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加班≠你很努力!用長工時換取職場上的成功為何不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取得成功,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工作才可以達成嗎?儘管自己對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卻還是容易感到疲乏,原因可能在於,付出太多時間在工作上。

Share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要取得成功,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工作才可以達成嗎?儘管自己對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卻還是容易感到疲乏,原因可能在於,付出太多時間在工作上。

在《哈佛商業評論》和領英(LinkedIn)受歡迎的部落客GregMcKeown在《努力,但不費力》中透過一則故事,提醒我們:過勞不應該是「還不夠努力」的解決方式,其實還有另一種方法。

(責任編輯:莊彙翌) 讓我來說說派屈克.麥金尼斯(PatrickMcGinnis)的故事。

該做的事他全做足了,人生勝利組的條件全部達標: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University)畢業,哈佛商學院深造,進入頂尖金融與保險公司擔任要職。

他每天超時工作,每週工時長達80小時,即使假日和休假也在忙工作的事。

老闆還沒走,他絕不會先下班,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從來沒離開過辦公室。

他頻繁出差,已成為達美航空最高等級的飛行常客,級數高得連名稱都沒有。

他在正職以外,又橫跨三大洲兼任四家公司的董事。

有一次,他抱病開董事會,會議上去洗手間吐了三次,回到會議室的時候,同事說他臉色慘白,但他還是硬撐下去。

他從小就被教導,一生之計在於勤,這種想法來自新英格蘭人的傳統觀念:從工作倫理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

而一向表現超前的他,把這個觀念發揮到極致,他不只認為不眠不休地工作會使人成功,他以為這種表現本身就代表成功──不需要加班到很晚的人,其職務肯定無足輕重。

他以為那些沒日沒夜工作的日子到頭來會有回報。

直到某天,他一覺醒來,發現公司破產了。

那年是2008年,他任職的公司是美國國際集團(AIG)。

他手上的股票跌了97%。

那些在辦公室裡熬的夜,那些飛往歐洲、南美和中國的紅眼航班,那些錯過的生日和慶祝聚會,竟全是徒勞。

當努力的邊際報酬為負,是時候另覓出路 金融海嘯爆發後的幾個月裡,麥金尼斯完全沒辦法下床,夜裡開始盜汗,視力變得模糊不清,內心也如墮五里霧中。

那幾個月,他始終看不清周遭的事物,跌跌撞撞,迷失了方向。

他因為壓力太大而病倒了,醫生幫他做了一些檢查。

他感覺自己就像喬治.歐威爾(GeorgeOrwell)筆下《動物農莊》(AnimalFarm)裡那頭下場悲慘的馱馬「拳擊手」,拳擊手是農莊裡最賣力的動物,不管碰到什麼難題、遭遇什麼挫折,牠的回應一概是「我會更努力」,結果就一直努力到過勞倒下,然後被送進屠馬場。

看完醫生搭計程車回家的路上,他這麼告訴自己:「這次如果大難不死,我一定要做出改變。

」套用麥金尼斯自己的說法,他在心中「跟上帝討價還價」。

麥金尼斯說:「我解決所有問題的方式,就是花更多時間、再努力一點。

」但突然之間,他發現,「再努力一點的邊際報酬竟然是負的。

」 ♦ TO推薦閱讀:只有笨蛋才會埋頭苦幹:追求成功的最大錯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那麼,他該怎麼做呢?有三個選擇:一是繼續努力工作,但下場很有可能是過勞死;二是降低目標,放棄理想;三是以輕鬆一點的方式來達到一心嚮往的成就。

他選擇第三種方式。

他辭去AIG的全職工作,但以顧問身分繼續留在公司。

他不再一星期工作80小時,而是每天五點下班,週末假日也不再發電子郵件。

他不再把睡覺當成必要之惡,並開始散步、慢跑和注意飲食。

他瘦了11公斤,開始懂得享受生活,甚至重新愛上工作。

差不多在這時候,他受朋友啟發,開始投資新創公司。

投入的錢不多,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卻因此開啟了他這方面的興趣。

他投資了幾家公司,投資組合的報酬率達到25倍。

即使碰到經濟不景氣,他也不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因為他不再只有單一的收入來源。

他賺的錢比以前多,投入工作的時間卻只有以前的一半,而且工作內容帶給他更大的滿足感,又比較不影響私人生活。

他說:「甚至不覺得是在工作。

」 經此一役,他學到了教訓:當你已經沒辦法再多努力一點,就是時候另覓出路了。

各位讀者,你呢?你是否曾有過以下這些感覺: ‧你已經加快腳步,目標卻始終遙不可及? ‧你想做出更大的貢獻,卻已經沒有精力? ‧你感到筋疲力竭,快要不行了? ‧為什麼每件事做起來都比原本的預期費力得多? 以上如果有任何一項答「是」,或者以上皆是,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

有這些感覺的人通常都很專注、自律,對工作全心投入,積極進取。

只不過,他們真的累壞了。

人生好難,卻只能惡性循環? 生活有起有落,每件事都有一定的節奏,努力進取有時,調養生息有時。

然而現代人常常是無休無止地努力再努力,沒有節奏,只有消耗。

我們生活在一個遍地機會的時代,但現代生活有時就像在高海拔地區健行,讓人腦袋如有一團迷霧,腳下也虛浮不定,稀薄的空氣使人每前進一步都感到分外吃力。

也許是對未來有揮之不去的恐懼和不安,也許是孤單寂寞覺得冷,也許是財務壓力或經濟困難,也許是日復一日被各式各樣的責任和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總之我們常常事倍功半。

人生好難,太艱難了。

有各式各樣的難,從複雜到沉重,從悲哀到疲憊。

承受各種失望很難,有各種帳單要繳很難,感情不睦很難,養育小孩很難,痛失所愛很難。

人生還有那麼一些時期,連每天過日子都很難。

如果妄想靠一本書來排解這所有的艱難,那就太異想天開了。

我寫這本書不是要告訴你,人生這些擔子沒什麼大不了,而是要幫你減輕負擔。

這本書也許不會讓天下的難事全變得好應付、容易擔,但我相信讀完之後,許多難事就會變得沒那麼難。

♦ TO推薦閱讀:【身心平衡書單2】假日還是會「不自覺」查看工作群組!該怎麼擺脫過度工作的狀態? 過勞不應成為「還不夠努力」的解決方式 面對人生的重大難關,感到難以承受、身心俱疲,是正常的;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煩心瑣事,感到難以承受、身心俱疲,同樣很正常。

每個人都有這種時候,而且似乎愈來愈多人有這種感受,這種感受也愈來愈頻繁出現。

奇怪的是,面對這種過勞倦怠感,有些人的反應竟是誓言更努力、加更多的班。

我們的文化也是幫凶,把過勞吹捧成自我價值和成就的體現,背後隱含的訊息就是:你只要不是一直處於疲勞狀態,就是做得還不夠,只有流血流汗、把自己榨乾的人才會成功,不斷擠出更多東西不知何時成了大家的目標。

付出努力確實可以換來更好的成果,但這個等式到了某個臨界點就會開始失效,畢竟我們可以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這麼多。

隨著精力消耗得愈來愈多,努力的回報愈來愈少,變成惡性循環,直到我們筋疲力竭、倦怠不已,卻還是達不到想要的成果。

你應該能懂這種感覺,也許此刻你正承受著這種煎熬。

那麼,如果我們反其道而行呢?如果我們不再把自己逼到極限(甚至遠遠超過極限),而是找一條輕鬆的路來走呢? 你一定能體會那種全心投入工作,但已累得快倒下的感覺。

你已經卯足全力,卻還是自覺做得不夠。

重要的事情多到怎麼也處理不完,想付出更多卻再也擠不出時間。

好些重要任務確實取得了進展,但你已經累得無法從中感受到任何喜悅。

對於像你這樣盡心盡力的人,我要說:其實還有另一種做事方法。

努力≠費力!長期倦怠不應是一種責任 不是每件事都得這麼累。

在往上爬的過程中,不見得就要長期忍受疲勞。

想貢獻一己之力,不是非得賠上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可。

當手上重要的事已經超出你所能負荷,你可以選擇割捨,或是找輕鬆的方法來做。

《少,但是更好》是關於做對的事;《努力,但不費力》要談的則是,用對的方法來做對的事。

本書簡單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重新喚起你的不費力狀態。

第二部告訴你如何以不費力的行動來做事。

第三部談如何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好成果。

每一部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前一部的基礎上。

想像NBA球員正在準備投定點罰球。

首先,球員進入「罰球區」,找到罰球線上的「中心點」,再運幾下球──這些都是幫助球員集中精神、進入狀況的儀式。

你彷彿看得出來,球員正在掃除腦子裡的雜念,放下心中所有的情緒,把周圍人群的嘈雜聲過濾掉。

這就是我所謂的不費力狀態。

接著,球員微微曲膝,手肘彎曲成直角,然後「抬、彈、射」。

球員早已將這些動作練得精準流暢,深深烙印在肌肉記憶裡,因此能做到不假思索、無為而為,動作有如行雲流水,這就是不費力的行動。

最後,球在半空中劃出一道弧線,發出過癮的「咻」一聲進入籃框,這是投罰球完美執行的聲音。

球員絕不是僥倖命中,他們可以一投再投,球還是會進入籃框,這就是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好成果的感覺。

♦ TO推薦閱讀:【身心平衡書單1】改善工作品質的方法,為何不是時間管理? 【如欲閱讀更多內容,請點電子書連結】 GooglePlay電子書 樂天Kobo電子書 Readmoo電子書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努力,但不費力:只做最重要的事,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難》,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TechOrange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首圖來源:pexels) Share NowReading 瘋狂加班≠你很努力!用長工時換取職場上的成功為何不行? 2minread 最新文章 雲端運算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主題特展2022高薪職涯攻略 2022智慧大工廠趨勢 0% ✕ Close 徵才 最新文章 Podcast 主題特展 破解2022雲端AI最核心趨勢 2022高薪職涯攻略 2022智慧大工廠趨勢 雲端運算 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 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 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 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 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投資創新 新投資 新人才 創業故事 公共服務 數位醫療 線上學習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網路民主與公民 品牌簡介 ABOUTUS 聯絡我們 ✕ 徵才 最新文章 Podcast 主題特展 破解2022雲端AI最核心趨勢 2022高薪職涯攻略 2022智慧大工廠趨勢 雲端運算 人工智慧 雲端服務 數位轉型應用 資訊安全 資訊科技 未來生活 電動車 智慧城市 新零售 數位金融 數位行銷 通訊科技 5G/6G 太空 低軌道衛星 電信通訊 新科技 供應鏈 智慧製造 半導體 能源創新 ESG IoT Web3.0 元宇宙 區塊鏈 虛擬貨幣 NFT 投資創新 新投資 新人才 創業故事 公共服務 數位醫療 線上學習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網路民主與公民 品牌簡介 ABOUTUS 聯絡我們 LatestPosts 一秒辨識雜草和萵苣!AI和電腦視覺如何成為農業最強收割機? 被馬斯克「相中」的腦機介面新創!Sychron領先Neuralink取得美國FDA授權 【IBM資安課程大補丸】用職涯興趣選課程,0學歷門檻也能成為搶手資安人才! 被演算法標記為「無生產力」挫列等!Meta隨機挑選員工解雇,演算法Fire成趨勢? 南韓麥格納半導體案是重要訊號!金融時報:美中爭鋒,晶圓廠被推到浪尖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Cookies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了解隱私權政策同意並關閉視窗Manageconsent Close PrivacyOverview Thiswebsiteusescookiestoimproveyourexperiencewhileyounavigatethroughthewebsite.Outofthese,thecookiesthatarecategorizedasnecessaryarestoredonyourbrowserastheyareessentialfortheworkingofbasicfunctionalitiesofthewebsite.Wealsousethird-partycookiesthathelpusanalyzeandunderstandhowyouusethiswebsite.Thesecookieswillbestoredinyourbrowseronlywithyourconsent.Youalsohavetheoptiontoopt-outofthesecookies.Butoptingoutofsomeofthesecookiesmayaffectyourbrowsingexperience. Necessary Necessary AlwaysEnabled Necessarycookiesareabsolutelyessentialforthewebsitetofunctionproperly.Thesecookiesensurebasicfunctionalitiesandsecurityfeaturesofthewebsite,anonymously. CookieDurationDescriptioncookielawinfo-checkbox-analytic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Analytics".cookielawinfo-checkbox-functional11monthsThe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torecord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Functional".cookielawinfo-checkbox-necessary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s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Necessary".cookielawinfo-checkbox-others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Other.cookielawinfo-checkbox-performance11monthsThiscookieissetbyGDPRCookieConsentplugin.Thecookieisusedtostoretheuserconsentforthecookiesinthecategory"Performance".viewed_cookie_policy11monthsThecookieissetbytheGDPRCookieConsentpluginandisusedtostorewhetherornotuserhasconsentedtotheuseofcookies.Itdoesnotstoreanypersonaldata. Functional Functional Functionalcookieshelptoperformcertainfunctionalitieslikesharingthecontentofthewebsiteonsocialmediaplatforms,collectfeedbacks,andotherthird-partyfeatur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Performance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andanalyzethekeyperformanceindexesofthewebsitewhichhelpsindeliveringabetteruserexperienceforthevisitors. Analytics Analytics Analyticalcookiesareusedtounderstandhowvisitorsinteractwiththewebsite.Thesecookieshelpprovideinformationonmetricsthenumberofvisitors,bouncerate,trafficsource,etc.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cookiesareusedtoprovidevisitorswithrelevantadsandmarketingcampaigns.Thesecookiestrackvisitorsacrosswebsitesandcollectinformationtoprovidecustomizedads. Others Others Otheruncategorizedcookiesarethosethatarebeinganalyzedandhavenotbeenclassifiedintoacategoryasyet. SAVE&ACCEP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