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統計學概論. - ppt download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1資料蒐集統計學係將資料蒐集後經過一定程序處理、分析、詮釋及比較,並以圖表、曲線或數值等,表現其結果的一種科學。
基本上統計學之作業方式概分為兩大層面: 演譯 ...
上传
请登录
Mypresentations
Profile
反馈
Logout
搜索
请登录
请登录
Authwithsocialnetwork:
注册
忘记密码?
Downloadpresentation
Wethinkyouhavelikedthispresentation.Ifyouwishtodownloadit,pleaserecommendittoyourfriendsinanysocialsystem.Sharebuttonsarealittlebitlower.Thankyou!
Buttons:
取消
Download
Presentationisloading.Pleasewait.
第二章統計學概論.
PublishedbyVítMalý
Modified2年之前
嵌入
Downloadpresentation
Copytoclipboard
Similarpresentations
More
Presentationontheme:"第二章統計學概論."—Presentationtranscript:
1
第二章統計學概論
2
2.1資料蒐集統計學係將資料蒐集後經過一定程序處理、分析、詮釋及比較,並以圖表、曲線或數值等,表現其結果的一種科學。
基本上統計學之作業方式概分為兩大層面:演譯統計學:分析及描述一個事件。
歸納統計學:以有限樣本及機率推估整體之發展傾向。
統計資料是由研究對象之群體(population)中依研究個體特性採取調查或抽樣方式所獲得相關資料,以做為研究基礎。
3
2.1.1調查法抽樣調查係針對某項特定對象以直接接觸方式獲得資料,如:訪問、觀察或量測等,或以間接接觸的方式獲得資料,如:問卷調查。
調查範圍可分為普查(census)/百分之百檢驗(100%inspection)及抽樣檢驗(samplinginspection)兩大類。
4
一、簡單隨機抽樣簡單隨機抽樣(simplerandomsampling)係將物件編號後以指定亂數表(附錄A)位置之方式執行抽樣,惟不重複選取。
如由100件物料中需抽取10件樣本檢驗,可先將100件物料編號(00至99),並指定由亂數表第10列,第1行開始取樣,其結果為抽取編號為:81、62、83、61、00、29、25、45、68及35等物件。
5
二、分層隨機抽樣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randomsampling)係將群體分為若干層,再由每一層中抽取相同數量樣本。
分層比例抽樣:依各層產品的數量(Ni)之比例決定各層之抽樣樣本數(ni)。
其中,N=群體數,Ni=各層產品數量,ni=各層的本數,n=樣本數,k=層數。
6
紐門抽樣紐門抽樣依各層產品數量(Ni)及其標準差(σi)相乘之值(nNi)的比率,決定各層抽樣的樣本數(ni)。
其中,nNi=Ni×σi,σi=各層產品之標準差,Ni=各層產品數量,ni=各層的樣本數,n=樣本數,k=層數。
7
戴明抽樣戴明抽樣依各層產品數量(Ni)、標準差(σi)與檢驗成本(Ci),決定抽樣數量(ni)。
其中,Ci=各層樣本檢驗成本,σi=各層產品的標準差,Ni=各層的產品數量,ni=各層樣本數,n=樣本數,k=層數。
8
常態抽樣三、常態抽樣若量測資料屬常態分布,其管制上下限範圍(XL至XU)內發生之機率為,如圖2.1所示。
9
常態抽樣其信賴水準為1-a,XL為管制下限,XU為管制上限,(1-a)×100%的信賴區間為:中心值誤差值,即其中為樣本平均數,Z為標準常態分配值,為群體標準差。
管制上下限範圍(XL至XU)離中心值()之差距為誤差(e)。
由上式知,雙邊規格之估計最大誤差(精確度)為:
10
常態抽樣因此當信賴度達(1-a)%時,其最少的樣本數為:當管制雙邊規格時,a=0.05,其Z1-a/2=Z0.975=1.96;當管制單邊規格時,a=0.05,其Z1-a/=Z0.95=1.645。
11
抽樣四、系統抽樣五、群集抽樣系統抽樣(systematicsampling)係將物件依一定順序排列,每隔一定數量取一件。
群集抽樣(clusterrandomsampling)係將群體分為若干類(或族),每類即稱為一個群集,再由整個群集中隨機抽取部份群集,並將抽中的群集予以全部檢驗。
12
抽樣六、多段群集抽樣多段群集抽樣(multi-stageclustersampling)係將群體分成若干群集,再由各群集中再分成若干個次群集,如此接續分類,最後再由最低群集中隨機抽取部份群集做為代表,並將抽到的群集執行100%檢驗,其執行方式類似群集抽樣。
13
抽樣檢驗抽樣檢驗必須能反應出產品之變異,其中產品製程變異概可分為兩類:各類抽樣方式對群體資料之蒐集及其適用狀況,如表2.1所示。
組間變異:係指同一產品於不同層級區間內所生產的產品(如:不同生產線、不同時段、不同廠區、不同作業員或不同環境等),該產品間之變異即為組間變異;組內變異:係指同一產品於相同層級區間內所生產的產品,該產品間之變異即為組內變異。
各類抽樣方式對群體資料之蒐集及其適用狀況,如表2.1所示。
14
抽樣設計
15
例題2.1解
16
例題2.1nNi=Ni×σi
17
例題2.2解
18
2.2資料描述資料蒐集後須進一步整理,以配合作業需求予以分析,並以適當圖表、曲線或警戒值表示,方能成為有用資訊。
一般常用的統計描述方式,如:圓形圖、長條圖、曲線圖及體積圖等;另枝葉圖/莖葉圖(stem-and-leafdisplay)亦為資料描述的方法之一,其繪製方式如下:莖:前置數字(leadingletter)係取量測數據前一、二、或多位數,由大至小排成一行,並以垂線區隔,如量測數據為三位數,則取前兩位數字為前置數字,其餘類推。
葉:將量測數字除去前置數字所剩下數字,依序排列在相對應的橫列上。
19
例題2.3
20
例題2.3解
21
例題2.3
22
2.3資料特性一、連續資料
23
資料特性二、不連續資料
24
2.4次數分配次數分配係將蒐集之資料依其屬性、數量或發生之頻率等分類,用以顯示資料分布狀況。
25
次數分配
26
2.5集中趨勢的量數統計量之集中趨勢(centraltendency)係指量測數據向中央集中的程度。
其代表值可以平均數(mean)、中位數(median)或眾數(mode)予以量化描述。
27
2.5.1平均數平均數之計算分為連續資料與不連續資料兩類:
28
2.5.1平均數在有限群體中,不連續資料之平均數計算方式可分為算術平均數及加權平均數,其中算術平均數視每個量測值的重要程度均相同;加權平均數則視量測值的重要性賦予一個權重值(weight)。
平均數的計算方式依量測值的形式分為:未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none-frequencydistribution)及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frequencydistribution)兩種。
平均數計算會使用所有量測值,所以容易受極端值(extremevalues)影響。
29
未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群體平均數其中μ=群體平均數,Xi=量測數據,N=群體數。
30
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二、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其中=樣本平均數,(樣本數),fj=第j組的樣本數,mj=第j組樣本之中值,k=組數。
31
加權平均數三、加權平均數之計算方式其中=加權平均數,Wi=權重數,Xi=量測值,n=樣本數。
32
例題2.4解
33
例題2.5解
34
例題2.6
35
例題2.6解
36
例題2.7
37
例題2.7解
38
例題2.8解
39
2.5.2中位數中位數(Medium,Md)係指一系列有次序的量測值,依大小順序排列其中間位置的值。
中位數係以50%處的量測值為代表,不受極端值影響,因此當量測值有極端值出現時,以中位數表示量測資料比用平均數恰當。
40
未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當一組量測數據屬未分組時,先將該組量測數據依大小順序排列。
若該組量測數據的數量為奇數,則中位數為該組量測數據之中間位置之數值;若該組量測數據的數量為偶數,則中位數為該組量測數據中間兩個數值之平均數。
41
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當一系列數據已分組時,則先依據各組數據分布情形找出中位數所在之組,再以資料最小值端開始起算其近似中位數為: 其中 Md=中位數, Lm=中位數所在組的下組界, n=總發生次數, cfm=Lm以前各組之累積發生次數, fm=中位數所在的組之發生次數, i=組距。
42
例題2.9解
43
例題2.10解
44
例題2.11
45
例題2.11解
46
2.5.3 眾數眾數(Mode,Mo)係指一系列有次序的量測數據中,發生次數最多的數值。
當出現次數愈多時,其所占的比重愈大,愈具代表性。
當眾數出現次數超過量測數據一半以上,則眾數將趨近算術平均數,且其分布趨近左右對稱之單峰分布。
眾數不受極端值影響,當量測數據為左偏或右偏時,眾數比平均數更具代表性。
47
2.5.3 眾數一、未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若量測數據為:11、12、15、14、12、13、12、16,其中12出現3次(最多),所以該組數據僅有單一眾數13;若量測數據為:11、12、11、14、12、13、12、11,其中12出現3次,另11亦出現3次,兩者均為出現最多的數,所以該組數據具有雙眾數(11、12)。
48
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若數據係以分組形式記錄其量測數據,則眾數將落在量測次數最多那一組,該組的中值即為該次數分布的眾數,由於量測次數最多的組其前後量測數量不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內插法求其眾數,其計算方式為: 其中Mo=眾數;Lmo=眾數所在的組之下組界:f1=與眾數組上組界相鄰之發生次數;f-1=與眾數組下組界相鄰組之發生次數;i=組距。
49
例題2.12
50
例題2.12解
51
2.6離散趨勢的量數統計量之離散趨勢(dispersiontendency)係描述所量測數據之散布情形或偏離中心兩側的程度。
一般離散趨勢係以量測數據之標準差(standarddeviation)、變異數(variation)、全距(range)及四分位差(quartiledeviation)等描述其離散程度。
52
2.6.1變異數與標準差
53
變異數與標準差若量測數據為1、2、3、4、5,其平均數為3,各數據與3之差距,如圖2.7所示。
若僅以誤差(e)總和表示其誤差為0,若以平方和(SS)表示,則為10。
因此量測值間變異不宜以誤差和表示,應以誤差平方和表之。
54
變異數與標準差
55
群體與樣本的變異數與標準差之計算方式一、未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群體變異數(V)與標準差(σ)設群體有N個量測數值X1,X2,…,XN,群體平均數為μ,則Xi之誤差(e)=Xi-μ,則平方和、變異數及標準差為:平方和(SS)=群體變異數(V)=群體標準差(σ)=
56
群體與樣本的變異數與標準差樣本變異數(S2)與標準差(S)若由群體(N)中隨機抽取n個樣本,其量測值為X1,X2,…,Xn,其樣本平均數為,則該樣本之變異數及標準差為:樣本變異數(S2)=樣本標準差(S)=
57
群體與樣本的變異數與標準差二、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群體變異數(V)與標準差(σ)群體變異數(V)=群體標準差(σ)=其中fj=第j組的量測次數,Xj=第j組的中值,k=組數。
58
群體與樣本的變異數與標準差樣本變異數(S2)與標準差(S)S2=S=
59
例題2.13解
60
例題2.13
61
例題2.14解
62
例題2.14
63
例題2.15解
64
例題2.15
65
例題2.16(分組數據)
66
例題2.16(分組數據)解
67
2.6.2全距全距(Range,R)係量測數據之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異,亦可指定某量測範圍之間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異。
1.未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依量測數據大小排列,X1≤X2≤…≤Xn,R=Xn-X12.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R=Uk-L1,其中Uk為最後一組的上限,L1為最初一組的下限。
68
例題2.17解
69
2.6.3四分位差四分位差係將量測數據依大小排列,分為四等份。
由最小值算起第一個四分之一的區分點即為第一四分位,以Q1表之;類推至第二個四分位,即中位數,以Q2表之;類推至第三個四分位,以Q3表之。
Q3-Q1為四分位距(quartilerange),四分位差Q=(Q3-Q1)/2,其表示方式以盒(箱)形圖表之,如圖2.8所示。
70
四分位差
71
四分位一、未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其中X=量測值,j=四分位的位置,n=樣本數。
72
四分位二、分組數據之計算方式其中Lk在第k組的下組界,fk=Qj在第k組的發生次數,h=Qj在第k組的組距,Fk-1=Qj在第k-1組以前的累積次數,n=樣本數。
73
例題4.18解
74
例題4.18(2.3)
75
例題4.19(分組數據)解
76
例題4.19
77
例題2.20
78
例題2.20解
79
2.7聚中與離散趨勢之探討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眾數。
左偏分布(負偏):平均數0,表示數據分布為右偏;
83
例題2.21解
84
例題2.22解
85
例題2.22
86
2.7.2峰度峰度(kurtosis)係指一個分布與常態分布相比較時,其資料相對尖峰集中或平坦分布的程度。
正峰度值表示分布較為集中,而負峰度值則表示分布較為平坦。
87
峰度常態分布之KU=3。
若該量測數據KU<3,則該量測數據分布屬低潤(platy)的峰態。
若該量測數據KU>3,則該量測數據分布屬高狹(lepto)的峰態,如圖2.11所示。
88
峰度
89
例題2.23解
90
例題2.23
91
2.7.3相對離散趨勢當衡量數據之離散程度時必須在相同衡量單位,且平均數相近情況下,其比較才具有意義。
2.7.3 相對離散趨勢當衡量數據之離散程度時必須在相同衡量單位,且平均數相近情況下,其比較才具有意義。
常用的相對離散量為變異係數(CoefficientofVariation,CV)係同時考量標準差與平均數之比,以評估品質差異。
變異係數愈大表示資料愈分散,其平均數代表性愈低;反之,表示資料愈集中,其平均數代表性愈高。
92
例題2.24解
93
2.8中央極限定理群體為常態分配,不論n取多少,其樣本平均數()的分布一定為常態分配。
94
中央極限定理不論每次抽取多少個樣本(一般大於3),其樣本平均數(),或其標準差的平均數()之分布將趨近常態分配,且樣本平均數()的平均數()將趨近於群體平均數(μ);樣本平均數()的標準差()(亦稱為標準誤)與群體標準差(σ)之間差倍,即:
95
例題2.25
96
例題2.25解
97
例題2.25
98
例題2.26
99
例題2.26解
100
例題2.27解
101
2.9柴比雪夫定理柴比雪夫(Chebyshev)定理為:一群體量測值X1,X2,…,XN,其平均數及標準差為μ及σ,則其量測值落在(μ-kσ,μ+kσ)之間的比例至少有1-(1/k2),k≥1。
102
例題2.28解
103
例題2.28
104
例題2.29解
Downloadppt"第二章統計學概論."
Similarpresentations
3統計3-1統計抽樣.統計的意義統計工作包括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及解釋意義,也就是讓一堆數字變的有意義。
統計學依理論基礎、統計技術的不同,可分為:1.敘述統計2.推理統計統計資料量必須夠多,且必須是正確資料。
工職數學第四冊第一章導數1-1函數的極限與連續1-2導數及其基本性質1-3微分公式1-4高階導函數.
林惠玲陳正倉著雙葉書廊發行2009第4章分析資料-以統計測量數呈現1統計學方法與應用四版上冊第4章分析資料-以統計測量數呈現.
單元九: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Ch12資料分析.
基礎統計:資料之蒐集整理與分析2.1資料之型態2.2資料蒐集2.3伯拉圖分析2.4直方圖2.5製程集中趨勢之衡量
樞紐分析與資料庫蕭世斌Nov20,2010.
DescribingData:NumericalMeasures
期望值變異數共變異數與相關係數變異數與共變異數之性質柴比雪夫不等氏動差與動差生成函數
單元四:資料的描述(二)ㄧ、集中趨勢統計量數二、分散程度統計量數.
統計學(Statistics)其目的應用.
參考書籍:林惠玲與陳正倉(2002),應用統計學(第二版)。
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應用統計理論編著:劉正夫教授Reference:1)WonnacottandWonnacott.Introductory
第三章敘述統計(II)——統計量數3.1集中趨勢量數3.2差異量數3.3平均數與標準差的應用3.4偏態量數、峰態量數與動差
商用統計學Chapter3敘述統計(二)–統計量數.
數據分析林煜家魏韶寬陳思羽邱振源.
Chapter3第三章NumericalDescriptiveMeasures數值量測及資料描述
3.1集中趋势的度量3.2离散程度的度量3.3偏态与峰态的度量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4-1 等差數列與級數4-2 等比數列與級數4-3 無窮等比級數下一頁總目錄.
估計.
Similarpresentations
Aboutproject
SlidePlayer
条款
反馈
隐私
反馈
©2022slidesplayer.comInc.Allrightsreserved.
搜索
Tomakethiswebsitework,weloguserdataandshareitwithprocessors.Tousethiswebsite,youmustagreetoourPrivacyPolicy,includingcookiepolicy.
Iagree.
AdsbyGoogle
延伸文章資訊
- 1統計學課程講義
統計學課程講義. [ 統計學課程][課程大綱][影音投影片 ][補充資料][專案報告].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回首頁]
- 2統計學之意義、範圍四、統計資料之介紹五、統計方法之步驟
二、統計學發展史. 三、統計學之意義、範圍. 四、統計資料之介紹. 五、統計方法之步驟. Chapter One. 1-2. 一、統計問題之介紹. 1. 南北高速公路上,一天中發生多少次 ...
- 3PowerPoint 簡報
應用統計學. 徐世輝著. 11-1. 第十一章 簡單線性迴歸. 教科書: 應用統計學. 徐世輝著. 導論. 教科書: 應用統計學. 徐世輝著. 確定性與機率性模型. 教科書: 應用統計學.
- 4第二章統計學概論. - ppt download
2.1資料蒐集統計學係將資料蒐集後經過一定程序處理、分析、詮釋及比較,並以圖表、曲線或數值等,表現其結果的一種科學。基本上統計學之作業方式概分為兩大層面: 演譯 ...
- 5基礎統計學ppt - 軟體兄弟
基礎統計學.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目錄. 1.1 統計學導論. 1.2 重要統計概念. 1.3 統計之商業應用. 1.4 統計及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