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多工超方便!如何搭配iOS 11,變成超好用的文書機電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iPad 在開啟App 時會以全螢幕顯示,而在iOS 11 之後,只要用手指從底部往上一拉,就可以叫出Dock 程式列,與Mac 的使用情境非常相似。

在iPad 的Dock ... Skiptocontent首頁>新聞>iPad多工超方便!如何搭配iOS11,變成超好用的文書機電腦? iPadPro在iOS11功能可以說大幅強化,基本上已經可以作為一台小電腦來使用了。

過去iPad雖然螢幕夠大、觸控很方便,但受限於iOS的設計,在多工處理上還是沒辦法與電腦相提並論,甚至連基本的文書處理都有點卡卡的,這也是為什麼我過去曾擁有過好幾台iPad,但都只淪為「漫畫機、Netflix機」,最終還是把它束之高閣的原因。

而現在,iPadPro正式已經成為我日常工作的主力之一。

我將要用幾篇文章的篇幅來分享我是如何使用iPad的,但首先,還是先介紹一下為何iPadPro搭配iOS11之後會這麼好用。

如同電腦般的DockiPad在開啟App時會以全螢幕顯示,而在iOS11之後,只要用手指從底部往上一拉,就可以叫出Dock程式列,與Mac的使用情境非常相似。

在iPad的Dock上分為左右兩側(中間用一個橫線隔開),左側是可以自訂的快捷App列,最多可以放13的App;右側則會自動顯示最近開啟過的程式,以及Handoff的Apps,共有三個。

所以光是在Dock上,最多就可以擺放16個程式。

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把Dock從底部拉上來。

拉上來之後,可以:點一下,切換程式。

把程式拖曳到畫面中,形成「分割畫面」或是「漂浮畫面」的多工模式,如下圖:這樣一來,我就可以一邊用Safari上網,一邊開啟Messenger、Google翻譯、郵件等等軟體了。

讓App漂浮畫面上,效率更高在下圖中,可以看到有一個Google翻譯漂浮在畫面中,同時用Safari瀏覽英文網頁。

如果我碰到不會的字,只要按住英文字詞不放,直接拖曳到旁邊就行了。

像是這樣,那個字就直接被複製過去了。

這個做法也可以用在複製文字到郵件裡、複製連結到筆記本之類的。

是不是很方便啊?要讓漂浮的App消失,只要按住之後往旁邊一丟,那個App就會被藏在「螢幕外面」了。

分割畫面,另一種多工模式除了漂浮畫面以外,另一種方式是直接把iPad的畫面一分為二,同時顯示兩個App。

作法一樣是先叫出Dock,之後把程式拖曳到畫面的最邊邊,這時就可以看到原本的App被擠壓到旁邊:畫面就變這樣了,多出來的App不是漂浮在畫面上,而是同時顯示在iPad畫面中:按住兩個App中間的直線並拖曳,可以調整兩個App的顯示比例,可以調整為「3:1」、「1:1」、「1:3」三種方式:更棒的是,上一節教的「漂浮多工」還是可以使用的,把App從畫面旁邊拉出來,就可以同時顯示三個多工App了。

像是這樣:我都如何使用這些功能的?這些功能非常好用,像我經常一邊用Safari看網頁,一邊把Google翻譯藏在旁邊,必要的時候再拉出來;我覺得這樣的操作有時候比電腦還方便。

除此之外,我也會一邊看郵件,一邊把備忘錄放在旁邊紀錄:或者一邊看郵件,一邊開啟Todoist紀錄待辦事項:在開會時,我習慣用Notability一邊紀錄、一邊錄音,必要時還可以一邊開Safari看主管在講的事項。

另外還有一種變形的多工形式,如果畫面中正在播放Netflix等影片的畫,回到主畫面或是開啟其他App時,影片會以子母畫面的形式出現在角落,你可以縮放、移動這個子畫面。

在iPadPro可以在同一畫面中,以各種形式同時處理多個App時,生產力就已經不比過去的iPad了。

現在我經常用iPadPro搭配SmartKeyboard鍵盤,一邊上網一邊紀錄,或是開會時一邊查資料一邊做筆記,非常方便! 分享此文: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Searchfor: Search 最新文章 【確診足跡地圖】4/17全台最新足跡公布(台北、基隆、桃園、高雄等) 2022年4月17日 戴爾Dell4K螢幕IPSBlack面板U2723QE開箱評測 2022年4月17日 【樂天桃猿vs味全龍】中華職棒轉播,4/17直播線上看重播2022 2022年4月17日 【中信兄弟象vs統一獅】中華職棒轉播,4/17免費直播線上看LINEToday2022 2022年4月17日 iPhone充電時顯示不支援此配件怎麼辦?這5招讓你繼續充電 2022年4月17日 【勇士對金塊】NBA直播Live線上看,4/17美國職籃線上轉播 2022年4月17日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Apple的消息、教學、小技巧或是科技新知,歡迎大家點擊以下任一LOGO,追蹤我們的Facebook粉絲團、加入官方Line帳號、訂閱IG以及Telegram。

      採訪、異業合作連絡信箱:[email protected]廣告、商務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