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迷不悟,乙醚之誤:生物實驗用乙醚錯了嗎? -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台灣的生物實驗課最常用到的活體動物,大概非青蛙(牛蛙或虎皮蛙)莫屬。

這些動物九成九九都是從市場買來的活跳跳個體,在實驗課上頭九成九九也是作為解剖 ... 0 1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1 0 來自台灣 分析/評論 動物世界 泛科授權1.0 泛科授權2.0 活得科學 生命奧祕 護生保育 執迷不悟,乙醚之誤:生物實驗用乙醚錯了嗎? YTLai ・2015/11/30 ・3532字 ・閱讀時間約7分鐘 ・SR值463 ・五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乙醚(7) 安樂死(7) 牛蛙(1) 生物實驗(1) 解剖(10) 青蛙(9) 麻醉(19)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ccbyMandyJouan 說到生物實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解剖」。

而若說要怎麼把要解剖的動物犧牲掉,大概第一個想到的也就是乙醚了吧。

乙醚這個藥品,作為吸入性麻醉劑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請見誰是麻醉第一人)。

然而,由於乙醚易燃,而且作為吸入性麻醉劑的乙醚蒸氣與空氣混合即成為爆炸性混合物,一旦使用上稍有不慎引發燃燒爆炸,外科醫生和助手恐怕馬上就成了開刀患者隔壁床的新來病友。

再加上乙醚麻醉後的恢復期長,而且還可能有噁心反胃的不良反應(WIKI1  WIKI2),乙醚在外科手術上的用途,早已讓位其他更安全的麻醉藥品。

ccbyChrisBeckett 但是,即使在臨床手術麻醉上的重要性早已退居龍套中的霸主,乙醚在大眾的印象中依然像是麻醉或迷藥的七武器之首。

不但在電視上老是可以看到壞人拿著乙醚沾濕的白布蓋住苦主,然後苦主就白眼一翻兩腿一軟失去知覺任人擺佈,乙醚在台灣的生物實驗課裡頭,也常常被拿來將動物麻醉致死,以便後續解剖觀察。

直覺的想,乙醚既然是歷史悠久的麻醉藥,用來將動物麻醉到死應該是恰如其分,不僅在犧牲動物的時候不會造成痛苦達成安樂死的要求,也讓動物在後續的實驗過程中不要受罪,不是嘛? 很不幸的,在台灣的生物實驗課現場,這樣的想法/做法幾乎都是大錯特錯。

由於這個錯誤是如此嚴重又荒唐,實在得好好打打還在使用乙醚的人的臉。

ccbypolywen 首先,台灣的生物實驗課最常用到的活體動物,大概非青蛙(牛蛙或虎皮蛙)莫屬。

這些動物九成九九都是從市場買來的活跳跳個體,在實驗課上頭九成九九也是作為解剖觀察的對象,無論是高中選修生物裡頭就有的蛙類解剖實驗,還是大學的普通生物學實驗裡頭的單元皆是如此。

在解剖之前當然要把青蛙安樂死(或鄉愿的稱之為「麻醉」,講得好像可以把青蛙肚子關起來然後就醒來活跳跳一樣),那麼,使用乙醚把青蛙安樂死,或是先使用乙醚把青蛙麻醉再以腦脊髓穿刺法安樂死,難道臭(錯)了嗎? 的確是臭(錯)了,而且是大臭(錯)特臭(錯)。

我們來看看乙醚的特性吧。

乙醚的氣味相當不佳,會強烈刺激口鼻呼吸道的黏膜。

既然會刺激我們的黏膜,那麼,對青蛙這樣皮膚通透性好到可以行部分呼吸功能、構造跟黏膜一樣缺乏緻密隔離層的動物來說,把它們丟到充滿乙醚蒸氣的密閉空間裡麻醉致死,恐怕就像是全身燒燙傷一樣強烈刺激致死。

乙醚對青蛙造成刺激和痛苦的證據之一,就是青蛙被乙醚麻死(或快死)後的腹部皮膚模樣(上面影片的開頭、跟這個第一張照片)通常都是粉紅甚至整片泛紅,而這樣的膚色通常都是在環境水體不乾淨、水中含氮廢物過高造成氨中毒的時候才會出現(而且通常是粉紅色而已)。

想想乙醚在短短十幾分鐘就把青蛙搞成上面影片那樣的整片紅,那應該是怎麼樣的強烈刺激? 另外一個證據是,既然號稱是麻醉到安樂死,那麼動物應該是漸漸失去意識、不會有什麼掙扎才對。

但是如果各位看過青蛙剛進乙醚瓶的反應(例如這個影片),那些抽動、突然跳躍和抹臉,根本不是安逸放鬆無痛苦的時候會有的行為。

更糟的是,乙醚因為易溶於血液中,因此要達到麻醉效果所需時間也並不短(連結第三頁底)。

所以,使用乙醚來犧牲青蛙,其實就是讓他在『全身刺激的痛苦』中『緩慢的』昏迷失去行動能力,然後又在半死不活的時候被拿來切割流血到死,這樣的方法怎麼能夠稱做『安樂』? 又,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來看,乙醚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藥品:它的揮發性強、易燃易爆、毒性也高、對呼吸道黏膜刺激性強。

真的萬不得已要操作,都應該要在抽風櫃裡進行。

而且,乙醚即使被吸收後溶於動物體的血液裡,也還是會慢慢的揮發出來,所以當你用乙醚把青蛙弄死以後,整班學生跟老師一起埋著頭在解剖盤上翻攪時,其實也正在吸著剛剛被青蛙吸收到身體,然後慢慢散發回空氣中的乙醚,好像要跟痛苦死去的青蛙一起同甘共苦,讓乙醚燒灼黏膜一樣。

而也因為乙醚易燃易爆的特性,就連這樣的屍體都應該要在安全抽風櫃中置放三十分鐘,再以塑膠袋密封移到防爆冰櫃裡,即使冰起來還不能放太久(連結第三頁底)。

但是無論是抽風櫃或是防爆冰櫃,許多使用乙醚的教學場域根本都沒有這樣的設備,卻可以一直使用乙醚來犧牲青蛙,這還真是台灣生物教學的七大不可思議。

  最後,使用乙醚還有一個重大風險,那就是「違法」。

根據農委會的「實驗動物適用之安樂死方法及禁止使用之死亡方法」表格所述,即使是哺乳動物,乙醚也只能用在小於125g的囓齒動物上,其他哺乳類通通是「不得使用」,至於其他脊椎動物裡頭,也沒有一種動物可以拿乙醚來安樂死。

若是參考2013年版的美國獸醫動物安樂死規範,裡頭可是明白說了「乙醚用來安樂死是不被接受的(Etherisnotacceptableforeuthanasia.)」(22頁左上),附表三的「不可接受的安樂死主要方法」裡頭乙醚也名列其中(102頁)。

今天若不是因為台灣的教學用動物使用毫無規範,動物保護法也沒有執行法法源和專責的執法人員在稽查,校園、課堂、社團、補習班或科學營隊裡的各個教學場域,根本不可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依然使用乙醚來處理教學用動物。

至此,也許各位會問:既然歷史悠久的乙醚不能用來把青蛙安樂死,那可以用什麼方法呢?其實,有些版本的高中生物課本裡頭,早已出現了符合規範的人道犧牲方式,例如使用苯氧基乙醇,或者是也可以使用國外研究裡採用的丁香油。

用這些藥品,讓青蛙在溶液中游著游著就昏迷,泡久一點就安樂死,不是比乙醚更好得多嘛? (20161229補註:苯氧基乙醇和丁香油可以用來麻醉魚類和兩棲類,但是因為麻醉機轉是肌肉神經活性阻斷,所以在中樞神經失去作用之前會讓兩棲類呼吸衰竭而痛苦,因此依然不是真正的安樂死。

顯而易見的跡象是,使用苯氧基乙醇和丁香油麻醉到死亡的過程中,牛蛙會有一兩分鐘的劇烈掙扎。

但是,這兩種藥物比起乙醚對操作者是安全得多,對蛙類的刺激『可能』也還是比較小,因此用來取代乙醚應該還是可行。

) 另外,更進一步的反思,如果現在連蛙的解剖都已經變成高三選修生物的示範實驗,那麼強迫全班殺死一堆動物各自解剖的意義到底為何?如果為的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試問就操作這麼一次,事前沒練習事後沒複習,這種體驗式的沾醬油目的,到底是有什麼學習意義?按圖索驥式的把所有器官構造點名指認過一次,這樣「好像學到了什麼」的感覺,反而消耗了珍貴的認知資源在膚淺的記憶上頭,阻礙了思考、提問、推理、歸納等真正的深化學習。

是的,我同意實驗課應該要可以有實體來操作、觀察和對照,但既然要看的只是各個外部型態和內部構造,使用研究結束後人道處理完準備銷毀的動物不行嘛?使用養殖場意外死去的雞、小豬、牛蛙不行嘛?使用路殺的動物個體不行嘛?使用鳥店寵物店死掉的個體不行嘛?使用可以一用再用的動物標本不行嘛?使用可以重複拆卸把玩的精細動物解剖模型不行嘛?有心的話,那麼多的選擇就在那裡,何苦老是一定要找活體動物,再使用乙醚或其他根本不安樂的方法把牠弄死解剖? 結果到頭來,大家想到生物實驗就只會想到把活體動物弄死解剖,但真的細問解剖到底學到了什麼,答案卻和犧牲得輕如鴻毛的動物性命一樣,飄散在茫茫的乙醚風中。

延伸閱讀:關於動物解剖實驗的操作與反思系列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YTLai 48篇文章 ・ 20位粉絲 +追蹤 也許永遠無法自稱學者,但總是一直努力學著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模擬器 1 13小時前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3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3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7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從《哈利波特》的尖叫植物認識麻醉史!——《奇怪的生物知識增加了》 為何人道銷毀,才是更顧全動物福祉的做法?——談走私貓安樂死事件的道德誤區 差點懷才不遇的「乙醚」所掀起的麻醉風暴──《藥物獵人》 實驗動物如何走那最後一哩路? 首次公開演示麻醉手術|科學史上的今天:10/16 0 2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2 0 與死神搶時間:腹主動脈瘤破裂的麻醉新趨勢 J.Yang ・2022/09/24 ・1592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併發症(5) 手術(21) 腹主動脈瘤(2) 血管支架(1) 麻醉(19)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不知道大家對於腹主動脈瘤認識多少?最近遇到一位病人,本來單純覺得像是腸胃炎般的腹痛嘔吐而來急診就醫,沒想到到醫院之後血壓卻直線下降,一檢查才發現是腹主動脈瘤破裂。

雖然及時放了支架,在加護病房奮鬥了一段時日,但最終仍不幸地回天乏術。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臨床上十分緊急且棘手的疾病——腹主動脈瘤。

由於長期發炎或是劇烈的外力撞擊,讓原本應該富有彈性的血管壁受損變得薄弱,逐漸膨出形成腹主動脈瘤。

慢性的腹主動脈瘤若能早期發現,透過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血壓並定期追蹤,就能大幅減少破裂的風險。

慢性的腹主動脈瘤可以透過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血壓,減少破裂的風險。

圖/Pixabay 即使動脈瘤的尺寸持續增大,也能在破裂前安排手術避免生命危險。

但由於腹主動脈瘤多無症狀,還是會遇到許多平常沒有發現,一來醫院腹主動脈瘤就已經破裂的病人。

若將血管想像成水管,就不難理解其危險性:當高壓的水柱在管中流動時,若是遇到管壁薄弱之處,剪力超過管壁能夠承受之重時,高壓的水柱便會從此處突破並湧出。

當此情形發生在人體時,則會造成大量內部出血,如若不即時處理,則會休克甚至死亡。

在血管裡面放支架,減少手術複雜度和術後併發症 針對上述緊急的情況,最重要的治療是置放血管支架,阻止血流繼續從破裂處滲出。

目前已經從傳統開放式手術進展到可以從鼠蹊部打針,直接進行血管內支架置放(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不僅能夠減少手術時間及複雜度,更能免去開腹的傷口,大幅降低術後的死亡率以及復原時間。

然而即使手術方式益發精進,腹主動脈瘤破裂的死亡率還是高達23.2%,如何進一步降低死亡率及術後併發症,成為目前臨床上重要的課題。

越來越多研究將此重責大任轉移到麻醉科身上。

大型手術都是以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確保手術能順利進行並避免病人術中的疼痛。

隨著EVAR的問世,醫生們開始嘗試用局部麻醉的方式來進行手術。

特別注意,這邊的局部麻醉並非指一般門診手術,打幾針皮下麻醉這麼簡單,而是需要麻醉科醫師給予適當的鎮靜藥物,全程控制麻醉深度與監測病人生命徵象。

在進行血管內支架置放前,必須先進行全身或局部麻醉。

圖/Pexels 比起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死亡率更低 那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一篇刊登在美國VascularandEndovascularSurgerySociety的回溯性研究收錄了從2007至2015年在NationalSurgicalQualityImprovementProgram資料庫中,所有因為腹主動脈瘤破裂而接受了EVAR的病人,分成使用全身麻醉及非全身麻醉兩組,進而統計這些病人的30天死亡率、術後併發症,以及後續慢性期須至機構接受照護的比率。

發現接受非全身麻醉的病人在前述的指標皆有顯著下降,其中30天死亡率在全身麻醉組是30%,而非全身麻醉組則下降到14.6%。

這樣的結果被歸因於非全身麻醉能夠減少麻醉藥物對於心血管的影響,讓血型動力學本來就已經相當不穩定的病人減少相關風險。

再者,非全身麻醉的術前準備時間也較短,能夠讓外科醫師儘早從死神手中搶救病人。

雖然許多研究證實了在腹主動脈瘤破裂的病人身上使用局部麻醉確有其益處,然而,在台灣卻不得不考慮到執行層面的困難。

因為有限的人力與經費,不同於美國是一間手術室會常駐一位麻醉專科醫師,台灣一位麻醉醫師就必須負責數間手術室的麻醉,若是要執行上述的麻醉方式,勢必會再影響人力的調度以及實務上的可行性。

如何在現行的健保體制下保障病人以及醫師的權益,是值得大家關注並深思的重要議題。

參考資料 JonesM,KouryH,FarisP,MooreR.Impactofanemergency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protocolon30-dayrupturedabdominalaorticaneurysmmortality. JVascSurg.2022;76(3):663-670.e2.doi:10.1016/j.jvs.2022.02.050BennettKM,McAninchCM,ScarboroughJE.Locoregionalanesthesiaisassociatedwithlower30-daymortalitythangeneralanesthesiainpatientsundergoingendovascularrepairofrupturedabdominalaorticaneurysm. JVascSurg.2019;70(6):1862-1867.e1.doi:10.1016/j.jvs.2019.01.077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J.Yang 2篇文章 ・ 1位粉絲 +追蹤 G2醫生!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模擬器 1 13小時前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3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3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7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推理系動畫毒殺利器!——認識致命的「河魨毒」 動完手術覺得冷?認識「手術低體溫」——如何避免麻醉併發症? 肛門流膿飄異味?認識克隆氏症:避免「包大人窘境」的腸炎併發症 年輕人也不能大意!劇痛且要命的主動脈剝離 大腸直腸癌手術,精準麻醉提升安全性 0 1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1 鑑識故事系列:車禍無外傷,心臟卻破裂 胡中行 ・2022/09/22 ・2292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心臟(30) 心電圖(1) 機車(3) 解剖(10) 車禍(6) 鑑識(17) 鑑識科學(17)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有個14歲的少年戴著安全帽,騎乘輕便型機車[註]。

一輛轎車正對著衝過來,他閃避不及,摔落地面,胸部撞擊油門把手。

[1] 人類的心臟。

圖/J.WongonWikimediaCommons(CCBY3.0) 少年至醫院就診時,雖然胸部觸診會疼痛,但肉眼看不到瘀青,X光也顯示沒有骨折。

從心電圖可見心臟跳動的頻律正常,不過有左束支傳導阻滯(leftbundlebranchblock,簡稱LBBB)的現象。

[1]也就是說心肌裡流動的電脈衝,在前往心臟左邊下面,那個叫做左心室的部位時,被阻斷或變得遲緩。

這可能會影響血液的輸送。

[2]他被留院觀察一夜,隔天早上回家。

預計一週後,至心臟科回診。

[1] 正常的心電圖。

圖/Madhero88onWikimediaCommons(CCBY-SA3.0) 左束支傳導阻滯的心電圖。

圖/Madhero88onWikimediaCommons(CCBY-SA3.0) 不料,才過五天,少年便猝死了。

[1] 為了釐清死因,驗屍團隊在二天後進行解剖。

他們發現少年的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1]該症狀的常見成因是心肌太過賣力運作。

[3]此外,心臟不僅有多處破損及血浸潤;盛裝心臟的心包裡頭,還有700毫升的血液,[1]差不多就是臺灣一般大杯手搖飲的容量。

[4]因此,他被認定死於心臟破裂導致的心包填塞(cardiactamponade或pericardialtamponade)。

[1]換句話說,因心臟受傷而流出的血液,在心包裏頭緩緩累積,使得內部壓力不斷升高,最後心臟承受不住,於是停止跳動。

[5] 在左心室後壁中央深色的挫傷處,放入刺針以展示破洞。

圖/參考資料1,Figure1(CCBY4.0) 追根究底探討起來,少年的心臟流血,是源自所謂的心臟鈍傷(bluntcardiacinjuries)。

[1]它雖非遭受外物穿刺,卻有幾種可能造成破裂的機制,例如: 直接衝擊胸口的外力,使心臟在胸骨與脊椎之間被擠壓。

[1,6]這也是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簡稱CPR)的罕見副作用之一,發生機率只有0.6%。

[7]請大家千萬不要因噎廢食,該救人的時候,還是要做CPR。

按壓身體的下肢和腹部時,突然增加靜脈的壓力,並間接提高胸腔內壓,因而壓迫到心臟。

[1,6]在瞬間加速、減速或旋轉的過程中,[1]扯壞了心臟本身的結構,以及它與血管之間的連結。

[6]爆炸事件改變受難者周遭的氣壓,朝著胸部直來的衝擊,造成看似微不足道的心臟挫傷,卻引發心肌壞死。

尤其是年輕人血流改道的功能較差,特別容易受到的影響。

[1] 這個案例中少年遇到的,應該是屬於上述的第一種情形。

他的前胸被油門把手擊中,心臟順勢往脊椎撞上去,並挫傷後壁。

心臟鈍傷從外表看不出來,又未必有明顯症狀,所以診斷時較具挑戰性。

不過,有些病患能迅速痊癒,不見得會產生致命後果。

事實上,驗屍團隊發現少年的心臟,也的確有一些復原的跡象,只是所受的傷害太大,於事無補。

[1] 為了安全起見,當醫療人員見到第一張心電圖有異狀,就應該持續再做幾張,觀察心臟的狀況。

同時,要反覆測量血液中肌鈣蛋白(troponin)的濃度,以協助判斷。

[1]肌鈣蛋白只有在心臟受損的時候,才會出現在血液裡,從其含量可以推測傷害的程度。

[8]值得注意的是,少年車禍後的驗血報告正常。

[1]這也是為什麼醫師通常不僅要為胸痛病患驗血,而且24小時內可能會抽血2次以上,注意結果是否隨時間變化。

[8] 嚴重心臟鈍傷的肇因,50%為車輛交通意外;35%是行人被車撞;9%與機車事故有關;而6%則是從高處摔落所致。

[6]臺灣有些都市交通繁忙,所以事故頻傳。

[9]若是不幸遭遇車禍,就算沒有顯著外傷,大家最好還是去醫院稍做檢查。

非當事輕便型機車。

圖/ElizabethMonFlickr(CCBY2.0)    延伸閱讀 保護腦袋都靠它!——安全帽的科學技術 備註 輕便型機車(moped)的排氣量在50c.c.以下,視覺上和小綿羊機車(scooter)最大的差別,在於駕駛座前方,沒有臺灣人拿來載小狗的那個腳踏板。

[10] 參考資料 GentileG,TambuzziS,GiovanettiG,etal.(2021)‘Suddendeathduetocardiaccontusion:Forensicimplicationsinararepediatriccase’.JournalofForensicSciences,66,5,pp.1996-2001.‘Bundlebranchblock’.(11JUN2022)MayoClinic.‘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25NOV2020)MayoClinic.黃韻文(01JUL2022)〈環保杯6大QA懶人包!今起帶杯折5元 杯子挑多大才夠裝?〉NOWnews‘CardiacTamponade’.(22OCT2021)ClevelandClinic.SinghS,HeardM,PesterJM,etal.(22MAY2022)‘BluntCardiacInjury’.TreasureIsland(FL):StatPearlsPublishing.YonezawaN,TakeiT,FujisawaM.(2021)‘Rightventricularblowoutrupturecomplicating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inapatientwithacutepulmonaryembolism’.BMJCaseReports,14:e245520.‘TroponinTest’.(09SEP2021)MedlinePlus.「道安資訊查詢網」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Accessedon17SEP2022)‘ScooterVsMoped–What’sTheDifference?’.TheBikeInsurer.(Accessedon16SEP2022)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胡中行 48篇文章 ・ 16位粉絲 +追蹤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

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模擬器 1 13小時前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3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3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7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鑑識故事系列:投資騙子MelissaCaddick自我截肢?!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鑑識故事系列:殺「人」取卵,產業蓬勃?! 鑑識故事系列:為破案結婚?!「SomertonMan懸案」 0 1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0 鑑識故事系列:嬰兒側睡,會猝死? 胡中行 ・2022/09/05 ・1949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嬰兒猝死(3) 胸腺(1) 解剖(10) 鑑識(17) 鑑識科學(17)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凌晨1點25分,女嬰被醫院宣告死亡。

[1]保育員現在若回想起來,可知道做錯了什麼? 傍晚7點,女嬰花40分鐘的時間,喝了一瓶120毫升的配方奶。

[1]嬰兒喝奶的時候,會順勢吞下氣泡,搞得滿肚子鼓脹。

所以他們有的邊喝邊打嗝;有些餐後才反應;[2]但這名女嬰倒是毫無動靜。

[1]嬰兒打嗝,或多或少會吐一點奶出來。

[2]保育員心想,要是睡到一半才吐,到時候又把奶水吸入呼吸道,那可就不妙了。

於是,特別將女嬰以向右側躺的姿勢,放在嬰兒床上,背後再撐一條摺起來的毯子。

[1] 這是女嬰生平第一次入住托嬰中心。

家長計劃讓她在此度過一夜,隔天便會來接她返家。

晚間10點50分,保育員巡房,發現那條毯子果然有用,女嬰維持本來的睡姿,絲毫不差。

誰知她的靜止不動,竟是連呼吸都沒了?!從這一刻起,保育員火速展開的心肺復甦術,後來也由其他人接力下去,一直到隔天凌晨醫院宣告女嬰死亡。

[1] 一具嬌小的遺體,躺在冰冷的驗屍檯上。

生理女性,七個月大,身高65.5公分,體重7.3公斤。

出生以來所有健康檢查的結果都正常;眼前除了心肺復甦術留下的痕跡之外,身體大致無恙,沒有任何外傷。

解剖後可見心臟和周邊血管仍有血液,而呼吸道沒有吸入奶水的現象。

死後採樣的血液與尿液中,無酒精或藥物殘留。

[1] 甲狀腺(thyroid)、氣管(trachea)和胸腺(thymus)的相對位置。

圖/InternetArchiveBookImagesonFlickr(publicdomain) 不過,解剖團隊在她甲狀腺與氣管交界處的兩側,看到二個小團塊,一直向下延伸至胸腺:左、右大小分別為1.8×1.4×1.0和2.2×0.6×0.6公分,加上胸腺共重45公克。

女嬰的氣管明顯地因為左邊團塊的體積較大,而被朝右邊擠壓。

這雙團塊的組織,與一般甲狀腺相同。

因此,女嬰被認為患有頸部異位性胸腺瘤(cervicalectopicthymus),[1]一種罕見的兒科病症,通常為良性。

[3]此外,她頸部的某些肌肉出血,而且兩片肺臟都嚴重阻塞和水腫。

[1] 女嬰頸部異位性胸腺瘤的解剖照片。

圖/參考資料1,Figure2(CCBY4.0) 嬰兒氣管內的軟骨尚未發育完全,[4]如果管壁長期受到外力壓迫,便容易出現氣管軟骨軟化症(tracheomalacia)。

[1]以往的文獻中記載的問題來源,包括:周圍血管病變、甲狀腺腫大、囊腫和甲狀腺瘤等;但這個後來被2022年《國際鑑識科學:報告》刊登出來的頸部異位性胸腺瘤,很可能是史上頭一遭。

或許當保育員將女嬰向右側翻轉,左邊那顆比較大的腫瘤在重力的影響下,更加向身體右側擠壓。

此時原本就脆弱的氣管,被嚴重堵塞,終致女嬰窒息。

周邊輔助呼吸的肌肉,甚至因為奮力運作而出血。

[1]至於肺部水腫,應該是始於氣管封閉時,用力吸氣帶來巨大的壓力,改變了肺部的血液和組織液的流動。

[5] 女嬰頸部肌肉出血的情形。

圖/參考資料1,Figure1(CCBY4.0) 總之,女嬰的頸部異位性胸腺瘤,顯然在側臥時壓迫到氣管,引發機械性窒息(mechanicalasphyxia),進而導致死亡。

[1]換句話說,保育員盡力預防嗆奶,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意外在所難免?然而,不管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為了避免嬰兒猝死症候群(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平躺才是唯一推薦的睡姿;除非嬰兒能夠翻身,側臥或趴睡都被認為是不安全的選擇。

[6]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狀告保育員,難說後者能否完全免責。

在女童死因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胸腺,是淋巴系統的一部份,負責生產免疫所需的T細胞。

其實頸部異位性胸腺瘤可以手術移除;[3]而在兒童時期最為活躍的胸腺,青春期後功臣身退,就會逐漸縮小並為脂肪所取代。

[7]先天性的氣管軟骨軟化症,一般則會隨著軟骨逐漸強壯,以及氣管的成熟,在18到24個月大的時候,自然痊癒。

[4] 遺憾的是,因為保育員善意的舉動,女嬰永遠等不到那一天。

   參考資料 YatsushiroaM,KatsuyamaaM,NakamaeaT,etal.(2022)‘Suddeninfantdeathduetomechanicalasphyxiacausedbyacervicalectopicthymus—Anautopsycase’.ForensicScienceInternational:Reports,6,100286.‘Howtobreastfeed’.PublicHealthEngland.(accessedon28AUG2022)ChangA,NatarajaRM,PudelE,etal.(2021)‘Diagnosisandmanagementofectopiccervicalthymusinchildren: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JournalofPediatricSurgery,56,11,pp.2062-2068.‘Tracheomalacia’.JohnsHopkinsMedicine.(accessedon27AUG2022)MesratiMA,JaouedO,MahjoubY,etal.‘Postobstructivepulmonaryedema:Afatalcomplicationinsuicidalnear-hanging’.SAGEOpenMedicalCaseReports.‘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IDS)’.(2022)MayoClinic.‘Thymus’.(15MAY2022)ClevelandClinic.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胡中行 48篇文章 ・ 16位粉絲 +追蹤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

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模擬器 1 13小時前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3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3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7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鑑識故事系列:投資騙子MelissaCaddick自我截肢?! 鑑識故事系列:車禍無外傷,心臟卻破裂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鑑識故事系列:殺「人」取卵,產業蓬勃?! 鑑識故事系列:為破案結婚?!「SomertonMan懸案」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