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產業鏈簡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金融業可以概分為金控業、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期貨業、租賃業。

... 數位金融時代來臨,金融業者透過發展金融科技以提升競爭力,金管會陸續推動打造數位化金融 ...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企業籌資更便捷  大眾投資更穩當 總體產業面 產業鏈簡介 政府相關產業政策 個體公司面 基本資料 經營理念 產品介紹 經營實績或得獎記錄 企業社會責任 近期活動與訊息 聯絡方式 查詢公司所屬產業鏈 查詢公司基本資料 請選擇產業類別: 半導體製藥醫療器材食品生技再生醫療電動車輛產業LED照明產業太陽能產業汽電共生風力發電能源元件智慧電網區塊鏈金融科技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資通訊安全大數據體驗科技運動科技太空衛星科技休閒娛樂印刷電路板電子商務被動元件通信網路連接器電腦及週邊設備平面顯示器觸控面板水泥食品石化及塑橡膠紡織電機機械造紙鋼鐵汽車軟體服務建材營造交通運輸及航運金融貿易百貨油電燃氣文化創意業其他 金融產業鏈簡介  金控業/銀行業/保險業   證券業   期貨業   租賃業 本國上市公司(33家) 龍邦 彰銀 京城銀 台中銀 旺旺保 華票 中壽 台產 臺企銀 高雄銀 聯邦銀 遠東銀 安泰銀 新產 中再保 第一保 三商壽 華南金 富邦金 國泰金 開發金 玉山金 元大金 兆豐金 台新金 新光金 國票金 永豐金 中信金 第一金 王道銀行 上海商銀 合庫金本國上櫃公司(2家) 日盛金 台名本國興櫃公司(4家) 遠壽 瑞興銀 公勝保經 歐付寶共39家本國上市公司(6家) 台中銀 臺企銀 聯邦銀 統一證 元富證券 群益證本國上櫃公司(6家) 致和證 宏遠證 康和證 大展證 美好證 福邦證本國興櫃公司(1家) 德信共13家本國上市公司(1家) 群益期本國上櫃公司(1家) 元大期貨共2家本國上市公司(3家) 嘉泥 台中銀 臺企銀外國上市公司(1家) 中租-KY本國興櫃公司(1家) 怡和國際共5家 金融產業鏈簡介金融業可以概分為金控業、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期貨業、租賃業。

金控業旗下子公司包括銀行、壽險、證券、投信、投顧等事業體。

金控各子公司間在業務上既獨立亦相互合作,如銀行除傳統存放款業務外,亦可藉其實體銷售通路,銷售來自壽險、證券、投信之商品,並由證券、投顧提供相關銷售資訊,而各事業體亦可在獲得客戶同意下相互轉薦,擴大服務的多元性。

銀行業主要從事存款及放款業務,因國內放款利率價格競爭激烈,加上長期低利率環境,國內銀行存放利差幅度始終有限,因此國內銀行業近年來積極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其銷售商品主要為基金與保險,基金業務與股市高度相關,保險業務則受到利率水準影響,利率走升時,通常保單銷售狀況較佳。

2022年因為俄烏戰爭爆發、原物料上漲導致通膨壓力罩頂,聯準會升息循環腳步加大,恐促使資金加速撤離台股,台股環境愈益嚴峻,衝擊金融業獲利,證券與保險業得用過去兩年打下來的基礎,迎向未來挑戰;而美國鷹派升息未變,3月升息1碼,5月升息2碼,預估7月可能會再升3碼,此波通膨的因素並非Fed能夠控制,而且不可能馬上趨緩;台灣年初升息一碼,近期央行又升息半碼,但搭配調動存款準備率,台灣年初受到Omicron疫情爆發衝擊許多行業,因此央忙不想讓升息過度衝擊台灣經濟,再者也為了讓下半年有更多政策彈性空間;而銀行業終將擺脫過去兩年低成長陰霾,受益於逐漸展開的升息行情。

全球通膨加上美國升息的影響,長期恐會讓全球經濟降溫,企業獲利成長趨緩,這也是金融業未來獲利的一大挑戰。

2022年國內三大金融業首季獲利,銀行業獲利1,072億元、年增2.3%,證券期貨投信業賺186億元、年減47.7%,保險業賺1,356億元、年減23.5%,其中銀行業是唯一獲利沒有呈現衰退。

新冠疫情後,零接觸的消費模式已然成型,推升行動支付交易金額大增,根據統計有高達九成的受訪者使用過行動及電子支付工具,使用頻率以LinePay、悠遊卡、ApplePay、街口支付及台灣Pay居多。

疫情促使消費者避免接觸、減少使用現金,根據調查顯示,每兩人就有一人即使是200元左右的小額消費都會選擇數位支付,因此連鎖超商等小額支付場景將成支付必爭之地,可見無實體現金交易已成為廣大上班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22年上半年有29家經營電子支付,根據統計有高達九成使用過行動及電子支付工具,使用頻率以LinePay的65.5%居冠,其次依序為悠遊卡54%、ApplePay25.6%、街口支付22.9%、台灣Pay18%。

根據金管會定義,兩種支付方式有各自定義也有重疊之處,行動支付是以行動裝置綁定信用卡作為支付載具的方式;如ApplePay、LinePay、街口支付。

而電子支付則是有獨立的電子支付帳戶,可以用來交易或轉帳。

目前台灣有9家專營電子支付機構如街口支付、Pi錢包及20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如銀行等等。



隨著行動支付業者提供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其定位已逐漸變成媒合銀行與用戶需求的平台。

對銀行而言,在行動支付平台上可以接觸更多潛在客群,合作意願自然更高,因此行動支付用戶數多寡就成為吸引銀行上門洽談的關鍵。

隨著數位金融時代來臨,金融業者發展金融科技以提升競爭力,疫情著實改變了整個經濟環境,尤其使用金融服務的方式,人們更快速地接受科技金融如行動支付、機器人理財、KYC、智能客服、作業流程自動化等技術的發展,主要原因是疫情營造出來的全球不確定性,讓人們更傾向將資金移轉至認為更安全的帳戶或金融機構,而金融機構也具備足夠能力提供疫情後所需要的精益營運模式與架構。

尤其過去傳統銀行的模式將無法單獨存在,金融業者必須彎道超車加速布建數位化以迎接科技金融帶來的新契機,因為FinTech的創新將可迎來報復性成長。

在政府積極推動下,純網銀與開放銀行生態圈的形成將加速跨產業融合,包括建立資料賦權機制以利資料共享、建立個資去識別化標準與資料交換中心、提升數據治理促進跨產業資料共享平台、開放銀行應建立API管理專責機構與TSP治理機制、借鏡國際制定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新規範以利創新落地、導入新技術提升業者法遵科技效能、加速健全雲端環境之配套等,目前台灣金融科技的重要技術應用主要聚焦於人工智慧(AI)、Cloud、身分識別等,未來開放銀行與資料共享將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在跨公司與跨產業的發展。

純網銀一改過去傳統銀行獨占市場的情形,目前呈現三強鼎立的台灣市場,從樂天國際商業銀行、連線商業銀行(LineBank)到將來銀行,皆提供客戶方便多元且快速服務,目前國內三家純網銀分別是LineBank、樂天國際商銀行以及將來銀行三家,純網銀沒有實體銀行,消費者透過網路、手機APP就能享受實惠金融服務。

其中樂天國際商業銀行、LineBank(連線商業銀行)於2021年都已開業;樂天特色是會員制、生態圈、大額轉帳,其著名B2B2C生態圈,橫跨多國的樂天生態圈,以點數機制將銀行、保險、信用卡、電商、電信及旅遊串連起來,用戶的數位軌跡也會經由AI等分析及優化,塑造專屬數位雙胞胎。

LineBank推出後成為生態圈中發展最完整的純網銀,其優勢包含Line好友轉帳、分帳功能,一鍵發出就能讓朋友們快速支付;回饋LinePoints,使用通路較廣;超過34萬據點較方便。

未來LineBank若再擴大版圖結合股東的銀行、電信等,估計使用人數會持續提升。

將來銀行於2022年3月宣布開業,是最晚加入戰場的,但多樣化的服務甫推出吸引不少人申辦,也推出貼近用戶之生活且方便的行銷方案,消費全額即時折抵,相當實用。

目前三家純網銀努力創造屬於純網銀之商業模式,也發揮鯰魚效應,對實體金融機構產生影響。

傳統銀行已加快數位化腳步發展數位銀行等網路金融服務;有些銀行已將部分流程全部數位化類似純網銀,這也是純網銀帶來的刺激結果。

尤其純網銀優惠不斷,也讓數位銀行動起來,提供高利存款、跨行轉帳和提領免手續費、服務優惠的行銷優惠等誘因以吸引年輕人。

保險業主要經營人身保險業務,包括壽險、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險等各種險種,針對不同的需求而有不同的保險商品種類提供給需要的人來投保。

  2022年最震驚台灣金融圈的,莫過於防疫保單之亂。

5月初,Omicron來勢洶洶,本土疫情急遽升溫,確診人數天天上萬,因確診者領保險費必須出具醫生診斷書;讓防疫救人為主的急診室,大量湧入為了防疫保單理賠要求開立診斷書民眾。

而急診室出現防疫險亂象,產險業也陷入集體亂流,這是台灣在疫情之外,最大的事件;過去兩年中,約有十二家台灣產險公司出售了1,200多萬份防疫保單,相關保費收入達到3.55億美元,但保險公司沒預料到政府會轉向與新冠病毒共存,也讓台灣產險業者連續21年盈利的歷史因此終結。

  「防疫保單之亂」造成社會不安,各方檢討議論不少,但卻忘記保險的本質以及防疫險與防疫的相互影響、業者與消費者的互動關係,產險業用以前容易賺錢的思維賺錢,沒考慮社會責任,最後陷入危機,也才發現醫療端沒為自己考慮,結果互相傷害。

防疫保單理賠風暴宛如壓力鍋爆開,而疫情驟變也是產險業核保趨嚴的主因。

據估算體產險理賠約490.5億元,市占率前6大產險業就高達430.5億,市佔率第一的富邦產,承保約200萬張,理賠金額估計約150億最高;國泰產險120萬張居次,估計將理賠90億元;承保張數84張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位居第3大,理賠金額估計63億元;和泰產險則是75萬張,法人估將賠56.25億。

又金管會2022年緊盯利變型保單,在保險局陸續要求各業者「說明」保單宣告利率合理性後,預計8月出擊做全面金檢。

檢查重點包括計算宣告利率的公式合理性、報酬率、是否採「預先式」升息(指拿未來尚未發生的收益來反映利率),及是否完整評估商品定價利潤分析的各項假設等。

過去因2018年壽險業者宣告利率一度飆升到4%遭金管會大舉整頓後走低,2022年因升息後又重新走揚,以美元利變壽保單宣告利率漲最兇;2022上半年利變壽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340億元、年增26.5%。

目前美元保單偏保障型的主力商品,宣告利率約落在3.25%~3.4%,偏理財型者約落在3~3.2%。

再者,隨著數位網路的發達,金管會也拍板開放國內純網路保險公司的設立,純網路保險公司與現行一般傳統保險業者最大差異,是沒有業務員或通訊處,從民眾投保、核保、理賠到保單管理,完全痛過線上完成,民眾只要透過手機會電腦即可完成。

但純網保的三大核心競爭力則是場景、流量與生態圈,需具有獨家與寡佔的優勢,若單靠產品差異化很快會被傳統保險公司淹沒,只有透過場景掌握的生態圈才不易被取代。

純網保主要也是要迎合年輕族需求,且可大幅減少資本、保戶不用親簽、到公司投保;但目前國內外保險公司也都持觀望態度,不過也是讓保險業者了解競爭壓力及競爭者在哪裡。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讓「零接觸」、「遠距」等應用崛起,也帶動產業數位化提升,新興應用必然伴隨著相應的風險,目前政府已宣示將資安產業納入核心戰略產業,數位化與科技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保險科技將是一個重要趨勢,保險業者陸續布局數據分析與AI應用模型,以期達到自動核保與理賠之效益;未來台灣保險科技的發展模式,銷售通路將愈趨數位化、服務會更以客戶為導向;而技術應用方面,目前「保全/理賠聯盟鏈」已正式開辦,因此預期AI及區塊鏈將會更廣泛應用在減少人力成本、改善相關作業流程,而物聯網興起也將翻轉過去的定價模式。

證券業經營業務涵蓋經紀、自營、承銷、投資信託、投資顧問等。

目前國內證券業主要收入仍為經紀業務,國內證券服務機構高達上百家,競爭激烈;市場交易量多寡直接影響國內經紀業務收入。

2022年台灣Omicron大流行、烏俄戰爭爆發,加上政府升息、原物料上漲、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使得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股市重挫及物價飆升讓民眾對經濟及市場最有感,美股大跌近兩成,台股亦跌破萬六,各項數據顯示資本市場充滿令人不安的不確定性。

因烏俄戰爭使原本就複雜的局勢更添變數,加上升息動作造成投資人擔憂借貸成本增加,連帶衝擊景氣;股市震盪造成好壞通殺時,對長線投資者,更是創造優質的布局時間及空間。

2022下半年各國面朝向解封以及拼經濟的企圖,雖然無法像2021年大漲,但若拉長投資時間,績優股則是可逢低布局的好時機。

期貨業主要從事衍生性商品之期貨契約、選擇權契約、期貨選擇權契約、槓桿保證金契約等經紀買賣業務。

期貨經理為一種新興的業務模式,係接受客戶全權委託從事國內外期貨交易,也就是俗稱的「期貨代客操作」。

期貨經理事業並不負責保管委託資產,而是由保管銀行負責保管並代投資人開立期貨交易帳戶、管理委託資金、監督交易策略之執行、帳務查核等事宜,以確保投資人的權益。

國內期貨市場110年交易量達3.9億口,日均量達160.7萬口,較109年3.4億口增加5,080萬口,成長14.9%。

期交所努力為活絡臺灣期貨市場發展,積極發展新商品,總計上市約300項商品,包括股價指數期貨類、股價指數選擇權類、個股期貨類、個股選擇權類、匯率期貨類、匯率選擇權類、商品期貨類與商品選擇權類等8大類商品;為國內股權類商品引進新市場動能,並提供投資者更多元的交易選擇。

又為持續擴大市場參與,提供交易人更多元之策略交易機會,臺交所)於2022年推出「臺灣半導體30指數期貨」及「臺灣證券交易所航運類股價指數期貨」兩項新商品,已於6月27日正式掛牌交易。

期交所持續不斷地推出新商品,也代表國內指數化投資已擴展至可依市場需求結合期現貨商品與交易策略編製指數,滿足投資人發展更彈性的資產配置策略,實踐金融創新,並且持續擴大適用動態價格穩定措施;為持續強化期貨市場價格穩定功能,2022年上半年納入電子選擇權及金融選擇權,預計下半年將擴大適用於ETF選擇權。

以及持續研議新增夜盤交易商品,以滿足市場需求,促進金融投資商品多元化。

  租賃業主要的營業項目包括融資及營業租賃業務、分期付款業務、應收帳款業務及資金直接貸放等。

資本租賃,係指企業需要機器設備時,與租賃公司簽訂租賃契約,由租賃公司購買,承租企業向租賃公司租下所需設備機器,按期繳付租金,租賃公司透過租金,回收墊付的資金及利息,承租人在租約結束後可以優惠價格或條件優先承購或續租。

營業性租賃,係指承租人僅單純的支付租金取得使用權,租約期滿時承租人無優先承購或續租之權利。

分期付款業務是由租賃公司提供資金,為廠商購買所需之機器或原物料商品,廠商依自身的還款能力,選擇適當期間攤還本息。

資金直接貸放業務則是提供企業直接融資。

租賃業也經營不動產租賃、土地融資,素地、土地持分整併、都市更新收購土地、購地過戶,建商申請建照前之融資、成屋建物融資、法拍代墊融資、受益憑證融資、不良債權融資等,屬於金融周邊業務。

國內主要的大型租賃公司均同時經營多種業務,部分中小型租賃公司則專營車輛租賃業務。

臺灣中小企業是國內租賃業的主力客群,中小企業透過租賃公司提供資金融通,可享有更多可調度資金,省下購買、保固、維修設備的費用,大幅降低營運成本。

國內租賃業的滲透率一直在成長,租賃事業是國內中小企業資金融通的重要管道,且辦理企業融資也是主要營業項目,而隨著國內新興中小企業成長暢旺以及銀行無法滿足中小企業所有的融資需求,租賃業就成為關鍵的協助角色,因此承作金額將會持續發展且創新高。

雖然新創業者的風險相當高,但租賃業者能滿足其資金需求,主要的關鍵在於風險承擔意願,因租賃業沒有銀行吸收大眾存款的信用風險問題,租賃業是以自有資金運作,在業務承作上有較多彈性選擇,且租賃業者並無法滿足全部新創產業的融資需求,僅能與銀行互補合作,補足銀行無法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的缺口。

整體而言,租賃業在承受比銀行更大的風險時,仍可以訂定價格轉嫁出去,使得高風險的客戶,不會因為風險高就借不到錢,這是國內租賃市場能夠蓬勃發展的原因。

因應台商陸續回流設廠,國內資金動能充足,因此國內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及設備投資動能佳,目前國內租賃業者在台灣、大陸及東協等主要營運地區將持續穩健成長,並持續積極耕耘當地市場,開拓發展契機。

2022年第一季租賃業營業額374億元,年增4.1%,其中機械設備租賃業101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6.7%,因電子工業用、金融事務機器及營造用機械設備租用需求升溫所致;運輸工具租賃業254億元,亦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3.1%,主因企業用戶長租業務穩定成長,惟旅遊短期租車服務減緩,抵銷部分增幅;個人及家庭用品租賃業因戶外休閒娛樂及家庭用品出租業績成長,年增3.4%。

雖然2022年面臨升息、通膨、俄烏戰爭帶來資金成本上漲,但租賃業的高獲利產品比重提升,尤其是消費金融、汽車金融、企業金融動能佳,後續若央行持續升息,可動態調整客戶利率,讓升息與毛利率影響相抵銷。

再者,租賃業也都在陸續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升高利率產品,面對不確定的變數,也盡量避開地緣政治對產業面所產生影響。

疫情改變了許多商業模式,台灣中小企業因疫情停工受影響企業不少,政府也推出低利紓困專案,供中小企業借貸應急。

但有些中小企業雖有營運,但仍有急需資金喘息的時候,因此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幹的租賃業,期望能協助有短暫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與新創業者取得資金協助,以擴大落實政府鼓勵創新創業的美意。

 使用條款 |  隱私權保護說明 |  網站地圖 版權所有©2010-2022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10084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100號15樓  服務專線(上櫃/興櫃):(02)2366-6100               臺灣證券交易所  11049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12樓     服務專線(上市):(02)8101-31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