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醫訊 長庚紀念醫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課程是長庚醫學系新式醫學教育改革的開端,其後歷經不少臨床醫學教育及基礎醫學教育的改革。

在基礎醫學教育方面,我們 ... 第四十三卷第一期111年1月1日發刊 首頁>第四十三卷第一期 C肝治療走出醫院走入社區 基礎醫學教育的新思維 ◎長庚大學醫學系副系主任 林俊彥 醫師的醫學教育是一個漫長而繁複的過程,亦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終身學習歷程。

在十九世紀的初期,臨床醫學教育著重於病人的病史、症狀及徵候、理學檢查的進步與解剖病理學的發展。

那時的醫學教育有兩大主流,一個是「醫院型醫學教育」,以英法等國為主,是以醫院為醫師及醫學研究者的養成中心,在醫院的醫療現場遭遇的問題,反映到基礎醫學研究室,而由研究室得到的見解再回饋給醫院;另一種是「學院型醫學教育」,以德國為主,重視以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學為基礎的系統性理論性的醫學教育。

醫學知識雖增加但是醫療的實踐能力則較為不足。

這兩種不同訓練體制各有擅場,各領風騷;以現代眼光來看,當然有許多考慮不周延的地方。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1893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成立後,由WilliamOsler教授倡議設立新的醫學教育制度,先給予學生基礎醫學教育,再施予臨床醫學教育,並著重床邊教學。

這種制度,到了1910年Flexner教授在著名的卡內基基金會贊助的研究報告(FlexnerReport)中大力推薦,果然蔚為風潮;成為近代醫學教育改革的濫觴。

經過百年來,這種教育制度已經發展十分完整,也廣為世界各國的醫學教育所採用。

但是近年來,如同Cooke教授所提出,因為(1)現代醫療在醫療技術,醫療服務及專科細分的突飛猛進,引發醫療知識的大量累積;(2)複雜的醫療照顧體系;(3)代社會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4)網路時代,大量資訊的流通;(5)網路世代的不同學習界面。

因此,整個醫學教育出現了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1)醫學教育是僵化而且非以學習者為中心;(2)過於強調住院病人的臨床學習,而缺少門診病人的教學;(3)臨床教師臨床教學的時間越來越少;(4)醫療機構對於臨床教師的教學角色的支持逐漸減少;(5)只著重於病人本身;較少著墨於病人的族群,醫療體系以及整個醫療資源的有效應用;(6)醫學生及住院醫師較無機會去了解護理及其他醫事專業人員的角色;(7)醫學教育較少利用現代教育的教學技巧;(8)醫療體系的商業本質逐漸腐蝕了醫師的專業特質(CookeM:EducatingPhysicians:ACallforReformofMedicalSchoolandResidency;2010)。

有鑑於此,美國醫學院協會於西元1984年提出了培養21世紀醫師的教育理念:(1)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2)建立醫學生終身學習觀念的能力;(3)強調臨床-基礎整合教育;(4)重視社會關懷及人文素養,醫學人文教育的強化。

據此,哈佛大學醫學院於1985年創先設立了Newpathway的醫學教育課程,而引發了世界各國醫學教育另外一波的改革熱潮。

Newpathway的內容主要是包括了系統為基礎的課程系統,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臨床情景為導向,及以病例問題做討論的學習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鼓勵終身學習及問題導向等。

國內的醫學教育專家,有鑒於這個新的醫學教育改革之必要性,在教育部指導下,成立了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aiwanMedicalAccreditationCouncil,簡稱TMAC),並以台灣醫學院評鑑委員會為中心,在台灣的各大醫學院校,引發一波又一波的新式醫學教育改革。

長庚大學醫學系很早就投身於這種新式醫學教育改革。

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課程是長庚醫學系新式醫學教育改革的開端,其後歷經不少臨床醫學教育及基礎醫學教育的改革。

在基礎醫學教育方面,我們認為基礎科學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醫師養成教育過程中,讓學生能具備紮實的科學基礎,據以學習現代的醫學知識,這包括了AAMC–HHMIScientificFoundations所提出的醫預科學生科學能力(E1-E8)及醫學生科學能力(M1-M8)。

同時希望能培養學生的學術嚴謹態度、分析性思考、量化評估、及分析人類生物學之複雜系統的能力。

為達這一目的,除了教授學生知識與技能以外,並注重培養學生主動的批判與反思能力。

為達成上述的教育理念,在設計基礎科學教育的內容時,以三種類型的課程,包括傳統式知識傳授,主動式的知識求取,以及跨領域的知識追求,相互支持,交互應用,以建立學生基礎科學的知識及科學研究的態度與能力。

另外,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整合是我們現階段醫學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

經過反覆討論,我們基礎醫學的教育目標還是給予醫學生完整的基礎醫學內容,而並非裁剪修飾只純為臨床醫學教育導向式的基礎醫學教育。

理由如下:一、各個基礎醫學的學科,經過多年的發展,各自皆已經成為成熟完整且首尾相接有邏輯性的課程設計內涵的學門;實在不宜依照臨床醫學的觀點,作出縱向的切割,這反而會將原先完整的學門,作支離破碎的分解。

二、大學教育應屬博雅教育,實在不應該過早剝奪學生接受廣博教育的機會。

而對於醫學領域而言,基礎醫學是屬於廣博教育,是建立醫學能力的基礎教育;這應該是醫學系學生在進入醫學教育中,相當重             封面故事 C型肝炎治療~過去、現在、未來 C型肝炎微根除~從醫院出發 雲嘉偏鄉C型肝炎微根除計畫∼重造「肝」淨家園 C肝特攻隊~前進高雄林園區和屏東縣來義鄉消滅C肝 藥癮靜脈注射者C型肝炎轉介經驗分享 特別報導 長庚醫院嗨爆醫療科技展四大主題區+衛教講座熱鬧滾滾 心靈點滴 護理「心」成就 中醫報導 中醫針灸輔助治療 助中風半身不遂患者重拾活動自由 兒童醫療 食物添加物對兒童的影響 本月主題 2025消除C肝,全民動起來 焦點話題 2021長庚運動醫學第二屆年度學術研討會 深耕台灣體育基層長庚獲2021年國家「體育推手獎」雙項肯定 林口長庚團隊幫助換腎婦成功懷孕喜獲雙胞胎實現當媽媽心願 高雄長庚淋巴水腫中心超顯微手術300例里程碑暨榮獲國際淋巴水腫手術卓越中心認證 人工耳蝸 翻轉人「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