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就是打“三角肌”吗?解答皮下注射的10个临床问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给病人皮下注射2ml的药液,病人就直呼胀痛,如何进行安全、准确的皮下注射?这是摆在每一个临床医护人员面前的现实命题。
【话题】 @盈盈老师们, ...
首发于护理知识无障碍写文章登录/注册给病人皮下注射2ml的药液,病人就直呼胀痛,如何进行安全、准确的皮下注射?这是摆在每一个临床医护人员面前的现实命题。
【话题】@盈盈老师们,大家皮下注射的经验怎么样,能不能分享下?我们这边要给病人胳膊上皮下注射两毫升的液体,病人非常胀痛。
求经验求分享。
解答:皮下注射法(HD)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皮下注射主要用于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以及预防接种和局部麻醉用药。
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注射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为临床所用,减轻患者痛苦,实现安全注射。
皮下注射要求将药物打入皮下组织,如果患者偏瘦,肩峰下皮下组织菲薄,打到这里不光患者疼痛加重,而且影响药物吸收。
所以注射量不能太多,多了确实疼痛,可以考虑分开多次注射,或者更换注射部位(腹部等)。
另外注射疼痛还和药物的性质也有关,某些药注射本身就刺激性大,需要医护人员熟练掌握皮下注射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知识。
【皮下注射的操作方法】教科书《基础护理学》皮下注射相关内容:操作前准备:评估与解释1、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史;#意识状态、肢体活动能力、对用药计划的了解及合作程度;#注射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状况。
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皮下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
患者准备#了解皮下注射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配合要点。
#取舒适体位并暴露注射部位。
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注射盘#1-2ml注射器、5½-6号针头、注射卡。
临床最常选择1ml注射器,这样剂量准确,针头较小,减小损伤。
#药液:遵医嘱准备。
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操作步骤1、按医嘱吸取药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核对确认患者,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根据注射目的选择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也可选用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4、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5、二次核对,排尽空气操作中查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以发现不适及时处理。
6、穿刺,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
进针不宜过深以免刺入肌层。
一般将针梗的1/2-2/3刺入皮下,勿全部刺入以免不慎断针增加处理的难度。
7、推药,松开绷紧皮肤的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
确保针头未刺入血管内。
推药速度宜慢,均匀以减轻疼痛。
8、拔针、按压压迫至不出血为止。
9、操作后处理,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做好医疗废物相关处置。
几个皮下注射的相关延伸问题1、皮下注射就是打“三角肌”吗?不仅仅是。
常用的皮下注射部位有:后背、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下缘、腹壁、大腿前侧等。
由于上臂三角肌下缘在实施注射操作时,暴露较为方便,所以更多的被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所采取、接受。
在三角肌下缘进行皮下注射的几率高,并不是说,皮下注射就是打“三角肌”,皮下注射部位,还有很多部位可供使用。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药物性质、实际情况,做出机动灵活的抉择。
2、皮下注射有哪些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作皮下注射。
3、护士在注射前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
4、对过于消瘦者,护士可捏起局部组织,适当减小穿刺角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以免刺入肌层。
5、对长期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制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3、需要皮下注射主要有哪些药物?主要是一些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要求皮下注射的药物。
1、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的药物:如胰岛素、肾上腺素、肝素类抗凝药物、吗啡、重组人促红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2、免疫接种:部分免疫制剂与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醣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3、局麻用药;4、皮下注射有何操作技巧?最常选择的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
临床主要有两种进针方法:垂直进针法与斜刺法。
无论是垂直进针还是斜刺进针,成功的技巧是针梗刺入不超过1/2-2/3处,否则,深度不好把握,过浅增加注射疼痛,且易成硬结,过深则进入肌层,成为肌肉注射了。
5、皮下注射有没有必要抽回血?从教科书《基础护理学》皮下注射的操作程序中,我们看到是回抽的操作。
但现在这个常规正在被逐渐打破,这一点,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知晓。
循证如下:1、美国疾控中心(CDC)疾病预防管理规范中明确提出在推荐的位置注射疫苗,不需要“回血操作”,并提供了基于证据的研究概述。
指出“回血操作”延长了注射时间、增加了疼痛、减少了治疗依从性。
2、卫计委发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版)》,其中“预防接种操作”涉及的皮下注射亦未提及“抽回血操作”。
3、《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未提及糖尿病皮下注射需要抽回血。
6、如何避免皮下注射出现疼痛、硬结?1、选择合适的药物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宜选择皮下注射。
2、避免重复注射在一个部位重复注射,即增加局部皮下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也增加了皮下注射出现瘀斑、硬结的机会。
所以皮下注射的部位要经常更换,每次注射要避开上次注射处至少2cm以上,两周之内不使用同一位点注射。
3、使用正确的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方法很关键。
如注射肝素类抗凝药物,出现瘀斑与进针的角度及深度有关,进针过深易使药液进入肌层。
肌层毛细血管丰富,易形成深部血肿,机化后形成硬结;进针过浅则使药液渗透到皮内易引起疼痛及出血。
7、皮下注射是选择30°-40°斜进针好,还是垂直进针好?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进行皮下注射。
有研究显示:垂直皮下注射法优于传统斜刺皮下注射法,前者能减轻局部疼痛程度和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更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皮下注射方法。
8、皮下注射之垂直进针如何操作?垂直进针法:注射时左手拇指、示指提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固定针头垂直进针约0.8~1.2cm(根据患者的胖瘦程度决定注射深度)。
垂直进针较传统的斜刺法对局部皮下组织损伤小,不易引起出血,患者的痛感明显减轻,进针速度快,针头在皮肤内行程短,损伤组织较少,不易损伤神经末梢或对神经末梢损伤较少。
9、皮下注射需不需要捏皮?捏皮与否,与针头长度相关:1.不论是否捏皮,4mm针头都应垂直进针。
2、使用6mm针头时,可采用捏皮或45°注射。
3、对于儿童青少年和较瘦患者,如果仅有8mm针头供患者使用(如目前使用注射器的患者),则应捏皮并以45°注射。
4、学龄前儿童可用6mm注射器针头45°倾斜注射以替代捏皮,因为6mm针头45°注射的净刺入约4mm。
(使用各种长度针头注射时的进针角度)10、长期皮下注射,如何轮换注射部位?这种情况,主要是指进行胰岛素、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注射的慢性病患者而言。
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以促进药物的充分吸收。
“小轮换”将腹部注射部位等分为4个区域;大腿或臀部等分为2个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大轮换”则为腹部、大腿、上臂、臀部注射部位的轮换。
参考文献1、基础护理学/李小寒等主编.—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2、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年版)发布于2020-01-0210:34临床医学护士注射赞同42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护理知识护士临床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分享
延伸文章資訊
- 1肌肉注射- 安妮怎麼了?-急救教育設計服務
... 由於肌肉比皮下組織中的血管更多更大,肌肉注射也就通常會比皮下注射吸收 ... 成人注射部位可選擇上臂三角肌(肩峰下2~3指幅),較容易操作,唯上臂 ...
- 2肌肉注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肌組織中的血管往往比皮下組織更多、更大,使其吸收速率高於皮下注射、皮內注射。 :751相較於口服給藥,肌肉注射 ... 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為上臂的三角肌和臀部的臀肌。
- 3以往很多預防針都是皮下注射,所以手臂可以插腰著注射...新冠 ...
- 4皮下注射- 安妮怎麼了?-急救教育設計服務
注射部位可選擇上臂外側(三角肌下方兩指幅),較容易操作。其他注射部位如大腿中段前側及外側或腹壁皆可選擇。不同藥物能施打部位可能略有不同,請依照預立醫療流程施作 ...
- 5常規之接種部位、途徑、禁忌與注意事項
左上臂三角. 肌中央部位. 皮內注射嚴重濕疹與有明顯 ... 手臂三角肌. 或大腿前外. 側(兩歲以 ... 大腿前外側皮下注射1、先前接種本疫苗或對本. 疫苗任何成分曾發生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