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兩岸情勢與國家安全 - 大陸委員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烽火外交,讓台灣形象從「民主奇蹟」及「四小龍之首」,變成「麻煩製造者」。
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重大軍購政治化,最後甚至中斷。
(四)2008年520以來,我們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開關 search
搜尋
搜尋
大陸政策
交流
大陸
網路申辦業務
進階搜尋
分享 [開啟新視窗]SharetoFacebook [開啟新視窗]Plurk [開啟新視窗]Sharetotwitter [開啟新視窗]Sharetoline [開啟新視窗]Sharetoemail
本會簡介 成立緣起 本會組織 首長簡介 聯絡資訊 大陸工作體系
政策與情勢 兩岸及大陸情勢 大陸政策 政府兩岸政策重要措施 行政院重大政策說明 推展兩岸制度化協商 相關民意調查結果
主管法規 主管法規查詢 大陸事務法規 兩岸協議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等修法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法規預告專區
兩岸交流 兩岸文教交流 兩岸經濟交流 兩岸社會交流 兩岸統計
臺港澳關係 港澳情勢 港澳事務法規(學生法規請見「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臺港澳交流統計 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答客問及旅遊資訊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相關網站
資訊園地 新聞園地 重要議題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服務 公布欄 出版品 典藏資料 訴願服務 國賠案件統計
為民服務 首長信箱 政府因應『港版國安法』專區 陸港澳緊急服務資訊與旅遊警示專區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臺商窗口 國人赴陸任職規範 因應中國大陸居住證專區 大陸廣告規範平台 網路申辦 本會補助及委辦活動 陸配專區 陸生專區 臺生專區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答客問 RSS 正簡體對照表 大陸事務專屬網站 首長信箱 網路資源 简体中文版 English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無障礙網頁宣告 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
::: 上方連結 網站導覽 答客問 RSS 正簡體對照表 大陸事務專屬網站 首長信箱 網路資源 简体中文版 English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分享 [開啟新視窗]SharetoFacebook [開啟新視窗]Plurk [開啟新視窗]Sharetotwitter [開啟新視窗]Sharetoline [開啟新視窗]Sharetoemail
大陸委員會 search
搜尋
搜尋
大陸政策
交流
大陸
網路申辦業務
進階搜尋
回頂端 本會簡介 成立緣起 本會組織 首長簡介 聯絡資訊 大陸工作體系
政策與情勢 兩岸及大陸情勢 大陸政策 政府兩岸政策重要措施 行政院重大政策說明 推展兩岸制度化協商 相關民意調查結果
主管法規 主管法規查詢 大陸事務法規 兩岸協議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等修法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法規預告專區
兩岸交流 兩岸文教交流 兩岸經濟交流 兩岸社會交流 兩岸統計
臺港澳關係 港澳情勢 港澳事務法規(學生法規請見「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臺港澳交流統計 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答客問及旅遊資訊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相關網站
資訊園地 新聞園地 重要議題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服務 公布欄 出版品 典藏資料 訴願服務 國賠案件統計
為民服務 首長信箱 政府因應『港版國安法』專區 陸港澳緊急服務資訊與旅遊警示專區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臺商窗口 國人赴陸任職規範 因應中國大陸居住證專區 大陸廣告規範平台 網路申辦 本會補助及委辦活動 陸配專區 陸生專區 臺生專區
search
搜尋
搜尋
大陸政策
交流
大陸
網路申辦業務
進階搜尋
::: 五、會議紀錄 賴主委專題報告:現階段大陸工作與展望 國際、兩岸情勢與國家安全 劉院長主持座談會 馬總統談話
首頁 政策與情勢 大陸政策 歷史資料 大陸工作研習會 97年行政院暨所數機關高階主管大陸工作研習會 五、會議紀錄 國際、兩岸情勢與國家安全
網頁功能 列印內容 注音符號
國際、兩岸情勢與國家安全:::
日期:106-03-03
蘇起
國安會秘書長
97年12月28日
一、國際與兩岸情勢演變:六十年、六階段、六組因素
過去六十年,國際與兩岸情勢的演變,可以分成六個階段與六組因素(美、中、台本身與其雙邊關係)。
六組因素間會互相牽制,例如台灣、美國的選舉,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的變化等皆會交互影響。
六個階段包括:
(一)1949-1971年(季辛吉訪問大陸之前):是兩岸鬥爭最嚴重的時期。
美國與中國大陸間沒有太多關係,而中華民國與美國則是邦交國。
如圖所示,只有一條實線。
(二)1971-1979年:美中互動交往,而台美間仍有正式關係。
圖上多了一條虛線。
(三)1979-1988年(蔣經國前總統過世):美中建交;美台間轉變成非正式關係,而兩岸仍無關係,連這個名詞都沒有。
實線、虛線互換。
(四)1988-1999年(兩國論):兩岸開始談判,並在經濟、文化上交流,美中台三邊關係相對是最穩定的時期,因此三邊都有線,一實兩虛,沒有空白。
(五)1999-2008年:兩國論之後及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關係不僅毫無進展,甚至台灣與美國的關係,也開始變壞。
回到一實一虛,甚至虛線都變得更微弱,兩岸空白又出現。
(六)2008年馬政府執政以來,我們致力於穩定美中台三邊關係。
兩岸空白換成虛線,回到較完整的圖形。
二、最近廿年的國家大環境
國際情勢
兩岸情勢
國內情勢
1988前
X
X
O
1988-95
O
O
O
1995-99
X
X
O
1999-2004
O
X
X
2004-08
X
X
X
2008-
O
O
X
讓我們聚焦到最近廿年台灣所面臨的大環境,可分為三個面向(國際情勢、兩岸情勢、國內情勢)與六個階段,如上表:
(一)1988年以前:蔣經國前總統時代,雖然國際與兩岸情勢不好,但國內相對政治穩定,經濟高速成長。
(二)1988~1995年(李登輝前總統訪問康乃爾):這段時間是六十年來台灣的國際、兩岸與國內情勢最好的時期。
(三)1995年~1999年:情勢翻轉,國際、兩岸情勢轉壞,但不論政治或經濟,國內情勢仍是好的。
(四)1999~2004年:從兩國論到陳水扁前總統第一任期,出現前所未有的現象-國際情勢變好,但兩岸、國內情勢變壞。
(五)2004~2008年:陳前總統第二任期,三方面情勢全部惡化,是歷年來最壞的狀況。
(六)2008年,馬總統執政以來,國際和兩岸情勢都變好,國內情勢則因全球金融海嘯而變差。
三、最近廿年的兩岸關係
再聚焦到近廿年的兩岸關係,大概可分成軍事、外交、政治、經濟、與文化等五個面向來討論。
其中軍事、外交是「硬的」;經濟、文化是「軟的」,政治是「可硬可軟的」。
從行政院組織來看,陸委會執掌「政治」,上面就是行政院長、總統,國安會則是輔助總統,而陸委會的下面就是海基會,這是直的一條線;橫線部份,「軍事」就是國防部。
「外交」是外交部及其他涉外部會。
「經濟」則包括經濟部、經建會、農委會、交通部等部會。
「文化」包括教育部、文建會、體委會等。
近廿年的兩岸關係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1988~1995年:兩岸開始談判,這是台灣六十年來的黃金時期,所有五個面向的關係都「走軟」,連軍事與外交鬥爭都出現前所未有的軟化。
這個階段共有五個成就:
民主化:台灣開始民主化。
兩岸協商:兩岸開始協商。
1995年之前,兩岸公開協商已有18次之多,而秘密協商也有9次。
務實外交:台灣的邦交國由21個增加為31個。
期間,李前總統與連前副總統還訪問好些個無邦交國,例如星、馬、泰等國家,整體外交是呈現穩定狀態的,並且加入APEC,提昇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
經濟成長:這個時期的經濟年平均成長率是8%。
人人都說「台灣錢,淹腳目」。
重大軍購:向美國購買F-16及向法國買拉法葉艦、幻象機等。
上述的前三項成就更是史無前例的。
這階段也證明兩岸政治關係與我軍事、外交的成長,是可以同時增進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更重要的,「中華民國主權」不但絲毫沒有減損,反而讓台灣更安全、更繁榮、更有尊嚴、更有信心。
(二)1995~1999年:五個面向同時翻轉成硬的。
「戒急用忍」政策的出現,使兩岸連經濟關係都往硬的方向走。
台灣的邦交國從31個變成28個。
(三)1999~2008年:這個階段的兩岸關係可說前所未見,即使在國際上恐也前所未見,因為它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政府主導的軍事、外交衝突變得更激烈,而民間推動的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卻變得更密切。
台灣因此分成兩半,一半人要軟的,一半人要硬的。
在軍事方面,大陸對台軍力的不斷提昇,從當年只有個位數的「啞巴彈」,到現在則是上千枚精準飛彈對準台灣;在外交方面,邦交國從28個降成23個,但經濟、文化的交流卻更熱烈,兩岸貿易往來增加了三倍,從300億增加到1000多億;兩岸人民的來往,則從每年200多萬人次增加到500萬人次。
民進黨執政的八年間,台灣社會就這樣被撕裂、政黨對立,族群不安,各種問題浮現。
「台灣主權」叫得最響,但台灣卻最不安全、最沒尊嚴、最不繁榮、也最沒有主權。
過去的成就全數翻轉,如下:
民主信心降低:一份跨國民調顯示,台灣是東亞八個國家中,對民主信心最低的國家;民眾認為民主制度不一定最好的制度;民主制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民主制度不一定是我們國家需要的制度。
兩岸協商中斷,兩岸關係惡化。
烽火外交,讓台灣形象從「民主奇蹟」及「四小龍之首」,變成「麻煩製造者」。
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重大軍購政治化,最後甚至中斷。
(四)2008年520以來,我們努力推動經濟、文化交流,並降低軍事、外交的對立,希望把關係再帶回像先前「軟」且成就輝煌的時期。
四、最近廿年的台灣
現在分別來看最近廿年的台灣、大陸與國際情勢。
先談台灣:(一)在制度上,從「威權」走到「直接民主」,兩次政黨輪替,並開始往「公民社會」方向邁進。
(二)在思想上,從1990年代的「生命共同體」走到政黨鬥爭、藍綠對立、統獨紛爭、族群不安等。
(三)國力變化尤其明顯:
政治上,分中有分,大分中有小分。
意即國內各種的勢力、政黨都在分裂。
在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代,雖然黨被質疑是黑金,但政府則是乾淨的,不曾有部長被起訴或定罪。
而民進黨執政後,許多高層政府官員與部份社會菁英不斷墮落,令人十分痛心。
經濟成長率從1950年代的8%到2001-2007年變成不到4%;民進黨執政8年間,個人所得只增加大約2,000美元(14,500增加為16,500美元);國民黨執政時,由於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每年GDP成長約9.6%),兩岸GDP的對比,從1992年的1:3稍減到2000年的1:4,但過去八年間,驟跌成1:7。
去(2007)年廣東省一省的GDP已經超過台灣,而在今(2008)年,山東、江蘇省的GDP可能也已超過台灣了。
軍事上,爭議原本不大的軍購議題被操作成公投議題後,立刻成為割裂社會的利刃。
而同時,大陸的軍力發展已可以威脅到美國對台灣的馳援。
因此美國態度比以前更審慎。
心理上,團結的大陸對抗分裂的台灣。
美國「佩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2008年曾經針對世界24個國家進行政府滿意度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大陸人民對其政府的滿意度高達86%,是24個國家中最高的。
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大陸更表現出全國團結的意識。
相對的,台灣則處於分裂狀態。
外交上,得道時多助;失道時寡助,朋友都跑光了。
我們必須要承認,最近廿年,台灣的情形越來越壞,跟別人比,跟對岸比,跟自己的過去比,都是如此。
我們必須務實面對這情況,才能謀求「災後重建」之道。
五、大陸情勢的變化
(一)連續30年的經濟成長與政治安定:世界各國中能做到長期經濟成長與政治安定,大陸並非是第一個。
過去台灣曾經連續50年經濟成長與政治安定,我們才從窮困的海島發展至富裕,並可昂首立足於世界。
日本則維持連續40年的成長,使其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
這30年的政治開放讓大陸成為世界第三大的經濟體。
(二)大陸的成長帶來機會與威脅:
1.機會與新困境:大陸經濟、社會、人心起了大變化,因此對很多事情,以前很在意的,現在不會了;有些以前不在意的,現在卻很關注。
大陸內部的變化也造成新的困境,出現類似台灣過去的情況。
例如,老百姓有錢之後,想法不一樣了;以前很聽話,現在不再百依百順。
意見的表達,從以前在吃飯的場合,後來在集會結社的場合,現在是到媒體(包括網站、簡訊)表達。
大陸方面也有此一趨勢。
再例如北二高基隆到新竹90公里花了10年才完成(6年徵地,4年興建)。
大約10年前,大陸的京九鐵路(從北京到九龍,約2,400公里)只用3年就完成。
但是,大陸最近到處出現「釘子戶」的現象,估計未來大陸的公共建設、經濟發展將不像以前那麼快速。
大陸內部人心的變化,可從民眾開始吵鬧,中央與地方領導人越來越需要強調「以人為本」看得出來。
此新的困境,很像廿年前的台灣。
估計這個困境還會加深,不斷考驗大陸各級領導人的能力。
2.政治的變化:
(1)共產主義式微:現在衷心相信共產主義的人越來越少。
以前我們也是看「中央日報」長大的,但廿年前開始越來越沒有人看「中央日報」。
現在,其實更早,大陸有些重要官員也不看「人民日報」了。
這很像台灣走過的路。
長遠來看,這是大陸將來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2)共產黨內求變、外求穩:共產黨不希望像蘇聯那樣整個國家垮掉,也不希望像台灣政黨輪替,所以共產黨內部在力求變化,性質在轉變,管理方法也在變。
大概在廿年前,國民黨也逐漸開始從所謂的「革命政黨」向「民主政黨」轉型。
今年的雪災、震災、奧運,過去常見的水災及SARS等可看出,大陸當局確有相當的治理能力。
在外部,中共積極建構平順的大國關係,處理複雜的邊界問題,擴大自己的國際活動能量,並竭力不捲入重大衝突,均顯示它維持和平大環境的努力。
由於台灣對於處理民間參與、天然災害、法制化、肅貪、農業、社會福利、縮短城鄉差距、環保等問題的經驗比較豐富。
民間團體,尤其是慈善團體與義工,對社會貢獻也很大。
大陸這些新變化與困境可以成為我們新的機會,因為可以雙贏。
3.威脅─軍事與外交實力大增
這方面非常明顯。
民進黨講的很多,我們也一樣重視。
沒有人喜歡被威脅,或被矮化。
經過冷戰洗禮的大陸當局應該能體會這點。
但更重要的,不是只會「講」這個威脅,而是怎麼去「處理」它。
要吵架,誰不會?但化解威脅,就要點講究了。
馬總統一再強調,我們希望把機會放大,把威脅減少,因為這樣才對台灣最有利。
如果片面強調大陸對我們的威脅,而忘記機會,就會犯下很大的錯誤。
同樣的,只一昧強調大陸的機會多好,經濟如何如何,而忘記威脅,也是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
所以機會與威脅要同時、平衡、冷靜地來看。
利用機會、抵抗威脅,這是台灣最該做的事情。
大陸也該重新思考它的威脅究竟是效果大,還是反效果大。
4.前景仍不確定─
未來大陸是治或亂、專制或民主、成長或衰退,目前無人敢確定。
從我們的角度看,大陸的安定、成長、民主是對台灣有利的,但大陸的長遠未來仍是個問號。
正因有這樣的問號,而台灣又在大陸的旁邊,所以我們在處理與大陸的關係時必須要特別小心,切不可意氣用事。
六、國際情勢的變化
(一)全球化浪潮沖垮主權國家的藩籬及政府的執行力。
(二)金融海嘯襲捲全球。
金融海嘯是全球性的問題,但卻由各國政府各自用個別的方式處理,當然很困難。
可是結構上目前也沒有辦法用全球的方式來處理。
(三)美國備多力分,急於脫困。
美國雖有百萬大軍,但各地烽煙四起,沒有餘力處理那麼多的事情,所以顯得手忙腳亂,因此歐巴馬訴求「改變」,並得到人民付託。
(四)中共份量加重,從區域走向全球,包括外交、經濟力量都往全球方面走,但其主要的影響力仍在東亞。
(五)美中關係大幅改善─八年來,美中貿易由1,000億增加至3,000億美元;美中官方管道增至60多條;美中高峰會達20次之多。
美國國務卿與大陸外交部部長熱線暢通,聯絡非常密切(電話拿起來就打,就像跟鄰居打電話一樣,不用翻譯或談參)。
中共外匯存底居高不下,其中很大部份購買美國公債。
以我前面的三角圖形來說,美中關係(上面的直線)與以前完全不同了,變得更粗更實。
我們應該要加強台美關係並努力改善兩岸關係(下面的兩條虛線)。
七、台灣自處之道:安定、尊嚴、拼經濟
我們應該怎麼做?繼續走民進黨內鬥外鬥的老路,通嗎?不但不通,還會更慘!那麼,我們的軍經實力可能快速提升嗎?老實說,並不容易。
所以有兩大方向:
(一)內部:
求和求穩:執政7個多月來,我們努力求和求穩。
降低統獨爭議、不提制憲、不搞正名、不辦公投、不處理認同問題,不做政治動員(「當家不鬧事」),降低族群問題(「大家都是一家人」)。
目前只剩下政黨競爭與藍綠矛盾仍然存在。
堅持中華民國定位與台灣尊嚴:此二者缺一不可。
中華民國定位是兩岸與國際,也是國內的最大公約數,即使不接受的人似乎也可以忍受它。
台灣尊嚴也是絕對不可缺的。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
這點非常重要,是基礎性的。
集中全力拼經濟。
把政治意識形態的動盪降到最低,才有力量拚經濟。
(二)外部:
不統、不獨、不武:「統」、「獨」、「武」,過去都曾被試驗過。
「統」,大陸在1998~2000年曾偷偷地推動,其中包括希望透過美國對台灣施壓。
「武」,1995/1996年是最明顯的。
「獨」,過去8年民進黨政府大力推動。
但是過去中共的「統」與「武」以及民進黨的「獨」試驗,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慘敗。
大陸討厭李登輝,但它的「統」卻使更討厭的陳水扁當選;它的「武」則激起整個國際社會的反感,至今未減。
另方面,陳水扁推動「獨」也沒有成功,反而使台灣經濟衰退,讓民進黨與他自己落到很慘的下場。
所以馬總統的「不統、不獨、不武」不是口號,而是過去十幾年的歷史所凝聚出來的教訓。
大陸對此也很了解,現在很少人提「和平統一」,而多半講「和平發展」。
大家已看清楚:愈想「統」愈統不了,愈想「獨」也愈獨不了,所以大家就維持現狀,多說無益,不如做點對人民有益的實事。
「不統、不獨、不武」是國際上最大的公約數。
馬總統在選舉時提出這個概念,現在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推動兩岸和解,都獲得各界良好反應。
兩岸關係:我們做的是擱置政治爭議、加強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兩岸協商,並避免軍事與外交上的衝突。
目前兩岸兩會已完成兩輪的協商,分別簽署2個與4個協議,並開始第三次協商準備,包括金融、投資、共同打擊犯罪等多項議題。
政府對於兩岸協商的步驟為先經濟,再國際空間,最後是安全議題。
當然這三段也不可能一刀切,一定有重疊的地方。
譬如,雖然經濟問題尚未談完,但是因UN、APEC及WHA的問題出來了,都要處理。
各位應也看出來,520之後在國際空間問題上,大陸與我們都已各自展現善意,過了一個又一個險關。
相信兩岸如能繼續在互信的基礎上,擱置爭議、求同存異,關係一定是穩定的。
而兩岸關係的穩定必會給國內民眾與國際很大的信心,對大陸本身也有好處,是「三贏」。
活路外交:雙邊關係採取休兵、不內耗,多邊組織個案處理,塑造新的國際形象,並增進與友邦的實質關係。
(1)雙邊休兵:邦交國休兵,繼續互助敦睦邦誼。
非邦交國則務實解決個別問題,由易入難地積極推動與美、日、歐、亞等的關係發展。
譬如,與美國進行牛肉進口、投資、引渡與免簽證等議題的談判,增進台美互信。
與日本加強互動,推動台日特別夥伴關係。
與歐盟及亞洲鄰國增進貿易文化往來。
(2)多邊組織個案處理:已處理APEC、聯合國,未來將處理WHA。
因為多邊組織個別性質不同,故採取個案處理。
國防:「固若磐石」(HardROC)是基本方針。
將以「防衛固守」為目的,「有效嚇阻」為手段,進行國防建設工作。
我們雖然備戰而不求戰,追求台海和平而不挑釁,但建軍工作絲毫不能鬆懈。
時機成熟時,當然也不排除商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
軟實力(softpower):許多人不知道,台灣具有相當大的軟實力。
美國、日本、中國大陸現在分別是世界第一、二、三大的經濟體,台灣身在三者中間,充分掌握三者的語言及文化。
只要台灣與三者維持良好關係,就可像「地王」一樣享有極大的地緣利基。
相反的,如果它一直製造麻煩,就會面臨比其他國家更大、更直接的壓力。
台灣其他的軟實力與經驗,包括民主、肅貪、開放、創新…等,都很有特色與吸引力。
但這些軟實力必須在一個和平穩定的大環境中才有機會實現。
台灣要沉溺在某些人喜歡強調的歷史悲情中,還是要把握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是我們必須思考的選擇。
回上一頁 回最上面 回首頁
:::收合選單 本會簡介 成立緣起 本會組織 首長簡介 聯絡資訊 大陸工作體系
政策與情勢 兩岸及大陸情勢 大陸政策 政府兩岸政策重要措施 行政院重大政策說明 推展兩岸制度化協商 相關民意調查結果
主管法規 主管法規查詢 大陸事務法規 兩岸協議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等修法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 法規預告專區
兩岸交流 兩岸文教交流 兩岸經濟交流 兩岸社會交流 兩岸統計
臺港澳關係 港澳情勢 港澳事務法規(學生法規請見「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臺港澳交流統計 港澳學生交流專區 答客問及旅遊資訊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相關網站
資訊園地 新聞園地 重要議題專區 政府資訊公開 公文服務 公布欄 出版品 典藏資料 訴願服務 國賠案件統計
為民服務 首長信箱 政府因應『港版國安法』專區 陸港澳緊急服務資訊與旅遊警示專區 國人赴港澳動態登錄 臺商窗口 國人赴陸任職規範 因應中國大陸居住證專區 大陸廣告規範平台 網路申辦 本會補助及委辦活動 陸配專區 陸生專區 臺生專區
下方連結 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無障礙網頁宣告 隱私權保護與資訊安全政策
大陸委員會 瀏覽人次:..本會地址:10051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2之2號15樓
聯絡電話:(02)2397-5589
傳真號碼:(02)2397-5300
最佳瀏覽解析度為1024*768以上
本網站支援IE11以上、googlechrome、Firefox與safari瀏覽器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的國家安全
一個國家的安全,雖會因國情、時代而有不同的定義,仍可將其簡述為:『對此國家所秉持的社會價值觀,人民的自由及生活水準之持續改善,政治、經濟利益及環保的維護,與其 ...
- 2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簡稱國安局)是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唯一附屬機關,也是中華民國最主要的情報機構,主要進行統合國家情報、策劃特種勤務兩大工作,局本部位於陽明 ...
- 3我國現行法規中之「國家安全」概念分析
從法理上來看,上述增修條文第2 條的規定,使得我國總統國家. 安全大政決定權與憲法本文第53 條「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 的規定,無論就學理或是政治運作之實踐迭有 ...
- 4變遷中的我國國家安全威脅內涵
國家安全威脅區分為傳統的軍事、外交等安全威脅,以及非傳統安全威脅。此兩種威脅的根源,來自於冷戰結束以來國際戰略環境變遷與威脅性質的演變。傳統國家安全概念關切 ...
- 5國家安全面臨挑戰蔡英文提4方法建構整體戰略 - Taiwan News
By 鄧佩儒, 台灣英文新聞-編輯 ... 她提及,為維持國家安全穩定,政府就增加外交連結、提升國防戰力、維繫民主制度,以及強化經濟實力等四大面向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