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社團的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社團~值得嗎?一篇關於大學生都會有的疑惑. 這是一位大學教授回給學生的信件本文節錄了其中關於社團的部份 ...
以下是關於社團的研究報導,參與社團好處多多(^_^):
社團~值得嗎?一篇關於大學生都會有的疑惑
國科會:台灣多數大學生不參加社團
社團~值得嗎?一篇關於大學生都會有的疑惑
這是一位大學教授回給學生的信件
本文節錄了其中關於社團的部份
在此跟各位夥伴分享^^
-----------------------------------------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劉孟奇)
小咖,
謝謝你的來信。
你的困擾在目前的大學生中應當具有一定
代表性。
針對你在信中提到的一些感想與問題,我在下面
試著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你現在最急切的問題是關於考研究所的問題。
不過,在討
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在這一篇當中討論另一個在你信
中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經驗:大二那一年的社團參與是不
是「浪費了一年的時間」?因為這可能也是不少大學生在
想要參與社團前或參與過社團以後,心中會產生的疑問。
我比較樂觀的預期是:等你過了十年以後,再回過頭來看
大二這一年的社團經驗,可能就會跟現在的心情有很不一
樣的評價。
原因是,十年以後,當你在職場中已經有了一
定的工作經驗,你會對於核心就業力技能在職場中的重要
性有更深入的體認。
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他們在大學中
的社團經驗,其實是他們在這方面真正的「第一節課」
(而對於許多人而言,這幾近於「震撼教育」)。
不管當
時他們認為自己的社團參與是「成功的」或「失敗的」,
這至少讓他們獲取寶貴的實務經驗,並從中知道自己在這
些能力上的優勢與不足之處。
而對於那些能夠深入反思這
些經驗的人而言,這也往往是他們大幅成長的開始。
無論如何,我的觀察是,的確有不少大學生可能跟你相似,
在積極參與社團,投入極大熱情與極多時間之後,卻發現
結果與自己的預期相差很大,甚至可能因為付出學業的代
價,而深深覺得「得不償失」。
對於這種情形,我提出幾
點看法,或許能有助你從比較不一樣的角度省視自己的社
團參與經驗:
第一、大學社團參與的重點不只在於自己在其中完成什麼,
更在於自己在其中學到什麼;在參與過程中「事情成功」
很好,但是「做好事情」更重要:我曾經訪談過一些目前
就業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當中有不少人,特別是大學時社
團參與經驗比較缺乏的,都會希望自己當初在學校時可以
再多一些社團參與,而且最好是能擔任幹部,特別是能夠
企畫、執行與領導一個完整活動。
不過他們最主要的理由,
可能跟一些大學生參與社團的理由不太一樣—不只是為了
交朋友、燃燒青春、揮灑理想熱情等等—而是為了把握大
學時的寶貴時間與校園所能提供的機會,好好磨練自己
「做人做事」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在目前課堂上可能很不
容易練習與學習到的能力,例如表達溝通能力、企畫執行
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互動能力等等。
所以,我一向鼓勵學生參與社團;不只參與,更要實際
「撩下去」做事,而且下決心把事做好,這樣才能真正從
參與中學到有用的經驗與培養能力。
什麼叫做「把事做好」?
舉個例子而言,許多社團會舉辦演講。
演講來了很多聽眾,
爆滿成功,這當然很好。
但是我會更重視負責的學生在其
中的表現。
例如:有沒有提供完整的企畫書,還是只是跟
人家口頭講講,甚至臨到演講前還看不到rundown?知不知
道到了演講前幾天要再做一次確認,還是一個月前打電話
或口頭邀請後,就此無聲無息?打電話聯絡別人時能不能
應對得體,還是會畏畏縮縮?寫email能不能表現出適當的
禮節,還是會不知道如何使用適當的語句語氣?會不會考
慮到演講者的各種需求,還是一切需要演講者自理?知不
知道要如何接待演講者,還是演講者到了現場之後,就把
他晾在一旁,而工作人員自己打成一片?演講結束之後,
知不知道如何送人離開,還是大家一哄而散?
我上面舉的例子,只是「辦好一場演講」中,需要重視與
做好的一些細節而已,而裡面就會磨練許多重要的就業能
力。
事實上,就我所知,現在有一些雇主在面試年輕人時,
就從最基本的「會不會接電話與打電話」開始測試。
你可
能會吃驚,能夠通過這個測試的大學(還有研究所)畢業
生的比例有多低。
回頭檢視自己大二這一年的社團參與經驗,從這個角度來
看,你給自己怎樣的成績單?你有沒有從中發掘出自己可
以進一步強化的長處?還是有沒有發現自己需要修正改進
的弱點?這可能是你需要回答的重要問題。
第二、在社團參與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重點是自己有沒
有從其中吸取教訓、學習成長:說實話,我們的教育制度
在教導學生如何在實務中「做人做事」這一點上的確有所
不足。
所以如果一個大學生在參與社團、擔任幹部、辦理
活動、或領導團隊時,一開始就表現得非常成熟,我會覺
得有點驚訝。
但是這並不是說「因為我們年輕,我們需要學習成長的空
間,所以我們做得怎樣都理所當然,沒有關係」。
如果一
開始就存著這種想法,那也就沒什麼學習成長的可能。
關
鍵是,你要有做好事情的企圖,要在做事中知道自己的不
足,要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的能力,更要有經過學習後逐
漸成長成熟的具體表現。
大學時社團參與的經驗所以可貴,正是因為一個年輕人在
這當中犯的錯誤,幾乎也就是當他進入職場後,容易犯下
的錯誤。
如果他能從中學到教訓,改正錯誤,當然是學費
越早付清、功課越早學會越好。
我自己的猜測是,有參與社團經驗的在校學生,在讀〈我
七年級,我不草莓〉這一本書時,應該比較容易有所體會。
舉例而言,大學生在社團參與中一個常犯的錯誤就是「混
淆工作夥伴與交朋友,所以常常把工作上遇到的問題,不
是訴諸客觀的專業規矩或工作倫理予以解決,而是訴諸私
人友誼,甚至把工作上的歧見,視為對於友誼的考驗」。
遇過這種問題的人,我相信在讀這本書的第二十一章時,
會有很深刻的認識。
另一個例子是,有些大學生曾在社團
中企畫執行活動,但是因為沒有系統化、結構化的處理問
題,導致事情處理得疏漏凌亂。
有過這種經驗,而且從中
學到深刻教訓的人,讀到書裡面的第二十三章時,應當就
容易瞭解其中的建議目的何在。
再舉一個例子而言,不少
社團領導幹部所遭遇的主要挫折,其實就是不知道如何處
理會議中的歧見。
有過這種經驗的年輕人,應該會從書裡
面的第十六章,學習到許多會心的功課。
我相信,你在過去的社團經驗,現在就已經開始轉化成為
你的學習資本。
從這一點來看,「大二這一年」應當不能
說是完全白費的。
第三、社團參與和學業成績必須兼顧:強調這一點,並不
是因為我忽然想起了自己是大學老師,所以要學生用功唸
書。
而是因為一個大學生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很可能反映
出他有沒有準備好一些將來在職場上非常重要的特質與能
力。
舉例而言,當我們看到一個大學生能夠基本上兼顧社團參
與和學業成績時(這不是要求在兩者都做到頂尖,他當然
可以有所偏重,但關鍵是學業成績必須至少達到一種可以
交代的地步),這其實反映出他有相當不錯的時間管理能
力;能夠依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井然有序的處理事情;具
有相當的穩定度與抗壓性;能夠按捺下性子,如期完成自
己縱使不太喜歡,但仍然必須盡責完成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雇主會留意在學成績單的原因。
說實話,
很少有雇主會因為你的哪一科成績表現得特別好,就因此
認定你會有不錯的工作表現。
而是因為我們多少可以從一
份成績記錄所提供的訊息中,判斷一個年輕人的態度與特
質,例如:穩定、可靠、負責、自律等等。
重點是,不要走極端。
不要因為覺得成績單重要,就完全
「不問世事,埋頭唸書」,而錯失從實務經驗中學習一些
重要做人做事技能的機會,這會讓自己將來在職場中遲早
陷入某種劣勢;但也不要又因為社團參與所產生的實務感
與成就感無比吸引人,就過度輕忽了學生被要求的「本業」。
記得,對很多雇主而言,他們相當喜歡的年輕人,就是
「各方面能力平衡發展」的年輕人。
當然,你可能會問,現在對你說這一些,是不是為時已晚?
不晚。
你固然不必太為大二時光懊惱,但是你還是必須在
最後讓自己的成績單看起來漂亮一點。
你雖然可能已經沒
有一張表現穩定的成績單,但是你可以有(而且你顯然正
在努力)一張越往後面表現越好的成績單。
對於雇主而言,
這代表你會在得到教訓後修正進步,這也算是不錯的訊息。
第四、讓自己的「負面經驗」創造正面價值:看到這裡,
你可能會很想問:我為什麼還不趕快回答「該不該考研究
所」的問題(我一定會回答的),而要先討論這一些?原
因是,我從你的信中,讀到一個令我有點不安的傾向,就
是會用否定的態度面對比較挫折的負面經驗。
最好避免這
樣做。
正如書裡面一再強調的,在現在的職場中,你要能
夠自我行銷。
「自我行銷」當然不等於「自我吹噓自己過
去有多厲害」,但也顯然不要落入「自己會嚴重自我否定
自己過去經驗」的地步。
我不敢保證,但將來很可能會有一位潛在雇主問你:你在
擔任大學社團社長的時候,做過什麼?學到什麼?而這個
問題的重點將會是「學到什麼」。
就我自己而言,如果一
個年輕人完全說不出他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遭受過怎樣的挑
戰、有過怎樣的挫折與動搖,我會有點懷疑他的實務經驗
可信度。
但是如果一個年輕人會因為遭到嚴重挫折,而高
度否定自己的這一段經驗,我也會擔心他將來從工作挫折
中奮勵成長的能力。
對我而言,我會希望看到一個年輕人,
有辦法從自己的負面經驗中創造出正面價值,並且能有相
對應的具體表現。
因為這正表現出「樂觀與信心」以及
「以建設性方式面對問題」這些在職場中極為可貴的態度。
國科會:台灣多數大學生不參加社團
時間:2006/10/23
撰稿‧編輯:溫惠美
新聞引據:廣電媒體(聯合報)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最新調查顯示,台灣多數大學生
不參加社團、不常去圖書館,且有四成打工,學者感嘆,
大學已變成觀光旅館,學生以為到此一遊即可。
國科會在94學年委託學者調查兩萬多名大三學生的生活,
分析發現,從不參與服務、體育、藝術、學藝、音樂性
社團的人,都超過半數,社團這個「大學三門必修學分」
之一,已成少數學生選修的冷門課程。
調查也顯示,超過四成大三生從不或很少去圖書館,經
常去的只占一成六;不去社團及圖書館,學生課後都做
什麼?調查發現,近八成從不或很少預習功課,平均每
天上5節課,課後花在預習、複習、寫作業的時間不到3
小時,卻有半數每天花兩個多小時上網,且上網以交友
聊天、打線上遊戲居多,此外,近四成大三生課後打工,
平均每天打工1小時,以私立技職校院打工時數最高,平
均每人每天打工1.5個小時。
東吳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邱雅芳發表論文指出,美國這
兩年提出「參與型大學」的教改理念,強調大學應充分提
供校園資源促進學習,但台灣大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意願
卻日趨冷淡,校園好比觀光景點的旅館,上課時來check-in,
下課趕緊check-out離開校園。
政大教育學院院長秦夢群說,
早期很多大學生參加社團,社團是交友、學習場所,但傳
統校園生活已消失,資本主義入侵校園,大學生變得功利,
寧願打工賺錢,不願付出時間參加社團,學生當義工更是
少之又少,給工讀金,才有人來,大學儼然從學術殿堂淪
為補習班。
台師大前學生會長王正也感嘆,網路衝擊大學
生的人際關係,靠社團交友已不流行,加上物質社會誘惑
多,許多學生打工不是因為窮,而是想買名牌,想透過社
團歷練、學習的人的確正在減少。
教育部訓委會常委柯慧
貞說,參加社團不但可擴展人際關係,學會時間管理及溝
通領導,還可找到歸屬感,增加抗壓性,她發現,常參加
社團者,憂鬱及自殺率比較低,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參加。
延伸文章資訊
- 1大學社團要加入嗎?參加越多越好嗎?(附贈面試小技巧) - 人人焦點
首先大學社團也稱爲學生社團,是高校學生們自願組成的,也是一羣懷揣 ... 大學生還是要以學業爲重,有空多看看書,增長自己的專業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 2大學參加社團是必備的嗎?
有很一部分人說參加社團很重要,未來大企業什麼大老闆都會看又有一部分人說參加社團不重要,還浪費時間,所以大學參加社團是否真的是必備的嗎?
- 3大學成績好,但是沒有加入學生會和社團,對找工作有什麼影響 ...
進入社團和學生會,能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擴大交際圈,認識更多的老師等。學生會本是一個學生組織,相當於工會,應該服務於全體學生 ...
- 4問:社團經驗重要嗎? - 工作板 | Dcard
有點害怕請問社團幹部的重要性多高呢? ... 問:社團經驗重要嗎? ... 其實大學教育講求多元學習沒有規定是否參加社團在未來求職上應該是以職缺的相關 ...
- 5大學的社團生活重要嗎?-大一新生有問必答專區 - 1111職涯論壇
聽大家常說大學生就是要玩社團,這個是必要的嗎?如果大學內沒有自己有興趣的社團,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