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陽益胃湯 - 嚐百草‧采眾方:中醫藥資訊數位平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金‧脾胃論. 黃耆二兩,半夏湯洗,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兩,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五錢,橘皮四錢,茯苓,柴胡,澤瀉,白朮各三錢,黃連一錢. 益氣升陽,清熱除濕 ... 金‧脾胃論 黃耆二兩,半夏湯洗,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一兩,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五錢,橘皮四錢,茯苓,柴胡,澤瀉,白朮各三錢,黃連一錢 益氣升陽,清熱除濕 怠惰嗜臥,四肢不收,肢體酸重疼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酒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不和,舌苔厚膩,脈濡數 潰瘍性結腸炎,胃痛,胃黏膜脫垂症,萎縮性胃炎,慢性腹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小兒尿道綜合症,小兒遷延性腎炎,蕁麻疹,原因不明的發熱,慢性牙周炎,呃逆,過敏性結腸炎,泄瀉,肥胖,浮腫,關節痛,慢性細菌性痢疾,胃、直腸下垂,老年性瘙癢症,噎膈,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合併心衰,尿頻症,偏頭痛,糖尿病,帶下等   清‧喻昌《醫門法律》1658 升陽益胃者,因其人陽氣遏鬱於胃土之中,胃虛不能升舉其陽,本《內經》“火鬱發之”之法,益其胃以發其火也。

升陽方中,半用人參、黃芪、白朮、甘草益胃,半用獨活、羌活、防風、柴胡升陽,復以火本宜降,雖從其性而升之,不得不用澤瀉、黃連之降,以分殺其勢。

制方之義若此。

清‧汪昂《醫方集解》1682 此足太陰、陽明藥也。

六君子助陽益胃,補脾胃之上藥也,參、朮、苓、草、陳皮、半夏,加黃耆以補肺而固衛,芍藥以斂陰而調榮,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以除濕痛而升清陽,茯苓、澤瀉以瀉溼熱而降濁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補中有散,發中有收,使氣足陽升,則正旺而邪服矣。

清‧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1732 升陽益胃湯,東垣治所生受病肺經之方也。

蓋脾胃虛衰,肺先受病,金令不能清肅下行,則溼熱易攘,陽氣不得升,而為諸病。

當以羌活、柴胡、防風升舉三陽經氣;獨活、黃連、白芍瀉去三陰鬱熱佐以六君子調和脾胃;其分兩獨重於人參、黃耆、半夏、炙草者,輕於健脾,而重於益胃;其升陽之藥,銖數少則易升,仍宜久煎以厚其氣,用於早飯午飯之間,藉穀氣以助藥力,才是升胃中之陽耳。

至於茯苓、澤瀉,方後注雲:小便利不淋勿用,是滲泄主降,非升陽法也。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版權所有©SchoolofPost-BaccalaureateChineseMedicineofChinaMedicalUniversity.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