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教您辨證補「4虛」,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滋補首先是補「虛」,其次是起「預防」作用。

然而,有不少人盲目進補,只要是名貴中藥,便一涌而上,認為越貴滋補效果越好。



其實不然,中成藥雖然具有作用緩和、持久、服用方便等優點,但使用不當也會出現不良反應。

因此,選用中成藥滋補要有的放矢,區別對待,辯證用藥。


1、氣虛:氣虛常表現為面色蒼白,精神萎靡不振,少言懶動,動則汗出、氣短,大便稀薄,小便滴瀝不盡等。

可選用人參健脾丸、人參養榮丸、參苓白朮散、十全大補丸、補中益氣丸等補中益氣。



2、血虛:血虛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眼花,失眠多夢,指甲色白,手足麻木,心慌易驚等。

可選用歸脾丸、十全大補丸、柏子養心丸、天王補心丹等補血養心。



3、陰虛:陰虛表現為體質消瘦,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口乾咽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等。

可選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麥味地黃丸、石斛夜光丸、大補陰丸、二至丸等滋陰降火。



4、陽虛:陽虛表現為腰膝酸痛,四肢不溫,疲軟無力,小腹冷痛,小便不利,陽萎早泄等。

可選用腎氣丸、左歸丸、金匱腎氣丸等補腎壯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