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的簡介(Gall Stones) - 家家健康網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膽結石(Gall Stones)在現在人的生活裡﹐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長期特殊飲食與飲食習慣所造成的。

膽結石在膽囊(Gallbladder)中﹐就叫做膽囊 ... 標籤 癌症 (20) 老人疾病 (17) 消化道疾病 (12) 心臟血管疾病 (8) 飲食與健康 (8) 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膽結石的簡介(GallStones) 膽結石的簡介 膽結石(GallStones)在現在人的生活裡﹐算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主要是因長期特殊飲食與飲食習慣所造成的。

膽結石在膽囊(Gallbladder)中﹐就叫做膽囊結石﹐俗稱膽結石(Cholelithiasis)。

如果結石沉澱在輸膽管(Bileducts)﹐有肝內膽管﹑膽囊﹑與總膽管三種﹐就叫做輸膽管結石(Choledocholithiasis),也就是所有膽汁經過的地方,都有發生結石的可能。

一旦結石阻塞了膽汁的正常輸送﹐會引起發炎或細菌感染﹐就需要立即接受治療。

嚴重的膽結石能引起黃膽病﹐如果無法迅速治療﹐可能失去寶貴的生命。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汁的儲藏器官,略呈梨型,在肝臟右葉下方﹐可暫時儲存肝臟所分泌的膽汁。

膽汁包含﹕膽酸(Bileacids)﹑膽色素﹑膽固醇﹑與磷脂質等。

正常人的肝臟一天大約可以分泌500至600毫升(ml)的膽汁﹐一半以上囤積在膽囊﹐另外一小半﹐則由總膽管輸入十二指腸﹐可調節腸道酸鹼度,活化消化酵素,例如脂肪脢等,充份輔助人體消化吸收功能,尤其是對脂肪性食物的消化﹐與脂溶性維他命(A/D/E/K)等的吸收﹐影響最大。

此外﹐膽汁也是天然的腸道潤滑劑。

如果想了解膽汁在人體內的代謝程序﹐請閱讀血液檢查一文。

膽鹽是由膽酸之鈉鹽或鉀鹽與甘胺酸(Glycine)﹐或氨基乙磺酸(Taurine)結合而成﹐膽鹽配合膽固醇與磷脂質等﹐能將脂肪乳化成小顆粒,降低脂肪的表面張力﹐便於身體進一步的消化與吸收﹐部份膽液成份﹐能因此而被小腸回收。

這些由肝臟直接產生的膽酸稱為初級膽汁酸(Primarybileacids)。

其酸鹼值大約是(pH7.8~8.6),因此屬於鹼性,可以用於中和胃酸,活化某些消化酵素。

次級膽汁酸(Secondarybileacids)則是初級膽汁酸,經歷了腸道細菌的分解,以及腸肝循環後形成的產物。

腸肝循環(Enterohepaticcirculation)是指在消化脂肪類食物時,大部份的初級膽汁酸,能被腸子吸收,回到肝臟後重新再次使用。

攝取過量脂肪會刺激肝臟分泌膽汁。

食物中以脂肪﹐最能刺激膽囊收縮激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分泌﹐蛋白質其次﹐澱粉糖類又次之。

膽囊收縮激素能造成膽囊收縮﹐將膽汁擠送入十二指腸。

膽結石的存在,可以影響膽汁的順利釋出,膽汁回流到肝臟,會造成膽紅素的堆積。

一旦膽結石足以防礙到膽汁的正常流動時,患者會出現黃疸現象,就是肝臟無法適時處理,肝臟中過多的膽紅素,讓膽紅素隨著血液移動至皮下,造成皮膚變黃。

膽結石發作時間﹐通常在飽食晚餐之後﹐膽道接受刺激﹐副交感神經興奮的狀態下﹐右上腹出現疼痛。

如果輕微的話﹐這種不適的感覺會自然消失。

疼痛劇烈的話﹐要馬上送醫急救。

大多數的膽液﹐最終在正常人小腸中﹐被細菌分解成尿膽素原(Urobilinogen)與糞膽素原(Stercobilinogen)﹐使得糞便呈現黃褐色﹐由糞便排出。

部份膽液可以在小腸中,轉變成尿膽素原(Urobilinogen),然後經過肝門靜脈(Portalvein)回歸肝臟,重新進入循環系統到腎臟,再由尿中排出。

膽結石病患的膽液因受到阻塞﹐不容易進入腸道﹐常會出現黃疸﹐糞便呈灰白色﹐尿液呈濃褐色。

膽結石形成的過程,目前仍不十分明瞭。

可能與膽管淤塞或膽囊收縮功能減退有關,膽囊無法將膽汁充份排入腸道。

過剩的膽汁在膽囊內﹐儲留時間過久,使得其中的水份與無機鹽等﹐被膽囊吸收﹐膽汁過度濃縮,膽酸﹑膽固醇﹑脂肪酸與電解質等﹐濃度持續增高﹐導致其化學性質的改變,因而形成結石。

分析膽結石的成份有﹕膽固醇(Cholesterol),膽色素(Bilirubin)常稱膽紅素,鈣酸鹽(Calciumsalts),及蛋白膠質(Collagen)等。

膽結石發生在女性身上的機率比男性高﹐這可能與雌性激素(Estrogen)有關﹐因為雌性激素能緩和膽囊的收縮﹐提高血內膽固醇的濃度。

高血鈣也是造成膽結石的原因﹐例如甲狀腺或副甲狀腺機能的失常等。

此外﹐年齡﹑肥胖﹑飲食﹑家族病歷等﹐均能提高膽結石的罹患率。

膽結石可分為﹕膽固醇結石(CholesterolStones)﹑膽色素結石(PigmentStones)﹑與混合型結石(MixedStones)三類。

膽固醇結石 膽固醇結石的形成﹐可能是由於膽汁中的膽鹽與磷脂質(如卵磷脂(Lecithin))濃度太低﹐以至於膽固醇的濃度過飽和﹐而形成結晶。

膽固醇結石大多呈現白色或淡黃色﹐膽固醇結石大多發生在膽囊內。

膽固醇結石的發生﹐可能與膽固醇代謝有密切關係。

一般膽固醇結石的患者﹐大多是長期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再加上肥胖﹐不運動﹐使得膽液中大量膽固醇滯留膽囊內﹐而形成膽固醇結石。

此外﹐種族遺傳﹑消化道疾病﹑與藥物副作用等﹐均能導致膽固醇結石。

膽色素結石 膽色素結石大多數是以「膽紅素鈣」為主。

膽色素結石是由膽色素﹐主要是未結合型膽色素(Unconjugatedbilirubin)﹐代謝失調所致。

當墨綠色的膽汁,因膽囊收縮力差,或者膽管阻塞等原因,釋出不順,濃度太高時,就像是河流淤塞一樣,容易造成泥沙沉積,長出黑褐色的結石。

通常發生在有溶血病的病人﹐肝臟功能不佳,或是被細菌或寄生蟲感染的病人身上。

膽色素結石若是呈現黑色或褐黃色﹐其主要成份為色素聚合物、磷酸鈣﹑以及硫酸鈣,常發生在膽囊內。

然而膽色素鈣若是呈棕黃色小顆粒狀,質地鬆軟,其主要成份有膽色素鈣、脂肪酸鈣﹐以及膽固醇。

由於質地鬆軟﹐俗稱為膽沙,常存在膽管內。

一般膽色素結石的患者﹐大多是患有肝臟疾病﹐如肝硬化等﹐或者罹患溶血病﹐如鐮形紅血球(Sicklecellanemia)或地中海型貧血(Thalassemia)等﹐再不然就是被細菌或寄生蟲感染。

這些都是因為肝臟機能衰退或長期嚴重營養不良﹐如飲食中缺乏蛋白質或脂質等﹐無力處理過剩的膽色素﹐最終與鈣形成膽色素結石。

混合型結石 混合型結石是由膽固醇﹑磷酸鈣﹑碳酸鈣﹑不溶性膽色素所構成。

其外形呈多面形﹐表面光滑﹐呈深綠色或棕黃色顆粒﹐往往數目較多﹐排列整齊﹐其切面多呈環層狀﹐亦多發生在膽囊內。

根據統計發現﹐罹患膽囊癌病患中﹐同時患有膽結石及慢性膽囊炎的機率非常高。

形狀越大的膽結石﹐越容易引起膽囊癌﹑囊鈣化﹑膽囊息肉等。

另外,許多研究者指出,膽汁會緩慢誘導肝臟細胞的代謝轉化,而長期暴露於過量的膽汁,也會增加肝臟細胞DNA和粒線體損傷,最終引發肝癌。

膽汁逆流進入胰管和上皮細胞,也會導致慢性胰腺炎,進而造成細胞突變,隨後使得胰臟癌發生。

因此﹐膽結石患者要定期接受追蹤檢查﹐不可馬虎大意。

膽結石的危險族群 肝臟功能改變 膽結石與肝功能以及膽汁的新陳代謝有關。

由於肝機能異常﹐會使得膽汁成份有所改變﹐因此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有較高的膽結石罹患率。

膽囊及膽道細菌感染 膽道易受到腸管中潛入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的感染,而使得膽道內皮細胞損傷。

再加上膽汁成份變異﹐就形成結石。

膽結石患者倘若又有便祕的習慣,更加容易造成細菌的結集。

有時因細菌向上感染﹐至膽囊及膽道系統,因而引發急性膽囊及膽道感染疾病。

年齡 年齡越大越容易得膽結石。

尤其是超過四十歲以後﹐因運動減少﹐膽囊鬆弛無力﹐無法將膽汁充份排出。

性別 女性的罹患率比男性高出很多﹐尤其是懷孕與生育過小孩的婦女。

因為每次懷孕﹐都能影響膽固醇的新陳代謝﹐促成膽汁中的膽固醇飽和度增加。

再加上女性荷爾蒙的生理作用﹐能讓膽囊鬆弛﹐有利於膽結石的形成。

此外﹐長期服用避孕藥,及停經後使用女性動情激素,均明顯地提高了結石的發生率。

肥胖 肥胖缺乏運動的病人,膽汁中有較高濃度的膽固醇,且膽固醇合成作用也較高,所以容易形成結石。

糖尿病 糖尿病人易產生結石。

一般是由於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過多,及膽囊收縮無力所形成的。

胰臟疾病 胰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分泌胰液﹐分解脂肪﹑醣類﹑與蛋白質。

胰臟功能不佳﹐會造成膽鹽之消化吸收不良,因此提高結石之可能。

腸道手術 某一些先天性吸收不良的腸道疾病,及發炎性腸病變,並經手術切除末端迴腸(Terminalileum),或繞道手術後,因膽鹽再吸收功能不全,容易形成膽結石。

飲食習慣 高熱量、高油脂的食物,易產生膽固醇結石。

因為脂肪由肝臟帶出﹐需要超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然而VLDL回到肝臟就會轉變成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可與膽固醇結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olesterol﹐俗稱“壞”的膽固醇。

另外﹐晚餐太豐盛或不吃早餐的人﹐讓膽汁停留在膽囊中太久﹐而增高了膽固醇與膽色素的濃度﹐有利於膽結石的形成。

尤其是在進食大量高脂肪食物後,直接平躺休息,可能會導致膽囊結石患者的結石移位,誘發急性膽囊炎。

飯後大量脂肪進入體內,使得膽汁分泌增加,體位的改變,會引發膽汁排泄不順暢,容易形成膽結石。

動物內臟(高膽固醇)攝入過盛,或者油炸食物攝入過多,會增加膽囊內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濃度越高,就會越易形成結晶,結晶沉積久了就形成結石。

不吃早飯或者飲食不規律,膽汁沒法排空,長時間滯留在膽囊裡,進而變得黏稠,會產生結晶體,附著在膽囊壁上。

遺傳與家族史 像很多其他的疾病一樣﹐膽結石與家族內基因遺傳有關。

父母有膽結石的子女﹐罹患率比較高。

藥物 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接受荷爾蒙取代治療(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的婦女﹐服用抗生素Ceftriaxone(Rocephin)﹐急速減肥﹐或長期接受靜脈注射補充養份的人﹐均易形成膽結石。

膽結石的症狀 膽結石通常會造成右上腹的疼痛﹐尤其是在餐後。

這剛好與胰臟炎的症狀﹐左上腹疼痛來區別。

如果飲食中含有高脂肪的食物﹐症狀會更加明顯。

有時會有背疼﹐甚至噁心﹑嘔吐﹑腹脹﹑多屁﹑消化不良等現象。

也有偶而會打嗝或發燒的情形。

結石引起膽囊﹑膽管壓力上昇﹐壓迫肝臟細胞﹐造成肝臟細胞死亡﹐導致AST(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與ALT(AlanineAminotransferase)數值偏高。

一旦膽囊腫脹壓迫到膈神經(Phrenicnerve)的話,可引起右肩膀疼痛。

如果結石堵在膽囊出口,會引起膽囊炎、膽管炎、膽囊化膿、膽囊破裂、腹膜炎、敗血症及膽結石腸阻塞等。

若結石塞到膽管或總膽管,則會引起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膽道狹窄症。

這時候﹐黃疸就會很明顯,也很容易演變成敗血症。

有關黃疸的詳細症狀﹐請參考肝炎的簡介一文。

膽結石的診斷 腹部超音波是最方便,而且精確度相當高的診斷工具。

電腦斷層掃描(CT)可用來鑒定結石鈣化的程度﹐能提高早期膽結石的診斷。

逆行性膽胰造影術(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亦有不錯的診斷率,但較不方便而且不經濟,病人亦感不適﹐所以通常只用在膽管結石的診斷上。

雖然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以及經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術(ERCP),常常用來做診斷。

但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掃描,對總膽管結石的敏感度太低,而ERCP又可能產生膽管炎與胰臟炎等併發症。

因此,目前醫生推薦使用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胰膽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來偵測膽胰管疾病。

如果膽結石造成膽管阻塞的話﹐血中結合型膽色素(Conjugatedbilirubin)﹐與尿中尿膽紅素(Bilirubin)會昇高﹐血中未結合型膽色素(Unconjugatedbilirubin)反而維持正常或略增﹐與尿中低尿膽素元(Urobilinogen)的現象。

如果已經是膽結石的患者﹐每年最好做一次麩氨醢轉移脢(r-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的檢查﹐因為麩氨醢轉移脢對肝膽的損壞﹐有指標性的作用。

麩氨醢轉移脢(GGT)的正常範圍是﹕0-51IU/L。

膽結石的治療 膽結石引起的疼痛﹐可靠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Nonsteriodalanti-imflammationdrugs﹐NSAIDs)來止痛。

含麻醉成份止痛藥如嗎啡﹐能引起括約肌收縮﹐增加膽壓使疼痛加劇。

如有發炎情況﹐可使用抗生素來降低與控制發炎的狀況。

膽囊切除是治療膽囊結石﹐最根本的治療方式。

但開刀之前﹐必需評估病人的健康情況。

對於年長﹑肝硬化﹑腎臟功能不佳﹑糖尿病﹑心臟血管功能不健全的患者﹐要特別小心。

膽囊是一個膽汁的儲藏器官,並非製造膽汁的器官。

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因此﹐切除膽囊﹐不會影響到肝功能。

把有毛病的膽囊切除﹐反而可以避免膽結石引起的一些併發症﹐因而降低對肝胰造成的損害。

唯一的不方便﹐就是減弱了對脂肪消化的能力﹐容易有下瀉的困擾。

對結石尚小﹐又無複雜併發症﹐或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藥物(Chenodeoxycholicacid﹐CDCA)與(Ursodeoxycholicacid﹐UDCA)﹐來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膽固醇的飽和度﹐使得膽固醇不易沉澱。

不過如果停藥﹐膽結石仍會復發。

另外可以考慮進行體外震波碎石術(Extraco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將膽結石震破﹐碎成小片﹐自行排出體外﹐或者配合口服藥物﹐來溶解膽結石。

此外﹐可用內視鏡或導管直接伸入患處﹐注射溶解膽結石的溶劑(Mehtyltertiarybutylether﹐MTBE)﹐溶化膽結石﹐讓其自行排出體外。

只是鈣化後的膽結石﹐則無法被溶解掉。

目前已有微創手術﹕十二指腸壺腹括約肌切除取石術(Endoscopicsphincterotony﹐EST)﹐可以將形狀較大的膽結石取出。

只是在操作微創手術時﹐病人必需全身麻醉﹐對心肺功能不佳或有其他顧慮的病患﹐可能仍需要接受傳統手術的切除治療。

如果膽結石太多或其他相關疾病的原因,醫生有時會建議患者割除膽囊。

在膽囊切除手術中,看似一個簡單的手術,但仍存在有風險,例如會發生肝外膽管損傷、血管壞損,或鄰近其他器官的意外損傷等併發症。

總之,在膽道手術中,最常見及最嚴重的併發症,要算是肝外膽管損傷。

膽囊因病變被切除之後,肝臟所分泌出的膽汁,常常會因膽囊的不在,而無法及時將膽液儲蓄起來。

患者進食時,膽汁要持續不斷地由肝臟釋放出來,若突然攝取過多的脂肪類食物時,膽汁分泌量會相對的不夠用,導致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不完全,進而引起脂肪性的腹瀉,如果長期忽視這種現象的話,容易造成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例如維他命A,D,E,K等,甚至影響到礦物質如鈣,DHA脂肪酸等的吸收。

另外,切除膽囊之後,患者的腸肝循環(Enterohepaticcirculation)增加,提升了次級膽汁酸(Secondarybileacids)量,次級膽汁酸具有致癌作用,因此會提高結腸癌的發生率。

初級膽汁酸(Primarybileacids)由肝細胞直接合成的。

次級膽汁酸則是初級膽汁酸經歷了腸道細菌的分解,以及腸肝循環後形成的產物。

目前網絡上流傳﹐用蘋果汁、檸檬汁混合橄欖油等方法﹐來自行排毒與化解膽結石。

其實由糞便排出的綠黃色顆粒浮懸物﹐主要是橄欖油皂化的結果。

如果稍微加溫﹐顆粒就會自動溶解﹐真正的膽結石大多是鈣鹽結晶﹐在低溫下是不會溶解的。

一般醫生大多反對這種作法。

因為膽管口徑極小﹐一般結石必需被擊碎﹐方能勉強排出。

基本上服用大量油脂﹐能導致膽囊劇烈收縮﹐反而容易增加結石卡在膽管中的機率﹐引起發炎。

同時大量酸液﹐能刺激胃壁與腸道﹐造成損傷。

膽結石的預防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三餐不定時。

晚餐豐富或熱中宵夜﹐不吃早餐﹐暴飲暴食的人﹐膽汁容易變得濃稠﹐此情況特別有利於膽結石的形成。

所以三餐必需要定時定量﹐特別是早餐一定要吃﹐儘量避免宵夜。

如果用餐時間相隔太久﹐不妨採少食多餐方式。

控制飲食內容 儘量避免攝取過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與高糖類食物。

過量攝取這些類食物,明顯會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

同時攝取大量的膽固醇,就會提昇膽固醇結石合成的機率。

但食物完全不含有脂肪也不好﹐因為脂肪能刺激膽囊收縮﹐協助排放膽汁。

攝入過多的含酸味重的食物,如山楂、楊梅、蘋果、檸檬、醋等,會刺激十二指腸分泌膽囊收縮素,引起膽囊收縮。

因此,膽結石患者應注意避免過多進食此類食物,而誘發膽絞痛。

增加飲食中的纖維成份﹐多攝取含纖維質豐富的食物﹐可以間接降低膽固醇的飽和度。

燕麥(Oatmeal)被認為是健康食品,主要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DietaryFiber),尤其是燕麥中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醣。

目前已證實,膳食纖維能降低膽固醇,調節血糖,改善腸道功能,並減少結腸癌的風險。

可是許多植物食品中含有凝集素(Lectins),對腸壁細胞有傷害作用,能引起腸道免疫反應,改變腸道菌相,影響腸道的激素分泌等。

因此,要多花一點時間來煮爛燕麥粥。

另外,要注意燕麥中是否含有過量的殘存的農業或除草劑,例如草甘膦(Glyphosate)等,因此,燕麥最好選擇有機(Organic)燕麥,以防萬一。

如果想知道更多燕麥食品中有關草甘膦(Glyphosate)的含量,請參考下列網站: https://www.ewg.org/childrenshealth/glyphosateincereal/#.W3UK9bgnZPY纖維素除了增加膽汁本身溶解膽固醇的能力,也可促進膽固醇的排泄,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若結石已存在體內﹐要避免食用能引起脹氣的食物﹐如豆類﹑洋蔥﹑甘薯﹑蘿蔔等食物。

因為腹腔增壓﹐會加重膽結石的疼痛。

此外﹐酒精﹑咖啡﹑紅肉﹑蛋黃﹑烏賊﹑甜不辣﹑龍蝦﹑內臟﹑薑黃素等﹐最好要少食為妙。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補充水份﹐避免身體脫水。

正常的排便可避免腸內有害細菌大量滋長,降低胃腸內細菌﹐沿著膽道上行感染,可減少罹患膽囊炎的機會。

適度運動 適當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緩和的有氧運動﹐可以減肥﹐減少血液中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使膽結石的機會減少。

由於平躺或半平躺的姿勢﹐會使膽汁流動不暢,造成膽汁滯留膽囊與膽管內﹐有利於膽結石的形成。

因此﹐飯後散步一會兒﹐能促進膽汁分泌﹐可降低膽結石的形成。

放鬆心情避免壓力 千萬不可過度勞累。

因為勞累與緊張,會引起全身機能失調,加速身體水份的流失,而促進結石的形成。

補充營養 維他命A﹑C﹑與E均可防止膽結石的形成。

所以每天應攝取足夠的蔬菜與水果﹐至於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則要少用。

如果服用鈣片補充鈣質的正常人﹐每天最好不要超過500mg﹐同時要配合服用維他命D﹐與增加戶外日照時間與運動﹐提昇人體對鈣質的吸收。

攝取過多的鈣質﹐在人體內容易沉澱組織或血管壁﹐會提高心臟病﹑中風與器官結石的機會。

避免肥胖 膽固醇代謝失調是造成膽結石的原因﹐而大多數肥胖的人﹐都有膽固醇代謝的問題。

所以要適當的減肥﹐能防止膽結石的形成。

但減肥不宜速度太快﹐因為太快﹐反而會造成膽結石的生成。

過度節食﹐能讓膽囊不收縮﹐膽汁不流動﹐膽液停滯與過濃﹐也會有助于結石。

下列是有關膽結石資訊的網站﹕http://digestive.niddk.nih.gov/ddiseases/pubs/gallstones/http://www.medicinenet.com/gallstones/article.htmhttp://www.webmd.com/digestive-disorders/gallstones 張貼者: 家家 於 晚上7:05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消化道疾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網誌存檔 ▼  2009 (104) ▼  二月 (103) 攝護腺肥大的簡介(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 白內障的簡介(Cataract) 老年失智症(Dementia) 憂鬱症的簡介(Depression) 飛蚊症與閃光(FloaterandFlash) 青光眼的簡介(Glaucoma) 聽力衰退的簡介(HearingLoss) 老年性黃斑病變的簡介(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 老年骨質疏鬆症的簡介(Osteoporosis) 更年期症候群的簡介(Menopausalsyndrome) 帕金森病的簡介(Parkinson'sDisease) 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 皺紋的簡介(Wrinkles) 癌症的簡介(IntroductiontoCancer) 膀胱癌的簡介(Bladdercancer) 腦瘤的簡介(Braincancer) 老年乳癌的簡介(Breastcancer) 子宮頸癌的簡介(Cervixcancer)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cancer) 食道癌的簡介(Esophagealcancer) 腎癌的簡介(Kidneycancer) 白血病的簡介(Leukemia) 肝癌的簡介(Livercancer) 肺癌的簡介(Lungcancer) 淋巴癌的簡介(Lymphoma) 口腔癌的簡介(Oralcancer) 卵巢癌的簡介(Ovariancancer) 胰臟癌的簡介(Pancreaticcancer) 老年攝護腺癌的簡介(Prostatecancer) 皮膚癌的簡介(Skincancer) 胃癌的簡介(Stomachcancer) 子宮內膜癌的簡介(Uteruscancer) 幹細胞的簡介(Stemcells) 飲食與健康(DietandHealth) 抗氧化劑(Antioxidants) 膽固醇的簡介(Cholesterol) 痛風的簡介(Gout) 肥胖的簡介(Obesity) 維他命的簡介(Vitamin) 礦物質(Minerals) 止痛藥的簡介(Painkiller) 診斷儀器(Diagnosticinstrument) 尿液檢查(Urinalysis) 血液檢查(Bloodtest) 免疫系統的簡介(ImmuneSystem) 過敏的簡介(Allergy) 過敏性鼻炎的簡介(AllergicRhinitis) 氣喘的簡介(Asthma) 濕疹的簡介(Eczema) 狼瘡的簡介(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 多發性硬化症的簡介(MultipleSclerosis,MS)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簡介(RheumatoidArthritis,RA) 修格蘭氏症候群的簡介(Sjogren'ssyndrome) 心肌梗塞症的簡介(MyocardialInfarction,MI) 心律不整的簡介(Arrhythmia) 心臟衰竭的簡介(HeartFailure) 高血壓的簡介(Hypertension) 靜脈曲張的簡介(VaricoseVeins) 瓣膜性心臟病的簡介(ValvularHeartDisease) 中風的簡介(Stroke)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簡介(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 肺氣腫的簡介(Emphysema) 流感(Influenza,Flu) 肺炎的簡介(Pneumonia)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簡介(Sleepapnea) 肺結核的簡介(PulmonaryTuberculosis,TB) 肝硬化的簡介(Cirrhosis) 便秘的簡介(Constipation) 腹瀉的簡介(Diarrhea) 憩室炎的簡介(Diverticulitis) 脂肪肝的簡介(FattyLiver) 膽結石的簡介(GallStones) 胃食道逆流的簡介(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 痔瘡的簡介(Hemorrhoid) 肝炎的簡介(Hepatitis) 大腸激躁症的簡介(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 胰臟炎的簡介(Pancreatitis) 消化性潰瘍的簡介(Pepticulcer) 腎臟衰竭的簡介(KidneyFailure) 腎結石(Kidneystones) 尿道感染的簡介(UrinaryTractInfection,UTI) 焦慮症的簡介(Anxiety) 昏暈的簡介(Dizziness) 癲癇症的簡介(Epilepsy) 頭痛的簡介(Headache) 失眠的簡介(Insomnia) 耳鳴的簡介(Tinnitus) 鼻竇炎的簡介(Sinusitis) 牙周病的簡介(PeriodontalDisease) 背痛的簡介(Backpain) 滑囊炎的簡介(Bursitis) 腕部隧道症候群的簡介(CarpalTunnelSyndrome,CTS) 纖維肌炎的簡介(Fibromyalgia) 足部疾病(Footproblems) 灰指甲的簡介(Greynail) 糖尿病的簡介(Diabetes)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簡介(Hyperthyroidism) 甲狀腺機能不足的簡介(Hypothyroidism) 貧血的簡介(Anemia) 帶狀泡疹(Shingle) ►  三月 (1) 追蹤者 關於我自己 家家 作者鑒於一般人對醫學與保健知識的匱乏﹐編撰一系列有關疾病﹑診療與老化的文章﹐願盡綿薄之力﹐造福大眾。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上個月的網頁瀏覽數次數 熱門文章 腎臟衰竭的簡介(KidneyFailure) 腎臟衰竭的簡介腎臟位於人體內的腹腔後壁的脊椎兩側﹐左右各一﹐外形極似蠶豆,俗稱腰子﹐約有4到5英寸長,每個重約100至150公克。

整個腎臟是由獨立的腎小體(Nephron)組成﹐一對腎約有200萬個腎小體組成。

腎小體是由腎小球(Renalcorpus... 癌症的簡介(IntroductiontoCancer) 癌症的簡介提到癌症(Cancer)就讓人聯想起死亡。

這是因為許多人在罹患癌症的初期﹐全然不知﹐等到癌症晚期時﹐才發現症狀。

患者一旦被診斷出﹐患有末期癌症之後﹐通常已經回天乏術。

這就是為什麼一般人﹐談癌色變的原因。

其實癌症與其他... 血液檢查(Bloodtest) 血液檢查人體藉由血液的循環,將氧氣、養分傳送到各組織中。

同時也把二氧化碳與代謝廢物帶出組織。

二氧化碳經由肺臟排出。

代謝廢物則經肝臟與腎臟處理﹐再由尿液﹑糞便及皮膚排除。

當身體發生異常或疾病時,血液的成分就會出現變化。

因此血液檢查就成為全... 肺氣腫的簡介(Emphysema) 肺氣腫的簡介肺氣腫(Emphysema)是一種慢性的肺病。

主要是肺中的空氣﹐滯留在永久性腫大﹐且無彈性的肺泡(Alveoli)中﹐無法有效地進出肺臟。

精確一點的說﹐就是由於某些內在或外在的因素﹐導致肺泡外膜長期發炎﹐而造成肺泡構造永久性的損害。

在這種受損... 更年期症候群的簡介(Menopausalsyndrome) -->更年期症候群的簡介更年期是指女性停經前後的時期,大約從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之間。

更年期通常是指女性由具有生孕能力﹐到喪失生孕能力的過渡時期。

更年期症候群是指這段時期中﹐女性生理與心理等各方面發生的變化。

男性也有更年期﹐但相對女性而言... 心臟衰竭的簡介(HeartFailure) 心臟衰竭的簡介心臟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力的主要來源﹐也是從生到死永不止息的器官。

它就像一座幫浦﹐把氧氣與養份運送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雖然心臟本身非常強壯﹐但日積月累不停的工作﹐終究會有出毛病的時刻。

心臟病是老人疾病之一。

隨著年齡的增長﹐患心臟病的機會也相對地增... 滑囊炎的簡介(Bursitis) 滑囊炎的簡介人體有大約一百五十多個滑囊(Bursa)﹐分佈在全身各部位。

它們是由內皮細胞形成的封閉性囊,含有少許黏滑液。

少數滑囊與關節相通,位于關節附近的骨突與肌腱或肌肉及皮膚之間﹔大多數存在於肢體旋轉摩擦﹐或碰撞壓力較大的地方﹐提供了緩沖與潤滑的功... 瓣膜性心臟病的簡介(ValvularHeartDisease) 瓣膜性心臟病的簡介心臟瓣膜是心臟控制血流方向的重要門閥﹐包括有﹕主動脈瓣膜(Aorticvalve)﹑二尖瓣(Mitralvalve)﹑肺動脈瓣膜(Pulmonaryvalve)與三尖瓣(Tricuspidvalve)四種... 甲狀腺機能不足的簡介(Hypothyroidism) 甲狀腺機能不足的簡介甲狀腺機能不足(Hypothyroidism)是由於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不足﹐所造成的疾病。

甲狀腺位於喉結兩側﹐是一對大約兩英寸左右蝶型的腺體。

甲狀腺激素在血液中的濃度﹐可以直接影響到心跳的速度﹑身體體溫﹑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心情的好壞... 肝硬化的簡介(Cirrhosis) 肝硬化的簡介肝硬化(Cirrhosis)就是肝臟的質地變硬。

當肝遭遇到長期性(1)病毒﹑微生物﹑或寄生蟲等的重複感染﹔(2)酗酒、藥物﹑或毒素的破壞﹔(3)遺傳疾病﹑新陳代謝、或自體免疫異常的傷害﹔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