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品內的保濕成分恐讓失智症找上門?——淺談「神經醯胺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經意在網路上撞見有關ceramide(神經醯胺,又稱賽洛美。

本文統一稱呼神經醯胺)的廣告,內容約莫是:神經醯胺為人體皮膚角質細胞間脂質的一種, ... 092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92人體解析健康養生化學物語活得科學編輯精選保養品內的保濕成分恐讓失智症找上門?——淺談「神經醯胺」的功效與副作用艾晞娜・2021/09/24・3891字・閱讀時間約8分鐘+追蹤不經意在網路上撞見有關ceramide(神經醯胺,又稱賽洛美。

本文統一稱呼神經醯胺)的廣告,內容約莫是:神經醯胺為人體皮膚角質細胞間脂質的一種,由脂肪酸和神經鞘胺醇基構成,既親水又親油,能夠增加角質細胞的保水功能。

然其會隨年紀增長大幅流失,藉由服用神經醯胺,可幫助肌膚維持潤澤,並會形成保護屏障,使其免受紫外線、化學物質等的外來侵害。

當年齡逼近梅艷芳自人生謝幕的歲數,於此過分崇尚年輕的社會,再怎麼努力,仍免不了對肌膚年齡感到焦慮。

於是進一步查詢了ceramide,卻查到「神經醯胺有助於肌膚保養,卻會增加失智症風險」[1]的報導。

更有文章[2]直接挑明,在補充神經醯胺增進年輕美麗的同時,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不由得好奇揣想:是否失智症患者的肌膚便格外年輕美麗?)神經醯胺化學式。

圖/維基百科神經醯胺是什麼?為何它有護膚效果皮膚的結構可粗略分為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組織。

表皮最外層的角質層是人體與外界環境間的重要屏障。

以蓋房子來比喻,角質層的結構就像磚塊與砂漿,磚塊部分主要由角質細胞分化成的角蛋白纖維(keratinfilaments)及聚絲蛋白(filaggrin)所構成;砂漿則由一層層的細胞間脂質所構成。

一層層的細胞間脂質成分包括神經醯胺、游離脂肪酸,以及膽固醇。

其中神經醯胺佔了這些脂質質量的50%。

這些角質層中的脂質在維護皮膚屏障,以及防止水份流失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近年許多外用的美容保養品中,常會添加神經醯胺,期能修復肌膚的屏障功能、增加肌膚保水度。

(事實上,神經醯胺亦分為許多類型,不同保養品分別用了哪些種類的神經醯胺,又是另一個複雜的議題了。

)[3]圖/參考文獻4神經醯胺的外用效果神經醯胺添加在乳液、乳霜等保養品,塗抹於皮膚的效果如何?有研究者模擬皮膚天然保濕系統,調製了含有神經醯胺的乳液,將其塗抹於受測者的前臂內測進行測試[5]。

發現與其他不含神經醯胺的乳液、保濕液相比,神經醯胺乳液明顯增加了皮膚的保水度。

塗抹後2小時量測,各類乳液皆可明顯增加皮膚保水度。

隨著時光流逝,保水度逐漸下降。

到塗抹後24小時,神經醯胺乳液所增強的保水度仍顯著優於其他乳液。

經皮水分散失量也比未塗乳液前減少約25%。

(量測經皮水分散失量是因為:水分散失量少,自然保留於皮膚內的水分便較多。

)塗抹乳液、乳霜。

圖/Pexels神經醯胺的內服效果看來神經醯胺外用的效果還不錯。

近來,商人們進一步提倡「吃的保養品」——「讓你的美麗由內而外」。

那麼,內服神經醯胺對皮膚美容究竟有多少效用?動物實驗顯示口服葡萄糖神經醯胺(glucosylceramides)可改善小鼠的皮膚屏障功能(根據為促進皮膚發炎的細胞激素IL-1α分泌量被抑制了),並可減少人類臉頰的經皮水分散失量[6]。

另外有研究[7]找了介於20至60歲間的男、女性,使其服用含有自發酵乳品分離,含神經醯胺的醋酸菌(Acetobactermalorum),服用4週後,檢測參與者臉頰、上臂內側、頸部、上背、足背的含水率。

發現臉頰含水率顯著增加。

經皮水分散失量及皮膚黏彈性質則試驗組與安慰劑組間無差異。

研究也利用血液生化檢驗、血液檢查、尿液檢查、血壓/脈搏、體重/體脂率/BMI值等數據檢測安全性。

結果顯示:服用神經醯胺沒有造成任何生理傷害的跡象。

簡單說起來:神經醯胺可增進臉頰含水率,且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

神經醯胺與阿茲海默間關聯的機轉而「神經醯胺會增加失智風險」的說法究竟從何而來?一般提及神經醯胺與失智的關係,多半是指其與阿茲海默症的關係。

故事開始於有研究發現「血脂異常可能為造成阿茲海默症的因子」。

阿茲海默症可視為一種與周邊胰島素阻抗相關的代謝失調。

胰島素阻抗與血脂異常有關,而血脂異常會造成肝臟產生的神經醯胺加多。

此神經醯胺產量增加的現象,亦與肝臟脂肪變性引發的促發炎細胞激素之活化有關。

神經鞘脂(sphingolipid)代謝情形的變化,以及與神經醯胺合成相關之酵素的增加,造成細胞內神經醯胺增多。

肝臟中生成,具有細胞毒殺性的神經醯胺及相關分子會促進胰島素阻抗的發生。

局部肝臟的發炎造成的損傷或細胞死亡使得神經醯胺及相關分子進入體內循環。

由於這些分子為疏水性,它們能通過血腦障壁,導致包括減少胰島素訊息傳遞、增加促發炎細胞激素等神經毒殺效果。

這些異常會導致與氧化壓力、神經醯胺生成有關的一系列神經退化,可能導致腦部胰島素阻抗、細胞凋亡、神經髓鞘退化以及神經發炎。

[8]簡而言之,科學家在探討血脂異常與阿茲海默症間之關聯性時,發現了神經醯胺所扮演的角色。

神經醯胺恐導致阿茲海默?修但幾勒!2012年,《神經學》期刊上一篇研究[9]大膽宣示「血清中的神經醯胺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SerumceramidesincreasetheriskofAlzheimerdisease)。

然就其結果數據看來,此昭示似乎證據尚嫌不足。

研究者於1994~1995年間在馬里蘭州找了100名介於70至79歲之間之婦女,歷經9年的追蹤後,99名參與者(其中1名在研究開始時即因罹患失智而排除)中,27名罹患失智。

其中18名經診斷可能有阿茲海默症。

圖/Pexels結果顯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參與者血清中脂質含量,9種神經醯胺中,有3種[註1]與阿茲海默的罹病風險比有關。

研究者特別強調血清中含有中量d18:1-C16:0型神經醯胺者,風險比是少量者的10倍。

(指稱『補充神經醯胺會增加失智症風險』的媒體敘述『血液中神經醯胺含量最高的女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是含量最低組的10倍。

』十倍之說,來源即為此處。

)該型神經醯胺含量最高的,風險比為最低者的7.6倍(此值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當風險比已達到7.6倍還未見顯著差異,則7.6倍難以理解為普遍現象,恐僅為抽樣誤差等因素造成)。

該篇文獻也非毫無建樹,其指出,神經元細胞若曝露於β類澱粉蛋白(amyloid-β)1-42(Aβ1-42)下,會活化神經磷脂酶(sphingomyelinase),增加神經醯胺的量。

且Aβ1-42會增加氧化壓力,間接促使更多神經醯胺生成。

增加的神經醯胺會加速β和γ裂解酶水解類澱粉蛋白前體蛋白(APP)而生成病理型態類澱粉。

這些病理型態的類澱粉,即為目前認定造成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除了從研究結果看,神經醯胺的量未必與阿茲海默症風險成正比,此篇文獻的疑慮尚有:1.納入的100名參與者中,有28名罹患失智,其比例遠高於台灣[註2]、美國[註3]及WHO的統計數據[註4]。

究竟是馬里蘭州的婦女失智率特別高,或研究者為了數據做了什麼未載明的篩選?2.研究表列的結果中,不同脂質的人數加總結果彼此相異,卻未說明原因。

易引發「為使結果符合研究假說,移除了不利於驗證假說之數據」的猜疑。

吃進來的神經醯胺跑哪去了?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外加神經醯胺加速阿茲海默形成的風險。

我們也來看看「吃進體內的神經醯胺往哪裡去」。

以動物試驗來探討[10]:給予大鼠口服神經醯胺,結果發現服下12小時以後,神經醯胺在皮膚與血漿中的濃度比為0.7;120小時後,神經醯胺在皮膚中的含量是血漿中的4倍;168小時後,血液和血漿中已偵測不到神經醯胺。

在皮膚的神經醯胺在動物口服神經醯胺168小時以後,約有8%在表皮層,92%在真皮層。

可知:口服的神經醯胺進入生物體後,最後大多會分佈於真皮層,且會轉移至表皮層。

結論口服(或外用)神經醯胺是否會增加失智風險?暫時還未找到相關研究報導。

然而,神經醯胺有許多種,看起來與神經退化有關的神經醯胺,與一般外用於皮膚及內服之神經醯胺並不相同。

此外,目前證據看來,無論外服或內用,當不至對血液中或血清中的神經醯胺濃度有影響,自然也難以聲稱會造成失智了。

然而,我也沒有勇氣可以大膽宣告「服用神經醯胺沒有任何風險」。

長期影響方面,還是要等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了。

註解該篇研究中,此3種神經醯胺為:d18:1-C16:0型神經醯胺、d18:1-C24:0型神經醯胺與乳糖神經醯胺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數據顯示:台灣的失智症盛行率在70~74歲為3.46%、75~79歲則為7.19%。

美國的數據,在雙月刊《神經流行病學》(Neuroepidemiology.2007;29(1-2):125–132.)中提及美國71~79歲的人群中,失智症的盛行率為5.0%。

WHO的資料顯示全世界60歲以上罹患失智症的比例約為5~8%。

參考資料神經醯胺保濕又能補強皮膚結構,但會增加失智症風險?(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3733)小心生活陷阱可能讓人失智(https://www.ttv.com.tw/lohas/view/16959/554)MeckfesselMH,BrandtS.Thestructure,function,andimportanceofceramidesinskinandtheiruseastherapeuticagentsinskin-careproducts.JAmAcadDermatol.2014;71(1):177-84.KahramanE,KaykınM,BektayHS,etal.RecentAdvancesonTopicalApplicationofCeramidestoRestoreBarrierFunctionofSkin.Cosmetics2019,6(3),52;https://doi.org/10.3390/cosmetics6030052. SpadaF,BarnesTM,GreiveKA.Skinhydrationissignificantlyincreasedbyacreamformulatedtomimictheskin’sownnaturalmoisturizingsystems.ClinCosmetInvestigDermatol.2018;11:491-497. UchiyamaT,NakanoY,UedaO,etal.OralIntakeofGlucosylceramideImprovesRelativelyHigherLevelofTransepidermalWaterLossinMiceandHealthyHumanSubjects.JHealthSci.2008;54:559-566TsuchiyaY,BanM,KishiM,etal.SafetyandEfficacyofOralIntakeofCeramide-ContainingAceticAcidBacteriaforImprovingtheStratumCorneumHydration: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over12Weeks.JOleoSci.2020;69(11):1497-1508.LeStunffH,VéretJ,KassisN,etal.DecipheringtheLinkBetweenHyperhomocysteinemiaandCeramideMetabolisminAlzheimer-TypeNeurodegeneration.FrontNeurol.2019;10:807.MielkeMM,BandaruVV,HaugheyNJ,etal.SerumceramidesincreasetheriskofAlzheimerdisease:theWomen’sHealthandAgingStudyII.Neurology.2012;79(7):633-41.UedaO,HasegawaM,KitamuraS.Distributioninskinofceramideafteroraladministrationtorats.DrugMetabPharmacokinet.2009;24(2):180-4.數感宇宙探索課程,現正募資中!相關標籤:保濕保養品副作用失智症成分神經醯胺阿茲海默症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艾晞娜3篇文章・ 3位粉絲+追蹤閱讀雜食者。

高雄醫學大學生理學研究所畢。

以好奇看待平淡生活裡的一切未知,持續探討那些涉及難以理解的物事,如果可以,我想用詩意的語言,一一向你述說。

聽說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但我至今尚未痊癒。

有個部落格MiraculousNormality(https://minormality.blogspot.com/)RELATED相關文章疫情再起,視訊會議減少接觸風險,卻會讓你更累、更沒創意?我們的失眠和喜鵲的失眠有什麼地方不一樣?試管嬰兒「非侵入性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有效提升懷孕成功率什麼樣體質的兒童容易重症?我們該怎麼防範?兒童染COVID-19(新冠肺炎)之探討(二)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我們的失眠和喜鵲的失眠有什麼地方不一樣?24小時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中研院揭曉「人馬座A星」的神秘面紗!18小時前石蕊試紙的「石蕊」是什麼東西?為什麼碰到酸鹼會變色?42天前地震來襲往哪躲?別再相信「生命三角」最安全!——《地震100問》32天前沒有「引力」,只有「時空扭曲」——《高手相對論》35天前兒童該打COVID-19疫苗嗎?(二)真實世界顯示,兒童疫苗防重症32022/04/29糞便不但能入藥,還能治病!將糞便微菌叢植入體內會發生什麼事?22022/04/18疫苗分配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22022/04/17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健康養生社會群體科學傳播精神心理疫情再起,視訊會議減少接觸風險,卻會讓你更累、更沒創意?Te-YiHsieh・2022/05/13・3564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追蹤台灣的COVID-19疫情,在今(2022)年四月急遽升溫,許多公司行號也再度實行遠端上班、分流上班,減少接觸以及染疫風險,許多染疫者、接觸者也必須居家隔離。

任何需要跟人接觸的活動,都改以線上的方式進行。

因此,視訊會議就成為了一個相對安全、又便利的新選擇。

多虧了現代電腦、網路,和通訊軟體的發達,我們不必非得要面對面才能「見面」。

疫情下,許多會議都改以視訊方式進行,但這對我們大腦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圖/Giphy這樣遠端工作、開不完的視訊會議所帶來的結果是,我們必須整天盯著螢幕看,造成眼睛、精神上的疲勞。

國外有人甚至發明了「視訊會議疲勞」(Zoomfatigue,或作videoconferencefatigue)一詞[註一]來形容這種過多視訊開會造成身心疲乏的現象。

而且,這種現象,不但在職場中出現[註二],就連線上課程也都讓學生覺得更疲累、難以專注、學習困難、焦慮感提升[註三]。

為何會產生「視訊會議疲勞」?為什麼「視訊會議疲勞」那麼普遍呢?Bailenson(2021)解釋,我們之所以會在視訊會議中更容易感到疲倦,主要是以下四個原因:[註四]過多的眼神交流:在一般的面對面互動中,我們很少會靠一個人的臉那麼近來跟他說話,視線也不需要持續聚焦在一個人的臉上。

尤其對於會議主講人來說,一次有那麼多雙眼睛直勾勾地盯著你看,大腦很容易進入一種過度激發(hyper-aroused)的狀態。

看到自己在說話的畫面,讓你時時刻刻都在審視、評價自己:同樣地,在一般的面對面互動中,幾乎沒有人會一邊拿鏡子照自己,一邊跟別人說話,但這種不自然的狀況卻會在視訊會議中出現。

一旦我們看得到自己的影像,難免會注意自己在鏡頭前好不好看,臉上有沒有沾到東西,表情和談吐是不是夠優雅、自信。

一邊說話,還要一邊持續自我審查的過程,對大腦來說非常耗能。

視訊會議限制了我們身體的活動空間:視訊會議進行期間,尤其是自己的鏡頭必須開啟時,我們基本上只能端坐在電腦前,眼睛直視螢幕,免得被誤認為是在分心、做別的事。

身體要僵直地維持在這種狀態一到兩小時,屁股坐麻、手腳痠痛不說,大腦要控制身體維持姿勢也會變得疲乏。

透過視訊來進行社交互動更為困難、費力:面對面互動的時候,任何語言的、非語言的社交訊息(例如眨眼和微笑)都可以即時被互動者接收,但在視訊會議時,難免會遇到畫面卡卡的、網路不順的狀況,這都使得訊息傳達更為費力、耗時。

「視訊會議疲勞」讓疫情中的工作者更容易過勞!圖/Giphy當然,這些容易讓我們疲勞的因素,並不是無法可解。

Bailenson也提到一些簡單的方法,像是把視窗從全螢幕調整成讓你沒有壓迫感的大小、關掉自己的個人畫面、在會議與會議之間安排休息等,都能有效降低疲勞。

疲勞的問題或許是解決了,但另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是,視訊會議的成效和面對面開會一樣嗎?尤其針對需要創意發想的行業,哪種討論方式更有助於人們想出新穎的好點子?發想創意提案,到底是面對面還是視訊比較好?為了探討這個問題,一篇2022年刊登於《自然》(Nature)的研究[註五]邀請了300名受試者,隨機分成兩兩一對,進行腦力激盪的作業。

內容是花5分鐘跟夥伴討論「飛盤」有哪些非典型的用法或功能,再花1分鐘選出最有創意的答案。

想想看,「飛盤」除了跟狗狗玩丟接遊戲之外,還可以有哪些創意用法?圖/Giphy在這些兩兩一組的受試者中,一半的受試者(75對)被分配到「面對面互動組」,而另外75對則被分到「視訊互動組」。

研究人員想知道,哪種形式的討論方式可以產出更多有創意的點子,還有,每個小組花一分鐘討論出來的最終方案,是不是最有創意的點子(用以判斷小組的決策準確度)。

研究人員除了記錄每個小組所產出的創意總數(想出幾種飛盤的新用法)之外,還邀請了兩位事先不知道研究假設的「裁判」,依據創意性和實用性評分受試者的點子。

研究團隊將「有創意的點子」定義為「創意分數高於整體平均創意分數的點子。

」為了減少實驗題目造成的偏誤,並增加受試者總數,團隊接著找了另外302位受試者參與類似的實驗流程,但是腦力激盪的題目改成:討論「泡泡紙」有哪些非典型的用法或功能。

根據這602位受試者的結果顯示,「面對面互動組」想出的平均點子總數是16.77個,不但在統計上顯著多於「視訊互動組」的14.74個,「面對面互動組」也產出更多被評定為有創意的點子,平均有7.92個創意點子,相較於「視訊互動組」平均只有6.73個創意點子。

在小組的決策準確度方面,研究人員發現,「視訊互動組」選出的最有創意點子,似乎比較符合裁判對其的創意性評分;也就是說,「視訊互動組」的決策準確度較「面對面互動組」高。

可是,這樣的差距,在控制了每組所想出的點子數量後,就消失了。

以「實地實驗」驗證研究結果上述的研究發現都是在實驗室情境下的結果,真實世界的互動也會有這樣的差異嗎?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團隊在芬蘭、匈牙利、以色列、葡萄牙、印度等五個國家,都進行了實地實驗(fieldexperiments)[註六]。

實驗最終邀請到1490位工程師,隨機分派成為兩兩一組,以45到60分鐘的時間討論出可以向公司提案的新點子,並在所有想到的點子中,選出一個他們自認最有創意的想法。

這些實地實驗的結果都驗證了一開始在實驗室的發現。

在五個國家的研究數據均顯示面對面互動比視訊討論更有助於發想更多有創意的點子;而視訊討論則能提高決策準確度。

實驗結果顯示面對面開會比較有助於創意發想。

圖/Giphy為什麼在面對面討論時,人們較能想到更多有創意的點子?研究也針對這些現象的原因作出探討。

首先,在實驗室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面對面互動組」和「視訊互動組」的受試者在腦力激盪時,手邊都有筆電或平板,提供他們紀錄或視訊。

研究人員事先安裝了OpenFace眼動追蹤軟體在這些3C產品上,透過電腦或平板的前鏡頭,測量受試者的視線動態,目的是為了得知受試者在跟夥伴討論時,視線多常放在實驗夥伴、手邊作業和實驗室環境。

眼動追蹤的結果發現,「視訊互動組」的受試者在過程中,花更多時間注視螢幕上的實驗伙伴,而且比較不常環顧實驗室四周。

至於視線關注手邊作業的時間,兩個組別間並沒有差異。

事後的分析更發現,花越長時間環顧環境周遭的人,他們想到的點子越多!另一方面,為了再次確認受試者到底放多少注意力在四周環境上,研究人員在做實驗室佈置時,也特地放置了五個常見於心理學實驗室的物品(抽屜櫃、文件夾、紙箱、音響喇叭、鉛筆盒)和五個不常見於實驗室的物品(人體骨架海報、巨大盆栽、一籃檸檬、藍色的碗、瑜珈球的盒子),目的是,受試者做完腦力激盪之後,要他們畫出實驗室的擺設。

結果顯示,能夠記得越多「不常見物品」的受試者,想到的創意點子就越多!所以,我們該怎麼用注視時間和對環境的記憶,去解釋「面對面討論的人有更多創意想法」這件事?研究團隊認為,在視訊面談的情境中,我們的注意力會聚焦在螢幕上,同時也限縮了我們認知處理的廣度,阻礙「創意發想」這種需要發散性思考的活動。

視訊時,我們眼中、腦中幾乎就只有螢幕裡的東西,這對需要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想」其實很不利。

圖/Giphy當然,疫情中,以視訊會議取代面對面接觸,主要是防疫考量。

我們不得不以遠端的方式互動、開會。

但如果未來疫情趨緩,我們有得選擇工作模式的時候,不妨優先把面對面開會的機會留給需要發揮創意的事情,或時不時提醒自己從電腦桌前站起來動動筋骨,幫大腦伸個懶腰!註解與參考資料註一:雖然叫Zoomfatigue,但不限於使用Zoom平台進行的視訊會議。

註二:Riedl,R.(2021).Onthestresspotentialofvideoconferencing:definitionandrootcausesofZoomfatigue.ElectronicMarkets,1-25.註三:Peper,E.,Wilson,V.,Martin,M.,Rosegard,E.,&Harvey,R.(2021).AvoidZoomfatigue,bepresentandlearn.NeuroRegulation,8(1),47-47.註四:Bailenson,J.N.(2021).NonverbalOverload:ATheoreticalArgumentfortheCausesofZoomFatigue.Technology,Mind,andBehavior,2(1).註五:Brucks,M.S.,&Levav,J.(2022).Virtualcommunicationcurbscreativeideageneration.Nature,1-5.註六:實地實驗(fieldexperiments)是指在真實生活環境中,實驗者操控獨立變項,以測量其對依變項的因果關係。

實地實驗雖然不能像實驗室實驗一樣嚴謹控制環境,但其研究發現的可類推性(generalizability)較高,也就是可以應用在現實生活的程度可能會較高。

數感宇宙探索課程,現正募資中!相關標籤:COVID-19創意實地實驗視訊會議視訊會議疲勞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Te-YiHsieh85篇文章・ 569位粉絲+追蹤博後冬眠期,目前專職文字工作。

寫心理、寫機器人,寫趣的、新奇的、跟人相關的。

學術、科普發表詳見👉https://hsadeline.wixsite.com/teyihsieh(Twitter:@TeYiHsieh)RELATED相關文章疫情再起,視訊會議減少接觸風險,卻會讓你更累、更沒創意?什麼樣體質的兒童容易重症?我們該怎麼防範?兒童染COVID-19(新冠肺炎)之探討(二)孩子染疫了該怎麼辦?有什麼徵兆?兒童染COVID-19(新冠肺炎)之探討(一)為什麼吃甜的會蛀牙?——《生活中的東西都可以寫成化學式》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我們的失眠和喜鵲的失眠有什麼地方不一樣?24小時前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中研院揭曉「人馬座A星」的神秘面紗!18小時前石蕊試紙的「石蕊」是什麼東西?為什麼碰到酸鹼會變色?42天前地震來襲往哪躲?別再相信「生命三角」最安全!——《地震100問》32天前沒有「引力」,只有「時空扭曲」——《高手相對論》35天前兒童該打COVID-19疫苗嗎?(二)真實世界顯示,兒童疫苗防重症32022/04/29糞便不但能入藥,還能治病!將糞便微菌叢植入體內會發生什麼事?22022/04/18疫苗分配平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輝瑞登月任務:拯救人類的疫苗研發計畫》22022/04/1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