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異:擺在香港中醫發展前面的五大議題(文:趙永佳 - 明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食衛局顧問中醫師吳梓新也報告中醫在流感高峰期的角色,講解中醫如何對治外感病(流感)。
有中醫師在政府記者會上以官方代表身分發言,可見中醫作為一個 ...
主頁
每日明報
即時新聞
明報OL網
明報影片
明報健康網
訂戶專享
會員平台
文摘
即時首頁
港聞
娛樂
經濟
地產
兩岸
國際
體育
文摘
熱點
焦點
圖輯
新聞總覽
文摘
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
求同存異:擺在香港中醫發展前面的五大議題(文:趙永佳、施德安)(09:00)
prevnext
在剛過去的12月,政府舉辦應對季節性流感記者會,食衛局長陳肇始呼籲西醫和中醫一起對抗流感,同時強調政府對中醫的支持。
食衛局顧問中醫師吳梓新也報告中醫在流感高峰期的角色,講解中醫如何對治外感病(流感)。
有中醫師在政府記者會上以官方代表身分發言,可見中醫作為一個醫療專業,得到了更多的公眾支持和認可。
另一方面,食衛局亦已設立中醫藥處以推動中醫藥發展,聘請中醫師加入部門擔任顧問,設立中醫醫院提供純中醫及中西醫協作服務,並成立中醫藥基金鼓勵中醫藥理論、實務、專業發展及大眾認知的研究,為香港中醫發展在臨牀實踐、科研和政策發展層面,創造了更多空間。
然而,這並不表示香港中醫發展今後就會一帆風順。
儘管政府投入予中醫的資源愈見增加,但中醫仍未被正式納入公營醫療系統,衛生署及醫管局的診所及公立醫院還未提供資助中醫服務,中醫的就診率在過往10年也出現了停滯不前的趨勢。
但更重要的是,中醫業界內部對未來的專業化發展方向仍然存在若干分歧。
以下我們會為大家勾畫一下,中醫發展中期必須面對的5個關鍵議題,包括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中西醫的互動模式、中醫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中醫人力資源及執業考試,以及中醫專科化。
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2014年,時任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會興建中醫院,過去幾年政府成立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積極推動中醫醫院發展事宜;並預計於2024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由政府興建,及後由非政府機構營運。
不過,中醫醫院的運作模式在業界一直備受關注,其中主要涉及3個問題,一是在運作時所使用的治療方法,焦點在於中醫醫院應該是使用純中醫治療,還是中西醫合作治療,如果是中西醫合作應該是何種方式的合作;二是中醫醫院的功能定位,焦點在於中醫醫院應該是一間全功能醫院,還是一間專科醫院,也涉及中醫醫院應該以哪些病種為主要診療方向;三是中醫醫院的人才培訓,包括現階段香港是否具備中醫醫院需要的專業醫療人員及管理人員。
中西醫的互動模式中醫成為一個專業後,和西醫的互動愈來愈密切。
中醫未來在香港整體醫療系統不同層面的醫療服務中,和西醫有怎樣的合作和互動,卻是一重大課題。
有醫師認為未來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發展的大勢所趨,但不少中醫師擔心香港未來的中西醫合作模式,會參考中國內地的做法,即中醫院裏同時提供中醫及西醫服務,或者中醫師可以使用西醫的療法,如進行手術及開西藥。
亦有中醫師對內地的中西醫結合經驗持有強烈的批判態度,認為內地中醫院以西醫主導的經驗破壞了中醫的傳統價值,而香港則因為政策限制,反而保持純粹的中醫價值及治療方法。
雖然本地大學的中醫課程涵蓋現代生物醫學的知識,但香港現時的醫療法規不允許中醫使用現代醫療儀器及轉介檢驗,中醫師的權限和內地有所不同,故此未來的中西醫合作模式也可能和內地有所不同。
中醫未來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公共醫療是政府施政的重要部分,市民對公營醫療的需要日益增加,但中醫服務在公共醫療系統裏的比重還是有限。
政府在過去10多年內相繼成立18間三方合作教研中心,但診所並非全面獲得政府的資助,且由非牟利組織營運,而非衛生署或醫院管理局管理。
故此營運及資助模式經常備受業界人士議論,認為只有公營之名而沒有公營之實,無法如一般公營診所提供全面的資助服務予市民。
業界也相信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有助紓緩現時醫護人手不足的壓力問題。
近年每逢流感高峰期,當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就有業界人士聯署,呼籲政府讓中醫加入前線抗治流感的隊伍,更自發組織私營中醫診所延長服務時間,藉此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雖然如此,中醫服務的滲透率仍然偏低,政府雖然呼籲中西醫一同對抗流感,但似乎更多是呼籲私營中醫,而還未有探討中醫應該在公營系統裏扮演怎樣的角色。
中醫人力資源及執業考試中醫人力資源的供求問題以及如何評核專業資格,也是近年備受討論的議題之一。
2017年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指出中醫短期內會出現人手過剩,在內地修讀中醫本科課程的本港學生人數也會對中醫人手供應構成潛在影響。
上述報告在業界裏引起不少討論,業界人士紛紛對未來中醫人力資源過剩表示擔憂,認為會影響整體中醫行業發展。
過去10年中醫求診率開始放緩,可見私營市場對中醫師的需求,可能已經開始接近飽和,但潛在的中醫師供應卻可能繼續增加。
本港難以控制內地30所認可大學的中醫學收生名額,相對容易的方法是從考試評核來調整,成為合資格執業者的門檻。
對於如何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和怎樣控制供求比例的合理性,是要限制內地收生名額,還是調整執業試的難度以提高入行門檻,業界內出現了不同聲音。
再者,內地的中醫制度和香港大有不同,培訓內容也有一定差異。
中醫人力資源帶來的一個深層問題,目前的執業考試能否與時並進,所以也是一個契機去重新檢討執業考試。
中醫專科發展最後,專科發展是目前業界除了上述議題以外,較為重要的一個議題。
雖然仍未在公共政策層面及業界受到廣泛談論,但有醫師已經開始嘗試推動中醫專科化發展。
同時,中醫醫院的發展及與西醫的互動,必然會涉及中醫專科發展的討論。
中醫目前的分科是否合適,日後進一步專科化應該參考西醫的分科,還是根據中醫特色來分科,都是有爭議的。
有中醫師認為專科化發展可以提升中醫師的整體水平,也能提升市民對中醫的認可,但有中醫師認為中醫專科化發展必須非常謹慎,不可以隨便參考西醫現行的分科方法,否則會和中醫的核心精神有衝突。
按照我們的觀察,中醫業界對上述五大議題,眾說紛紜,不同背景中醫師的觀點,在業界內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分歧。
如果業界不容易形成共識,政府也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話對象,如此長遠對業界的發展有障礙。
究竟中醫業界的主要聲音對上述議題的看法是如何,其中在哪些議題存在共識,甚或主流看法,在哪些議題又存在巨大分歧?我們得到特區政府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現正進行一個名為「香港中醫專業發展研究」的大規模行業調查,廣發問卷給全港所有中醫師,希望透過這個研究,了解業界中醫師對香港中醫專業發展的一些重要議題的看法;並在整理業界的主要意見後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議,亦希望能協助業界整合意見,求同存異,進一步推動香港中醫發展。
研究得到各大中醫專業團體支持,希望在今年秋天能將數據整理發布。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聯席總監,施德安是香港研究學院高級研究助理相關字詞﹕編輯推介文摘
上/下一篇新聞
總編輯信箱
更正欄
明報即時新聞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醫走向衰落之根本原因及中醫發展戰略
2 中藥劑型落後是制約中醫發展的關鍵因素 ... 也可以說中醫正因為這些短處,當西風漸進之時,中醫的不足就明顯暴漏出來,中醫現在的困難歸根結底也是因為中醫自己啊!
- 2【來稿】中醫發展困難只是由於資源不足? - 香港01
【來稿】中醫發展困難只是由於資源不足? ... 但與此同時,政府及中醫業界的當權者,必須反思中醫專業發展上到底有何問題,才會致使中醫人數不斷增多 ...
- 3照現狀發展下去中國中醫會死—專訪中醫學者胡碧玲@ blog
然而不論是針灸、推拿、按摩、拔罐,還是食療和中藥,應該都是傳統中醫的多種治療手段之一, ... 胡碧玲感到中國中醫自己“不團結”,這將導致中醫發展困難。
- 4中醫發展困難的原因是什麼? - 劇多
中醫發展困難的最根本原因是中醫失去了醫政的自主權和話語權,至使中醫無法推廣開展,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生硬強行中醫藥按西醫藥標準執行,走廢醫存 ...
- 5中醫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中藥治療費用低醫生收入少嗎?
中醫發展困難原因跟不是醫生掙錢多少,真正的原因是中醫中藥在西醫管控下,發展不了,因為用西醫科學研究中藥的化學成分,和中藥毒性大小能不能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