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醫生「長」在基層,才能根治挂號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各地不斷落地的醫改措施在逐漸改變百姓以往的看病模式。

記者近日在北京、廣東、湖南、四川等地調研發現,目前已陸續在部分城市推進的「非急診全面預約」試點,並沒有徹底解決挂號難。

不少患者反映,預約挂號經常出現線上排長隊的現象,線上「挂號難」成了患者遇到的新難題。

聽起來像是預約挂號換湯不換藥,並沒有什麼用,其實不然。

從北京、廣州試點醫院反映的情況來看,預約挂號的效果其實是多贏的。

對於患者而言,由於簡化了挂號流程,患者的就醫體驗有明顯改善,也極大緩解了醫院周邊道路的交通壓力。

對於醫院而言,實行預約挂號後,醫院門診總量下降,常見病、多發病患者減少,疑難雜症患者增加。

更重要的是,網上實名預約對號販子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我們顯然不能因為線上排隊就否認了預約挂號的作用。

但不可否認,預約挂號的作用是有限的。

預約挂號的本質只是在現有的條件下,通過網際網路技術來調節資源、優化服務,方便患者就醫。

但是,技術手段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優質醫療資源短缺與分配不均的問題。

從數據統計不難看出,哪怕是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掛普通號和專科號並不難,一號難求的永遠是知名醫院知名科室的「專家號」。

無論是線下的有形長隊,還是線上的「隱形長隊」,其實質仍然是「大醫院一號難求,小醫院門可羅雀」的老問題。

網上挂號難也不是掛不到號,仍是結構性的挂號難。

因此,指望預約挂號這項便民措施來解決挂號難顯然是治標不治本,要徹底解決結構性挂號難,根本上還是需要健全分級診療體系,讓基層醫院實現分流才能實現。

目前不少患者不願意去基層醫院看病,主要因為對基層醫院不信任,畢竟最好的醫療資源和最優秀的醫生都集中在大醫院。

只有讓好醫生能夠「長」在基層醫療機構,患者才會「逃離」大醫院,首選基層醫院就診,喊了多年的分級診療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目前讓好醫生留在基層仍是障礙重重。

據媒體報導,一個基層醫生的年收入為7萬元,而大醫院的同級醫生可以拿到18萬元。

收入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個人對於未來的預期、社會地位、職業穩定性與上升性的各種考量。

如果不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就算全科醫生的數量足夠多,也很難讓他們留在基層醫院。

建立基層小醫院與大醫院人才培養合作、人才合理流動、大醫院醫生基層就診等制度,讓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傾斜,才能實現患者的分流。

當然,也要看到,網際網路技術也會帶來無限的可能性,會刺激出新的供給與需求。

比如,網約車就整體上擴大了傳統計程車的市場需求。

在醫療服務上,也有很大的空間。

比如,雙向互動的網絡評價系統可以讓一些基層醫生獲得更多患者的認可,給醫生帶來更多的職業認同感與成就感,這些口碑好的醫生也會讓更多患者願意在基層醫院就診;將一些常規複診放到網際網路上進行,也可以減少大醫院的挂號量。

這些在一些地方已有試水。

醫改牽一髮而動全身,挂號難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但只靠「單兵突進」也無法解決問題,仍然需要系統、綜合的改革向前推進。

如今,醫改進入深水區,留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也更具挑戰性,更需要我們拿出智慧與勇氣,一個個破解難題,才能帶給人民群眾獲得感。

(譚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