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

揚州人,文學家,以官話白話文的散文和新詩著稱,尤以散文《背影》、《荷塘月色》著名。

朱自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出生朱自華(1898-11-22)1898年11月22日 大清江蘇省海州直隸州(今連雲港市東海縣)逝世1948年8月12日(1948歲-08-12)(49歲) 中華民國北平市市立北平醫院國籍 中國籍貫浙江省紹興縣職業文學家、詩人配偶原配:武鐘謙(1916-1929,死於新型冠狀病毒。

)續弦:陳竹隱(1932-1990)兒女長子朱邁先、次子朱閏生三子朱喬森、四子朱思俞長女朱采芷、次女朱逖先三女朱效武、四女朱蓉雋[1]親屬祖父朱則余、祖母吳氏父親朱鴻鈞、母親周氏弟朱國華、朱物華妹朱玉華[2]獎項文學獎 學歷 國立北京大學預科國立北京大學哲學系 經歷 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國文教員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學術工作主要領域文學、教育學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3],字佩弦,號秋實。

揚州人,文學家,以官話白話文的散文和新詩著稱,尤以散文《背影》、《荷塘月色》著名。

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系主任。

目次 1生平 2散文風格 3評價 4作品清單 4.1短篇小說 4.2散文 4.3語文 4.4學術著作 4.5歌詞 5家庭 6參考文獻 7畫像 生平[編輯] 1898年11月22日,朱自清生於江蘇省東海縣。

1901年,父親朱鴻鈞到高郵邵伯鎮做官,入讀私塾,啟蒙識字。

六歲時,隨父母定居揚州。

朱自清在《我是揚州人》一文中回憶道:「我家是從先祖才到江蘇東海做小官。

東海就是海州,現在是隴海路的終點。

我就生在海州……我對海州話還有親熱感,因為父親的揚州話里夾著不少海州口音。

」[4]1913年,考入安徽旅揚公學高等小學。

畢業後,考入江蘇省立第八中學。

1916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預科,翌年,升大學部哲學系,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奉父母之命與揚州名醫武威三的女兒武鍾謙結婚。

1917年,家庭經濟困頓,為惕勵自己不隨流俗合汙,改名自清。

[5]同年,參與「平民教育講演團」和鄧中夏結交。

1919年,開始寫作新詩,參加新潮社,處女作為《睡吧,小小的人》而後收錄於《雪朝》。

五四運動時,朱自清也參與其中。

1920年6月,從國立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返回杭州,任教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

11月,文學研究會正式成立,其為早期會員之一。

1921年10月10日,晨光社成立,朱自清和葉聖陶都是該社顧問。

1922年初春,迫於家庭經濟,應浙江省立第六師範校長鄭鶴春之邀,到台州任教。

因汪靜之介紹,結識馮雪峰與潘漠華。

後與俞平伯、葉聖陶、劉延陵創辦《詩》月刊,為新詩運動以來最早的詩刊。

1923年,開始寫作散文,處女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一發表及獲好評,周作人曾讚譽為「白話美術文的模範」。

3月,朱自清來溫州,在溫州中學任教。

他所撰的《十中校歌》,至今傳唱不絕,其中的名句「英奇匡國,作聖啟蒙」成為溫州中學校訓。

在溫期間,朱自清還寫有《溫州的蹤跡》散文四篇,其中的名篇《綠》描寫仙岩梅雨潭迷人景致,長期作為範文收入中學語文教科書。

1924年2月,到寧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學任教,同時到春暉中學兼課。

出版詩和散文集《蹤跡》。

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出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

其中《光明》《新年》《煤》《送韓伯畫往俄國》《羊群》《小艙中的現代》等,熱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有力地抨擊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淚的人生,為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

1925年,主編《我們的六月》出版,不久,便到清華學校任教(後改名國立清華大學),開始從事文學研究,創作方面則轉以散文為主。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為個人真切的見聞和獨到的感受,以平淡樸素而又清新秀麗的優美文筆獨樹一幟。

1929年,髮妻武鍾謙多年積勞成疾罹患肺病去世,年僅31歲。

1930年8月,楊振聲任青島大學校長,朱自清代理中文系主任。

1931年8月22日,從北平啟程走陸路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進修語言學和英國文學。

1932年7月31日,回到上海,8月與陳竹隱女士結婚,並返回清華任教。

1934年,《文學季刊》散文雜誌《太白》創刊,其為兩者之編輯人之一。

1935年,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並撰寫《導言》。

出版散文集《你我》,這一時期,朱自清散文情致雖稍遜於早期,但構思的精巧、態度的誠懇仍一如既往,文學的口語化則更為自然、洗練。

1938年,到昆明,任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併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在中華民國的抗日戰爭中,不顧生活清貧,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從事教學和文學研究,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等書。

1946年,主編新生報《語言與文學》副刊。

1948年7月18日,他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

8月12日因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死於北平醫院,終年49歲。

[6]:1498[2][7][8][9]。

此外,需要澄清的是,人們之所以普遍認為朱自清死於饑餓,是因為毛澤東的文章《別了,司徒雷登》中的一段話:「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

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這就是朱自清被「餓死」的出處。

但這並非實情。

朱自清死於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導致十二指腸穿孔,而並非死於饑餓。

雖然當時朱自清的確是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並拒領政府低價配額的美國麵粉,這也確實對朱自清的家庭經濟也有比較大的影響(此事每月須損失六百萬法幣,影響家中甚大),但是這並沒有到影響朱自清一家的正常開銷。

在他晚年的日記上,並沒有苦於食物短缺的記載,即使是在被公認生活最困難的西南聯大時期,他還是經常會有飯局。

[10]不僅如此,日記中朱自清還寫下了諸如「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飽」、「食藕粉,即嘔吐」等話。

而且,就在他離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領美國「救濟糧」宣言上簽名後的第11天,他還在日記裡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事實表明,朱自清一家當時是吃喝不愁的,但是因為嚴重的胃病,他不能多吃,卻也忍不住吃多。

貪食加劇了他的十二指腸潰瘍病情,最終導致十二指腸穿孔,醫治無效,不幸辭世。

[11] 散文風格[編輯] 朱自清散文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簡樸平實,平淡自然,簡練委婉含蓄,描寫細緻生動,細膩傳神,綺麗纖細,善用比喻,有時則過於精細。

朱自清善於言情,情感真摯動人,清新雋永,用活的口語。

他又善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絢麗多彩,情調與音韻和諧。

他曾經説過:我的興趣本在詩,現在是偏向宋詩;我是一個做散文的人,所以也熱愛散文化的詩。

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也流露出詩的美感。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長寫景、抒情見長,如《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也有些作品著重於社會現狀的批評。

評價[編輯] 朱自清以散文聞名,其中成就較高的是收錄《背影》、《你我》諸集裡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的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

其中《背影》為朱自清創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

文章通過樸素真切的語言,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愧疚和懷念之情,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最具魅力。

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馭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這些文字在他辭世之前就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清麗風格。

李素伯說散文集《背影》給人以「芳香的迷醉」,郁達夫評價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

」而李廣田評價:「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

」 然而,也有不少人評論他的文章詞藻部分。

例如葉聖陶說《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匆匆》等文,「都有點做作,太過於注重修辭,不怎麼自然」[12]。

這幾篇散文「論文字,平穩清楚,找不出一點差池,可是總覺得缺少一個靈魂,一種口語裡所包含的生氣」[13]。

韓寒稱:「我從不覺得《荷塘月色》是哪門子好文章,為什麼編教材的置朱自清這麼多好文章不選偏選一篇堆砌詞藻華麗空洞的《荷塘月色》?」[14]洛夫也認為:「既空洞而又濫情。

」 旅美學人夏志清則認為《荷塘月色》這些文字「『美』得化不開……讀了實在令人肉麻」,「其實朱自清五四時期的散文(《背影》可能是唯一的例外),讀後令人肉麻,那裡比得上琦君?」,「《背影》究竟不是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蘇軾的《前赤壁賦》這樣擲地有金石聲的好文章,用不著當它為中國散文的代表作來代代傳誦。

」,至於《匆匆》、《荷塘月色》等名文則「文品太低,現在一般副刊上的散文(且不論名家的),調子都比《匆匆》高」,「即使最著名的《背影》,文中作者流淚的次數太多了……虧得胖父親上下月臺買桔子那段文字寫得好,否則全文實無感人之處。

」[15]。

余光中表示「他的句法變化少,有時嫌太俚俗繁瑣,且帶點歐化。

他的譬喻過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於感性,則仍停閨在農業時代,太軟大舊……用古文大家的水準和分量來衡最,朱自清還夠不上大師。

置於近30年來新一代散文家之列,他的背影也已經不高大了,在散文藝術的各方面,都有新秀跨越了前賢。

」[16] 余光中表示「朱自清散文裡的意象,除了好用明喻而趨於淺顯外,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好用女性意象,像是〈荷塘月色〉的一、二句裡,便有兩個這樣的例子,這樣的女性意象實在不高明,往往還有反作用,會引起庸俗的聯想。

"舞女的裙"一類的意象對今日讀者的想像,恐怕只有負效果了吧,尤其"美人出浴"的意象尤其糟,簡直令人聯想到月份牌、廣告畫之類的俗豔畫面,用喻草率,又不能發揮主題的含意,這樣的譬喻只是一種裝飾而已。

」「在文字方面,大致來說,他的文字樸實清暢,不尚矜持,譽者已多,無須贅述,但是缺點亦復不少,敗筆在所難免。

朱自清在白話文的創作上是一位純粹論者,他主張:「在寫白話文的時候,對於說話,不得不做一番洗鍊功夫......渣滓洗去了,鍊得比平常說話精粹了,然而還是說話(這就是說,一些字眼還是口頭的字眼,一些語調還是口頭的語調,不然,寫下來說不成其為白話文了)依據這種說話寫下來的,才是理想的白話文。

」這是朱自清在《精讀指導舉隅》一書中評論時所發的一番議論。

[17] 中國大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曾先後收錄《綠》、《春》、《背影》、《荷塘月色》於中小學的語文課本,並要求學生背誦部分段落。

《背影》一文亦常年入選中華民國國立編譯館國文科教科書文選,當中許多片段學生皆能朗朗上口。

作品清單[編輯] 作品 年份 類型 《雪朝》 1922年 文學研究會的成員的合集 《毀滅》 1923年 長詩 短篇小說[編輯] 作品 年份 類型 《別》 1921年 / 《笑的歷史》 1923年 以妻子武鐘謙為原型[18] 散文[編輯] 作品 年份 簡述 《蹤跡》 1924年 朱自清首本詩與散文集 《背影》 1928年 共收錄十五篇,分甲乙兩輯,書前有自序,是對新文學運動以來小品文發展的情況及發達的原因。

《歐遊雜記》 1934年 紀錄一九三二年五六月歐遊時的遊蹤。

《倫敦雜記》 1943年 是歐遊期間,在英國七個月的所見所聞。

《你我》 1936年 包含各式各樣的雜文集,共收錄二十九篇,分甲乙兩輯。

《匆匆》 1922年 / 《春》 1928年至1937年 / 語文[編輯] 作品 年份 類型 《新詩雜話》 1947年 共收錄十五篇討論新詩的文字。

《經典常談》 1946年 通俗化的學術論著,共計十三個篇章。

《詩言志辨》 1947年 分 詩言志 比興 詩教 正變四部份。

《標準和尺度》 1948年 雜文集,收錄二十二篇。

《語文零拾》 1948年 包括譯文 書評 書序 筆記等。

《論雅俗共賞》 1948年 共收錄文藝論文十四篇。

《書評與議文》 / / 學術著作[編輯] 作品 年份 類型 《古逸歌謠集說》 / / 《詩名著箋》 / / 《十四家詩鈔》 / / 《宋五家詩鈔》 / / 歌詞[編輯] 《溫州中學校歌》。

其中歌詞「英奇匡國,作聖啟蒙」現為浙江省溫州中學校訓。

家庭[編輯] 弟弟朱物華:著名無線電學家 長子朱邁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國共內戰策動桂林國軍投共,在1951年鎮反運動被處決 次子朱閏生 三子朱喬森 四子朱思俞 長女朱採芷 次女朱逖先 三女朱傚武 四女朱蓉雋 參考文獻[編輯] ^浦江清,〈朱自清先生傳略〉,《經典常談》。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4-06. ^2.02.1浦江清,〈朱自清先生傳略〉,《經典常談》。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4-06. ^薩沙.民国往事.XinXueTang.2015-05-01.ISBN 9787550250550.  ^王東京.《连云港史志》.(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8).  ^「自清」出自《楚辭·卜居》:」意思為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字佩弦,因朱自清自感性情遲緩,感於《韓非子》中「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之語,乃字「佩弦」以自警策。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注釋〔8〕.《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抗日戰爭結束後,他積極支援反對蔣介石統治的學生運動。

一九四八年六月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植日本和拒絕領取「美援」麵粉的宣言。

當時他的生活非常困苦,這年八月十二日終因貧病在北平逝世。

在他逝世以前,還囑咐家人不要買國民黨政府配售的平價美援麵粉。

  ^吳晗在《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一文中回憶:「這時候,他的胃病已經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東西,多一點就要吐。

面龐消瘦,說話聲音低沉。

他有大大小小七個孩子,日子比誰過得都困難。

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遲疑,立刻簽了名。

他向來寫字是規規矩矩的,這次,他還是用顫動的手,一筆不苟地簽上他的名字。

」(原載《人民日報》,1960-11-20) ^黃波.〈朱自清實死於嚴重胃潰瘍餓死乃後人杜撰〉.《羊城晚報》(人民網).2011-04-12.  ^馮學榮:朱自清是不吃美國麵粉餓死的嗎?.共識網.2013-07-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中文(中國大陸)).  ^〈朱自清:真是被餓死的嗎?〉.《羊城晚報》.2011-04-09:B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6).  ^〈朱自清因何而死,並非枝節小事〉.《新快報》.2012-07-07:B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5月6日).翻開1948年的日記,我們沒有看到他為食物短缺而苦的記載,相反,多的倒是下面一些文字:「飲藕粉少許,立即嘔吐」;「飲牛乳,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飽」……就在他逝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領美國「救濟糧」宣言上簽名後的第11天,他還在日記裡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  ^葉聖陶:《朱佩弦先生》,《中學生》第二○三號 ^唐弢:《晦庵書話》 ^《三重門》之「韓寒自白」 ^夏志清《人的文學》中《琦君的散文(《書簡》節錄)》,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金傳富整理〈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余光中選集·語文及翻譯論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陳信元整理 ,《朱自清散文》,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李景華:悲憤的控訴——讀朱自清的《笑的歷史》,《唐山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畫像[編輯] 朱自清/江啟明(KongKaiMing)PortraitGalleryofChineseWriters(HongKongBaptistUniversityLibrary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 朱自清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朱自清 閱論編中國近現代文學流派和社團 文學流派甲寅派前期章士釗 ·李大釗 ·高一涵 ·李劍農後期章士釗 ·瞿宣穎 ·梁家義 ·唐慶增 ·汪吟龍 ·陳筅樞 ·楊定襄 ·陳拔 ·董時進 ·龔張斧學衡派梅光迪 ·吳宓 ·胡先驌 ·劉伯明 ·柳詒徵 ·吳芳吉 ·劉朴 ·趙思伯 ·繆鳳林 ·張其昀 ·趙萬里 ·胡夢華 ·陸維釗 ·王國維 ·陳寅恪 ·梁啓超 ·張蔭麟 ·林損 ·景昌極 ·劉永濟 ·湯用彤 ·錢念孫論語派林語堂 ·周作人戰國策派林同濟 ·陳銓 ·雷海宗鴛鴦蝴蝶派徐枕亞 ·張恨水 ·吳雙熱 ·吳若梅 ·程小青 ·孫玉聲 ·李涵秋 ·許嘯天 ·秦瘦鷗 ·馮玉奇 ·嚴獨鶴 ·周瘦鵑 ·包天笑 ·陳蝶仙初期白話詩派梁啓超 ·胡適 ·劉半農 ·沈尹默 ·周作人 ·康白情 ·俞平伯 ·劉大白 ·朱自清 ·李大釗 ·魯迅 ·陳獨秀新月派聞一多 ·徐志摩 ·邵洵美 ·朱湘 ·饒孟侃 ·孫大雨 ·胡適 ·梁實秋 ·陳源 ·劉夢葦 ·林徽音 ·於庚虞 ·蹇先艾 ·陳夢家 ·方瑋德 ·卞之琳象徵詩派李金髮 ·王獨清 ·穆木天 ·馮乃超現代詩派戴望舒 ·施蟄存 ·卞之琳 ·何其芳 ·李廣田 ·曹葆華 ·番草 ·廢名 ·侯汝華 ·金克木 ·李白鳳 ·林庚 ·玲君 ·路易士 ·吳奔星 ·辛笛 ·徐遲 ·孫毓棠 ·南星九葉派曹辛之 ·辛笛 ·陳敬容 ·唐祈 ·唐湜 ·穆旦 ·杜運燮 ·鄭敏 ·袁可嘉七月派胡風 ·阿壠 ·魯藜 ·孫鈿 ·彭燕郊 ·方然 ·冀汸 ·鍾瑄 ·鄭思 ·曾卓 ·杜谷 ·綠原 ·胡征 ·蘆甸 ·徐放 ·牛漢 ·魯煤 ·化鐵 ·朱健 ·朱谷懷 ·羅洛 ·路翎 ·丘東平 ·彭柏山 ·曹白 ·賈植芳(相關人物:艾青 ·田間 ·鄒荻帆 ·劉雪葦 ·呂熒 ·舒蕪 ·蘇金傘 ·艾烽 ·雷蒙 ·魯沙 ·天藍 ·莊涌 ·姚奔 ·賀敬之 ·侯唯動 ·倪受乾)心理分析派施蟄存 ·郁達夫 ·葉聖陶 ·廬隱流亡文學蕭紅 ·蕭軍 ·端木蕻良 ·舒群 ·駱賓基 ·羅烽 ·白朗 ·李輝英京派廢名 ·沈從文 ·李健吾 ·朱光潛 ·周作人 ·林徽因海派張愛玲 ·蘇青 ·予且 ·施蟄存 ·劉吶鷗 ·穆時英 ·杜衡荷花淀派孫犁 ·劉紹棠 ·從維熙山藥蛋派趙樹理 ·馬烽 ·西戎 ·李束為 ·孫謙 ·胡正晉察冀詩派田間 ·邵子南 ·史輪 ·曼晴 ·方冰 ·魏巍 ·陳輝 ·沙可夫 ·楊朔 ·王煒民歌敘事體詩潮李季 ·阮章競 ·張志民 ·田間 ·李冰里下河派汪曾祺 ·畢飛宇 ·龐余亮 ·朱輝朦朧派北島 ·舒婷 ·顧城 ·江河 ·海子 ·楊煉 ·芒克 ·嚴力 ·于堅傷痕文學劉心武 ·盧新華 ·從維熙 ·峻青 ·馮驥才 ·周克芹反思文學茹志鵑 ·王蒙 ·張一弓 ·高曉聲 ·峻青 ·馮驥才 ·張賢亮 ·尤鳳偉改革文學蔣子龍 ·張潔 ·賈平凹 ·路遙 ·高曉聲 ·何士光 ·張一弓 ·張煒 ·陳國凱 ·呂雷 ·趙洪 ·潘強恩 ·柯雲路 ·蘇叔陽 ·李國文 ·王潤滋 ·矯健尋根文學阿城 ·韓少功 ·鄭義 ·賈平凹 ·王安憶 ·李銳 ·莫言先鋒派馬原 ·洪峰 ·余華 ·蘇童 ·葉兆言 ·殘雪痞子文學王朔 ·石康 ·李傻傻荒誕文學魏明倫 ·狂狷 ·高行健 ·寧財神 ·洪峰 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鄭振鐸 ·茅盾 ·葉聖陶 ·許地山 ·王統照 ·耿濟之 ·郭紹虞 ·周作人 ·孫伏園 ·朱希祖 ·瞿世英 ·蔣百里 ·冰心 ·顧毓琇 ·廬隱 ·朱自清 ·王魯彥 ·夏丏尊 ·老舍 ·胡愈之 ·劉半農 ·劉大白 ·朱湘 ·徐志摩 ·彭家煌 ·劉延陵 ·俞平伯 ·李金髮創造社郭沫若 ·成仿吾 ·郁達夫 ·張資平 ·田漢 ·鄭伯奇 ·穆木天 ·朱鏡我 ·馮乃超 ·周全平 ·葉靈鳳 ·潘漢年 ·李一氓 ·陽翰笙 ·王獨清語絲社孫伏園 ·周作人 ·魯迅 ·川島 ·劉半農 ·章衣萍 ·林語堂 ·錢玄同 ·江紹原 ·韓侍桁 ·楊騷 ·陳學昭 ·李小峰 ·柔石 ·顧頡剛 ·廢名 ·俞平伯 ·梁遇春莽原社魯迅 ·尚鉞 ·高長虹 ·向培良 ·韋叢蕪 ·韋素園 ·臺靜農 ·李霽野 ·姜華 ·金仲芸 ·黃鵬基未名社魯迅 ·韋素園 ·韋叢蕪 ·李霽野 ·臺靜農 ·曹靖華 ·王菁士 ·李何林狂飈社高長虹 ·向培良 ·高歌 ·尚鉞淺草社林如稷 ·陳煒謨 ·陳翔鶴 ·馮至 ·楊晦沉鍾社楊晦 ·陳翔鶴 ·陳煒謨 ·馮至彌灑社胡山源湖畔詩社馮雪峰 ·應修人 ·潘漠華 ·汪靜之 ·魏金枝 ·謝旦如 ·樓適夷南國社田漢 ·歐陽予倩 ·徐志摩 ·徐悲鴻 ·周信芳 ·唐槐秋 ·陳凝秋 ·陳白塵 ·趙銘彝 ·金焰 ·鄭君里 ·張曙 ·吳作人太陽社蔣光慈 ·楊邨人 ·孟超 ·錢杏邨(阿英) ·林伯修(杜國庠) ·夏衍 ·洪靈菲 ·戴平萬 ·樓適夷 ·顧仲起 ·劉一夢 ·殷夫 ·馮憲章 ·祝秀俠 ·王藝鍾 ·徐迅雷 ·聖悅(李平心) ·任鈞 ·童長榮我們社杜國庠 ·洪靈菲 ·戴平萬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魯迅 ·茅盾 ·郭沫若 ·周揚 ·田漢 ·蔣光慈 ·孟超 ·阿英 ·王任叔 ·鄭伯奇 ·洪靈菲 ·陳荒煤 ·戴望舒 ·端木蕻良 ·馮鏗 ·關露 ·胡風 ·胡也頻 ·李偉森 ·樓適夷 ·柔石 ·沙汀 ·謝冰瑩 ·徐懋庸 ·陽翰笙 ·葉以群 ·殷夫 ·於伶 ·郁達夫 ·張天翼 ·周文 ·丁玲 ·夏衍 ·馮乃超 ·馬加 ·馬子華 ·王志之 ·王余杞 ·王西彥 ·方土人 ·方之中 ·丘東平 ·葉靈鳳 ·葉紫 ·田間 ·白薇 ·任白戈 ·任鈞 ·許幸之 ·孫席珍 ·楊騷 ·楊剛 ·李輝英 ·麗尼 ·邱韻鐸 ·何家槐 ·林淡秋 ·歐陽山 ·周立波 ·周而復 ·草明 ·彭柏山 ·洪深 ·聶紺弩 ·夏征農 ·陶晶孫 ·蕭三 ·舒群 ·蒲風 ·雷石榆 ·穆木天 ·艾蕪 ·吳奚如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楊邨人 ·劉保羅 ·趙銘彝 ·鄭君里 ·洪深 ·應雲衛 ·鄭伯奇 ·許幸之 ·陶晶孫 ·黃芝岡 ·王瑩 ·陳波兒 ·侯魯史 ·葉沉 ·謝兆華 ·曹正 ·司徒慧敏中國詩歌會穆木天 ·任鈞 ·楊騷 ·蒲風 ·白曙 ·杜淡(竇隱夫) ·王亞平 ·溫流 ·關露 ·石靈 ·田間 ·柳倩 ·辛勞 ·洪道 ·蘇夫 ·林林 ·袁勃 ·雷石榆中國文藝社葉楚傖 ·張道藩 ·王平陵 ·范爭波 ·朱應鵬 ·徐仲年 ·華林 ·鍾天心 ·左恭六一社潘公展 ·王平陵 ·朱應鵬 ·范爭波 ·黃震遐 ·葉秋原 ·傅彥長 ·李贊華 ·邵洵美 ·汪倜然東北作家群金劍嘯 ·蕭紅 ·蕭軍 ·端木蕻良 ·舒群 ·駱賓基 ·羅烽 ·白朗 ·李輝英 ·楊晦 ·穆木天 ·高蘭 ·辛勞 ·師田手 ·鐵弦 ·鄒綠芷 ·丘琴 ·雷加 ·姚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郭沫若 ·茅盾 ·馮乃超 ·夏衍 ·胡風 ·田漢 ·丁玲 ·吳組緗 ·許地山 ·老舍 ·巴金 ·鄭振鐸 ·朱自清 ·郁達夫 ·朱光潛 ·張道藩 ·姚蓬子 ·陳西瀅 ·王平陵 ·臧克家講學社梁啓超 ·汪大燮 ·蔡元培 ·籍忠寅 ·熊希齡 ·范源濂 ·王敬芳 ·張伯苓 ·嚴修 ·張謇 ·張元濟 ·黃炎培 ·郭秉文 ·林長民 ·胡汝麟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7003940 BNF:cb13517759x(data) CBDB:0074123 CiNii:DA0542864X FAST:67992 GND:11896075X HKCAN:9811104369703406 ISNI:0000000099484797 LCCN:n81017836 LNB:000203116 NDL:00748319 NKC:jx20070305014 NLA:36730596 NTA:141864524 SUDOC:035768886 VIAF:4691694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朱自清&oldid=68886627」 分類:1898年出生1948年逝世朱自清紹興人揚州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國現代作家清華大學教授國立北京大學校友國立清華大學校友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詩人中華民國散文家東海縣人揚州中學校友江蘇作家葬於北京市萬安公墓朱姓20世紀中國詩人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頁面同時使用了collapsiblelist的titlestyle的background和text-align含有hCards的條目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BD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HKCA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16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維基文庫 其他語言 EnglishEspañolFrançaisBahasaIndonesia日本語Jawa한국어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СахатылаSvenskaУкраїнська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