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歌劇魅影》和那些以愛為名的罪行:每個人心裡 - 換日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來我成了音樂劇迷,在紐約與倫敦看過很多戲,但是《歌劇魅影》始終是最特別的一齣,20 幾年來看了無數次,連製作選角都慘不忍睹的電影版,我也照單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文史藝術 影劇 再看《歌劇魅影》和那些以愛為名的罪行: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魅影 陳怡潔/在倫敦醒來 2020/05/09 32242 PhotoCredit:網路共享資源 《歌劇魅影》是許多人的音樂劇入門。

儘管Phantom是音樂劇史上最著名的跟蹤狂/殺人犯/恐怖情人,大概很少人能在最後一幕不為他的痛苦動容。

而Phantom之所以被接受被同情被喜愛,永遠被視為主角而不是反派,我想是因為他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名為愛的屋子裡,最黑暗最扭曲最狂暴的鬼魂⋯⋯ 倫敦封城已邁入一個月,雖然在家難免苦悶,但也因為封城,而讓居民們有機會用不同的方式,享受音樂劇之美。

音樂劇大師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LloydWebber)宣佈:每週五晚上7點,會在Youtube的TheShowsMustGoOn頻道,播放一部他製作的音樂劇,為演員基金募款。

繼《約瑟夫與神奇彩衣》(JosephandtheAmazingTechnicolorDreamcoat)和《耶穌基督萬世巨星》(JesusChristSuperstar)之後,上演的是他最著名、也為最多台灣人所熟知的作品《歌劇魅影》(PhantomoftheOpera),和續集《真愛不死》(LoveNeverDies,因續集並非原著故事,暫不於本文討論。

)。

《歌劇魅影》是我音樂劇的啟蒙。

17歲時第一次在香港看巡迴公演,當時從來沒進過戲院、更沒看過音樂劇的我,深深的被音樂與故事情節震撼。

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旋律與歌詞在腦海中縈繞不去,強烈而黑暗的慾望與情感令我困惑不已。

後來我成了音樂劇迷,在紐約與倫敦看過很多戲,但是《歌劇魅影》始終是最特別的一齣,20幾年來看了無數次,連製作選角都慘不忍睹的電影版,我也照單全收。

十幾二十出頭的時候,我很單純的以為這是個關於單戀的愛情故事Phantom愛Christine,Christine愛Raoul,Phantom很痛苦,一番掙扎後還是發揮大愛成全兩人,淒美至極。

年紀大一點,人生經驗多一些,再看就覺得這完全是個恐怖情人和父權主義的故事啊! 兩個手段不同,但是同樣父權的男人 Phantom迷戀Christine,但是對外貌的自卑讓他不敢直接追求後者,於是假冒她已逝父親說過的音樂天使,藉由教她唱歌接近她,同時嚴密監控她的一舉一動。

Christine的青梅竹馬Raoul出現後,他深感威脅,便綁架Christine到他的地牢,讓她看見貌似自己、穿著婚紗的假人,利用她的恐懼達到掌控的目的。

接下來,Phantom處心積慮安排Christine成為舞台上的女主角,戲院老闆卻未從命,於是他殺了佈景工人以示警告。

一片混亂中,Christine與Raoul跑到戲院屋頂,她告訴他Phantom的存在,Raoul不相信她,但是趁機向她示愛:「讓我成為妳的庇護所/讓我成為妳的光/妳是安全的,沒有人會找到妳/妳的恐懼都拋在身後」(Letmebeyourshelter/Letmebeyourlight/You'resafe,noonewillfindyou/Yourfearsarefarbehindyou)。

換句話說,Raoul覺得Christine的恐懼是弱女子的幻想,只要他承諾會保護她,一切就會沒事。

圖/網路共享資源 對此,Christine雖然表明「我要的只是自由/一個不再有黑夜的世界」(AllIwantisfreedom/Aworldwithnomorenight),但在當下的情景,也不得不順從眼前的男人:「而你,你一直在我身邊/牽引我也藏匿我」(Andyou,alwaysbesideme/Toholdmeandtohideme),以示弱換取僅有的保障。

小歌女Christine夾在兩個「愛」她的男人之中,看似左右逢源──一個能給她宛如天籟的聲音,讓她事業登上頂峰;一個能給她上流社會的安定生活,讓她不需再拋頭露面;但是以現代女性的眼光看來,兩個男人都只想把她據為己有,而不是把她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唯一的差別在於Phantom用的是暴力威脅,而Raoul用的是甜言蜜語。

最後一幕,Phantom再度綁架Christine,Raoul追來救未婚妻,Phantom要求Christine做出選擇:選他,Raoul全身而退;選Raoul,Raoul小命不保。

Christine為救Raoul,不得已吻了Phantom,Phantom卻在那一吻之後心軟,放了兩人一條生路。

事後Phantom痛苦的跪倒在地,沒多久Christine獨自返回,給了Phantom一個真心的吻,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Christine的回歸,背後的動機或許是感恩,或許是某種複雜的情愫,當然也有可能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端看你用什麼角度去檢視。

而這個故事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也就在這裡:它是一個很難定義,可以多重解讀的悲劇。

小說與音樂劇,處處相呼應的男性視角 原著作者卡斯頓勒胡(GastonLeroux)在1909年開始寫這個故事,先是報上連載的小說,後來才成書出版。

那個時代背景裡,像Christine這樣出身貧賤但年輕貌美的女子,經常是小說的主角。

但是她們生活在一個父權至上的、男作家想像的世界裡,自然命運多舛,只能靠男性謀得一席之地。

從書中情節推測,Phantom應該比Christine大了「至少」十幾二十歲,而Raoul則是Christine的青梅竹馬,與她年紀相仿。

然而無論年齡,Christine都沒有主控權,只能順應當下的社會,成為男性的附屬品。

安德魯洛伊韋伯在1984年著手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音樂劇,他心目中的Christine,是小他13歲的新婚妻子──當年只有24歲,年輕貌美、歌喉驚人的莎拉布萊曼(SarahBrightman)。

音樂劇在1986年正式上演後大受歡迎,在倫敦西區的女皇陛下戲院(HerMajesty’sTheatre)連演了近34年,成為繼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捕鼠器》(AgathaChristie’sMousetrap),和《悲慘世界》(LesMisérables)後,戲齡第三長的戲碼。

圖/網路共享資源 這齣劇誕生的背景,和現實生活中韋伯和布萊曼的關係相互對照,其實不難發現某些相同點,和無法避免的(年長)男性視角。

(布萊曼是韋伯的繆思這一點眾所皆知,雖然兩人婚姻並未持久,在官方播放的歌劇魅影25年紀念演出中,韋伯介紹前妻出場都還有點緊張,60幾歲的男人像小男孩一樣手足無措,看起來很有戲。

) 80年代,英國雖然有首相柴契爾夫人,女性自覺和兩性平等卻都還在「幼兒時期」,大概沒什麼人覺得歌劇魅影的故事設定有物化女性和歌頌男性佔有慾的嫌疑。

然而34年來社會不斷改變,觀念也不斷更新,許多橋段用現代的角度去看,完全是不同的樣貌──我絕對不是第一個覺得魅影其實應該為跟蹤、綁架、勒索、謀殺、性騷擾和非法拘禁等罪行被捕入獄的人。

但是這有讓我對歌劇魅影就此改觀,由愛生恨嗎?老實說,我反而覺得隨時間與經驗改變的觀點,讓這齣劇有了新的生命,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新發現。

理智上,我看見這故事的病態之處,和三個主角色各自的缺陷:Raoul的富家子弟沙文主義,Christine的弱者姿態與戀父情結,Phantom的操控慾和暴戾性格;但是情感上,我覺得它比過去更有層次,更有血肉,更有令人著迷的黑暗力量。

如果以社會規範與道德價值去評論,它絕對一無可取,但所有的音樂劇,舞台劇,電影,繪畫,文學等藝術作品之所以存在,都是為了激起一些什麼情緒和感受,正向的也好,負面的也罷,如同一面魔鏡,讓人審視內在未知的自己。

如果不是這樣,那這個世界上大概只剩下公民與道德和生活與倫理教科書值得一讀,大家也只能從「莒光」或「大愛」頻道看「四維八德」、「教化人心」的節目了! 為什麼我們都相信,Christine是受害者? 這天看著第N次的歌劇魅影,我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為什麼大多數人(包括之前的我)都認為Christine是任由操控、全然被動的受害者呢?如果她根本就看透了這兩個幼稚的男人呢? 會不會她其實是利用美麗柔弱的形象吸引Phantom,讓他教她唱歌,為她的演藝生涯鋪路?當上主角後,意外與童年玩伴Raoul重逢,知道對方家世優渥,又對自己舊情未了,於是很快與他私訂終身;但是瘋狂迷戀Christine,又全知全視的Phantom不願善罷干休,才導致接二連三的恐怖事件? 最後Christine必須在與喜怒無常的Phantom一輩子躲躲藏藏,住在不見天日的地底,和與體面溫柔的Raoul結婚,過正常穩定的上流社會生活之中擇其一,她會選擇後者完全不令人意外。

可是為什麼她最後會獨自折返吻別Phantom?我想她對Phantom有很複雜的情結,斯德哥爾摩症候也好,敬愛感謝同情憐憫也罷,當然也有可能是(她知道不能當飯吃的)真愛,但是最主要的,應該是強烈的性吸引力──每一幕Phantom與Christine的對唱,都充滿了強烈的費洛蒙與性暗示,但是兩人的關係如何,觀眾只能從〈TheMusicoftheNight〉(夜曲)曖昧的歌詞中揣測。

不能否認的是Christine與Phantom獨處時,她的癡迷多於恐懼,興奮多於不安,不可能對Phantom沒有任何情感。

因而第一個吻是為了救未婚夫,第二個吻才是纏綿悱惻的真情流露。

也許有人會覺得Christine怎麼可能對這個醜陋的男人有慾望?可是如果說Christine不可能有慾望,那其實是否定女人有性慾這個事實,論點不能成立。

而顏面殘缺的Phantom就沒有性吸引力嗎?這樣的觀點也過於淺薄──性慾並不全然取決於外型,而是動物本能、權力關係、情感需求,和智性吸引等等,多種因素交錯混合的化學效應。

也正因為如此,我覺得Christine不見得是無助軟弱的受害者,她在某個程度上,或許也在不露痕跡的操控著兩個男人,取兩者對她有利之處:Raoul可以給她經濟與婚姻,而Phantom是她情慾/愛的歸依。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魅影 無論怎麼解讀、站在哪個角度,《歌劇魅影》廣受歡迎是不爭的事實。

它是許多人的音樂劇入門──舞台華麗、劇情易懂、音樂洗腦、特效十足──大概就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那樣的劇碼。

儘管Phantom是音樂劇史上最著名的跟蹤狂/殺人犯/恐怖情人,大概很少人能在最後一幕不為他的痛苦動容。

謝幕時滿場轟動的掌聲,更是證明了他同時也是音樂劇史上最受歡迎的跟蹤狂/殺人犯/恐怖情人。

Phantom之所以被接受被同情被喜愛,永遠被視為主角而不是反派,我想是因為他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名為愛的屋子裡,最黑暗最扭曲最狂暴的鬼魂:誰不曾驕傲瘋狂笨拙膽怯的愛著一個人,愛得那麼痛那麼深、愛到可以玉石俱焚,卻沒有勇氣摘下面具,露出最真實的、缺陷無數的自己?誰不曾在勇敢袒露脆弱的自我,費盡心力付出一切之後,赫然發現自己不是唯一?誰不曾經歷痛苦絕望的愛情,泥足深陷卻無力自拔,任何一點施捨的溫存,都讓自己感激涕零?誰不曾失去所愛跪地痛哭,其後無數暗夜裡,反覆憑悼逝去的愛情? 我們都經歷過Phantom的迷戀與心碎(雖然絕大部分人沒有因此犯罪),因此他以愛為名的所有罪行,就這樣被感情用事的觀眾們默許了,同情了,原諒了。

而每一次PhantomoftheOpera的音樂響起,我還是像著了魔的Christine,乖乖地跟著Phantom進了他的地牢。

而且一點都不想離開。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歌劇魅影 影劇 關聯閱讀 《愛在黎明破曉時》:25歲的經典、90年代的愛情 英國封城【解悶篇】老公把夢寐以求的「小三」接進家門,我則與「舊愛」再續前緣 作品推薦 英國封城實況(四)如何陪伴共體時艱的孩子,走過童年最漫長的停課時光? 從台灣的「粉紅旋風」反思性別平等:當我們鼓勵女兒可以「男性化」,卻很難「平衡教育」兒子 參考資料 TOP 陳怡潔/在倫敦醒來 台北市出生長大,16歲看了Before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從此愛上歐洲,日夜夢想搭火車環遊歐洲各國。

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倫敦大學學院歐洲文化碩士,曾任職旅遊業,兼職教育業,現職一個法國人的太太,兩個跨文化小孩的媽媽,和不定期夜班部落客。

移居倫敦十七年,對這個城市仍然充滿熱情與好奇:部落格《在倫敦醒來》。

臉書專頁《在倫敦醒來》。

看更多 上一篇 【每月電影推薦】得獎佳作穩定上映中──當好萊塢大片紛紛延後檔期,台灣片商如何逆境求生? 下一篇 《愛在日落巴黎時》:年過30失而復得,換作是你會如何抉擇?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評論Opinion Netflix《王冠》「世紀三角戀」無新意──其實換個角度,人人都是「受害者」 影劇Film 當演員身處地獄的灼人時刻化為電影《灼人秘密》──導演趙德胤、演員吳可熙的戲裡戲外 影劇Film 是誰在黑暗中點亮了時代?──2019影評人心中的10大最佳電影排行 影劇Film 比奧運更嚴峻的戰場?SK-II推《VS》動畫系列,奧運選手起身對抗心魔「怪獸」,鼓勵女性改寫命運 廣編企劃|【U20論壇演講精華|#逆轉氣候變遷:2030氣候願景,新北淨零碳城市】 熱門文章 1 走遍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環遊世界7次──西班牙旅行達人:想了解世界就得旅行(BBCNews中文) 2 鯨魚也有「不表演」的權利!加拿大警方對海洋公園提吿,盼悲劇不再重演 3 那一夜,我們聊六四──看我「翻牆」成功,中國室友問道:「六四天安門是怎麼回事?」 4 「幼童與后冠」:當3歲孩子打扮成性工作者、墊起假胸假臀──關於兒童選美之我見 5 一通電話,讓他從單身漢成為單親爸爸──新冠疫情下,台灣遊子的異鄉奮鬥 6 「美輪明宏」之亂來襲:日本真有此一都市傳說?媒體甚至年年推出「手機桌布名人榜」?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