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候鳥相偕來台取暖 - 人間福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灣冬候鳥的種類約七十幾種,但族群數量比夏候鳥少,種類包括:鷺科、雁鴨科、鷹鷲科、鷸鴴科、鶇科等。

常見的有紅尾伯勞、鷺科中體型最大的蒼鷺、常現蹤台南七股沿海的黑 ... 首頁> 環保生態> 動物行星> 冬候鳥相偕來台取暖 冬候鳥相偕來台取暖 文/蘇林 |2014.11.09 語音下載 42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1紅尾伯勞的黑色過眼線,看來像速食店的卡通代言人漢堡神偷。

圖片提供/陳德治 2小水鴨圖/本報資料照片 3圖中的黑面琵鷺已從亞成鳥長大成熟為成鳥。

圖片提供/王徵吉 4蒼鷺圖/本報資料照片 5黃鶺鴒圖/本報資料照片 6大白鷺圖/本報資料照片 7綠頭鴨圖/本報資料照片 文/蘇林 圖/本報資料照片 一年一度於冬季盛大登場的冬候鳥賞鳥活動,已從十月底正式展開了,全台南北主要的溪口、沼澤、湖畔,飛來了各類天外嬌客,吸引國際鳥友頭戴迷彩帽、身著迷彩裝,手上帶著望遠鏡、攝影大砲,蹲在遠處靜觀鳥兒覓食、踏水悠遊等自然美景。

候鳥種類達七成 台灣常見的鳥類中,候鳥的比例占七成左右。

每年到了春秋兩季,總會有成群而且數量龐大的鳥兒從外地翩然而至,而且全台溪口沼澤湖畔幾乎都看得到,但當季節過了,這些天外飛來的嬌客又會隨季節變換而遷移棲地,全部消失,半隻不留。

台灣的候鳥大致分成夏候鳥和冬候鳥,其中夏候鳥占百分之三(約十五種),意指鳥兒會在春夏之際,飛至台灣「避暑」,等到秋冬季時再飛回棲地。

夏候鳥遷徙的路線,多由中南半島經廣東、福建沿海至台灣,如黃頭鷺(牛背鷺)、鷹鵑,以及列為保育類候鳥的燕鷗,均屬常見的夏候鳥。

冬候鳥種類繁多 至於占台灣鳥類數量百分之十七的冬候鳥,則於秋季時由寒溫帶南下到台灣「避寒」,春夏季天氣回暖時再回北方的候鳥群。

冬候鳥遷徙路線主要分太平洋路線和中國沿岸路線,其中太平洋路線由千島群島、庫頁島、日本,經太平洋、琉球至台灣或再往南,如灰面鵟鷹;中國沿岸線則是由西伯利亞經中國東北、韓國、日本,再經中國沿海至台灣或更南方,如伯勞。

台灣冬候鳥的種類約七十幾種,但族群數量比夏候鳥少,種類包括:鷺科、雁鴨科、鷹鷲科、鷸鴴科、鶇科等。

常見的有紅尾伯勞、鷺科中體型最大的蒼鷺、常現蹤台南七股沿海的黑面琵鷺,以及常出現在嘉義布袋附近,冬季時可看到上百隻集結於某一、兩塊魚塭活動的紅嘴鷗。

過客身影匆匆去 相對於候鳥在台灣度冬或度夏,還有另一類「過境鳥」則在春、秋兩個遷徙季節,路過台灣,稍微停留後,又再度展翅向南或向北繼續趕路,這類鳥占二成三,約一百種,如雁鴨科、鷹鷲科、鷸鴴科、鶇科等。

不過由於台灣是東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戰略點」,所以有許多候鳥仍是以台灣作為遷徙終點。

另外一類迷鳥,原本主要分布區域在很遠的地方,但偶爾有少數個體因為迷失方向或其牠原因,落單來到台灣,這些鳥類可能好幾年才會被發現一次,但數量占台灣鳥類二成七,約一百種以上。

如曾在關渡出現的東方白鸛、曾出現於宜蘭的白頭鶴,及二○○七年在新北市金山LongStay四個月的國際一級保育鳥類丹頂鶴,都屬於偶見的迷鳥。

台灣常見的冬候鳥 灰頭紅尾伯勞:約十八公分,主要特徵為黑色過眼線,頭到背部為灰褐色,翅膀及尾部是暗褐色,略帶一點紅色,腹部為黃褐色。

通常出現在較空曠的區域,尤其喜歡停棲在突出物上面,春秋季節過境時常大批出現於平地之農作物田地及空曠地區(圖❶)。

小水鴨:遠從西伯利亞飛來,公鴨在繁殖期有著漂亮的羽色,頭到頸部為栗褐色,眼睛周圍是暗綠色,一直延伸到後頸側。

喜歡停留在河口、沙洲、湖泊、沼澤及內陸地區。

身長三十八公分(圖❷)。

黑面琵鷺:體長約七十四公分,每年冬季在曾文溪口穩定出現,嘴又長又扁,從臉部到嘴部都是黑色,腳也是黑色,夏季繁殖時期,頭頂上會長出膨鬆的黃羽冠及黃色的頸圈,冬天全身羽毛變成白色,相當有特色。

覓食時,用嘴在水中左右掃動,十分有趣(圖❸)。

蒼鷺:身高九十三公分,前頸有兩條黑色縱線,頭上有灰黑色的飾羽,嘴和腳是黃褐色。

飛翔時振翅緩慢,降落時姿勢優雅,覓食時不疾不徐,有「君子鳥」之稱。

秋天成群出現在魚塭、河口、沙洲地帶(圖❹)。

黃鶺鴒:是一種冬天在溼地、水域附近、農耕地常常可以看到的鳥兒,頭及背部黃綠色,腹部為黃色,有黃色的眉。

停下來的時候,會不停地上下擺動尾巴。

身長大約十七公分(圖❺)。

大白鷺:身高約六十公分,全身白色,腳長脖子長,嘴在冬天呈黃色,覓食時,會先用腳在水中攪動,驚嚇水中的魚兒躍出,再予以捕食(圖❻)。

綠頭鴨:綠頭鴨可說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鴨子,據說人類現在飼養的鴨子,就是由綠頭鴨圈養改良品種來的。

公鴨很漂亮,頭是墨綠色,頸部有白色的頸環,尾部還有向上勾捲的羽毛,外型很可愛(圖❼)。

青足鷸:身高三十五公分,腳長,灰綠色;嘴長,略為向上翹;腹部為白色。

多出現在潮間帶及近海的沼澤、稻田等地。

尖尾鴨:台灣冬天普遍可見的候鳥,公鴨在繁殖期間尾巴中間有兩根細長的羽毛,是其名稱的由來。

覓食時,喜歡一頭栽進水中,屁股翹在水面上,努力吃東西。

前一篇文章野生動物攝影賽得獎作品讓人驚嘆 下一篇文章學貓過日子 熱門新聞 01中職/傳洪總請辭悍將人事大風吹鋒哥、丘昌榮機會濃2021.12.0402中職/重溫封王感動時刻中信兄弟將在台中舉辦遊行2021.12.0203人字拖素食跑者羅維銘3100英里的榮耀獻台灣2021.11.3004中職/華德茲8局0失分兄弟台灣大賽4連勝奪冠2021.12.0105中職/又是全壘打決勝負陳子豪3分彈助兄弟聽牌2021.11.3006社論--印太經濟架構:我與亞太的興衰抉擇2021.11.2907中職/獅隊絕境下再傳壞消息餅總:猛威爾應受傷了2021.11.3008社論--通膨警報響了2021.11.3009樹葡萄產季到高營養抗氧化、發炎2021.12.0110中職/林威助初掌兵符就登頂終結兄弟11年冠軍荒2021.12.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可可西里野生動物的樂園神山聖湖間自在生活「地表最危險的鳥」鶴鴕大搖大擺進澳洲木匠家【天生喜感】野生動物很搞笑 作者其他文章辦公室綠色行動台灣金獎飯店破百家吳錦昌盼用消費改變世界【海闊天空】3條單車道快樂追風去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