿仰臥位等。
特殊仰臥位都是在標準仰臥位的基礎上演變而來。
4.1適用手術頭頸部、顏面部、胸腹部、四肢等手術。
4.2用物準備頭枕、上下肢約束帶。
根據評估情況另備肩墊、膝枕、足跟墊等。
4.3擺放方法4.3.1頭部置頭枕並處於中立位置,頭枕高度適宜頭和頸椎處於水平中立位置。
4.3.2上肢掌心朝向身體兩側,肘部微屈用布單固定。
遠端關節略高於近端關節,有利於上肢肌肉韌帶放鬆和靜脈迴流。
肩關節外展不超過90°,以免損傷臂叢神經。
4.3.3膝下宜墊膝枕,足下宜墊足跟墊。
4.3.4距離膝關節上或下5cm處用約束帶固緊適宜,以能容納—指為宜,防腓總神經損傷。
4.4注意事項4.4.1根據需要在骨突處(枕後,肩胛、骶尾肘部足跟等)墊保護墊,以防區域性組織織受壓。
4.4.2上肢固定不宜過緊,預防骨筋膜室綜合徵。
4.4.3防止頸部過度扭曲,牽拉臂叢神經引起損傷。
4.4.4妊娠晚期孕婦在仰臥時需適當左側臥,以預防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徵的發生。
4.5特殊仰臥位4.5.1頭(頸)後仰臥位4.5.1.1適用手術:口腔、頸前入路等手術。
4.5.1.2用物準備:肩墊、頸墊、頭枕4.5.1.3擺放方法方法一:利用**墊擺放肩下置肩墊(平肩峰),按需抬高肩部。
頸下置頸墊、使頭後仰,保持頭頸中立位,充分顯露手術部位。
方法二:利用手術床調節頭部置頭枕,先將手術床調至頭高腳低位,再按需降低頭板形成頸伸位。
4.5.1.4注意事項4.5.1.4.1防止頸部過伸,引起甲狀腺手術**綜合徵。
4.5.1.4.2注意保護眼睛。
4.5.1.4.3有頸椎病的患者,應在患者能承受的限度之內擺放**。
4.5.2頭高腳低仰臥位4.5.2.1適用手術:上腹部手術。
4.5.2.2用物準備:另加腳擋。
4.5.2.3擺放方法根據手術部位調節手木床至適宜的傾斜角度,保持手術部位處於高位。
4.5.2.4注意事項4.5.2.4.1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墜床。
4.5.2.4.2手術床頭高腳低不宜超過30°,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4.5.3頭低腳高仰臥位4.5.3.1適用手術:下腹部手術。
4.5.3.2用物準備:另加肩擋。
4.5.3.3擺放方法肩部可用肩擋固定,防止軀體下滑。
根據手術部位調節手術床至適宜的傾斜角度。
一般頭低腳高(約15~30°),頭板調高約15°;左傾或右傾(約15~20°)。
4.5.3.4注意事項4.5.3.4.1評估患者術前視力和心臟功能情況。
4.5.3.4.2手術床頭低腳高一般不超過30°,防止引起眼部水腫、眼壓過高及影響呼吸迴圈功能。
4.5.3.4.3肩擋距離頸側以能側向放入一手為宜,避免臂叢神經損傷。
4.5.4人字分腿仰臥位4.5.4.1適用手術:單純人字分腿仰臥位:如:開腹Dixon手術等;頭低腳高人字分腿仰臥位:如:腹腔下結直腸手術等;頭高腳低人字分腿仰臥位:如:腹腔鏡下胃、肝臟、脾,胰等器官手術等。
4.5.4.2用物準備:另加肩擋或腳擋。
4.5.4.3擺放方法麻醉前讓患者移至合適位置,使骶尾部超出手術床背板與腿板摺疊處適合位置。
調節腿板,使雙下肢分開。
根據手術部位調節手術床至頭低腳高或頭高腳低位。
4.5.4.4注意事項 評估雙側髖關節功能狀態是否實施過髖關節手術。
防止腿板摺疊處夾傷患者。
兩腿分開不宜超過60°,以站立一人為宜,避免會**組織過度牽拉。
5、側臥位 側臥位(lateralposition)是將患者向一側自然側臥,頭部側向健側方向,雙下肢自然屈曲,前後分開放置。
雙臂自然向前伸,展患者脊柱處於水平線上,保持生理彎曲的―種手術**。
在此基礎上,根據手術部位及手術方式的不同,擺放各種特殊側臥位。
5.1適用手術顳部、肺、食管、側胸壁、髖關節等部位的手術。
5.2用物準備頭枕胸墊、固定擋板、下肢支撐墊、託手板及可調節託手架、上下肢約束帶。
5.3擺放方法取健側臥,頭下置頭枕,高度平下側肩高,使頸椎處於水平位置。
腋下距肩峰10cm處墊胸墊。
術側上肢屈曲呈抱球狀置於可調節託手架上,遠端關節稍低於近端關節;下側上肢外展於託手板上,遠端關節高於近端關節,共同維持胸廓自然舒展。
肩關節外展或上舉不超過90°;兩肩連線與手術檯呈90°。
腹側用固定擋板支援恥骨聯合,背側用擋板固定骶尾部或肩胛區(離手術野至少15cm,共同維持患者90°側臥位。
雙下肢約45°自然屈曲,前後分開放置,保持兩腿呈跑步時姿態屈曲位。
兩腿間用支撐墊承託上側下肢。
小腿及雙上肢用約束帶固定。
5.4注意事項5.4.1注意對患者心肺功能的保護。
5.4.2注意保護骨突部(肩部、健側胸部、髖部、膝外側及踝部等),根據病情及手術時間建議使用抗壓軟墊及防壓瘡敷料,預防手術壓瘡。
5.4.3標準側臥位安置後,評估患者脊椎是否在一條水平線上,脊椎生理彎曲是否變形,下側肢體及腋窩處是否懸空。
顱腦手術側臥位時肩部肌肉牽拉是否過緊。
肩帶部位應用軟墊保護,防止壓瘡。
5.4.4防止健側眼睛、耳廓及男性患者外生殖器受壓。
避免固定擋板壓迫腹股溝,導致下肢缺血或深靜脈血栓的形成。
5.4.5下肢固定帶需避開膝外側,距膝關節上方或下方5cm處,防止損傷腓總神經。
5.4.6術中調節手術床時需密切觀察,防止**移位,導致重要器官受壓。
5.4.7髖部手術側臥位,評估患者胸部及下側髖部固定的穩定性,避免手術中**移動,影響術後兩側肢體長度對比。
5.4.8**安置完畢及拆除擋板時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墜床。
5.4.9安置腎臟、輸尿管等腰部手術側臥位時,手術部位對準手術床背板與腿板摺疊處,腰下置腰墊,調節手術床呈“^”形,使患者凹陷的腰區逐漸變平,腰部肌肉拉伸,腎區顯露充分。
雙下肢屈曲約45°錯開放置,下側在前,上側在後,兩腿間墊一大軟枕,約束帶固定肢體。
縫合切口前及時將腰橋復位。
5.4.10安置45°側臥位時,患者仰臥,手術部位下沿手術床縱軸平行墊胸墊,使術側胸部墊高約45°;鍵側手臂外展置於託手板上,術側手臂用棉墊保護後屈肘呈功能位固定於麻醉頭架上;患側下肢用大軟枕支撐,健側大腿上端用擋板固定。
注意患側上肢必須包好,避免肢體直接接觸麻醉頭架,導致電燒傷;手指外露以觀察血運;保持前臂稍微抬高,避免肘關節過度屈曲或上舉,防止損傷橈、尺神經。
6、俯臥位 俯臥位(proneposition)是患者俯臥於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證胸腹部最大範圍不受壓、雙下肢自然屈曲的手術**。
6.1適用手術頭頸部、背部、脊柱後路、盆腔後路、四肢背側等部位的手術。
6.2用物準備根據手術部位、種類以及患者情況準備不同型別和形狀的**用具。
如:俯臥位支架或弓形**架或俯臥位**墊、外科頭託、頭架、託手架、腿架、會陰保護墊、約束帶、各種貼膜等。
6.3擺放方法6.3.1根據手術方式和患者體型,選擇適宜的**支撐用物,並置於手術床上相應位置。
6.3.2麻醉成功,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由醫護員共同配合,採用軸線翻身法將患者安置於俯臥位支用物上,妥善約束,避免墜床。
6.3.3檢查頭面部,根據患者臉型調整頭部支撐物的寬度,將頭部置於頭託上,保持頸椎呈中立位,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彎曲;選擇前額、兩頰及下頜作為支撐點,避免壓迫眼部眶上神經、眶上動脈、眼球、顴骨、鼻及口脣等。
6.3.4將前胸、肋骨兩側、髂前上棘、恥骨聯合作為支撐點,胸腹部懸空,避免受壓,避開腋窩。
保護男性患者會**以及女性患者**部。
6.3.5將雙腿置於腿架或軟枕上,保持功能位,避免雙膝部懸空,給予**墊保護,雙下肢略分開,足踝部墊軟枕,踝關節自然彎曲,足尖自然下垂,約束帶置於膝關節上5cm處。
6.3.6將雙上肢沿關節生理旋轉方向,自然向前放於頭部兩側或置於託手架上,高度適中,避免指端下垂,用約束帶固定。
肘關節處墊防壓瘡**墊,避免尺神經損傷;或根據手術需要雙上肢自然緊靠身體兩側,掌心向內,用布巾包裹固定。
6.4注意事項6.4.1軸線翻身時需要至少四名醫護人員配合完成,步調一致。
麻醉醫生位於患者頭部,負責保護頭頸部及氣管導管;一名手術醫生位於患者轉運床一側,負責翻轉患者;另一名手術醫生位於患者手術床一側,負責接住被翻轉患者;巡迴護士位於患者足部,負責翻轉患者雙下肢。
6.4.2眼部保護時應確保雙眼眼瞼閉合避免角膜損傷,受壓部位避開眼眶、眼球。
6.4.3患者頭部擺放合適後,應處於中立位,避免頸部過伸或過屈;下頜部支撐應避開口脣部,並防止舌外伸後造成舌損傷,頭面部支撐應避開兩側顴骨。
6.4.4擺放雙上肢時,應遵循遠端關節低於近端關節的原則;約束腿部時應避開膕窩部。
6.4.5妥善固定各類管道,貼上心電監護電極片的位置應避開俯臥時的受壓部位。
6.4.6擺放**後,應逐一檢查各受壓部位及各重要器官,儘量分散各部位承受的壓力,並妥善固定。
6.4.7術中應定時檢查患者眼睛、面部等受壓部位情況,檢查氣管插管的位置,各管道是否通暢。
6.4.8若術中喚醒或**發生變化時,應檢查**有無改變`支撐物有無移動,並按上述要求重新檢查患者**保護及受壓情況。
6.4.9**、直腸手術時,雙腿分別置於左右腿板上,腿下墊**墊,雙腿分開,中間以可站一人為宜,角度小於90°。
6.4.10枕部入路手術、後顱凹手術可選用專用頭架固定頭部,各關節固定牢靠.避免鬆動。
7、截石位 截石位(lithotomyposition)是患者仰臥,雙腿放置於腿架上,臀部移至床邊,最大限度地暴露會**,多用於肛腸手術和婦科手術。
7.1適用手術適用於會**及腹會陰聯合手術。
7.2用物準備**墊、約束帶,截石位腿架、託手板等。
7.3擺放方法7.3.1患者取仰臥位,在近髖關節平面放置截石位腿架。
7.3.2如果手臂需外展,同仰臥位。
用約束帶固定下肢。
7.3.3放下手術床腿板,必要時,臀部下方墊**墊,以減輕區域性壓迫,同時臀部也得到相應抬高,便於手術操作。
雙下肢外展<90°,大腿前屈的角度應根據手術需要而改變。
7.3.4當需要頭低腳高位時,可加用肩託,以防止患者向頭端滑動。
7.4注意事項7.4.1腿架托住小腿及膝部,必要時膕窩處墊**墊,防止損傷膕窩血管、神經及腓腸肌。
7.4.2手術中防止重力壓迫膝部。
7.4.3手術結束復位時,雙下肢應單獨、慢慢放下,並通知麻醉師,防止因迴心血量減少,引起低血壓。
8、膝胸臥位 膝胸臥位(genucubitalposition)是指患者兩腿稍微分開,胸部、膝部和小腿面貼於床,大腿垂直於床,腹部於床面間自然形成空間的一種種**。
適用於**、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治療,也常用於婦產科矯正胎位不正或子宮後傾及促進產後子宮復原。
8.1適用手術適用手術適用於**、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治療。
8.2用物準備**墊。
8.3擺放方法患者跪臥,兩小腿平放於手床上,稍分開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貼床面,腹部懸空,臀部抬起,頭轉向側,兩臂屈肘,放於頭的兩側。
8.4注意事項因膝胸臥位重心高、穩定性差,注意保護,防止墜床。
第三篇電外科安全 1、概述 1.1目的規範單極電刀、雙極電凝、超聲刀三和電外科能量裝置的操作規程―指導手術室護士正確評估、使用、維護電外科裝置,減少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最大限度地確保術中患者及醫護人員安全。
1.2適用範圍該指南適用於各種不同的醫療環境,包括住院部手術室、日間手術室、診室、心導管室、內鏡室、放射科等實施創傷性診療的區域。
2、名詞術語 2.1電外科電外科(electrosurgery)是應用於外科手術室的一種高頻電流手術系統,電外科集高頻電刀、大血管閉合系統、超聲刀、氬氣刀、LEEP刀、內鏡電切刀等眾多外科高頻電流手術裝置於一體,並且通過計算機來控制手術過程中的割深度和凝血速度,達到止血和凝血效果。
2.2單極電刀單極電刀(monopolarelectrotome)是在一個迴路中利用頻率大於200kHZ的高頻電流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熱能和放電對組織進行切割、止血的電外科裝置。
2.3雙極電凝雙極電凝(bipolarelectrocautery)是一種高頻電流發生器,在雙極電凝器械與組織接觸良好的情況下,電流在雙極鑷的兩極之間所產生的熱能,對人體組織進行電凝止血。
2.4超聲刀超聲刀(ultrasoundknife)是一個超聲能量和機械振動的發生器,通過超聲頻率發生器作用於金屬探頭(刀頭),以55.5kHz的頻率通過刀頭進行機械振盪(50~100μm),將電能轉變成機械能,繼而使組織內液體汽化、蛋白質氫鏈斷裂、細胞崩解、蛋白質凝固、血管閉合,達到切開、凝血的效果2.5迴路負極板迴路負極板(returnelectrode)在電外科手術中與高頻電刀主機配套使用,可為電外科電流提供安全的返回路徑。
迴路負極板的使用能有效降低電流密度,增加散熱,分散電流,防止熱損傷。
2.6耦合效應耦合效應(couplingeffect)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路原件或電網路的輸入與輸出之間存在緊密互影響,並通過相互作用從一側向另一側傳輸能量的現象。
在電外科應用中表現為工作電纜(電刀筆或電鉤)向相鄰近(靠近)的電纜或金屬器械傳輸能量的現象。
3、單極電刀 3.1評估3.1.1環境避免潛在的富氧環境,同時避免可燃、易燃消毒液在手術野集聚或浸溼布類敷料,床單位保持乾燥。
3.1.2患者3.1.2.1評估患者體重、面板,如溫度、完整性、乾燥程度、毛髮、文身等。
3.1.2.2佩戴金屬飾品情況,如戒指、項鍊、耳環、義齒等。
3.1.2.3體內各類醫療裝置及其他植入物,如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式機械泵、植入式耳蝸、助聽器、齒科器具、內建式的心臟復律除顫器(ICD、骨科金屬內固定器材等)。
3.1.2.4患者身體與導電金屬物品接觸情況,如手術床、器械托盤等,避免直接接觸。
3.1.3裝置3.1.3.1檢查主機功能狀態,調節的模式、引數符合手術需求,禁止使用破損、斷裂、有缺損的附件。
3.1.3.2評估迴路負極板及其貼上部位與手術切口的距離。
3.1.3.3評估電刀筆、腔鏡電凝器械、電刀連線導線絕緣層的完整性。
3.2操作要點3.2.1準備高頻電刀和電刀連線,將連線線埠插入高頻電刀相應插口。
3.2.2按照生產廠家的使用說明開機自檢。
3.2.3連接回路負極板並選擇患者合適的部位貼上。
3.2.4跟據手術型別和使用的電刀筆,選擇合適的輸出模式及最低有效輸出功率。
電刀功率選擇的原則為達到效果的情況下,儘量降低輸出功率。
3.2.5將高頻電刀筆與主機相連,電刀連線固定時不能與其他導線盤繞,防止發生耦合效應;電刀筆不用時將其置於絕緣的保護套內;為避免裝置漏電或短路,勿將電線纏繞在金屬物品上;有地線裝置者妥善連線。
3.2.6利用手控或腳控方式測試電刀筆輸出功率。
3.2.7及時清除電刀筆上的焦痂;發現電刀頭功能不良應及時更換。
3.2.8手術結束,將輸出功率調至最低後,關閉主機電源,再拔出單極電刀連線,揭除迴路負極板,拔出電源線。
3.2.9術畢,使用登記,清潔整理電刀裝置。
3.3觀察要點3.3.1觀察裝置運轉情況。
3.3.2觀察操作者規範操作。
3.3.3觀察迴路負極板貼上處面板有無熱損傷或電灼傷。
3.4迴路負極板使用3.4.1嚴格遵從生產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若使用通用電外科手術裝置,應配備迴路負極板接觸質量監儀或電外科裝置本身配有的自檢功能。
3.4.2選擇合適的迴路負極板3.4.2.1宜選用高質量帶雙箔迴路的軟質迴路負極板,一次性迴路負極板嚴禁複用、禁止裁剪。
3.4.2.2選擇大小合適的迴路負極板,**和兒童均有專用迴路負極板。
3.4.2.3對於燒傷、新生兒等無法貼上迴路負貼及有金屬植人物等患者宜選擇雙極電凝,也可選擇電式迴路板墊。
3.4.2.4嬰幼兒或小兒應根據體重選擇合適的迴路負極板,禁止裁剪負極板,且要求負極板黏性強並容易撕脫。
3.4.2.5使用前檢查其有效期、完整性、有無瑕變變色、附著物以及乾燥程度;過期、損壞或水基凝膠變乾的迴路負極板禁止使用;迴路負極板不得疊放開啟包裝後宜立即使用。
3.4.3貼上部位選擇易於觀察、肌肉血管豐富、面板清潔、乾燥的區域(毛髮豐富區不易貼上)。
靠近手術切口部位,距離切口部>15cm;距心電圖電極>15cm,避免電流環路中近距離通過心電圖電極和心臟。
3.4.4迴路負極板貼上與揭除貼上前先清潔面板,以減少阻抗。
貼上時,將回路負極板的長邊與高頻電流流向垂直(迴路負極板貼上方向與身體縱軸垂直),並與面板貼上緊密。
術畢,從邊緣沿皮紋方向緩慢地將負極板整片水平自患者身體上揭除,揭除後觀察並清潔區域性面板。
3.4.5報警提示 使用過程中若出現報警,應及時停止使用,檢查迴路負極板是否移位、脫落、貼上是否均勻和牢固,必要時關機更換或重新貼上。
3.5注意事項3.5.1安裝心臟起搏器或有金屬植入物的患者,禁用或慎用高頻電刀(可在廠家或心內科醫生指導下使用),或改用雙極電凝。
3.5.1.1如需用單極電刀,應採用最低有效功率、最短的時間。
3.5.1.2迴路負極板貼上位置應靠近手術部位;選擇迴路負極板貼上位置時,讓電流主迴路避開金屬植入物。
3.5.1.3加強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病情。
對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應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優先使用雙極電凝並低功率操作,避免迴路電流通過心臟和起搏器,儘量使導線遠離心臟起搏器及其導線。
3.5.2每次使用單極電刀時,原則上應避免長時間連續操作,因迴路負極板不能及時分散電流,易致面板灼傷。
3.5.3輸出功率大小應根據切割或凝固組織型別進行選擇,以滿足手術效果為宜,應從小到大逐漸除錯。
3.5.4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消毒面板時,應避免消毒液積聚於手術床,消毒後應待酒後應待酒精揮發後再啟用單極電刀,以免因電火花遇易燃然液體而致患者面板燒傷。
氣道內手術使用電刀或電凝電凝時應防止氣道燒傷。
腸道手術禁忌使用甘露醇灌腸,腸梗阻的患者慎用電刀。
3.5.5電刀筆連線不能纏繞金屬物體,會導致漏電的發生,引發意外。
3.5.6應將工作提小音調到工作人員清晰聽到的音量。
3.5.7負極板儘量靠近手術切口部位(但不小15cm),避免越過身體的交叉線路,以便使電流通過的路徑最短。
3.5.8腔鏡手術使用帶電凝功能的器械前,應檢查絕緣層的完整性,防止漏電發生,損傷鄰近臟器。
3.5.9儀器應定期檢測及保養。
4、雙極電凝 4.1評估根據手術需求設定雙極電凝引數,選擇合適的雙極電凝器械,確保功能狀態良好。
4.2操作要點4.2.1準備高頻電刀裝置及雙極電凝線。
4.2.2連線電源和腳控開關,將腳控開關放於術者,腳下(若有手控功能,也可選擇手控模式),開機自檢。
4.2.3選擇雙極電凝模式,並根據手術部位及醫生需求選擇合適的輸出功率。
4.2.4連線雙極電凝線。
4.2.5使用過程中應及時去除雙極鑷或鉗上的焦痂。
4.2.6關閉主機電源,拔出雙極電凝線和電源線。
4.2.7術畢,使用登記,清潔整理電刀裝置。
4.3觀察要點術前檢查裝置的功能狀態,評估雙極電凝操作是否規範,雙極電凝線插入位置是否正確,功率選擇是否合適。
4.4注意事項4.4.1根據手術部位和組織性質選用適合的電凝械和輸出功率。
4.4.2雙極電凝使用時應用生理鹽水間斷沖洗或滴注,保持組織溼潤、無張力及術野清潔,避免高溫影響電凝周圍的重要組織和結構,減少組織焦痂與雙極鑷或鉗的黏附。
4.4.3推薦使用間斷電凝,每次電凝時間約0.5秒,可重複多次,直至達到電凝效果,避免電凝過度。
4.4.4雙極電凝器械或鑷尖的保護電凝時,用溼紗布或專業無損傷布及時擦除雙極電凝器械或鑷的焦痂不可用銳器刮除,以免損傷頭端或鑷尖的合金材質。
雙極電凝器械操作時應動作輕柔,在固定雙極攝尖時,兩尖端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互相接觸而形成電流短路或外力導致鑷尖對合不良,影響電凝效果。
雙極電凝器械清潔後應在頭端或鑷尖套上保護套。
4.4.5裝置維護保養注意雙極電凝器械品牌與主機相容性,腳踏控制板在使用前應套上防水保護套,便於清潔,避免電路故障或短路。
5、超聲刀 5.1評估使用前檢查裝置功能狀態,根據組織型別、血管的粗細選擇合適的超聲器械和輸出功率。
5.2操作要點5.2.1連線電源和腳踏。
5.2.2按照生產廠家說明安裝超聲裝超聲刀頭。
5.2.3將手柄線與主機相連,並固定。
5.2.4開機自檢,並調節預設功率。
5.2.5術中清洗超聲刀刀頭 將刀頭張開完全浸沒於生理鹽水中,利用腳控或手控開關啟動超聲刀清潔刀頭,避免與容器邊緣接觸。
5.2.6按照生產廠家說明卸除超聲刀刀頭。
5.2.7關閉電源開關,拔出手柄線介面,拔出電源。
5.2.8清潔整理超聲刀裝置並做好使用登記。
5.3觀察要點超聲刀使用是否規範;超聲刀頭是否完整,避免鬆動。
5.4注意事項5.4.1嚴格按照生產廠家說明使用,選擇合適的規範安裝。
5.4.2超聲刀報警超聲刀開機自檢出現故障時主機螢幕將顯示故障程式碼,需請專職裝置技術人員及時維修或更換部件;使用中同時踩到兩個腳踏開關,主機會有報警,但沒有故障程式碼顯示;超聲刀持續工作時間過長、溫度過高時,機器會自動報警,應將超聲刀頭浸泡於生理鹽水中,待刀頭降溫後再使用。
5.4.3超聲刀使用禁忌超聲刀工作時禁用手觸控,並避免長時間連續過載操作;不能閉合刀頭空踩腳踏板或用超聲刀頭夾持金屬物品及骨組織;由於超聲刀閉合管腔是永久性閉合,需確認閉合的組織型別是否適合。
5.4.4超聲刀維護和保養超聲刀頭應輕拿輕放,避免重壓、不要碰撞硬物或落地。
使用後,手柄線用溼布擦拭乾淨,不宜用水沖洗,並順其弧度保持15~20cm直徑線圈盤繞存放。
血液、體液隔離或特殊感染患者,應用含氯消毒液或酸化水擦拭消毒或按特殊感染患者術後處理方式處理。
清洗時避免 撞擊或用力拋擲。
手柄線須根據生產廠家說明選擇適宜的滅菌方法或使用一次性無菌保護 套以達到無菌要求。
第四篇手術隔離技術 1、概述 1.1目的明確手術中的無菌操作原則、手術隔離原則,為手術室護士在護理操作過程中提供統一規範的指導建議,防止或減少手術部位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播散以及腫瘤的轉移和種植,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術保障。
1.2適用範圍1.2.1無菌操作技術適用於所有有創操作的全過程。
1.2.2手術隔離技術1.2.2.1適用於所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空腔臟器手術的全過程。
1.2.2.2適用於惡性腫瘤手術的全過程。
2、名詞術語 2.1手術隔離技術手術隔離技術(the operation isolation technique)指在無菌操作原則的基礎上,外科手術過程中採取的一系列隔離措施,將腫瘤細胞、種植細胞、汙染源、感染源等與正常組織隔離,以防止或減少腫瘤細胞、種植細胞汙染源、感染源的脫落、種植和播散的技術。
手術隔離技術是中華護理學會手術室專業委員會結合國際相相關內容、學科特點首次提出的專業術語。
2.2無菌區域無菌區域(sterilearea)指經過滅菌處理,而未被汙染的區域範圍。
2.3隔離區域隔離區域(isolation)是指在外科手術時,凡接觸空腔臟器、腫瘤組織、內膜異位組織和感染組織等的器械、敷料均視為汙染,這些被汙染的器械和敷料所放置的區域即為隔離區域。
2.4“煙囪”效應煙囪”效應(thechimneyeffect)即從具有通暢的流通空間,空氣(包括煙氣)靠密度差的作用,從具有通暢的流通空間,沿著通道很快進行擴散或排出的現象,即為“煙囪”效應。
2.5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體以外外的部位,是育齡女性常見病及多發病,雖呈良性病變,但具有類似惡性腫瘤的種植、侵蝕及遠處轉移能力。
2.6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AWE) 是盆腔外EMS的特殊型別,主要見於剖宮產術後,是剖宮產術的遠期併發症之一。
國外最近報道發病率可達0.8%。
AWE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為大眾所認同的病因是“子宮內膜種植學說”,是醫源傳播,即手術操作時將子宮內膜腺體及其間質細胞種植於腹壁切口,異位種植的子宮內膜隨卵巢激素的變化而發生週期性出血,產生區域性炎性反應並有區域性新生血管形成導致內膜細胞不斷增殖,周圍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形成異位病灶。
2.7空腔臟器空腔臟器(holloworgan)是相對實體臟器而言,是指管腔狀或臟器內部含有大量空間的臟器,如消化系統的胃、腸、膽囊、闌尾,泌尿系統的膀胱,生殖系統的子宮等。
2.8空腔臟器手術空腔臟器手術 是指食管(食道)、肺、胃、膽囊、腸道、子宮、膀胱等部位的手術。
因為這些臟器大都離體表較深,內部含有大量的空間或都通過狹小的通道和外界相通,所以常規的手術前準備不能進行有效的消毒,這就使空腔內部物質成為無菌手術汙染的來源。
2.9手術部位感染手術部位感染(SSI)指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分為切口淺部組織感染、切口深部組織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2.10創傷創傷(trauma)主要是指機械力作用於人體所造成的損傷,它可以按傷口是否開放、致傷部位、致傷因子等方面進行分類。
2.11清創術清創術是指傷後早期充分清除壞死或失去生機的組織、血塊、異物等有害物質,控制傷口出血,儘可能將已汙染的傷口變為清潔傷口,爭取為傷口早期癒合創造良好的區域性條件。
2.12外科感染外科感染 是指需要外科治療的感染,包括創傷、手術、燒傷等併發症的感染。
2.13清洗傷口清洗傷口指去掉覆蓋傷口的敷料,用3%過氧化氫溶液沖洗傷口,再用無菌生理鹽水衝乾淨,除去傷口內的汙血、血凝塊和異物2.14清理傷口清理傷口指在:麻醉狀態下消毒面板,鋪蓋滅菌手術巾;切除傷口周圍不整皮緣,清除血凝塊和異物,切除失活組織和止血。
2.15同期手術同期手術(Homochronousoperation)即兩種或兩種以上術式同時進行、一次完成的手術。
如不同切口級別Ⅰ類(清潔)切口與非1類(清潔―汙染)切囗的手術同期進行,腫瘤合併非腫瘤手術同期進行等。
同期手術是外科治療的一種選擇,應嚴格把握患者的適應適應證及禁忌證。
2.16Ⅰ類(清潔)切口 Ⅰ類(清潔)切口(clean incision)指手術未進入感染炎症區,未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如顱腦、視覺器官、四肢軀幹及不切開空腔臟器的胸、腹部手術切口,以及閉合性創傷手術符合上述條。
2.17Ⅱ類(清潔-汙染)切口Ⅱ類(清潔―汙染)切口(clean-pollutionIncision)指手術進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顯汙染。
例如無感染且順利完成的膽道、胃腸道、**、口咽部手術。
2.18Ⅲ類(汙染)切口Ⅲ類(汙染)切口(pollutionIncision)指手術進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膿區域;開放性創傷手術;胃腸道內容有明顯溢位汙染;術中有明顯汙染者,如開胸心臟按壓。
2.19Ⅳ類(汙穢-感染)切口Ⅳ類(汙穢-感染)切口 指有失活組織的陳舊創傷手術;已有臨床臨床感染或臟器穿孔的手術,如各個系統或部位的膿腫切開引流,化膿性腹膜炎等手術切口均屬此類。
3、手術隔離技術3.1手術無菌操作原則3.1.1明確無菌概念、建立無菌區域分清無菌區、相對無菌區、相對汙染區的概念無菌區內無菌物品都必須是滅菌合格的,無菌操作檯作臺邊緣平面以上屬無菌區,無菌操作檯邊緣以下的桌單不可觸及也不可再上提使用。
任何無菌操作檯或容器的邊緣,以及手術檯上穿著無菌手術衣者的背部、腰部以下和像觸緣肩部部均視為相對無菌區,取用無菌物品時不可觸及以上部位。
若無菌包破損、潮溼、可疑汙染時均視為汙染。
3.1.2保持無菌物品的無菌狀態手術中若手套破損或接觸到汙染物品,應立即更換無菌手套;無菌區的鋪單若被浸溼,應加蓋無菌巾或更換無菌單;嚴禁跨越無菌區;若有或疑似被汙染應按汙染處理。
3.1.3保護面板、保護切口面板消毒後貼面板保護膜,保護切口不被汙染。
切開面板和皮下脂肪層後,邊緣應以鹽水紗布墊遮蓋並固定或條件允許者建議使用切口保護套,顯露手術切口。
凡與面板接觸的刀片和器械不應再用,延長切口或縫合前再次消毒面板;手術中途因故暫停時,切口應使用無菌巾覆蓋。
3.1.4正確傳遞物品和調換位置(詳見第一篇“7手術器械傳遞”)3.1.5減少空氣汙染,保持潔淨效果手術間門隨時保持關閉狀態;控制人員數量、減鹹少員流動、保持手術間安靜;手術床應在淨化手術間的術區域內,迴風口無遮擋。
3.2手術隔離技術3.2.1建立隔離區域明確有瘤、汙染、感染、種植概念;在無菌區域建立明確隔離區域;隔離器械、敷料放置在隔離區域分清使用,不得混淆。
3.2.2隔離前操作切口至器械臺加鋪無菌巾,以保護切口周圍及器械檯面,隔離結束後撤除。
3.2.3隔離操作3.2.3.1隔離開始明確進行腫瘤組織切開時;胃腸道、呼吸道、宮腔**食道、肝膽胰、泌尿道等手術穿透空腔臟器時以及組織修復,器官移植手術開始時即為隔離開始。
3.2.3.2隔離操作(建議遵循以下原則)3.2.3.2.1被汙染的器械、敷料應放在隔離區域內,注意避免汙染其他物品,禁止再使用於正常組織。
3.2.3.2.2切除部位斷端應用紗布墊保護,避免汙周圍。
3.2.3.2.3術中吸引應保持通暢,隨時吸除外流內容物,吸引器頭不可汙染其他部位,根據需要及時更換吸引器頭。
3.2.3.2.4擦拭器械的溼紗布墊只能用於擦拭隔離器械。
3.2.3.2.5洗手護士的手不得直接接觸汙染隔離源”(隔離器械、隔離區域、隔離組織)。
3.2.3.2.6預防切口種植或汙染的措施即取出標本建議用取物袋,防止標本與切口接觸,取下的標本放入專用容器。
3.2.4隔離後操作(建議按照以下操作步驟)3.2.4.1即撤立即撤下隔離區內的物品,包括擦拭器械的溼紗布墊。
3.2.4.2沖洗用未被汙染的容器盛裝沖洗液徹底清洗手術野。
3.2.4.3更換被汙染的無菌手套、器械、敷料等。
3.2.4.4重置無菌區切口周圍加蓋無菌單。
4、常見隔離手術4.1惡性腫瘤手術4.2婦科手術4.3空腔臟器手術4.4創傷手術4.5同期手術4.6移植手術4.7內鏡手術5、惡性腫瘤手術5.1目的5.1.1防止腫瘤細胞沿血道、淋巴道擴散。
5.1.2防止腫瘤細胞的創面種植。
5.2隔離手術範圍所有惡性或可疑惡性腫瘤的穿刺、活檢、部分或全部切除手術的全過程。
5.3操作要點遵循本篇中3.2手術隔離技術。
5.3.1手術切口的保護5.3.1.1保護面板貼上切口薄膜,動作輕柔,儘量平整,避免出現小氣泡;或者選擇幹紗布墊保護,並用巾鉗固定。
5.3.1.2保護皮下組織使用鹽水紗布墊保護皮下組織後用牽開器固定並充分暴露術野,確保手術切口的安全。
或根據手術切口大小選擇合適的一次性切口保護器進行切口保護。
5.3.1.3手術體腔探查若發現腫瘤破潰,應保護腫瘤區域。
探查結束後操作者更換手套後再進行手術。
5.3.2手術器械敷料管理5.3.2.1建立“腫瘤隔離區域”,以便分清有瘤區和無瘤區,分別放置被汙染與未被汙染器械和敷料。
5.3.2.2準備專用“隔離盤”並有膽顯標誌,用於放置腫瘤標本和直接接觸腫瘤的手術器械。
5.3.2.3接觸過腫瘤的器械和敷料放在隔離區域使用,不可重複使用。
不得放置到非隔離區域,禁止再使用於正常組織,使用後的敷料等採用單獨器械夾取。
5.3.3腫瘤瘤的切除 5.3.3.1隔離腫瘤破潰腫瘤設法應用紗布、手套、取瘤袋等方法進行隔離或應用腫瘤表面封閉等技術進行生物製劑隔離。
5.3.3.2整塊切除將腫瘤完整進行切除和取出,禁止將腫瘤分段切除。
5.3.3.3輕柔操作手術人員應儘量避免擠壓瘤體,儘量實施銳性分離,少用鈍性分離避免腫瘤細胞沿血液,淋巴管擴散。
5.3.3.4充分止血儘量使用電刀切割組織,減少出血機會,切斷腫瘤細胞血行轉移途徑。
5.3.3.5分組操作“互不侵犯”即涉及組織修復等手術,需要多組人員同時操作時,區分有瘤器械與無瘤器械、有瘤操作與無操作人員,各組人員和器械不能相互混淆。
5.3.3.6腫瘤取出取出腫瘤標本應使用取物袋,避免腫瘤直接接觸切囗。
5.3.3.7標本的放置放於指定的容器置於有瘤區,不可用手直接接觸。
5.3.4術中沖洗液的使用5.3.4.1使用未被汙染的容器盛裝沖洗液沖洗術野。
5.3.4.2沖洗後不建議用紗布墊擦拭,以免腫瘤細胞種植。
5.3.5術後器械管理參照WS310-2009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6、婦科手術6.1目的6.1.1防止子宮內膜殘留至切口,造成成醫源性種植。
6.1.2防止宮腔及**內容物汙染體腔及切口。
6.2範圍婦科、產科的腹部及會陰手術。
6.3操作程式6.3.1常見手術剖宮產術、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開術、子宮肌瘤剔除術、會陰切開術、腹腔鏡檢查術、人工流產術等。
6.3.2手術用物切口保護器、手術器械、敷料、沖洗液。
6.3.3裝置 高頻電刀、超聲刀等。
6.3.4隔離原則6.3.4.1術中嚴格按照無菌隔離技術進行,防止蛻膜組織和子宮內膜間質成分散落在手術區域。
6.3.4.2減少不必要的宮腔操作,以免將有活性的蛻膜組織種植到切口處。
6.3.5操作要點6.3.5.1切口保護涉及可能暴露宮腔的手術時,切開腹壁後用切囗保護器或紗布保護好切口創面;若行剖宮產手術,子宮切哂周術野應用紗墊保護,儘量避免宮腔內血液或羊水汙染切口。
6.3.5.2沖洗液管理關閉腹腔及縫合腹壁切口前需用沖洗液沖洗,切口周圍加鋪無菌巾,防止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
6.3.5.3敷料管理術中宮腔操作所用敷料必須一次性使用丟棄,不能再用於其他部位。
6.3.5.4器械管理接觸子宮內膜或胎膜、胎盤的器械應放於固定位置,避免汙染其他器械及用物;行子宮相關手術時,縫合子宮肌層如有穿透子宮內膜,需執行無菌隔離技術,縫合子宮的縫線不應再用於縫合腹壁各層。
6.3.5.5人工流產術應注意控制宮腔負壓,避免在將吸管突然拔出時,內膜碎片、宮腔血液被過高負壓吸人到腹腔內。
6.3.5.6宮腔鏡手術需防止沖洗液流入腹腔。
7、空腔臟器手術7.1操作程式7.1.1手術體腔探查探查前在手術切口周圍用紗布墊或切口保護套保護,應避免內容物流出,汙染手術切口。
7.1.2切開空腔臟器(或感染病灶)前應先用紗布墊或切口保護套保護周圍組織。
備好蘸有消毒液的紗布或棉球(消毒斷端)、吸引器(以免臟器內容物流出汙染體腔及切口)。
7.1.3切除空腔臟器(遵循本篇標題3.2中的內容)7.2注意事項若為腸梗阻(腸內管腔內可能存在易燃性氣體),在切開腸管時,不能使用電外科裝置,避免引起意外傷害。
8、創傷手術8.1注意事項8.1.1體腔探查時,合理使用紗布墊或切口保護套,避免感染擴散汙染周圍組織。
8.1.2若為開放性創傷手術,應先進行清洗去汙(包括:清洗面板、清洗傷口)再進行傷口清理探查。
8.1.3準備兩份手術器械,一份用作清洗去汙,另份用作傷口清理探查。
8.1.4清理探查過程,懷疑被汙染的器械、敷料禁止再使用。
8.1.5清洗去汙用的器械、敷料及從傷口上清理下來的敷料,應在治療手術開臺前移出手術間。
9、同期手術9.1注意事項患者評估:區分Ⅰ類切口與非Ⅰ類切口。
9.1.1Ⅰ類切口合併非Ⅰ類切口手術應遵循無菌技術原則,避免交叉感染。
原則上Ⅰ類切口手術在前,非Ⅰ類切口手術在後。
9.1.2特殊手術需要先做非Ⅰ類切口手術再做Ⅰ類切口手術時應重新更換手術敷料及器械。
9.2操作要點9.2.1分清Ⅰ類切口與非Ⅰ類切口區域,嚴格區分清潔切口區、汙染切口區,區分無菌器械和汙染器械。
9.2.2物品不得交叉使用,凡接觸汙染切口手術的物品均視為汙染,不能再用於清潔切口的手術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需及時更換手套、加蓋無菌單。
9.2.3凡接觸有腔臟器如胃腸、食管、肺、胰、肝膽等器官物品的器械均視為汙染,這些被汙染的物品及器械,不能再用於無菌部位的手術操作。
規範使用沖洗液。
9.2.4注意腫瘤合併非腫瘤同期手術的無瘤技術(詳見本篇5惡性腫瘤手術相關內容)。
9.2.5手術器械臺管理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分別鋪設2個無菌器械臺,手術部位器械需獨立擺放。
建議使用2個器械托盤。
10、移植手術10.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感染是移植手術最常見、最致命的併發症,因此移植組人員應做到器械物品準備齊全,術中配合默契,儘量縮短供體器官的缺血時間及手術時間,減少感染機會;術中一切操作都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器械物品格滅菌;移植手術應安排在百級層流淨化手術間,並嚴格控制室內人員數量及流動。
10.2供體器官的保護0~4℃低溫灌注與低溫儲存,即器官經預冷的灌洗液(如UW液、HTK液或Celsior液)快速灌洗並獲取後,將器官與儲存液一併放入雙層無菌器官袋內,夾層置入無菌鹽水冰屑,依次分別紮緊每層袋囗,並置於無菌容器內,將其放入低溫保溫箱轉運,全程維持0~4℃,嚴格保持無菌。
修剪、移植過程中冰屑低溫保護器官,嚴防汙染、滑落。
無菌鹽水冰屑製作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汙染。
10.3面板保護做好術前評估,合理使用**墊對尾骶部、足跟部等受壓部位進行保護;保持患者面板乾燥,督促術者正確使用切口保護裝置,避免沖洗液、體液浸溼面板;因移植過程中器官區域性需保持低溫,術中大量使用冰屑及冰鹽水,復溫時大量使用38~42℃熱鹽水,切口周圍無菌巾易潮溼造成汙染,若潮溼後應立即加蓋無菌巾,保持臺上乾燥整潔,乾燥的無菌單具有隔離作用。
10.4綜合性體溫保護技術術中低體溫能削弱巨噬細胞氧化殺傷力,加之血收縮導致組織氧含量減少,易造成術後切口感染,因此手術中應採取綜合性體溫保護技術,室溫設定為22~25℃,通過調節水毯、充氣式加溫儀等措施維持患者體溫在36℃以上。
術前20分鐘將手術床鋪好保溫水毯,調節溫度38~39℃,使用充氣式加溫儀維持患者體溫;器官移植時大量使用冰屑及長時間臟器暴露導致體溫下降迅速,應調高加溫裝置溫度至40~41℃;開放後繼續維持患者體溫。
同時術中持續監測食管溫度,術中輸注的液體和血製品應採用加溫裝置。
10.5無瘤技術器官移植術中及術後大劑量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加快了腫瘤細胞的生長,因此,最大限度地去除腫瘤細胞顯得尤為關鍵。
若受體原發病為腫瘤者應遵循本篇5.3惡性腫瘤手術隔離技術操作原則,且不使用自體血回輸。
11、內鏡下腫瘤手術11.1遵循本篇3.2手術隔離技術操作原則11.2遵循無菌操作原則11.3遵循隔離技術器械敷料使用原則11.3.1吸引器管道通暢,及時吸出滲液和滲血,減少脫落腫瘤細胞汙染的機會。
11.3.2先放氣再拔穿刺套管撤銷CO2氣腹,應開啟套管閥門使CO2逸出排淨後方可拔除套管,避免“煙囪”效應造成穿刺針道腫瘤種植轉移(PSM)。
11.3.3預防切口種植的措施11.3.3.1將穿刺套管固定,防止套管意外脫落和。
避免造成“煙囪”效應。
11.3.3.2切口手術使用切口保護器,使切切口與瘤體隔離,同時防止接觸腫瘤的器械上下移動,造成切口種植。
11.3.3.3取出標本必須用取瘤袋,防止瘤體與切口接觸,對於微小的標本如淋巴結等取出時也應採取隔離措施。
11.3.4CO2氣腹的管理儘量縮短CO2氣腹持續時間,術中調節氣腹壓力≤14mmHg,流量<5L/min。
建議採用有氣體加溫功能的氣腹機,降低腫瘤細胞的霧化狀態,減少腫瘤種植。
第五篇 患者安全管理1、概述1.1目的為手術室護士提供手術患者安全管理的指導原則及意見,以減少不良事件發生,保障患者安全。
1.2適用範圍手術室、門診手術室、介入導管室、內鏡檢查室和可能實施手術的其他侵入性操作的所有區域。
2、名詞術語2.1體核溫度體核溫度(coretemperature)指人體內部-胸腹腔和中樞神經的溫度,因受到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精細調節,通常比較穩定。
一般不超過37℃±5℃。
核心體溫可在肺動脈、鼓膜、食管遠端、鼻咽部、膀胱和直腸測得。
2.2正常體溫正常體溫(normalbodytemperature)指臨床上常用腋窩、口腔、直腸等處的溫度代表體溫。
不同部位的正常體溫有所不同,腋溫為36.0℃~37.0℃;口腔溫度為36.3℃~37.2℃;肛溫為36.5℃~37.7℃。
2.3低體溫低體溫(hypothermia)指核心體溫<36.0℃即定義為低體溫。
是最常見的手術綜合併發症之一。
2.4室溫室溫(Indoortemperature)指手術間的直接環境溫度,通常在21~25℃。
2.5強制空氣加熱強制空氣加熱(forced-airwarming)指利用對流加熱學方法,用可控的方式將暖流空氣分配到患者肌膚,如充氣式加溫儀,是一項常見的面板表面加溫方法。
2.6手術患者轉運手術 手術患者轉運(patienttransport)指患者術前從病房、急診室、監護室(intensivecareunit,ICU)等區域到手術室及術後從手術室到麻醉復甦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病房、監護室的整個過程。
組成成要素包括:患者、轉運人員、轉運裝置。
2.7手術患者交接手術患者交接(patienthandover)指因手術患者發生轉運,醫務人員對手術患者情況的交接過程。
2.8非計劃性拔管非計劃性拔管(unexpectedextubation,UEX)指插管意外脫落或未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將插管拔除,也包括醫護人員操作不當所致拔管。
3、術中低體溫預防3.1目的為手術室護士提供手術患者體溫護理管理的實踐指導原則,以維持患者正常體溫,防止圍術期(尤其是術中)低體溫的發生。
該指導原則針對計劃外低體溫的預防,計劃內或治療性低體溫不在該指南範圍內。
3.2導致低體溫的原因3.2.1麻醉藥物導致的體溫調節障礙麻醉藥抑制血管收縮,抑制了機體對溫度改變的節反應,病人只能通過自主防禦反應調節溫度的變化,核心體溫變動範圍約在4℃以內。
3.2.2手術操作導致的固有熱量流失長時間手術,使病人體腔與冷環境接觸時間延長,機體輻射散熱增加。
3.2.3手術間的低溫環境。
3.2.4靜脈輸注未加溫的液體、血製品。
3.2.5手術中使用未加溫的沖洗液。
3.2.6其他:術前禁飲禁食、面板消毒、患者緊張等因素的影響。
3.2.7新生兒、嬰兒、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虛弱、老年患者等為發生低體溫的高危人群。
3.3低體溫對機體的影響3.3.1手術部位感染風險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縮致血流量減少,從而增加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風險,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3.3.2心血管系統併發症 如室性心律失常、房室傳導阻滯、血壓下降,嚴重時可引起室顫、心搏驟停等。
3.3.3對於創傷患者,低體溫與死亡發生率的升高相關。
3.3.4凝血功能使患者機體迴圈血流減慢,血小板數量和功能減弱,凝血物質的活性降低,抑制凝血功能,增加手術出血量。
3.3.5改變藥物代謝週期增加肌肉鬆弛藥的作用時間,延長麻醉後甦醒時間。
3.3.6導致患者寒戰,耗氧量增加。
3.3.7中樞神經系統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氧耗和氧需,減少腦血流量,降低顱內壓,核心溫度在33℃以上不影響腦功能,28℃以下意識喪失。
3.3.8內分泌系統抑制胰島素分泌,甲狀腺素和促甲狀腺素分泌增加,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兒茶酚胺水平隨低溫而增加,麻醉中易發生高血糖。
3.3.9其他低溫可使腎血流量下降,pH升高以及呼吸減慢等。
3.4預防措施 3.4.1設定適宜的環境溫度:應維持在21~25℃。
根據手術不同時段及時調節溫度。
3.4.2注意覆蓋,儘可能減少面板暴露。
3.4.3使用加溫裝置,可採用充氣式加溫儀等加溫裝置。
3.4.4用於靜脈輸注及體腔沖洗的液體宜給予加溫至37℃。
3.4.5高危患者(嬰兒、新生兒、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患者等)除採取上述保述保溫措施外還需要額外預防措施防止計劃外低體溫,如可在手術開始前適當調高室溫,設定個性化的室溫。
3.5注意事項 3.5.1應採用綜合保溫措施。
3.5.2在使用加溫沖洗液前需再次確認溫度。
3.5.3應使用安全的加溫裝置,並按照生產商的書面說明書進行操作,儘量減少對患者造成可能的損傷。
3.5.4裝有加溫後液體的靜脈輸液袋或灌洗瓶不應用於患者面板取暖。
3.5.5使用加溫毯時,軟管末端空氣溫度極高,容易造成患者熱損傷。
不能在沒有加溫毯的情況下直接加溫或使用中軟管與加溫毯分離。
3.5.6加溫後的靜脈輸液袋或灌洗瓶的儲存時間應遵循靜脈輸液原則及產品使用說明。
3.5.7對使用電外科裝置需要貼上負極板時,應注意觀察負極板區域性溫度,防止負極板區域性過熱性狀改變對患者面板造成影響。
3.5.8使用加溫裝置需做好病情觀察及交接班工作。
3.5.9加強護士培訓,掌握預防低體溫及加溫裝置使用的相關知識。
4、手術患者轉運交接4.1目的為手術患者轉運和交接提供指導性意見,明確手術患者轉運的適應證、禁忌證、轉運必備用品、方法及交接注意事項,以減少不良事件發生,保障患者安全。
4.4.2.1根據手術患者病情,確定轉運人員、適宜時間、目的地、醫療裝置、藥物及物品等。
4.4.2.2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如墜床、非計劃性拔管、肢體擠壓等。
4.4.2.3轉運前確保輸注液體的剩餘量可維持維持至目的地。
4.4.3交接雙方應共同確認患者資訊、病情和攜帶用物無誤後簽字完成交接。
4.4.4轉運裝置應保持清潔,定期維護保養。
轉運被單應一人一換。
4.4.5特殊感染手術患者轉運應遵循《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WS/T367-2012做好各項防護。
4.4.6做好突發應急預案的相應措施。
如突遇裝置意外故障、電梯故障,備好相應的急救用物和緊急呼叫措施。
第六篇儀器裝置管理1、概述 第七篇手術物品清點 3、物品清點要求和原則 第八篇手術人員著裝 誠 邀 還沒有關注“護理人微信公眾號”的護理同行,請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之後,留下你的所思所想,和我們一起傳遞300萬護士的酸甜苦辣!(推薦置頂本微訊號) 投稿爆料:[email protected]聯絡小編:微信chenxi201602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護理人”護士資格、職稱考試寶典,戳下面閱讀原文!
熱點新聞
拍板!高中朝會每週最多開1次、早自習不考試 8/1實施
大S已於韓國登記結婚!經紀人揭「復合主因」:男方主動
俄羅斯承認台灣是國家? 蘇揆:全世界都知道
大S驚爆再婚!韓星舊愛IG官宣:希望得到大家祝福
大宗物資不斷漲恐使經濟趨緩 美股道瓊重挫797點!
今晨最低溫嘉義民雄8度!明白天起回溫至週日晴朗舒適
強攻12天攻不下烏克蘭 CNN曝「俄軍致命弱點」
最硬教召台積電員工免參加?國防部證實:9種人可跳過
又停電!台南永康「6天5度停電」 7511戶受影響
快刪!多款APP藏木馬「入侵網銀」盜光錢 5萬人中招
台中6死大火!鄰居爆房東身價近億 全靠超摳「煉金術」
台灣也上榜!俄羅斯列「不友善國家」 完整名單出爐
不滿女房東要他搬家!鄭姓租客挾怨報復縱火 害6命遭逮
TVBS網路投票/政府掛保證不缺電 97%網友沒信心
還會更冷!全台急凍「跌破10度」 15縣市低溫特報
高端過期虧30億?陳時中曝「這廠牌更急」 71萬劑3/23到期
本土+2「台南夫婦10歲孫女染疫」 Ct值僅9.2
台股爆量重挫557點 金管會:必要時將出手救市
高雄旅遊團再衍生個案 本土+2、境外移入27例、0死亡
網傳「6月後打滿3劑免隔離」 指揮中心:假消息
長者疫苗率衝不高「獎勵再加碼」 3/10起打就送500元
再批媒體受綠控制成一言堂 柯文哲:民進黨不要臉
全台停電檢討報告今送政院 蘇揆:一定會連夜處置
空前制裁!美國與歐洲夥伴研擬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熱點新聞
拍板!高中朝會每週最多開1次、早自習不考試 8/1實施
大S已於韓國登記結婚!經紀人揭「復合主因」:男方主動
俄羅斯承認台灣是國家? 蘇揆:全世界都知道
大S驚爆再婚!韓星舊愛IG官宣:希望得到大家祝福
大宗物資不斷漲恐使經濟趨緩 美股道瓊重挫797點!
今晨最低溫嘉義民雄8度!明白天起回溫至週日晴朗舒適
強攻12天攻不下烏克蘭 CNN曝「俄軍致命弱點」
最硬教召台積電員工免參加?國防部證實:9種人可跳過
又停電!台南永康「6天5度停電」 7511戶受影響
快刪!多款APP藏木馬「入侵網銀」盜光錢 5萬人中招
台中6死大火!鄰居爆房東身價近億 全靠超摳「煉金術」
台灣也上榜!俄羅斯列「不友善國家」 完整名單出爐
不滿女房東要他搬家!鄭姓租客挾怨報復縱火 害6命遭逮
TVBS網路投票/政府掛保證不缺電 97%網友沒信心
還會更冷!全台急凍「跌破10度」 15縣市低溫特報
高端過期虧30億?陳時中曝「這廠牌更急」 71萬劑3/23到期
本土+2「台南夫婦10歲孫女染疫」 Ct值僅9.2
台股爆量重挫557點 金管會:必要時將出手救市
高雄旅遊團再衍生個案 本土+2、境外移入27例、0死亡
網傳「6月後打滿3劑免隔離」 指揮中心:假消息
長者疫苗率衝不高「獎勵再加碼」 3/10起打就送500元
再批媒體受綠控制成一言堂 柯文哲:民進黨不要臉
全台停電檢討報告今送政院 蘇揆:一定會連夜處置
空前制裁!美國與歐洲夥伴研擬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分享
我已經加入這個粉絲專頁了,不再顯示~
扫一扫
关于我们|隐私政策|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收到请求立即删除
延伸文章資訊
- 175 無菌區域周圍多少範圍以內,通常視為非無菌區? (A) 1 吋(B ...
75無菌區域周圍多少範圍以內,通常視為非無菌區?(A)1吋(B)1.5吋(C)2吋(D)2.5吋.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基本護理學(包括護理原理,護理技術)-101年- ...。
- 2基本無菌技術Aseptic Technique - 屏東基督教醫院
一、無菌範圍,腰部以上,胸部以下,視線範圍之內。 二、不可面對無菌區說話、咳嗽、打噴嚏或大笑。 三、非無菌物品不可越過無菌物品,無菌區之邊緣應視為污染區。
- 3臨床醫學基礎知識:外科學無菌術的技能考試考題內容 - 每日頭條
無菌術:包括滅菌法、消毒法、操作規則及管理制度。一、滅菌法:殺滅一切活的 ... 手術野無菌區的規定:手術台緣以上、麻醉架及托盤以內的區域。
- 4基本護理學經典題型 | 健康跟著走
內科無菌技術措施- 為內科無菌技術(清潔技術);所以外科無菌技術(保持滅菌物. ... 區域周圍多少範圍以內通常視為非無菌區醫療院所手術煙霧危害預防宣導會注射無菌 ...
- 5臨床醫學專業基礎知識:無菌術 - 每日頭條
2.手術區皮膚消毒範圍距離切口周圍15cm區域。 三、無菌操作原則:. 1.手術人員無菌區的規定: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區,雙側手臂。 2.器械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