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當大學教授/升等壓力大/簡單又快樂的生活/張忠謀 - 姜朝鳳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要當大學教授/升等壓力大/簡單又快樂的生活/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 一、多打電話少發短信(或稱簡訊) · 二、公開表達情緒不要藏在心裡 · 三、做你自己避免攀比 · 四 ... 姜朝鳳宗族 跳到主文 大家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本Blog作者為「姜朝鳳宗族」、姜勝智派下、19世、禮字輩、姜先生0952-095331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欄 facebook姜太公廟 Jul05Tue201616:56 不要當大學教授/升等壓力大/簡單又快樂的生活/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台灣大學傳出副教授尋短命案。

(圖/資料照) 2022年02月21日20:12 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大 原文網址: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大|ETtoday社會新聞|ETtoday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221/2193756.htm#ixzz7LXcVkmFB Followus:@ETtodaynetonTwitter|ETtodayonFacebook 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大|ETtoday社會新聞|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M0CQGb 記者張君豪/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大學19日傍晚驚傳一名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尋短意外!據了解,當天傍晚6時許,有學生到生命科學館10樓打算找該名張姓副教授(50多歲)討論課業時,發現老師研究室門無法推開,學生從研究室通氣窗查看,發現教授自縊尋短、倒臥在地上沒有反應,學生緊急打119報案求助,台北市消防局出動多輛救護車到場救援,但張姓副教授在研究室尋短自縊,被發現已身亡多時。

警方調查,當時有數名台大學生到校內生命科學館10樓,欲找該名副教授討論課業問題,到了研究室門口卻發現大門無法推開,機警的學生透過通氣窗向內窺探,發現張姓副教授倒在地上沒有反應,學生緊急打119求救,但救護人員到場發現張男氣絕多時,已明顯死亡。

張姓副教授留下遺書表示,因教職工作學術升等壓力太大,加上身體健康亮紅燈,自覺生無可戀,遺書中特別向父母和弟妹致歉,並請求弟妹照顧好家中長輩,事後家人前往指認無誤;由於事發當時學生目擊教授自縊身亡,台灣大學校方也安排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諮商 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大|ETtoday社會新聞|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M0CQGb 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大 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大|ETtoday社會新聞|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Hm92js ▲台灣大學傳出副教授尋短命案。

(圖/資料照) 記者張君豪/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大學19日傍晚驚傳一名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尋短意外!據了解,當天傍晚6時許,有學生到生命科學館10樓打算找該名張姓副教授(50多歲)討論課業時,發現老師研究室門無法推開,學生從研究室通氣窗查看,發現教授自縊尋短、倒臥在地上沒有反應,學生緊急打119報案求助,台北市消防局出動多輛救護車到場救援,但張姓副教授在研究室尋短自縊,被發現已身亡多時。

警方調查,當時有數名台大學生到校內生命科學館10樓,欲找該名副教授討論課業問題,到了研究室門口卻發現大門無法推開,機警的學生透過通氣窗向內窺探,發現張姓副教授倒在地上沒有反應,學生緊急打119求救,但救護人員到場發現張男氣絕多時,已明顯死亡。

張姓副教授留下遺書表示,因教職工作學術升等壓力太大,加上身體健康亮紅燈,自覺生無可戀,遺書中特別向父母和弟妹致歉,並請求弟妹照顧好家中長輩,事後家人前往指認無誤;由於事發當時學生目擊教授自縊身亡,台灣大學校方也安排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諮商 台大生找副教授聊天「驚見老師身亡」 遺書透露升等壓力大|ETtoday社會新聞|ETtoday新聞雲https://bit.ly/3Hm92js ----------------------------------- 【台大教授之死/上】疑因升等輕生教授們不願諮商背後都有個心魔 一名台大副教授疑因升等壓力走上絕路,這起悲劇凸顯一個常被忽略、但非常需要被重視的問題,就是年輕大專教師教授的心理健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名台大副教授疑因升等壓力走上絕路,這起悲劇凸顯一個常被忽略、但非常需要被重視的問題,就是年輕大專教師教授的心理健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記者馮靖惠 2022-02-2317:05 一名台大副教授疑因升等壓力走上絕路,這起悲劇凸顯一個常被忽略、但非常需要被重視的問題,就是年輕大專教師教授的心理健康。

很多人不知道,大學教授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工作,在升等過程中面臨的巨大壓力和超長工時。

更值得關注的是,學校的諮商輔導中心大多以輔導學生為主,且光是服務「學生」就已應接不暇,且傳統上大家總覺得老師是「幫學生解決問題」,誰願意讓人家知道這個老師是要去尋求諮商的老師 【台大教授之死/上】疑因升等輕生教授們不願諮商背後都有個心魔|教育現場|聯合報https://bit.ly/3t2XCvT -------------------------------------------- 【台大教授之死/下】智商高卻情商低大學教授多是無暇社交的「孤星」 心理問題可能原本是冰山一角,但長時間累積起來。

都讓大專院校教授們愈不容易解決心理挫折的痛。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心理問題可能原本是冰山一角,但長時間累積起來。

都讓大專院校教授們愈不容易解決心理挫折的痛。

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記者馮靖惠 2022-02-2415:39 大專教師一般都有博士學位,被外界認為「智商」高,且大眾會覺得「都博士了,怎麼連情緒問題都不會處理?」久而久之,教授們也覺得自己「有能力」面對、處理,反讓情緒問題愈發嚴重;再加上學術界多的是埋首在自身研究領域,無暇社交的「孤星」,身心狀況出問題時較不容易求援。

一名資深大學教授提醒,在「跟世界搶人才的前提」之下,如何提供安全、信任的教研環境,是大學發展中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 【台大教授之死/下】智商高卻情商低大學教授多是無暇社交的「孤星」|教育現場|聯合報https://bit.ly/3BRdw0E ----------------------------- 一位台大教授之死 中午吃飯的時候,有人告訴我: 「台大有一個教授自殺。

」 我說:「喔。

」 過了一會兒,另一個人特地來找我: 「台大有一個教授自殺!」 我嚇了一跳,事情聽起來很嚴重,於是趕緊查了一下資料: 「抗老化蛋白研究權威、年僅三十八歲的台大生化所助理教授、腫瘤科醫師林育誼,昨日疑似自行施打鎮靜劑與肌肉鬆弛劑後,離奇死亡,震撼生醫學界。

」 alt 事件本身沒有什麼特別,可是當事人的身分卻引人矚目。

第一,他只有三十八歲,正值壯年,卻已經是生化界的權威。

第二,今年他與跨國研究團隊解開細胞能量平衡之謎,也就是人類老化的謎團,對於治療癌症、代謝症候群及延緩老化等問題相當有幫助;這個研究成果還登上了頂尖的醫學期刊《Nature》,堪稱台灣之光。

第三,他的妻子也是台大的醫生,婚姻美滿,家中還有三個可愛的孩子。

從以上三點來看,林教授不但前途一片光明,人生有許多值得眷戀之處,而且他的研究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實在令人感佩! 像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突然結束自己寶貴的性命呢? 2 林教授的妻子呂醫師表示,丈夫近來因研究案遲遲無法完成,工作壓力很大,可能因此想不開尋短。

一名台大醫師則認為,環境給人的壓力太大了,因為他們夫妻倆從事基礎研究,收入遠不如臨床醫師,「為了堅持理想,非常非常辛苦。

」 但也有同事透露,林教授為人和善,工作認真,事前完全看不出有任何輕生的徵兆。

無論如何,對於家中的三個孩子來說,在父親節當天接獲父親的噩耗,叫人情何以堪。

對於師長、同事和學生來說,自然也是錯愕、傷心、不捨、悲痛與遺憾,五味雜陳得不知如何才好。

3 至於我,對於這起事件,除了惋惜,還是惋惜。

一個人肯放下臨床醫療,投身冷門的基礎研究,這個人一定是很有決心、很有毅力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比一般人來得高。

特別一個有心造福人類的科學家,「活著」對於他是很重要的。

活著就有機會,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

然而遇到壓力的時候,他還是用藥物結束了這場僵局,可見人有多麼脆弱,多麼有限。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脆弱,但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剛強。

所以我為林教授感到惋惜,因為他沒有聽見主耶穌的話: 「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必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裏柔和謙卑,因此你們要負我的軛,且要跟我學,你們魂裏就必得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 全宇宙最想為人類謀幸福的人,就是主耶穌,祂甚至願意捨棄神性的尊榮,降卑為人,來到地上作一個受人藐視的木匠。

但全宇宙承受最大壓力的人,也是主耶穌。

全人類的命運都繫在祂身上。

祂忙到一個地步,不僅東奔西走經常來不及吃飯,甚至狐貍有洞,飛鳥有窩,而祂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

這樣的一位,到底是怎麼「挺」過來的呢? 無他,因為祂的生命是全宇宙最剛強的生命,也是死而復活的生命。

一個人如果連死都征服了,還有什麼能叫祂倒下? 4 在我還很年輕的時候,曾經在病痛中讀到一句話: 「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 我是多麼喜歡這一句聖經上的話。

白白的恩典在我裏面,為我扛下了一切重擔。

是的,當你接受了耶穌的生命,你也開始享受恩典。

不僅如此,這位耶穌在地上還天天禱告,讓神的生命在祂裏面流通。

如果我們跟隨這樣的榜樣,我們就能面對一切的壓力,承擔一切的責任。

這樣的人,正如使徒保羅所見證的: 「但我們有這寶貝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超越的能力,是屬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我們四面受壓,卻不被困住;出路絕了,卻非絕無出路;遭逼迫,卻不被撇棄;打倒了,卻不至滅亡。

」 我衷心希望林教授的家人節哀順變,更希望他所關心的人都有機會認識耶穌。

祂是近的,凡呼求祂名的人,必然撥雲見日,從一切迷霧中看見光明! 一位台大教授之死https://bit.ly/3t9o7Qe 獨/少子化危機私大教授遭大砍4成薪待遇不如小學師 獨/少子化危機私大教授遭大砍4成薪待遇不如小學師|文教新訊|文教|聯合新聞網http://bit.ly/2FZWDol 2020-01-1822:39聯合報記者章凱閎/即時報導 ‧對答案看這裡>>109年大學學測各科試題與解答 私立大專不敵少子化海嘯,除已有5所私校退場,更多私校教師面臨減薪困境,薪資一夕大幅縮水。

教育部統計,嘉義市大同技術學院教授平均月薪從107學年約9萬5千元,銳減為108學年的5萬7千元;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教授也從約9萬4千元掉到剩約5萬6千元,減薪近4萬元,待遇甚至比很多中小學教師還低。

少子化影響學雜費收入,中後段私立大學為撙節開支,往往不得不減薪。

一般來說,公立大學教授薪資約10萬,副教授8萬,助理教授7萬,但根據教育部「私立學校編制內專任教師平均支給數額與公立學校支給數額比較表」統計,有多所私校教授平均薪資僅5萬多元、助理教授甚至不足4萬元,僅約公立學校教師的一半。

各私立大學以新竹縣大華科大薪資最低,教授月薪只約5萬2、副教授4萬3千多、助理教授3萬8千多元。

隨著少子化危機增溫,去年8月起,又有6所私校跟進砍薪,最嚴重的一砍就是6折,例如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教授平均月薪都是從9萬多砍到剩5萬多元,月收入一夕蒸發近4萬元。

針對私校大減薪,教育部表示,大學教師的薪資由本俸和研究費2部分組成,根據「教師待遇條例」,私校教師本俸應與公立大學一致,但「研究費允許校方跟老師協商」。

以公校正教授為例,研究費占近6萬元,若私校與教師達成協議可調整研究費,將大幅影響教師薪資。

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若學校財務持續惡化,教育部將列入「預警學校」,作為教學品質查核的重點學校。

大華科大主秘王慧君表示,該校108學年度註冊率約6成4,因少子化趨勢、加上地處偏遠,招生不易,對比他校教師「研究費確實有偏低的情況」,但該校去年2月起已讓30多位教師優退優離,目前該校約40至50位專任教師,皆簽字同意調薪。

大同技術學院108學年註冊率為4成6,代理校長吳柏萱表示,依學校現行財務狀況,為永續辦學,不得不調降師資薪水,強調一切合乎法規,全校60位專任教師皆同意調降研究費,「要一起撐下去度過難關」。

東方設計大學註冊率為6成1,代理主秘陳春蓮表示,本周已將校內108位專任教師的調薪同意書去函教育部,過程也經校內公聽會,一切合法,校內教師也願與學校共體時艱。

獨/少子化危機私大教授遭大砍4成薪待遇不如小學師|文教新訊|文教|聯合新聞網http://bit.ly/2FZWDol 高教對岸不共產,台灣薪不低 By聯合新聞網,udn.com查看原始檔九月13日,2017 A-A+ 2017-09-1304:46聯合報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昨天蔡文祥教授批評「玉山計畫」,認為台灣高教人員的收入是「共產式低薪」。

但「共產式低薪」的說法,兩個不正確。

台灣教授的薪資是國民人均所得的兩倍多,超過大多數歐美國家。

「低薪」是因為我們的人均所得,原本不及歐美及港星之半;港星教授是台灣的三到四倍,是因兩地貧富差距大(基尼係數○.四以上,台灣高於○.三),因此港星高教等高薪人才的常薪,就是台灣的三至四倍。

假使國人薪資高些,不平等度也能拉大,我們的高教薪資才能水漲船高,超英美趕港星。

「共產」中國的高教薪資,如今很多分成十三等,年終可能另依我們並不熟悉的作法,再有獎金分配,於是不同等級的高教人員之間,以及高教人與對岸的人均所得,差異很有可能超越港星,哪裡還有共產精神,遑論實踐。

蔡文又說,教育部只獎助六百多人年領六百多萬,多數人「吃不到」,留不住「優秀教授」。

這個批評也不對。

沒有那麼多人因海外挖角而離職。

台灣社會學會轉教育部的資料顯示,未屆退休年齡就離職的人,一年也才一四八位,並且其中以私校轉公校占了多數。

蔡教授僅以市場價格衡量高教,看似批評,其實是力挺教育部。

任何事情沒有錢,萬萬不能,但高教人員要有多少錢(薪資)才能做好教學與研究,可以討論,僅另提四位經濟學者的說法,權作商議之資。

一是百餘年前美國人韋伯倫(ThorsteinVeblen)在經典著作《有閒階級論》最後一章,論及「高級學識是金錢文化的一種表現」;關心高教,得讓玉山計畫不要變成這種表現。

二是瑞士人傅萊(BrunoS.Frey)說,引進過多金錢機制,對於原本反求諸己的活動(教研應該是其中一種吧),可能適得其反,使得人們主動從事的努力減少,扭曲風氣,往不好的方向變動。

皮凱提(ThomasPiketty)三年多前出版《廿一世紀資本論》,至今引發的正反議論,尚未歇止。

台灣譯本問世時,衛城出版社與聯合報邀他到台北講演。

張忠謀說,「主辦單位…給我一萬塊,我相信主辦單位給Piketty的演講費可能是我的幾百倍,這也很好,這樣我們才能請到好的講者。

」皮凱提嚇一跳,他說,「根本不知道…主辦單位會給演講費。

」 最後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諾斯(DouglassNorth),前年以九十六歲高齡辭世。

他不僵化,稱讚海耶克,但也說「馬克思主義提出的問題迄今還是活生生,標準經濟理論無從回答。

」他寧願薪資止於合理,數度婉拒加薪,杏壇多有傳述。

他邊讀博士邊當郵差只求穩定工作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高雄一位正在念書的博士生,為了一份穩定工作在2012年考上郵務士後,便一邊送信一邊攻讀博士學位直到現在。

圖為高雄郵局郵差送信場景,與本新聞無關。

(資料照,記者黃旭磊攝) 2016-08-2415:0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高教危機讓流浪博士越來越多,更使得博士班報考人數逐年降低。

而高雄一位正在念書的博士生,為了一份穩定工作在2012年考上郵務士後,便一邊送信一邊攻讀博士學位直到現在,他坦言「不論什麼身分,願意做最重要」。

據《聯合報》報導,33歲的李榮庭是義守大學企管碩士畢業,原本在補習班當英文老師,後來他打算要跟女友結婚時,岳父岳母卻出了兩項難題,第一是要有穩定工作;第二則是要考博士。

最後李榮庭在2012年同時考上高雄應用科大電子工程系企管組博士班和郵務士,順利娶回女友。

郵務士月薪在3萬6000至3萬7000元左右,李榮庭直言剛開始上班時相當疲累,曾經想要放棄,但一直沒有離職的契機,只好繼續做下去,但也越做越有興趣。

李榮庭說,一般大眾會有刻板印象,覺得博士生當郵務相當很可惜,但他認為自己頗受郵局重視與肯定,不僅成為外勤評量表籌備小組的成員,也可以從工作中得到樂趣。

現在他想要挑戰其他工作,會在今年報考營運職,試試看不一樣的工作體驗。

---------------------------------------------------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精華簡文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圖片來源:黃明堂 LINE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11件事 作者:編輯部2014-05-15天下雜誌 調整字體尺寸 很多人對張忠謀的認識是在他成功後,擔任德州儀器副總裁、工研院院長、創辦台積電。

但對於他成功前的少年人生,卻知之甚少。

十八歲以前的張忠謀,跟著父母,持續搬家,坐在露天大卡車裡拉著綁貨的繩子一路顛簸,躲避戰火。

但他日後回憶起,卻覺得無論近年的旅遊如何舒適與奢侈,最令他懷念的還從上海到重慶的跋涉。

大時代的動盪讓年輕時的他刻苦自律;而十八歲即赴美國求學的他,則在哈佛接收了世界的能量。

 他在自傳裡寫道:「十八歲去美國前,父母是我的天地,之後我凡事只能倚賴自己。

」因為青年時特殊的生命經歷,他知道青年的學習對人生的重要性。

不久前他在新生入學典禮向上千名學生演講,當時他把牛頓的一句話送給學生,「如果我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他知道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每個當下的努力;他說這世代要先打破迷思,因為進了一個好的大學不等於鐵飯票,以後成功的機率也不一定比別人高。

競爭邏輯在改變,但不變的是持續的努力。

大學生如何透過這位巨人的肩膀學習,以下他的演講應該會給許多青少年啟發。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第一點: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

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

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

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點:「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

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

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

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點: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點: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了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了解。

徹底了解比你看多來得重要。

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

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了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

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夏克萊(William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了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

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

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

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

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

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

我念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了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

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點: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

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了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份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

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

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

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

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

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份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

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份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

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

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

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

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

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

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讀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

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

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

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是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

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Economist),還有美國的《Business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

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

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

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本文摘錄整理自二○○七年張忠謀交大新生入學典禮演講) -Seemoreat: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2852#sthash.K9cU0jQ7.dpuf --------------------------------------------------------------- 七種方法讓你回復簡單又快樂的生活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真正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其實是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情。

(clipart.com) 【大紀元2016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編譯報導)提倡「小即是美」(SmallisBeautiful)的德裔英國經濟學者舒馬克(E.F.Schumacher,1911-77)曾經說,「聰明的傻瓜可以把事情搞得更大、更複雜、甚至更暴力。

但要往反方向發展則需要一些天分及很多的勇氣。

」 在現今的時代裡,我們似乎為緊張忙碌的生活中,還能透過高科技與人保持聯繫而感到自豪,但卻忘了真正讓我們感到快樂的其實是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情。

自由作家達林頓(NickDarlington)在實用生活網撰文分享了七種找回簡單生活的方法。

一、多打電話少發短信(或稱簡訊) 現代人喜歡用短信溝通,其普及的程度幾乎到了忘記怎麼使用電話與人交談的地步了,不知如何跟另一端一個活生生的人說話。

但用短信溝通的缺點是你的本意在文字表達的過程中可能會遺漏,容易發生誤解的情況。

尤其遇到你可能需要釐清與對方的一些關係或是商務問題時,難度絕對更高。

除了難以估算的時間浪費外,從文字中看不出對方的情緒,你也不能真正分辨對方的感受。

拿起電話直接撥打給對方豈不是容易得多?你可以即刻傳達你的感受和情緒給對方,也不容易有誤解產生。

這是又快、又省時的做法,省掉短信來來回回確認和溝通的時間。

更重要的是你將因問題得到釐清而感到踏實和快樂。

二、公開表達情緒不要藏在心裡 你是否傾向於隱藏自己的情緒,把所有的事都放在心裡。

當你生氣時,沒有讓對方知道你在生氣;當某人讓你不高興時,你不會讓當事人知道;或當某人以某事激怒你時,你不會告訴對方你的感受。

隱藏情緒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壓力,使你不快樂。

當有一天所有的情緒一下子爆發出來時,對你心理和身體的健康都不好。

最好找到抒發情緒的渠道,與朋友聊一聊,或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如你的房間)發洩你的情緒。

長遠來看,你會成為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人。

三、做你自己避免攀比 你花多少時間在探索自我?你從臉書看別人一篇又一篇的貼文,都是些令人驚羡的事情,你看到別人周遊世界、去遠足、和朋友消譴、在漂亮的餐廳共進午餐。

然後你心裡有點嫉妒,想到自己:「為什麼我沒有做這些令人羡慕的事情?」 那麼究竟為什麼不是你呢?你可以出去開創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待在家中花時間看別人的生活。

去你想去的地方,讀你想讀的書,去爬山,或是去高空彈跳。

做你想做的所有事情,最重要的是停止跟別人攀比。

跟別人攀比不會讓你快樂。

只有你自己去實踐你的人生,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四、保持開放的溝通不預設立場 你有沒有猜測過你的親人或你在意的人的想法,結果卻完全猜錯了?你有沒有自認為他們會喜歡的東西,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或許你以為他們會喜歡去一個你經常帶他們去的餐廳,但你卻從來沒有問過他們是否喜歡? 假設和猜測別人的想法會使得人際關係變得更複雜。

不如保持開放的溝通方式,直接詢問你所關愛的人的想法,一來可以避免彼此誤解,再來也可以確保更健康快樂的關係。

五、無聲勝有聲不要慌亂 我們常常發現沒能在親人需要我們的時候即時安慰他們,因為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們。

我們對於不知要做些甚麼感到惶恐,更糟的是,有時你的親人甚至不想說話。

你該怎麼辦? 有時候,親人最需要的只是你陪在旁邊,就是這麼簡單。

他們不需要說話,不需要聊天。

他們只需要你的安撫,只是一個擁抱,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可代表千言萬語。

六、嘗試新事物不要猶豫 你是否發現自己會猶豫下一步該怎麼做?也許你害怕嘗試新的事物?也許你害怕別人會怎麼看你?有一個古老的說法:「請求原諒好過請求允許。

」(It’sbettertoaskforforgivenessthantoaskforpermission.)這就是說,果斷地採取行動,即使做錯了事後道歉也好過因為尋求別人的同意才行動可能錯失良機的損失。

所以,如果你想要做甚麼事情就去做,做能令你快樂的事。

不要害怕嘗試一些事物,不要猶豫。

在嘗試的過程中,你可能發現更多的樂趣,然後你會變得更快樂。

如果嘗試新事物沒有給你帶來快樂,那也無妨,你還活著,繼續走下去,至少你知道已少了一件不會讓你快樂的事。

七、積極迎向未來停止擔心 我們常常將事情過於複雜化,擔心不必要的未來,而不是專注在現在。

寧願多花時間在你現在能掌控的事情上,不要擔心你無法掌握的事情。

例如,如果你想自己創業,那就一步一步地邁出你的步伐,這將會使你快樂。

誠然,誰也不能保證將來會如何。

但是聚焦於此時我們可以掌握的小事上,我們就在走向未來正確的軌道上,那必將是更加美好和快樂的一件事。

---------------------------------------------- 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2001:48聯合報嚴震生   台灣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走向、少子化帶來的衝擊、和社會氛圍的變化,大學教授目前像是一份工作(job),頂多不過是項職業(profession)。

圖/ingimage 大學教授在傳統認知中,有專業的知識權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是政府及產業諮詢的對象,為人民與弱勢權益的守護;享有清譽,但又無需安貧,獲得尊重,還可滿足樂道。

回顧個人過去三十年在太平洋兩岸教書及研究的經驗,真的有如聖經詩篇所言,上帝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在祂的路上都滴下脂油。

我多次與學生分享,認為自己是台灣最快樂的教授之一。

然而,台灣近年來高等教育的走向、少子化帶來的衝擊、和社會氛圍的變化,及親眼目睹後輩正在走的崎嶇路,讓我感受到大學教授目前像是一份工作(job),頂多不過是項職業(profession),而不再是一種委身(commitment)或志業(vocation),與理想中的呼召(calling)有相當的距離。

個人認為下列幾項理由,就足夠讓年輕人對它不再充滿幻想。

第一、它是投資報酬率極差的一項行業,單單是到國外取得學位(國內大學並不信任自己研究所畢業的博士)的時間及花費,和擔任大學教職能夠獲得的薪資不成比例。

更糟的是如果沒有其他的工作經驗及謀職技能,在大學職缺不斷縮減的情況下,將會因缺乏就業市場的競爭力而遭社會淘汰。

第二、以目前國內社會科學領域的就業市場來看,許多剛獲得博士學位在未找到正職之前,有可能得先擔任博士後研究一、兩年,若能留在專業領域並且有優異研究表現,可能還有機會成為助理教授。

然而目前能爭取到博士後研究都不容易,我有幾位優秀的學生已轉到學術行政或是民間企業工作,不再對大學教職抱有幻想。

第三、即使有了博士後研究的經歷,如果未能有幸到學生來源無虞的國立大學任職,而是進入私立科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不僅要擔心工作是否有保障,還要配合學校協助招生,或負責行政工作,無法完全投入教學及研究。

在時間遭到排擠、缺乏具體研究成果的情況下,很難再找到更理想的工作。

第四、即使進入國立大學擔任教職,目前各校都有六年升等條款,如果未能在期限內升任副教授,將會遭到解聘的命運。

這六年可能剛好是你三、四十歲的時間,可能有年幼的孩子需要陪伴,或許有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不但蠟燭兩頭燒,偏偏還要為保住教職拚命做研究,女性助理教授的挑戰更為嚴峻。

第五、好不容易升等成功後,並不能如國外一般獲得終身教職,因為台灣的大學教授每五年還得接受一次評量,若後續沒有研究表現,同樣也會面臨解職。

個人就曾在校教評會參與過相關事件的討論,親眼目睹到即使你投入許多精力在教書和照顧學生上,學校要求的還是可以量化的期刊論文。

在讀博士學位期間,第一道面臨的門檻就是資格考試,接著是論文大綱的審核,再來則是論文的完成及答辯。

成功取得學位後,若想要尋覓大學教職,真正的門檻才會接踵而來,一關接著一關,直到你即將退休才得到喘息。

然而,你錯過孩子的童年,也因未能陪伴父母感到懊惱,你或許因為工作過度而搞壞了身體,也可能因為無法經常分擔家務而有一位受夠的配偶懶得與你說話,到頭來你將會成為一位孤獨的老人,這樣的工作或志業值得你投入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 更多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的理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7-0501:20聯合報嚴震生 在上一篇名人堂中,我曾提到五項不要成為大學教授的理由,包括投資報酬率低、就業市場萎縮、工作環境不佳、升等及續聘的壓力等。

本篇將提出另外的五項理由。

第六、大學教授的社會地位已大不如前,在發生國科會(科技部)研究計畫報假帳、學術論文抄襲及假學歷等案件後,大學教授的負面形象日益增加,不僅沒有辦法扮演社會的良心,恐怕有時都無法坦然面對自己。

如果所傳之道本身都未能守住,怎有可能維持過去來自於社會的敬重?大部分的教授並沒有犯下類似的案件,為何要承擔這個共業? 第七、「尊師重道」即將成為瀕臨絕種的校園文化,教授不但社會地位大不如前,在學校行政主管人員的認知中,也少了過去所享有的尊重。

我剛回台灣教書時,校長會親送聘書,不僅很客氣地感謝過去的付出,並表示未來一兩年希望能繼續共同努力。

在此情況下,即使升等和評量的要求造成不少壓力,你都會甘之如飴,因為你所從事的是一項合作打拚、有使命感的志業。

現在則是收到校內郵件轉來的聘書,填完回條後,再用校內郵件寄回。

如果學校或董事會將你當成雇工,你的心態和表現就會是雇工,而不是高等教育的夥伴關係(partnership),這難道是有理想的年輕人想要進入的行業嗎? 第八、在有Line之前,我們老師時代的大學教授就是沒有上下班的在工作,過去可能是從學校返家後,繼續備課或是看學生的論文。

之後,拜筆電及網路之賜,我們將研究也帶回家。

因為,在學校的時間,除了上課之外,還得處理公文、申請計畫、協辦研討會、參加各項系所或是院級會議,不時還得為研究生、轉系生及轉學生出題改卷,或是擔任申請及甄試入學的評審委員。

這些工作將你的時間切得支離破碎,但又不如教學或研究有累積性,讓你疲於奔命,滿是挫折。

第九、目前的高等教育事實上是獎勵教授為可量化的研究多投入心力,而無須過度重視不太容易量化的教學或是服務。

升等靠期刊論文,評量以它做依據,學校特殊的獎勵也以其為首要考量。

學校鼓勵的是不關心學生或系務發展、不認真教學或參與行政的教授。

他只需將研究做好,即可取得學術地位和獎賞。

久而久之,我們看到的是自私自利的研究者,而不是有熱情或是蒙呼召的教育家,反而受到鼓勵與認同。

這樣一個扭曲的環境,難道是我們理想中的大學? 第十、我國大學教授待遇雖然並不理想,但許多從事教職者至少認為退休後的生活應當無虞。

台灣社會普遍認為教授月退俸至少為目前薪資的七、八成,孰不知目前在沒有百分之十八的優惠利率存款情況下,做滿廿五年的退休金將不到五成,未來的年金改革還會讓此數字降得更低。

私立大學教授情況更差,有些是一次領一筆,有些是月退,但比勞保還差,不到兩萬元,因此若未能早有規畫,有可能會再投入高等教育二、三十年後,發現竟然還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養老。

以上十項理由任何一項都已足夠讓想要進入大學擔任教職者三思,而十項加總起來,絕對足以成為一股強大的遏阻力量。

我們負責相關事務的官員和學校的行政主管難道還需要提醒嗎?若再不改善環境,台灣的高等教育將難以吸引到真正有心委身、充滿呼召、願意無怨付出的年輕人投入。

(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 妻娘家潑汽油博士夫疑欲縱火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7-10 〔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擁有博士學歷的44歲林姓男子,前晚涉嫌載著裝有汽油的寶特瓶,到妻子娘家門前潑灑,疑似企圖縱火,被附近住戶報警查獲送辦。

警方調查,林男最近懷疑妻子另結新歡,經常用三字經辱罵妻子,怒摔東西、砸壞家具,造成妻子和小孩莫大的心理恐懼。

林妻為此跟他分居,且向法院聲請保護令,今年6月中,法院核准,小孩的監護權也由其妻暫為單獨行使,讓林男更加不滿。

警方前晚7點多接獲報案,林男涉嫌在其妻返回娘家探望老人家時,騎機車載著裝有汽油的寶特瓶前往現場潑灑。

警方到場訪查時,已離去的林男再度騎機車返回,目擊者立刻指證,警方當場逮捕,並在他的機車上發現一只提袋,內有兩條毛巾和一只裝了汽油的寶特瓶。

林男否認企圖縱火,供稱寶特瓶內的汽油是供機車加油用,被查獲的兩條毛巾則是分別用來擦汗與擦車燈。

警方訊問後,依公共危險與違反家暴法罪嫌送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客家、宗教、宗族、反核上一篇:全校新生註冊率+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私校改革/掏空校產-校產公益信託+「私校退場及轉型條例」/新北市及人中小學/盛天麟與盛平麟/私立學校/私立新民國小譚壁輝、蔡仁勝總計侵占校產2億5000萬餘元 下一篇:周慧敏1967年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RSS訂閱 POWEREDBY (登入) 人在物質中找不到快樂-真正的快樂源自照顧自己和愛其他人 月曆 « 三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我的連結 姜太公廟smallpdf我的google日曆messagesme姜太公後裔連結貼上新增文章後台編輯桃園姜太公廟姜Podcast 姜太公廟 https://www.facebook.com/tom0952095331/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