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崩於行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皇長子同治帝繼位。

同時依遺詔,由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 ... 咸豐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介紹的是清朝咸豐帝。

關於其在位統治期間所使用的年號,請見「咸豐(年號)」。

關於「咸豐」一詞的其它含意,請見「咸豐」。

咸豐帝清朝第9位皇帝 在位時期: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11年166天)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前任清宣宗旻寧(道光帝)繼任清穆宗載淳(同治帝)首都順天府皇宮紫禁城年號咸豐姓愛新覺羅名奕詝出生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1831年7月17日)出生地 大清圓明園澄靜齋逝世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30歲)逝世地 大清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初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德宗光緒元年加諡)[1]陵墓清定陵父親宣宗成皇帝旻寧母親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後宮 皇后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端恪皇貴妃佟佳氏 貴妃 玟貴妃徐佳氏婉貴妃索綽絡氏 妃 璷妃葉赫那拉氏禧妃察哈喇氏吉妃王氏慶妃張氏 嬪 雲嬪武佳氏容嬪伊爾根覺羅氏璹嬪葉赫那拉氏玉嬪葉赫那拉氏 常在 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瑃常在暝諳氏錱常在戴氏 子女 皇子 同治帝載淳(母孝欽顯皇后)憫郡王(早殤,母玫貴妃) 皇女 榮安固倫公主(母莊靜皇貴妃) 養女 榮壽固倫公主(恭親王奕訢之女) 咸豐帝漢語名稱正體字咸豐帝簡化字咸丰帝標音蒙古語名稱傳統蒙文ᠲᠦᠭᠡᠮᠡᠯᠡᠯᠪᠡᠭᠲᠦᠬᠠᠭᠠᠨ西里爾蒙文ТүгээмэлЭлбэгтхаан滿語名稱滿文ᡤᡠᠪᠴᡳᡝᠯᡤᡳᠶᡝᠩᡤᡝ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轉寫GubcielgiyenggeHūwangdi太清轉寫GubqielgiyenggeHvwangdi 本頁面包含滿文字母,部分作業系統及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援才能正確顯示為滿文字母,否則可能出現未成連寫體的字母或其他符號。

咸豐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愛新覺羅氏,名奕詝(滿語:ᡳᠵᡠ,穆麟德:IJu),號且樂道人[2],是清朝自入關以來的第七位皇帝,1850年3月9日至1861年8月22日在位,年號「咸豐」。

咸豐帝是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誕於北京圓明園澄靜齋。

20歲登基,1861年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得年31歲。

死後廟號文宗(滿語:ᠸᡝᠨᡯᡠᠩ,穆麟德:wendzung),諡號簡稱為顯皇帝(滿語:ᡳᠯᡝᡨᡠ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iletuhūwangdi),葬於清東陵中的定陵。

此外,他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際統治權的皇帝與最後一位經由儲位密建的皇帝。

目次 1生平 2評價 3大事年表 4家族 4.1后妃子女 5影視形象 6注釋 7參考文獻 7.1引用 7.2來源 8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清宮廷畫師繪《咸豐皇帝便裝像》 圓明園被毀壞後的咸豐帝御批 1831年7月17日(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咸豐帝生於北京圓明園之澄靜齋。

時道光帝前三個兒子都已去世,咸豐帝出生後即為在世的皇長子。

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儲制度,被道光帝立為儲君。

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駕崩前,宣召大臣開啟鐍匣,立為皇太子。

咸豐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廣開言路、明詔求賢,先後將有損國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職,大手筆地對朝政頗有改革。

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先後爆發太平天國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

早年也被恭親王與康慈皇貴太妃逼迫尊封皇太后之事所困擾,因康慈太妃對正妻名分非常渴求,導致咸豐帝心神疲憊,不能專心處理政事。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原屬清朝的領土約60萬平方公里,咸豐帝拒絕承認該條約。

隨後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帝下詔對英國法國宣戰:「兵家勝敗何常,該國兵遠來即有數萬,未可當我中國人民千百之一,其能經幾戰乎?[3]」最後圓明園、清漪園等被焚掠,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崩於行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皇長子同治帝繼位。

同時依遺詔,由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顧命八大臣,肅順為首,輔導皇帝施政。

同時將「御賞」、「同道堂」兩方小璽分別賜給皇后紐祜祿氏和載淳,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

據《熱河密札》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御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硃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

」在咸豐靈柩啟程返京期間,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四人聯合發動辛酉政變,醇親王奕譞親自抓捕肅順[4],隨之八大臣非死即貶。

同時,政府隨即由慈安、慈禧兩宮聽政,咸豐帝生前的輔政遺命宣告廢止。

根據內務府檔案的記載,如意館畫士沈振麟曾在同治年間繪製了兩幅先帝咸豐帝聖容,這兩幅聖容均先畫稿,呈覽後再進一步繪製。

和碩恭親王奕訢向兩宮皇太后和同治帝呈覽的兩幅墨稿分別為便衣墨稿一件及道裝配山洞景致墨稿一件。

[來源請求][需要解釋] 評價[編輯] 清朝皇帝的評價中,咸豐帝的爭議最大。

咸豐愛看戲,愛唱戲,即使到熱河行在唱戲,「著昇平署三拔至熱河」,也表現得樂不思蜀[5]。

咸豐一朝,財政十分困難,要鎮壓太平天國,對付英法聯軍,財源枯竭,「戶部因軍興財匱,行鈔,置寶鈔處,行大錢,置官錢總局,分領其事」,鈔票大量發行,造成通貨膨脹,「官民交累,徒滋弊竇」[6]。

咸豐帝「任賢擢才,洞觀肆應」,在面對太平天國運動與「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內憂外患中,咸豐指揮若定,重用漢族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組織團練來對付太平天國,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斷的肅順,並支持肅順等人在朝政上推行的改革。

為後來的同光中興打下良好基礎。

但也因為採納肅順對英法兩國強硬的做法,導致引發英法聯軍之役。

咸豐帝臨終前對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權力制衡,使朝臣和後宮在有關朝政和國事方面展開逐鹿,間接導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聯手,打倒了顧命八大臣,最後慈禧掌權近半個世紀,從而也被有些史家流派認為咸豐帝沒有安排好善後事宜,致使後宮干政半個世紀的局面。

英、法等國要求清廷能讓英法兩國在北京設置駐京公使,新任公使到任時能覲見皇帝,但咸豐帝不接受。

英國也要求清廷開放中國貿易,咸豐帝也拒絕,雖然天津條約簽訂後,咸豐帝默許了英、法等國的要求,但又對英、法等國的公使刁難(主因是採納肅順對英法兩國強硬的做法)。

咸豐帝本人的守舊,間接導致英法聯軍之役清朝的慘敗,使清朝失去首都北京,圓明園也遭聯軍焚毀。

太平天國運動與英法聯軍之役,使咸豐帝遭受打擊,逃往熱河行宮後就病逝了,太平天國運動與英法聯軍之役的善後工作,直到慈安、慈禧兩宮聽政時期才結束。

大事年表[編輯]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奕詝出生。

後受教於杜受田。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奕詝繼位。

是年太平天國起事。

咸豐三年二月,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在此,改名天京。

九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天津。

是年曾國藩建湘軍。

咸豐五年四月,李開芳被俘,太平天國北伐軍覆沒。

咸豐六年八月,天京事變發生。

九月,「亞羅號事件」發生。

咸豐八年四月,與俄國簽訂《璦琿條約》。

五月,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及《中法天津條約》。

十月,太平軍取得三河大捷。

咸豐九年五月,清大沽守軍擊退英、法艦隊。

咸豐十年七月,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和大沽一帶。

八月,八里橋和大沽口相繼被攻佔,咸豐帝逃往承德,亦不足兩個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進佔北京。

十月,《中英北京條約》及《中法北京條約》立。

十一月,《中俄北京條約》立。

十二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年三十。

其子載淳年僅六歲,繼承大統,是為同治帝。

咸豐委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輔政八大臣,輔助小皇帝。

家族[編輯] 后妃子女[編輯] 皇后 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咸豐即位前即去世。

孝貞顯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楊阿之女。

1852年(咸豐二年二月)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進內,冊封為貞嬪,五月晉升為貞貴妃,十月即正式立為皇后。

文宗死後,稱為「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東太后)與慈禧太后(西太后)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崩,年四十四,相傳為西太后所害,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妃嬪 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滿洲鑲藍旗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惠徵之女。

1852年(咸豐二年二月)選秀入宮,五月初九進內,冊封為蘭貴人,咸豐四年二月乙未晉封為懿嬪,1856年(咸豐六年三月庚辰),懿嬪生下皇長子載淳,當日就晉封懿妃。

咸豐七年(1857)正月乙卯晉封貴妃。

文宗死後,稱為「聖母皇太后」(慈禧太后、西太后)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三十四年崩,年七十二。

生一子載淳,即同治帝。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主事慶海女,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七生,咸豐元年入宮,二年五月初九,封為麗貴人,四年十二月二十四,封為麗嬪,五年五月初七,晉為麗妃,穆宗登極後,尊封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光緒帝尊封為麗皇貴太妃,光緒十六年十一月薨,年五十四,生一女,榮安固倫公主。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

玟貴妃,徐佳氏,皇二子生母。

婉貴妃,索綽絡氏,咸豐帝時為婉嬪,同治帝晉尊為皇考婉妃,再詔晉尊為婉貴妃。

璷妃,葉赫那拉氏。

咸豐五年二月初十日,封璷貴人,二月二十四日,璷貴人如嬪位的內庭宮各退。

同治帝尊其為皇考璷嬪。

光緒帝再尊其為皇祖璷妃,所享的內庭宮分同貴妃之位。

禧妃,察哈拉氏,名海棠春。

吉妃,王氏。

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封為吉貴人。

同治帝尊其為皇考吉嬪,後光緒帝再尊其為吉妃。

慶妃,張氏。

雲嬪,武佳氏,名四妞,咸豐帝為皇子時,入侍為「格格」。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咸豐三年十月二十日已為容常在,咸豐五年十月初一日已晉為容貴人,咸豐十一年尊封容嬪。

尊封伊爾根覺羅氏為容嬪的尊封事宜,於同治八年仍未辦理,因伊爾根覺羅氏突然去世而停止。

璹嬪(1840年—1874年),葉赫那拉氏,正白旗滿洲員外郎桂祥之女。

道光二十年二月二十日子時出生。

咸豐五年二月初十日,經外八旗選秀入宮,封為𤩇貴人,所享的內庭宮分同嬪位。

咸豐七年十一月至咸豐八年二月,那拉氏的待遇因故如常在之位。

咸豐九年十一月初十日,改號為璹貴人。

咸豐十一年尊封璹嬪。

與莊靜皇貴妃同居永和宮。

尊封葉赫那拉氏為璹嬪的尊封事宜,於同治十三年仍未辦理,因葉赫那拉氏突然去世而停止。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去世,葬在清定陵妃園寢。

玉嬪(1843年—1863年),葉赫那拉氏,正白旗滿洲員外郎桂祥之女,有一姐璹嬪,同為咸豐帝妃嬪[7]。

咸豐八年三月二十五日,由本家送入圓明園,為玉貴人。

咸豐十一年同治帝繼位,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晉封為玉嬪。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六日(1863年1月5日)去世[8]。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妃園寢[8]。

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初號英貴人,咸豐二年封英嬪,咸豐三年降為伊貴人,咸豐五年降為伊常在,再降為伊答應,六年升回玶常在。

[9] 瑃常在[10](?-1859年),明安氏(暝諳氏),滿洲旗人出身。

錱常在(?—1859年),《內務府譜牒》記載為戴氏,戴吉祿原配之女。

包衣管領下辛者庫人。

咸豐九年(1859年)五月初六日去世。

皇子 咸豐共生有2子1女,是中國最後一位有生育子女的皇帝。

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母懿嬪葉赫那拉氏; 皇二子憫郡王,出生後未及命名即逝世,母玫貴人徐佳氏; 皇女 皇長女榮安固倫公主,母麗嬪他他拉氏; 養子 養子載湉,醇親王奕譞之次子。

養女 養長女榮壽固倫公主,恭親王奕訢之女。

                   高祖父:世宗憲皇帝胤禛          曾祖父:高宗純皇帝弘曆              高祖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祖父:仁宗睿皇帝顒琰                 外高祖父:內管領魏清泰          曾祖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外高祖母:楊佳氏          父:宣宗成皇帝旻寧                    外高祖父:喜塔臘常安          外曾祖父:承恩公和爾經額              外高祖母:李佳氏          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外曾祖母:王佳氏              文宗顯皇帝奕詝                       外高祖父:駐藏大臣成德          外曾祖父:(追封)輕車都尉剛烈二等男穆克登布              外祖父:(追封)榮僖三等承恩公頤齡                 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外祖母:烏雅氏                影視形象[編輯] 演員 影視作品 年份 備註 電影 梁家輝 火燒圓明園 1983年 垂簾聽政 黃衍蒙 武狀元蘇乞兒 1992年 于榮光 慈禧秘密生活 1995年 電視劇 黃浩義 少女慈禧 1983年 李青山 滿清十三皇朝之咸豐 1987年 彭文堅 太平天國 1988年 翁家明 戲說慈禧 1992年 侯天來 太平天國 2000年 沈曉海 咸豐王朝之一簾幽夢 2005年 王暉 一生為奴 2005年 張迪 大清後宮 2006年 蔣愷 紅牆綠瓦之殘陽 2011年 又名《宮鎖秘史》 王增奇 瀛寰之志 2011年 張思聰 大太監 2011年 出現於劉多生憶述片段,僅出現背影 注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清朝續文獻通考》卷一五九 ^《清稗類鈔》 ^《咸豐朝籌辦夷務始末》卷62 ^據老北京滿族宮廷禁衛口述史 ^福成《庸盦筆記》 ^《清史稿肅順傳》卷三八七。

^章乃煒、王藹人.陳曉東,編.清宫述闻(正续编合编本).封扉設計:李猛第1版.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12月:597.ISBN 978-7-80047-907-6.  ^8.08.1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qingshiga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王佩環.清宫后妃.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351.ISBN 978-7-5610-2144-6.  ^章乃煒、王藹人.責任編輯:陳曉東,編.清宫述闻(正续编合编本).封扉設計:李猛第1版.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12月:600.ISBN 978-7-80047-907-6.  來源[編輯] 茅海建:《苦命天子》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有關咸豐帝的多媒體資源 咸豐帝清朝出生於:1831年7月17日逝世於:1861年8月22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清宣宗旻寧(父)年號:道光 大清皇帝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道光三十年正月廿六-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 繼任:清穆宗載淳(子)年號:祺祥、同治 閱論編清朝(附後金)詳見:清朝君主列表、清朝皇帝世系圖追尊 肇祖原皇帝 ~興祖直皇帝 ~景祖翼皇帝 ~顯祖宣皇帝 ~成宗義皇帝(入關) 後金大汗 太祖高皇帝[天命](立國)→太宗文皇帝[天聰] 大清皇帝 太宗文皇帝[崇德](稱帝)→世祖章皇帝[順治]→聖祖仁皇帝[康熙]→世宗憲皇帝[雍正]→高宗純皇帝[乾隆]→仁宗睿皇帝[嘉慶]→宣宗成皇帝[道光]→文宗顯皇帝[咸豐]→穆宗毅皇帝[同治]→德宗景皇帝[光緒]→宣統皇帝溥儀[宣統] 玉璽·皇宮(盛京→京師)·後宮(皇后)·三山五園、避暑山莊·皇陵(盛京、東陵、西陵)·實錄、聖訓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晉 /十六國→南朝 /元魏 –北齊 –北周→隋→唐→五代 –十國→宋 /西夏 /遼 /金→元→明→清→民國 /共和國 閱論編蒙古大汗大蒙古國大汗兼稱皇帝成吉思皇帝(太祖)→拖雷皇帝(睿宗)(監國)→窩闊台皇帝(太宗)→乃馬真後(昭慈皇后)(稱制)→貴由皇帝(定宗)→海迷失後(欽淑皇后)(稱制)→蒙哥皇帝(憲宗)→阿里不哥汗/薛禪皇帝(世祖)(兩者未獲普遍承認)元朝皇帝兼任大汗成宗(完澤篤皇帝)→武宗(曲律皇帝)→仁宗(普顏篤皇帝)→英宗(格堅皇帝)→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皇帝)→天順帝(阿剌吉八皇帝)→文宗(札牙篤皇帝)→明宗(忽都篤皇帝)→文宗(札牙篤皇帝)→寧宗(懿璘質班皇帝)→惠宗(烏哈噶圖汗)北元皇帝兼任大汗惠宗(烏哈噶圖汗)→昭宗(必里克圖汗)→天元帝(烏薩哈爾汗)韃靼大汗[1]卓里克圖汗→恩克汗→額勒伯克尼古埒蘇克齊汗→坤帖木兒汗鬼力赤篡位時期(韃靼大汗)兀雷帖木兒汗復歸黃金家族(韃靼大汗)完者帖木兒汗→答里巴→衛拉岱→阿台→岱總汗→阿噶巴爾濟也先篡位時期(韃靼大汗)大元田盛大可汗(敬順王)復歸黃金家族(韃靼大汗)烏珂克圖汗→摩倫汗→滿都魯→達延汗(大元大可汗)→巴兒速孛羅→阿剌克汗→庫騰汗→扎薩克圖汗→徹辰汗→林丹汗→額哲清朝皇帝名義上兼任蒙古大汗[2][3]寬溫仁聖皇帝→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咸豐帝→同治帝→光緒帝→宣統帝外蒙古博克多汗國時期博克多汗 ^自元昭宗以後,所有北元君主皆不自稱皇帝,只自稱大汗。

漢文的廟號與諡號也不再有。

一說此時大元國號亦不再使用。

(黎東方.《細說元朝》.二六〈蒙古可汗與元朝皇帝的名單〉.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215頁.) ^天聰十年四月,漠南蒙古各部王公台吉來盛京朝覲,歸降皇太極,並上尊號為「博格達汗」。

(《清史稿》太宗紀) ^清朝歷代皇帝與蒙古王公交往時,蒙古王公使用的蒙古語尊號均為「博格達汗」,但皇帝詔書自稱則為「皇帝」。

(達力扎布,清代察哈爾扎薩克旗考,《歷史研究》2005年05期;《清內閣蒙古堂檔》) 閱論編清文宗皇室父母宣宗成皇帝旻寧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兄弟追贈隱志郡王奕緯·追贈順和郡王奕綱·追贈慧質郡王奕繼·奕詝清文宗·惇勤親王奕誴·恭忠親王奕訢·醇賢親王奕譞·鍾端郡王奕詥·孚敬郡王奕譓姊妹追贈端憫固倫公主·皇二女·追贈端順固倫公主同母·壽安固倫公主同母·壽臧和碩公主·壽恩固倫公主·皇七女·壽禧和碩公主·壽莊固倫公主·皇十女后妃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追贈·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尊封·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端恪皇貴妃佟佳氏·玟貴妃徐佳氏·婉貴妃索綽絡氏·璷妃葉赫那拉氏·禧妃察哈拉氏·吉妃王氏·慶妃張氏·雲嬪武佳氏·璹嬪葉赫那拉氏·玉嬪葉赫那拉氏·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瑃常在暝諳氏·錱常在戴氏皇子載淳清穆宗·追贈憫郡王皇女榮安固倫公主嗣子載湉清德宗養女榮壽固倫公主前朝:清宣宗皇室·後朝:清穆宗皇室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NF:cb155887545(data) CBDB:0065878 DILA:A006732 FAST:204008 GND:1074703308 HKCAN:9811109683703406 ISNI:0000000082162433 LCCN:n87857905 NARA:10572209 NDL:00626356 NTA:143227807 VIAF:31060596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咸丰帝&oldid=71507586」 分類:​1831年出生1861年逝世清文宗清宣宗皇子墓穴遭搗毀者罹患肺結核逝世者第二次鴉片戰爭人物隱藏分類:​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使用過時圖像語法的頁面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使用無數據行信息框模板的條目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含有滿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需要澄清文字的條目維基共享資源分類連結使用了維基數據上的匹配項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BD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DDB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AR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تۆرکجهBrezhoneg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עברית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Jawa한국어LietuviųМонголमराठी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venska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文言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