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慈濟大學到全球教育 臺灣線上教學之願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慈濟大學於2015年成立「天空學院」,自製完成33門全線上開放式課程,以磨課 ... 慈大創校的宗旨即在實踐社會責任,未來更將結合慈濟環保、科技、急難 ...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首頁 出版資訊 評鑑雙月刊 110年 評鑑雙月刊第93期目錄 從慈濟大學到全球教育──臺灣線上教學之願景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發布日期: 2021-09-01 更新日期: 2021-09-01 資料點閱次數:448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評鑑中心 編輯者:mitchell 文/劉怡均.慈濟大學校長 慈濟大學(簡稱慈大)發展數位學習已超過16年以上的時間,近年更透過天空學院之設立,打造可供全臺灣:⑴大學生、中學生;⑵社會大眾、慈濟志工;⑶中小學教師;⑷海外慈濟學校師生、難民學校學生,線上學習的四大課程群組。

慈濟大學受十方大德的捐輸而成立,也將以免費且優質的線上課程回饋社會。

數位學習推展願景目標及策略 慈濟大學秉持人才培育以及終身學習的理念,首先致力於數位課程開發,從教學、學習、課程、制度等面向建立支持系統,扎根數位學習。

進一步向上優化學習資源,鼓勵教學創新、啟發學習力、建立開放式線上課程。

除了著力於線上內容開發,慈大亦重視員工數位應用能力,藉由訓練教職同仁熟悉資訊工具,提升行政執行效率,促使「教」、「學」及「行政支持」全面發展,建構完善的數位學習生態圈。

慈大數位學習推動策略以「生態圈」進行規劃,建造環環相扣的數位學習環境(圖一)。

「草深無處不鳴蛙」,指的是如欲聽到蛙鳴,就要提供其適合生存的自然環境。

用於數位學習生態圈概念之中,如期待師生樂於投入數位學習,就必須逐步建置所需的教育學習環境。

推動政策必須有效、設備必須充足、行政支持必須及時,如此一來,身處其中的教師、學生、職員才會樂於運用,相互唱和。

慈濟大學於2015年成立「天空學院」,自製完成33門全線上開放式課程,以磨課師(MOOCs)教學形式,陸續於「育網」、「中華開放平台」、「學聯網」、「TaiwanLife」、「好大學在線」、「學堂在線」、「中國慕課」及「Udemy」等國內外平台開課。

修課總人數累積超過63,490人,提供學生或在職人員專業知能成長與終身學習的機會。

數位推動規劃從教學應用、跨校課程合作、學分認列推動、職工知能培訓、專業人員繼續教育等面向,以「共學共享」的理念,鼓勵慈大學生、社會大眾及海外慈濟人參與線上學習。

慈大天空學院的學習網絡遍布各地,拉近了城鄉學習資源的差距,更可貴的是透過天空學院推動難民教育援助計畫,以線上學習翻轉難民學子的人生,培養下一代全球優秀公民(圖二)。

  慈大「天空學院」長期關注學員學習需求並綜整評估,持續產出優質線上課程,內容含括:專業課程、大學先修、繼續教育,以及師資與志工培訓等面向。

教學設計方法也與時俱進,透過教材歷程分析與研究,逐步提升教與學的層次。

天空學院部分的課程也授予慈大學分,與慈濟志工大學連結成為培訓網絡,提供在地與境外志工修課及交流,並配合實質志工服務,落實奉獻利他的精神,賦予數位學習創新的形式及意義。

2019年慈濟大學獲得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HigherEducation(THE)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總體成績全球第67名,臺灣第一。

未來大學發展將不再只以研究教學指標為主,同時也須兼顧「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等三大面向,慈大創校的宗旨即在實踐社會責任,未來更將結合慈濟環保、科技、急難援助等資源,擴充天空學院課程種類及樣態,致力於全球重要議題的教育。

慈濟大學數位學習之特色亮點 一、推廣終身學習 慈濟大學「天空學院」的線上課程,除了提供校內課程翻轉與應用,對外認列線上學分以及專業繼續教育積分,如:醫事人員繼續教育積分、環保教育時數等,更重視跨校與產企業合作,提供職場教育訓練,作為終身教育學分認證。

慈大天空學院課程,開放給社會大眾及慈濟志工終身學習。

2019至2022年,天空學院推出4大系列課程,分別為:科學教育、醫學應用、永續發展及人文服務(圖三)。

主課教師均親自參與課程線上運營,透過主題討論引導深度學習,提升優質數位課程的內涵。

二、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教育 2015年聯合國發布《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年永續發展方針》,公布17項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169細項目標(targets),從經濟成長、社會進步、環境保護三個永續發展面向,指出全球面臨共同的問題,呼籲全球合作實踐未來永續發展的目標。

其中SDGs第四項目標「教育品質」,倡議確保每個人享有包容、公平、優質的教育機會。

慈濟大學天空學院,以開放、優質的線上課程,提供所有人藉由網際網路資源進行學習。

其中「星球健康,永續未來」系列課程,呼應永續發展目標中「環境保護」主軸(圖四)。

此外,多門課程更與SDGs指標精神不謀而合,包括:「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確定永續消費和生產模式」、「氣候行動」、「保育與維護海洋資源」等。

慈大希望透過天空學院的線上課程,將SDGs重要性深植人心。

三、推動利他服務精神 「利他共響;服務心人文」系列課程規劃主軸以「人本」為出發,以知識、應用、實踐、人文素養,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引導學員從個人的自我關照,了解自我的定位及特質,進而推展到與他人及團體的互動(圖五)。

服務心人文系列課程與慈濟志工體系結合,一方面讓學生學習之後可從志工服務中實踐「利他」,另一方面也讓慈濟廣大的志工可精進知識與專業知能,將經驗與理論相互印證。

慈濟基金會於全球63個國家地區有分支聯絡處,其中教育志業即於2019年動員近2萬人次志工辦理各式教育相關活動,本系列課程對志工的專業養成助益極大。

四、推出大學先修課程 慈濟大學自2016年同步推動「高三搶先修」課程,以多元特色課程結合生活應用,提供高中學生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選修線上課程,提早取得大學的通識學分,體驗大學課程與數位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五、推行線上難民教育 慈濟大學與慈濟海外難民學校合作,為身處於全球各區域難民規劃主題課程、學群營隊/主題式營隊,透過網際網路資源,為國際難民學子建構接受高等教育的管道,期望未來接引優秀難民學生前來慈大就讀。

目前第一階段,由慈大國際處辦理學群營隊/主題式營隊/服務學習營隊,採取跨國線上語言交換的形式,服務包含:土耳其敘利亞難民兒童、馬來西亞難民學校(羅興亞回教徒難民)、泰北慈濟學校教育中心(緬甸難民)、土耳其滿納海(敘利亞失學難民)、語言交換難民教育服務團隊等學員。

由於境外生來臺最大的問題是語言,若是在他們進入大學前能夠有初步華語基礎,不只對未來就學有幫助,更能幫助他們適應臺灣生活。

此方案鼓勵慈濟大學學生投入參與,見苦知福,陪伴難民學子共同成長。

慈濟大學數位學習之推動成效 一、首次跨校線上暑修 107學年度首次跨校合作,以MOOC教學形式開設暑修線上學分課程,規劃「生物化學應用」系列6門課程(圖六),由慈濟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共同製作。

來自慈濟大學、國立東華大學、中原大學、國立中興大學等校,共計31位學生修讀,獲得學生正面回饋(圖七)。

此系列以模組化設計推動暑修課程,搭配2次實體課程加直播以及2次實體考試。

整合兩校優勢,藉由課程設計、拍攝、剪輯風格、行政合作、相互學習,讓資源共享最佳化。

二、新型冠狀肺炎防疫期間線上學習不停影響 在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影響下,慈大必須調整教學規劃與安排,從實體轉為線上。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迅速辦理數位教學工具應用與教學工作坊,於慈大首頁建置防疫學習遠距教學資源專區(提供教學指引、工具使用說明書、教學影片),短時間內啟動遠距教學部署機制,讓老師運用科技工具能繼續教學,讓學生也能安心學習,展現本校多年推動數位學習的經驗與能量優勢。

2020年OpenEducationGlobal(OEG)組織,邀請臺灣六所在遠距教學發展完善的大專院校進行經驗分享,包括:慈濟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大葉大學、高雄科技應用大學以及致理科技大學,全程以英語視訊方式進行。

慈大的報告以教師、學生、行政三個面向,從數位學習支持系統的策略及專業人才的培育,到職涯探索的深化應用,更談及近年來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教育與「難民教育援助」計畫,充分展現慈大藉由數位課程,實現了學習無國界,育才無邊界的理想。

三、榮獲獎項 慈濟大學天空學院從2015到2021年,連續七年獲得教育部計畫獎助,共計33門課程;2019年更獲得教育部「大學數位學習推動與創新應用計畫」全國12所標竿學校之一殊榮。

此外,慈大優質數位課程亦榮獲國內外多項數位課程獎項肯定,包括:教育部磨課師標竿課程獎、大中華區優秀慕課選拔─課程設計與課程品質佳作獎、大中華區優秀慕課選拔團隊貢獻佳作獎、學習科技金質獎─內容資源金質獎、開放教育優良課程優選獎、全國線上推廣教育獎─課程內容類等。

發展同時,本校課程亦持續獲得數位課程認證,如:「跟著瑪斯一起探索檢驗世界」、「人文飄香∼靜思茶道」、「西洋藝術畫作欣賞」、「中草藥與生活的奇幻旅程」、「現代柯南II食安大宅門」、「現代柯南之健康數據學堂」、「永續星球面面觀∼打造綠色生活環境」等課程,皆通過非正規教育數位課程認證。

獎項肯定及課程認證,為慈大天空學院進步的指標,慈大期待與教育者一同投入數位教學的領域,共創終身學習風氣。

數位學習面臨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數位人才斷層及經費投入不足,一直是推動數位學習的困難核心。

因此,數位學習深耕與推展需結合學校辦學教育理念及宗旨,向校內外提出具體人才需求及預算規劃。

未來線上課程應用模式,應積極加深跨校與跨實業合作,擴大目標學生數,為課程加值。

優質的授課內容轉化成數位學習的教材,需花費不少人力與資源。

完整的數位學習體系需從行政支持、教學設計、創意、技術、智財權、行銷推廣等面向著力,進行跨單位的合作。

課程製作與推動團隊人才的養成,是掌握線上開放式課程成功的關鍵因素。

特別在教師課程內容呈現的合適性、多元性;課程製作的銜接;課程專案管理經驗的傳承等面向。

在數位科技發展迅速,數位學習人才需求孔急的情形下,大學面臨數位學習機構的競爭,如何留住專業人才,是一大課題。

慈濟大學積極輔導數位教學組成員接受專業培訓並考取證書,以特別技術津貼加給、提供自我成長機會等方式,建構完善職場,鼓勵同仁持續進修,積極留才。

結語與建議 線上學習無國界,此與慈濟慈善培育人才理念貼合。

臺灣的國際地位特殊,若能透過線上學習提供弱勢及難民學子優質的教育,協助其翻轉人生,將可獲得世界的肯定。

如同新冠疫情初始之際,臺灣的口罩國家隊不僅提供了國人安全的防護,更有餘力以口罩進行外交。

臺灣的線上課程,如能多元多語提供,為天涯學子澆灌知識養分,未來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的影響力將無遠弗屆。

如此願景,除了各大學必須密切合作外,也需要教育部及相關部會支持,整合出寬廣無界的平台,協力將臺灣的線上教育推廣至全世界。

檔案下載 p30-35從慈濟大學到全球教育──臺灣線上教學之願景 pdf 收合 本會介紹 關於本會 董事及監察人 歷任主管 成員介紹 自我品質保證 最新消息 評鑑結果 TQID 各校評鑑結果 專業評鑑機構認可 品保業務 評鑑服務 專案計畫 國際交流 研討會 參與國際組織 合作備忘錄簽署機構 人員交換計畫 參訪與交流 出版資訊 評鑑雙月刊 年報 高教評鑑與發展期刊 高等教育評鑑系列叢書 專案研究 評鑑人才資料庫 十週年特刊 公開資訊 歷年捐助 財務報表 採購契約 高教評鑑規章 回頁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