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脈在身體的分佈 - Shen-Nong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二經脈主要根據臟腑、手足、陰陽而定名,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 ... 下圖所示的時間正為各經的氣血流注最盛的時間,這概念稱為「子午流注」。

  主頁>中醫原理>十二經脈> 十二經脈在身體的分佈 十二經脈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人體聯絡、運輸和傳導的系統。

其中十二經脈是這個系統的主幹,被稱為「正經」。

十二經脈主要根據臟腑、手足、陰陽而定名,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經脈的名稱 手足 陰陽 三陽三陰 十二經絡名稱 手 陰 太陰 肺經 少陰 心經 厥陰 心包經 陽 陽明 大腸經 太陽 小腸經 少陽 三焦經 足 陰 太陰 脾經 少陰 腎經 厥陰 肝經 陽 陽明 胃經 太陽 膀胱經 少陽 膽經 十二經脈在身體的分佈 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分佈於頭面、軀幹及四肢。

六條陰經分佈於四肢的內側和胸腹,六條陽經則分佈四肢外側和頭面、軀幹。

如圖所示,手足三陽經在四肢的排列為陽明在前、少陽在中、太陽在後。

太陽、少陽及陽明分別表現了陽氣消長的狀態,在位置上可理解為受日光的多少,對動物來說,背後部受日光最多,故後部為太陽,即光明程度最強,次之少陽,即光明程度中等,陽明為光明程度最弱。

三陰經的排列則為太陰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

太陰,厥陰,少陰表現了陰氣消長的狀態,同樣地在位置上可體會為陰暗的程度。

下圖為經絡在四肢分佈位置。

  十二經脈的流注時間及路線 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的規律,正如《黃帝內經》所載:「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這樣全身周遊,循環不息。

按中醫理論,雖然經氣在身體循環不息地流動,但在不同的時間,經氣的流動均有盛衰,下圖所示的時間正為各經的氣血流注最盛的時間,這概念稱為「子午流注」。

  經絡流注圖 手   足 陰/裏   陽/表   陽/表   陰/裏 手太陰肺經 3am-5am(寅時) 手陽明大腸經 5am-7am(卯時) 足陽明胃經 7am-9am(辰時) 足太陰脾經 9am-11am(巳時) 手少陰心經 11am-1pm(午時) 手太陽小腸經 1pm-3pm(未時) 足太陽膀胱經 3pm-5pm(申時) 足少陰腎經 5pm-7pm(酉時) 手厥陰心包經 7pm-9pm(戌時) 手少陽三焦經 9pm-11pm(亥時) 足少陽膽經 11pm-1am(子時) 足厥陰肝經 1am-3am(丑時)   如上圖所示,十二經脈之氣會在不同的時間流注於不同經脈,如在3am至5am,經氣主要流注肺經,直至5am-7am,便逐漸流到大腸經,再到7am-9am,便進入胃經,這樣循環不息在體內流注。

經脈的表裏關係 如前所述,經絡亦按其所屬的臟或腑,分為陽經及陰經,臟為陰,腑為陽。

中醫認為內為陰,外為陽,故以臟的功能屬較內,稱為裏,即裏面的意思;腑的功能為較外在,稱為表,即表面的意思。

當我們將人體生理以臟腑的功能配合考慮時,便有所謂臟腑表裏的關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