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台灣進出口貿易創新高好開心?台灣產業結構該檢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進口增加最主要來自蘋果換機潮,資本設備需求大,且基本金屬原物料備料增加,其中電子零組件原料需求最多,達72.1億美元,年增近5成。

出口方面,1月出口達 ... 保持登入忘記密碼 登入 還不是會員嗎?註冊會員 E-Mail 送出 返回登入頁 密碼設定成功,請使用新密碼登入  | 首頁 狗吠火車文(時評) 集裝箱船在臺灣高雄港。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集裝箱船在臺灣高雄港。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台灣今年1月進出口貿易創新高,但是數據透露出產業失衡問題,尤其出口產品多屬代工零組件,利潤差,替代容易,且出口市場集中,易產生貿易摩擦風險。

同月台灣進口金額280.8億美元,年增率30%,其中資本設備47.6億美元,年增19.5%,農工原料190億美元,年增28.9%,消費品39.9億美元,年增52%。

進口增加最主要來自蘋果換機潮,資本設備需求大,且基本金屬原物料備料增加,其中電子零組件原料需求最多,達72.1億美元,年增近5成。

出口方面,1月出口達342.7億美元創新高,年增率36.6%,創10年最大增幅,原因是國際原物料漲價,買氣增強,季調後年增率仍達18.6%,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確實相當可觀。

出口暢旺另一項原因是中國春節備料增加,傳產買氣強,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宅經濟、遠距商機、新興科技需求旺盛所致。

預期今年2月出口將維持正成長,年增率維持在3%至8%之間。

進出口都成長看似美好,但出口國過度集中在美、中兩大經濟體,佔比高達58.5%,易受貿易摩擦或政治衝突影響。

例如中國最近突喊停進口台灣鳳梨及蓮霧,農民一時驚慌失措,就是典型案例,另外美國針對新台幣匯價問題,頻頻施壓,益加突顯分散市場風險重要性,防止對手國以經逼政,製造台灣風險。

再說到出口產品結構問題,長期以來台灣偏重中間產品,亦即零組件,缺乏高價值之原料或最終產品之生產。

以現在最熱門的半導體產業為例,價值最高之化工原料來源,掌握在日本手中,而技術研發是美國為主,晶片生產設備是荷蘭,這些都是真正高利潤來源。

IC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過去毛利率都不高。

以晶圓代工為例,毛利率僅有15%,而且耗費水、電、人力資源,對環境污染嚴重,技術層次繁瑣,一旦遇到新台幣升值,極易侵蝕利潤,造成虧損,所以一般業者都不願意投資動輒需要百億美元之晶圓廠,成本高、折舊大,極易造成虧損。

而封裝測試毛利率亦僅15%左右,投資成本及風險高。

如今因為中美科技戰,以及5G、AI、電動車、資通訊、車用晶片、高速運算等各項產品需求激增,晶圓廠生產供不應求,才導致晶圓代工一夕爆紅,毛利潤隨之上升。

但是晶圓代工,「代工」二字正足以說明台灣科技產品困境,多數是中間產品「代工」,利潤少,付出成本大,而且極易被替代,正是政府要積極改善產業結構的困境。

如何加強研發,生産高價值之原料產品,或鼓勵創新,發展終端產品,如電動車、資通訊產品,或其他高價值之設備、消費品,才能創造高利潤,也才有自主發展空間。

不止如此,當前台灣產業發展失衡嚴重,服務業產值偏低,不論餐飲、社會服務、健康照護、觀光旅遊、社會服務、居家看護、醫療保健,從業人員薪資偏低,低薪亦讓服務品質難提升,人力供需失衡現象非常明顯。

另外紡織品、礦產品受到不景氣、關稅、新台幣升值等多重影響,衰退非常嚴重,以紡織品為例,出口大幅減少17.9%,礦產品減少47.6%,這說明產業結構亟待調整,並提升技術水準,拉高毛利率,否則風險集中,貧富差距現象又更加嚴重,極易受到經濟景氣衝擊,不利國家經濟及社會穩定。

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為協助企業爭取國際客戶,常以低電價、水費及人力成本,並維持新台幣匯率穩定,來增加競爭力,但是這些措施在水電土地資源有限下,終究只能視為過渡模式難長久。

當務之急,政府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突破困境,提升進出口產品價值並分散市場,重視服務業產值,再創新局。

Tweet 更新時間:2022-04-0709:28GMT+08: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