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最佳康複方法有哪些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生活中,腦癱是家長們都不陌生的疾病,也別是孩子很容易被這種疾病侵害的,所以作為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的,同時選擇正規醫院治療很重要的,那麼,小兒腦癱最佳康複方法有哪些呢?
腦癱最佳治療方法都會有哪些?在認識腦癱最佳治療方法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下腦癱的症狀:
1、俯臥位:因為焦慮性迷路反射延緩消失,嬰兒時期(3~4個月以後)表現是俯臥位時屈肌張力顯著的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於頭部;或不能夠抬頭,雙上肢不能夠支撐軀幹,肩部著床,臀部高舉;或上肢內旋、屈曲,兩手握拳,下肢伸直,內收內旋,足尖朝內;也會表現為一側異常,一側上肢肘關節屈曲、腕關節屈曲。
2、仰臥位:也受焦慮性迷路反射干擾,頭後仰,下肢伸直,有的時候呈角弓反張姿勢。
因為不對稱頸焦慮反射一直時間延長(正常兒童4~5個月時消失),表現為頭轉向一側時,枕部的一側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狀,面部一側上下肢伸直。
有時呈Mom反射狀姿勢。
有的時候呈雙下肢伸直。
四肢肌張力低下,仰臥位時腕、肘、肩、髖、膝、踝等關節都會同時平置於床面,呈青蛙仰臥狀
3、直立位:正常3~4個月的兒童當扶其腋下呈直立懸空位時,表現是雙下肢屈曲,6個月扶成直立位時,下肢能夠支持體重。
腦癱兒童直立懸空位時通常兩下肢內旋、伸直、足尖下垂,兩下肢因為內收肌張力增高表現為兩腿交叉呈剪刀狀。
腦癱兒童直立位時,頭、脊柱、足跟通常不能夠保持在一條垂直線上,髖腰部側彎;或表現為兩大腿內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著地。
4、坐位:由仰臥位牽拉成坐位,檢測者握住兒童雙手,緩緩從仰臥位拉成坐位,觀察在牽拉過程中姿勢的變化。
正常兒童4~5個月時頭即不再明顯後垂,兩上肢能主動屈曲。
3~4個月以後的腦癱兒童能夠表現為軀幹拉起,可是頭後垂;一側下肢伸直,足跖屈;雙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側上肢正常,呈屈肘動作,另一側伸直;牽拉的時候不經坐的過程直接成為直立姿勢;頭極度後垂,脊柱背屈。
是非常多家長在顧慮的情況,看著小孩飽受腦癱發作的困擾而有無能為力是非常多家長在面對的情況,但是需要人們家長朋友了解的是,腦癱發作並不會直接危害小孩的生命,所以家長對「究竟怎樣能治好腦癱呢?」這個情況不必太過顧慮。
腦癱發作會降低小孩的生活質量,所以關注做好日常護理至關重要。
一、日常生活能力康復訓練:練習翻身、坐起、站立、平衡、步行,作業醫治訓練。
內容以患兒能接受、配合為限,循序漸進地進行。
每日2次,每次20分鐘,連續進行,可依據腦癱患兒的具體情況增減強度。
二、功能鍛鍊:家長應幫助病人加強足尖、足背的功能鍛鍊。
患兒面對牆壁站立,然後緩慢前趴,直到跟腱處感覺牽拉為止,還可把雙腳尖轉向外側做相同動作。
患兒仰臥,俯臥位壓膝整足法,牽踝,搖踝法,達到糾正畸形的目的。
也可練習上、下台階走和跑步車訓練,在運動中牽伸痙攣的肌肉,加大活動範圍,協調步態。
三、智力及語言康復訓練:可依據腦癱患兒的患病情況及年齡採取針對性的智能及言語訓練,可採取聽語指圖、實物和數字辨認與分類、簡單的數字計算、複述性訓練等辦法。
四、語言訓練:家長應多鼓勵腦癱患兒說話,給與表揚,鼓勵患兒發聲的主動性,幫助患兒樹立說話的信心。
當患兒發聲時要立即回應,多啟發他表達想說的話,幫助其做好自我思想的表述。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小兒腦癱最佳康複方法有哪些有所了解了吧。
腦癱不會直接威脅小孩的生命,不過腦癱發作會直接導致小孩的生活質量下降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所以關注做好腦癱小孩的護理工作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相關文章連結:孩子走路晚、剪刀步應警惕腦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