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王子公主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因遺傳因素,過敏患者體內會將 主導的過敏免疫反應當做一般正常免疫反應,其中機制尚待學界研究。

... 而過敏反應的過程為當過敏患者接觸到某種過敏原時,過敏原的抗原(亦稱 ... 不是王子公主病,是爸媽遺傳的過敏體質 過敏是一種遺傳性特異體質,也是現今常見的慢性疾病,但只要在生活中遠離過敏原,並做好個人健康維護,過敏患者也能享受健康生活。

撰文/呂怡貞 審稿/徐世達(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調查,2007年台北市小一新生中,49.39%有鼻過敏,2009年台北市小一新生中,20.74%有氣喘。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臨床估計,全台灣鼻過敏患者約佔總人口30%,氣喘患者約10%,其中又以兒童患者佔多數,且因尚缺乏全台灣過敏盛行率調查,此統計數據恐怕仍為低估,顯示過敏已是台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過敏是不正常的免疫反應    當外來病原體衝破屏障系統侵入體內,免疫系統開始發動猛烈攻擊後引發的種種症狀,是謂發炎(inflammation)。

免疫反應本身目的在保護人體不受外來物侵害,但造成的發炎症狀會使患者不適,嚴重的話會進一步損害人體組織。

過敏即是慢性發炎,也是人體四大免疫偏差的一種(見〈分秒不鬆懈的人體免疫防禦系統〉)、(見〈保衛人體健康的免疫大軍〉 ),是因遺傳因素造成患者具有特異性體質,會對生活中常見且對人體無害的外來物(即過敏原),產生與一般人不同的過度敏感反應。

   徐世達表示,遺傳性過敏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會因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刺激,造成皮膚、黏膜組織或血管慢性發炎。

當發炎反應發生於支氣管時,稱為氣喘;發生於鼻腔的是過敏性鼻炎、眼結膜的是過敏性結膜炎、胃腸道的是過敏性胃腸炎,發生於皮膚的則是異位性皮膚炎。

如果父母中一人有過敏疾病,孩子有48%機率也會過敏,如果父母兩人都有過敏疾病,則孩子過敏機率為70%。

過敏免疫反應機制   人體免疫反應釋放出的抗體,又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分為IgA、IgG、IgM、IgD、IgE五種,而輔助者T細胞分為第一型和第二型(與)。

正常人的免疫反應由主導,以IgA、IgG、IgM為媒介(IgG量最多),過敏患者的免疫反應由主導,以IgE為媒介;目前臨床上較少人研究IgD。

因遺傳因素,過敏患者體內會將主導的過敏免疫反應當做一般正常免疫反應,其中機制尚待學界研究。

▲免疫球蛋白呈Y字型,依胺基酸序列的長短,分為重鏈與輕鏈,形成主幹與叉戟的構造,主幹可與細胞膜受體結合,叉戟部份則負責與特定抗原結合。

五種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IgE)中,同一家族其恆定端相同,但即使同一家族,也會因變化端不同,而有數以百萬計的變化。

(電腦繪圖:姚裕評)     而過敏反應的過程為當過敏患者接觸到某種過敏原時,過敏原的抗原(亦稱IgE特異性抗原)會與過敏患者B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刺激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並大量產生IgE特異性抗體。

過量的IgE特異性抗體會附著於皮下或黏膜組織的肥大細胞(mast cell)上(註1),當IgE特異性抗原再與IgE特異性抗體結合,會促使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histamine)、前列腺素D(prostaglandin D)和白三烯素(leukotriene)等介質。

   平滑肌、腺體、血管等眾多組織上都有此類介質的受體,當介質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就會與各種組織結合而引發發炎反應,產生立即性過敏反應(註2)。

例如使血管擴張而增加通透性,以增加患處的血流供應,讓更多白血球生力軍迅速穿過血管抵達戰場,但也因此造成皮膚紅熱腫痛癢或出疹、鼻黏膜充血而鼻塞或分泌增加而鼻涕不止等。

過敏發作部位與程度因遺傳而異,嚴重的過敏症狀甚至會危及生命,如因血管通透性大增而使血壓降低、刺激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引發氣喘而產生呼吸困難、失去知覺、休克或死亡。

   徐世達表示,若常接觸過敏原,經常引發發炎,患者敏感度也跟著提高,會因此對其他更多過敏原敏感。

10~20歲為過敏反應高峰,20歲以上隨年紀增長,產生IgE的量會降低,不過肥大細胞對IgE吸引力仍然強大,即使量少也會被吸引,仍會引發過敏。

   過敏篩檢會由抽血測試IgE在血液中游離的量與種類,但如果IgE在血液含量低,則會做皮膚測試,如皮下注射過敏原或將過敏原塗在患者表皮,直接看患者的過敏反應,前者可能造成過度敏感而有偽陽性反應,較常用於藥物過敏測試,後者相對上較安全且準確度高(患者的臨床表現與平時表現較相符)。

▲IgE特異性抗體會在過敏原首次進入體內時,由B細胞產生,且附著於記憶B細胞上;當同樣過敏原再次入侵,會與記憶B細胞上的IgE特異性抗體結合,刺激漿細胞釋放出更大量的IgE特異性抗體;抗體主幹會連接到肥大細胞上,而叉戟部份則與過敏原結合,使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及其他化學物質,引發過敏反應。

(電腦繪圖:姚裕評) 過敏防治與治療    誘發過敏性體質發作,通常可分為兩大因素,第一類為呼吸道病毒感染、過敏原和化學刺激物,過敏原包含吸入性過敏(如居家環境中的塵、蟑螂、黴菌、毛屑等)、食物過敏、藥物過敏、昆蟲螫刺過敏等,化學刺激物如香菸所含的尼古丁、空氣污染物、揮發性刺激氣味等,此類因素會直接誘發過敏反應發作;第二類因素與身心狀態有關,例如,持續劇烈運動、食用冰冷食品、環境溫濕度的激烈變化、長期壓力、精神情緒不穩定(高度興奮或心情過於低落)等,此類因素專對已存在慢性過敏性發炎的高過敏度器官或組織造成影響,以呼吸道系統最明顯,如支氣管或鼻黏膜。

只要經過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的適當治療,通常都可改善,徐世達說,過敏疾病穩定後,患者吃冰淇淋或跑馬拉松都沒有問題。

  徐世達表示,與作用互為拮抗,猶如蹺蹺板的兩端,一邊高另一邊就低。

過敏患者天生作用強且作用弱,即由主導的過敏免疫反應會在免疫反應裡凸顯,由主導的正常免疫反應則受到抑制,造成患者除了有過敏症狀,平時也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且感染症狀較嚴重。

在過敏治療方面,專科用藥上會將正常的免疫能力降低,但同時抑制更多的過敏免疫反應,如此使與維持平衡。

因此,用藥治療後的過敏患者,不但過敏症狀獲得改善,平時抵抗力也會增強,較不易生病。

  藥物治療方面,分為長效的控制藥物及速效的急救或舒緩藥物。

長效控制藥物的作用為壓制、持續穩定抗發炎,用作預防、保養與長期治療,包括抗過敏發炎藥物(如類固醇、咽達永樂、白三烯素調節劑)、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如交感神經興奮劑、副交感神經拮抗劑)等;速效的急救或舒緩藥物則可快速緩解急性症狀或發炎症狀所造成的不適感,例如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如腎上腺素)、茶鹼、抗組織胺藥物等。

   預防勝於治療,過敏最根本的防治方式為遠離過敏原,例如改善污染的居家環境,此外,重視個人健康管理,如均衡營養、適度運動、親近大自然、充足睡眠、常保愉快情緒等,都是強化個體免疫力「天然ㄟ尚好」的方法。

註1:為一種介質釋放細胞,常位於眼、鼻、肺、胃腸道等器官的皮下或黏膜組織附近,容易吸引IgE特異性抗體並與之相接,釋放 發炎介質,引發立即性過敏反應。

但是不同類型過敏原刺激肥大細胞的方式也不同,非全由IgE特異性抗體引發,有的甚至 會直接誘發肥大細胞釋出介質。

註2:相較於因組織胺等發炎介質,引發幾分鐘到幾小時就會立即產生的過敏反應,當發炎持續5~6小時到2~3天,白血球會被活化, 細胞素會吸引其他更多免疫細胞(如)過來,引發後續的發炎反應與加重過敏情形,此為延遲型過敏反應。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科學Easy Learn網路版‧行政院國科會補助案】     液壓裂井污染飲用水?   以液壓破裂工程開採天然氣的鑽井,附近住家飲水中離奇出現甲烷。

撰文/菲謝蒂(MarkFischetti) 翻譯/甘錫安     在美國賓州,你住得離以液壓破裂法開採地下頁岩天然氣的鑽井越近,飲用水遭受甲烷污染的可能性越高。

發表於今年7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的研究,結論是確認賓州地底馬賽勒斯頁岩的液壓破裂工程,是否可能為污染當地飲用水的第一步。

  美國杜克大學化學工程師傑克森(Robert Jackson)發現,在141處淺層的住家飲用水井中,有115處含有甲烷。

距離液壓裂井不到1.5公里的住家中,甲烷濃度是較遠住家的六倍。

從同位素分析和甲烷氣體中含有少量乙烷看來,這些氣體不是地下水中的微生物所產生,而是來自下方數千公尺深的馬賽勒斯頁岩的熱和壓力。

能源公司就是在馬賽勒斯頁岩中壓裂岩石,使它釋出天然氣,再順著豎井上升到地面。

  大多數地下水源的深度僅幾百公尺,但如果液壓裂井周圍的保護金屬外罩和混凝土發生滲漏,甲烷就可能逸出。

然而,這項研究並未證明液壓破裂工程確實污染特定的飲用水井。

傑克森表示:「我並不打算阻止液壓破裂工程。

」他指出,鑽井公司通常會妥善建造液壓裂井。

但鑽井公司連某些液壓裂井滲漏的可能性都否認,反而破壞了自己的可信度。

  要證明液壓破裂法是否污染特定飲用水井,下一步是確定水井中的甲烷是否來自馬賽勒斯頁岩或其他礦床。

能源公司宣稱,甲烷可能是從深處地層自然產生,穿透岩石縫隙後進入水井,然而,由此斷定甲烷來源是有問題的。

不過有些科學家依然認為,從氣體的化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它是穿透上千公尺岩層緩緩滲漏而來,或是由滲漏的液壓裂井快速噴出。

傑克森目前正依循這個方向,來分析甲烷樣本。

  另一個證明液壓裂井與水井污染有關的方法,是證明兩者之間的土壤提供了氣體流動的通道。

不過,這必須先找出滲漏的液壓裂井。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液壓破裂專家英格拉菲(Anthony Ingraffea)正在仔細爬梳自2000年1月以來,賓州鑽鑿的4萬1311口天然氣井的檢查報告,他表示,就目前看來,馬賽勒斯頁岩液壓裂井出現滲漏的比率「高於」鑽鑿到其他地層的傳統油井和氣井。

此事件的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3年10月號】   入侵種創意料理 如何對付入侵生態系的外來物種?最好的辦法就是捉牠們來餵食世界上最多的肉食動物——人類。

撰文/黎文萃(BunLai) 翻譯/張薰文   我的餐廳Miya’s Sushi距離長島海灣只有幾公里。

我們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即讓我們的菜單回歸到壽司的本質,也就是只使用生活周遭可利用的食材。

而現在我們常見到許多入侵種,這些人為引進生態系的動植物是我們不想見到的,這些入侵種,例如野豬或亞洲鯉魚,破壞全美各地的農場或漁場,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達1200億美元。

   而我們的解決方式就是吃了牠們!舉例來說,在貝類棲息的海床上蒐集入侵的海鮮,基本上我們提供了免費清除的服務。

我同時也想讓全世界知道,這些入侵物種可以是美味的(如果你有正確的觀念)。

   想想悄悄入侵的被囊動物(牠們有另一個聽起來很美味的名字:亞洲海鞘)正佔領了緬因州到紐澤西州的藍貽貝棲息地。

這些外來的海鞘源自菲律賓,在貝類產業中牠們被視為可惡的害蟲,然而在南韓,牠們卻是優雅和性慾的化身。

   我第一次吃到海鞘是在紐約市的韓國壽司店,囊狀的海鞘像一朵向日葵般擺在亮橘色的盤中。

當我咬下其中一個黃色的附器,鹹鹹、黏稠的溫暖液體在我口中爆開。

雖然看不見液體,但嚐到那痰狀的黏稠物,我得用所有的意志力才不把它吐出來,甚至得花更大的精力才能把它吞下去。

  美國著名建築師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曾說人應該「勇於表現天真」,我認為應該採用他的方式去真正接受新的事物,當然包括吃東西。

後來我吃海鞘時,直接從海堤上撿一顆,把牠堅硬的外膜切開,露出內層柔軟且像芒果般橘色的肉。

沒有任何遲疑,我把手中的海鞘大口吞下,這次嚐起來好極了。

  經過我多年的採集、捕釣和狩獵許多不同的植物和動物,下面幾道菜色是我們餐廳提供的入侵種菜單……   【本文轉載自科學人2013年10月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