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查痛症】頭痛8年以為瞓捩頸竟是頸椎移位脊醫:嚴重可致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脊醫先用手法替Annie放鬆繃緊的肌肉,再進行復位,治療約進行四、五次後,頭痛已感紓緩。

頭痛種類繁多,一些人誤以為若是一邊位置有頭痛便是偏 △ ... 更多健康資訊 開啟hketApp 【追查痛症】頭痛8年以為瞓捩頸竟是頸椎移位 脊醫:嚴重可致中風肌萎 醫生診症室 19:05 2021/01/20 分享: 分享: 熱門 濕疹過敏大全 野人老師 超市大搜查 李啟言 飯戲攻心 消委會 MIRROR演唱會 1萬消費券 靚太安樂窩 ▲從事文職的Annie,8年前開始頭痛,痛感範圍除了頭部,還會痛到暈痛到嘔,一度懷疑是腦部問題,肇因竟是她從未想過的——頸椎移位。

頭痛,很多人試過,但數年來持續出現,帶來的困擾非外人道。

從事文職的Annie,8年前開始頭痛,痛感範圍除了頭部,還會痛到暈痛到嘔,一度懷疑是腦部問題,肇因竟是她從未想過的——頸椎移位。

OL由頸痛到頭痛足8年 任職文職的Annie8年前開始出現頭痛,她估計可能工作上常用電話、對着電腦熒光幕而又姿勢不良有關。

「常感到頸部扯住痛,看過不同醫生,頭痛依然有,但到期後生完小朋友後,情況變得嚴重。

」 她說抱BB、餵哺母乳的姿勢都經常需要低下頭,也不時會頭痛。

她當了4年全職媽媽後,去年想重返職場,在疫情肆虐加上經濟差搵工困難,對她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在去年二月疫情高峰期時,頭痛又再來襲,連續痛了1個月,Annie憶述:「那時痛到,是每一日都要服止痛藥,三、四日看一次醫生,同時間要食幾種止痛藥和消炎藥。

初時我未意識是甚麼原因,還以為只是瞓捩頸。

」一個月後,她的頭痛隨着疫情稍緩而有少許改善,起碼疼痛的頻率沒那麼頻密。

▲Annie頭痛發作是,先由後頸椎牽引上頭部,像有一個金鋼圈緊箍着太陽穴。

(湯炳強攝) 痛到半夜看急症 八月份Annie上任新工作,職務是客戶服務部,頭痛又來,一連痛了14天,只能以止痛藥來減痛,根本治標不治本。

工作壓力、疫情沒完沒了,加上放工匆匆買餸回家看顧孩子,試過兒子頑皮不聽話,她責罵他後頭痛欲裂,而且感到暈眩及嘔吐了幾次,半夜跑到醫院看急症。

「在醫院做了多項檢查,排除中風、腦疾等問題,因由都是頭痛,都是獲處方服止痛藥、止嘔藥。

翌日帶着一身疲憊和頭痛上班。

」她說最慘是服用止痛藥後會胃痛。

Annie形容她的頭痛:由後頸椎牽引上頭部,像有一個金鋼圈緊箍着太陽穴,整天就像有人大力緊按着頭臚般,無論是案頭工作、回覆電郵、回到家中煮餸湊小孩,痛楚依舊如影隨形。

至於發作頻率,嚴重時可以每日都痛,很多時是中午開始痛到晚上11時。

「中間不會停頓,除非我食好多止痛藥,一不食,又痛過。

」情緒因而受影響,晚上更難以入寐。

每日一痛減至10日發作一次 她為此尋遍治療方法,中、西醫、針灸、物理治療、照過X光,都找不着根源。

友人介紹下看脊醫,她覺得既然病情似無出口,倒也不妨一試:「脊醫為我作詳細檢查,發覺頭部部分神經綫被壓着,姿勢不當也令頸椎的痛楚加劇,而且部分原因來自壓力性頭痛。

」脊醫先用手法替Annie放鬆繃緊的肌肉,再進行復位,治療約進行四、五次後,頭痛已感紓緩。

▲頭痛種類繁多,一些人誤以為若是一邊位置有頭痛便是偏頭痛,其實偏頭痛還有其他徵狀。

(iStock) 「最記得有一次是頭痛緊時進行治療,脊醫替我進行牽引,拉返鬆頸部後,情況明顯改善。

」她由每天頭痛,逐漸由3日一次,再進步到7、10日才發作一次,服用止痛藥的分量和次數亦大為減少。

過往被頭痛纏擾,躺下時Annie覺得無論頭部向左向右都會扯着痛。

目前頭痛減少,她連帶睡眠質素也有改善,上班情緒也沒有過往緊張。

她一直沒想過長年的頭痛與頸椎移位有關,如今不時提醒自己,使用電腦要坐得正直、每日拉筋伸展尤其是肩頸位置,藉以放鬆肌肉;當然心情也要注意,勿事事過度緊張。

「曾經歷過劇烈頭痛的日子,實在不想再重蹈覆轍了。

」 脊醫 頸椎移位可致頭痛 頸椎移位不一定有徵狀,脊醫楊雋頎指出,大部分患者待痛症方才求醫。

頸椎移位初期,當事人可能只感到疲累、冤痛,未必會有痛楚感及麻痺的感覺出現。

他說可進行一個簡單的自測方法:當坐直身體,頭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時,若感到受阻或繃緊,可能已出現頸椎移位。

待出現痛症才去求醫,頸椎移位問題已較嚴重,也延遲了治療的時間。

頸椎正面看呈一直綫,側面看有一個弧度,頭部正中,兩邊肩膊高度是在同一水平綫上。

如發覺有傾斜、向下或歪斜一側,或有頸椎移位問題,可照X光進一步確定。

▲脊醫楊雋頎表示肌肉有記憶,當長年累月歪斜,頸椎移位患者接受矯正需花上時間及耐性。

(湯炳強攝) 頸椎移位誘因包括:天氣(如低溫令肌肉繃緊)、先天因素(如BB出世時用產箝強行拉出)、日常姿勢不正、重複性動作勞損、外傷、交通意外、運動創傷甚至是年長身體退化等,都可導致頸椎移位。

「很多時原因都並非單一,各種因素加起來,加促問題惡化。

」 嚴重可致中風肌萎 事實上,頸椎移位影響可大可小,輕者是痛楚、有麻痺感;重者頸椎兩邉滿布血管,長期移位傷及血管可致中風;神經綫長期受壓迫,而神經綫是控制肌肉,嚴重的也有可能造成肌肉萎縮。

頭頸疲累、冤痛,相信十居其九香港人都有,那何時該去求醫?當痛症已出現1至2星期,隨時日無好轉兼變差,宜盡早求醫進行檢測。

「很多人出現頭頸繃緊甚至痛楚,都是自行貼止痛膏布、服止痛藥,其實並無解決到問題根源。

」 頸椎移位如何導致頭痛,楊雋頎解說:「頸椎有7節,頭部1至3節神經綫是向上的,當頸椎移位可以出現頭痛、頭暈、耳鳴。

頸椎骨在脊椎骨中最細小,活動能力最好,一受影響,整體神經系統都會受影響。

」 疫情下在家網課、在家工作且運動減少,楊雋頎說頸椎移位的個案確大大增加。

「現在連小朋友都出現頸椎移位,原因與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有關。

不只頸椎,其實連腰椎也遭殃。

」 ▲脊醫會以問診如出現的徵狀,再以手法確定病人的頸椎移位情況,有需要會進一步照X光。

(湯炳強攝) 治療需有耐性 找出頸椎移位問題根源再針對處理,包括手法治療把關節復位。

「將關節復位並不是簡單的事,因為肌肉有記憶,當長年累月歪斜,患者接受矯正需花上時間及耐性。

矯正肌肉有時需要用上超聲波、衝擊波、電療及牽引等儀器。

復元時間因人而異,視乎患者的嚴重程度。

」 日常保護脊椎方法,楊雋頎教路:「如現時的冷天氣,謹記要做頸部保暖。

定時適量的運動不能缺少,壓力都會令肌肉繃緊,紓緩情緒壓力也重要。

」他特別提到現今Workfromhome之人,加倍注意姿勢,記得使用電腦或智能產品坐直並正面望向熒幕,因頭部過度前傾會壓迫着頸椎的C1、C2節,影響頸部郁動的靈活度,繼而壓迫神經綫,所以在家工作保護頸椎同樣重要。

記者:周美好 相關文章 【健康專訪】高血壓患者服藥後血壓不降或患其他疾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指「面紅」或響起高血壓警號 19:44 2020/12/26 【健康專訪】高血壓患者服藥後血壓不降或患其他疾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指「面紅」或響起高血壓警號 【陪女抗癌】大女不明頭痛重現血癌細女苦況 媽媽憂惡耗再臨︰別忽視頭痛警號 14:20 2020/12/03 【陪女抗癌】大女不明頭痛重現血癌細女苦況 媽媽憂惡耗再臨︰別忽視頭痛警號 【兒童健康】孩子每逢考試便頭痛肚痛? 專家解構身心症:壓力爆燈警號【內附紓緩壓力方法】 12:01 2020/10/28 【兒童健康】孩子每逢考試便頭痛肚痛? 專家解構身心症:壓力爆燈警號【內附紓緩壓力方法】 你可能感興趣 【健康專訪】高血壓患者服藥後血壓不降或患其他疾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指「面紅」或響起高血壓警號 19:44 2020/12/26 【健康專訪】高血壓患者服藥後血壓不降或患其他疾病 心臟科專科醫生指「面紅」或響起高血壓警號 【陪女抗癌】大女不明頭痛重現血癌細女苦況 媽媽憂惡耗再臨︰別忽視頭痛警號 14:20 2020/12/03 【陪女抗癌】大女不明頭痛重現血癌細女苦況 媽媽憂惡耗再臨︰別忽視頭痛警號 【兒童健康】孩子每逢考試便頭痛肚痛? 專家解構身心症:壓力爆燈警號【內附紓緩壓力方法】 12:01 2020/10/28 【兒童健康】孩子每逢考試便頭痛肚痛? 專家解構身心症:壓力爆燈警號【內附紓緩壓力方法】 壓力 治療 痛症 脊醫 頭痛 頭暈 最高瀏覽 【隱形殺手】48歲男子突腦梗塞亡 醫生:炒菜常加1物比煙酒更傷血管 12:21 2022/10/08 【隱形殺手】48歲男子突腦梗塞亡 醫生:炒菜常加1物比煙酒更傷血管 【暈倒猝死】香港仔47歲女子家中暈倒 5歲女兒急報案惜終返魂乏術 16:14 2022/10/08 【暈倒猝死】香港仔47歲女子家中暈倒 5歲女兒急報案惜終返魂乏術 【兩性關係】人夫偷食6年小三要求每次完事收$1200 正室崩潰告上法庭索償 13:01 2022/10/08 【兩性關係】人夫偷食6年小三要求每次完事收$1200 正室崩潰告上法庭索償 昔日新聞 電子報 會員專區 訂閱/續訂 主頁 即時新聞 財經 理財 科技 中國 國際 商業 回歸25周年 大灣區 ESG 移民百科 博客 TV TV 財經台 地產台 家庭台 健康台 趨勢 財金猛人追蹤 財金專欄 研究報告 趨勢分析 投資 即時行情 市場拆局 新經濟 板塊攻略 大市 專訪 財金教室 行情 報章 周刊 實戰區 財智薈 報章 要聞 評‧析‧天下 金融 中國 國際 投資理財 地產 港聞 政治 評論 行政人員 工商 副刊 置業家居 投資理財周刊 昔日新聞 專欄 投資 樓市 香港 中國 國際 商貿及科技 副刊 知識 新經濟 宏觀 財金 業績 財富 消費 科技 地產站 即時樓市 新盤專頁 二手專頁 睇片揀筍盤 買賣樓攻略 家居生活 資助房屋 視頻新聞 實用工具 海外置業情報 TOPick 話題 健康 親子 娛樂 新聞 休閒消費 觀點 TOPickTV 靚太生活雜誌 Band1學堂 醫‧健 中小企 業界頭條 商管策略 數碼轉型 大灣商機 行內熱話 博客論壇 特約 iMoney智富 股樓投資 理財智慧 名人薈萃 環球政經 iMTV+ hket訂戶/會員專區 TOPick會員專區 iMoney會員專區 hket電子書書架 iMoney雜誌 RSS 其他版本: 文字版 揭頁版 集團網站 集團招聘 私隱政策 內容授權 常見問題 使用條款 訂閱條款 廣告查詢 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豁免條款 香港經濟日報版權所有©2022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複製連結 {tit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