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養標本採集的要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檢驗醫學——中華檢驗醫學網旗下微信公眾平台。

您的隨身微雜誌。

採血指征

一般患者出現以下一種體徵時可作為採血的重要指征:發熱(≥38℃)或低溫(≤36℃),寒戰,白細胞增多(計數大於10.0×109/L,特別有「核左移」時),皮膚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壓降低,C反應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現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或同時具備上述幾種體徵而臨床可疑菌血症應採集血液培養。

新生兒可疑菌血症,應該同時做尿液和腦脊液培養。

對入院危重感染患者應在未進行抗菌藥物治療之前,及時做血培養。

皮膚消毒程序

血培養為防止皮膚寄生菌污染,可使用消毒劑(碘酊或碘伏)對皮膚進行嚴格仔細的消毒處理,最大限度地減低皮膚污染。

感染性心內膜炎,特別是心臟瓣膜修復術的感染,可能由皮膚寄生的微生物引起(例如:表皮葡萄球菌或棒桿菌屬)。

因此,在採集過程中血培養的污染一定要減小至最低程度。

用做培養的血液均不應該在靜脈或動脈的導管中抽取,除非靜脈穿刺無法得到血液或用來評價與導管感染相關性指標。

如果抽取了導管血,也應同時在其他部位穿刺獲取非導管內靜脈血液進行血培養。

皮膚消毒嚴格執行以下三步法:①70%酒精擦拭靜脈穿刺部位30 s以上;②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從穿刺點向外畫圈消毒,至消毒區域直徑達3 cm以上;③70%酒精脫碘:對碘過敏的患者,用70%酒精消毒60 s,待酒精揮發乾燥後採血。

培養瓶消毒程序

①70%酒精擦拭血培養瓶橡皮塞,作用60 s;②用無菌紗布或無菌棉簽清除橡皮塞子表面殘餘酒精。

靜脈穿刺和培養瓶接種程序

①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間,為防止靜脈滑動,可戴乳膠手套固定靜脈,不可接觸穿刺點;②用注射器無菌穿刺取血後,勿換針頭(如行第二次穿刺,應換針頭)直接注入血培養瓶,或嚴格按廠商推薦的方法採血;③血標本接種到培養瓶後,輕輕顛倒混勻以防血液凝固。

立即送檢,切勿冷藏。

採血量:成人採血量是5~10 ml,兒童3~5 ml。

血液和肉湯之比為1:5至1:10。

血培養次數和採血時間

採血培養應該儘量在使用抗菌藥之前進行,在24 h內採集2~3次做血培養(一次靜脈採血注入到多個培養瓶中應視為單份血培養)。

入院前兩周內接受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連續3天,每天採集2份。

可選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藥物的培養基。

對間歇性寒戰或發熱應在寒戰或體溫高峰到來之前0.5~1 h採集血液,或於寒戰或發燒後1 h進行。

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採血培養的建議:①可疑急性原發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腦膜炎、骨髓炎、關節炎或肺炎,應在不同部位採集2~3份血標本;②不明原因發熱,如隱性膿腫,傷寒熱和波浪熱,先採集2~3份血標本,24~36 h後估計體溫升高之前(通常在下午)再採集2份以上;③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養持續陰性,應改變血培養方法,以獲得罕見的或苛養的微生物;④可疑細菌性心內膜炎,在1~2 h內採集3份血標本,如果24 h後陰性,再採集3份以上的血標本。

標本運送

採血後應該立即送檢,如不能立即送檢,需室溫保存或置35~37 ℃孵箱中,切勿冷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