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精準分級診斷新突破——microRN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攝護腺癌是最常見的男性腫瘤之一,在美國它已經成為造成男性死亡的第二大疾病。

通常攝護腺癌的早期臨床表現並不明顯,診斷主要依靠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和穿刺病理活檢的方法。

由於攝護腺癌的中遠期預後比其他癌症要好一些,因此,對其正確的分級,則更有利於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以增加預後效果。

目前,臨床有一種叫做Gleason評分(GS)的方法,評價攝護腺癌的嚴重程度,GS大於等於8分的被認為是高危或極高危的患者,存在癌細胞浸潤和轉移的風險,對這種患者進行放療或手術會更加受益,而GS小於6分的則認為是低危的患者,這種情況下癌細胞相對穩定,因此這種患者只需要積極的隨訪即可。

然而,應用PSA和活檢的方法並不能很好的對攝護腺癌的程度進行分級診斷,因此,尋找一種更加準確和無創的診斷方法就變得尤為重要。

最近,Ali H. Alhasan 所在的團隊就利用檢測microRNA的方法在這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突破,相關的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了著名醫學雜誌《PNAS》上(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611596113 )。

那麼什麼是microRNA呢?這裡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種用於調節其他基因功能的信號分子。

通常在某些細胞發生改變的時候,其microRNA也會進行相應的改變,由於它的體積比較小,這樣它就可以較為順暢的通過一種叫做外泌體的物質從細胞中釋放到血液。

順著血液循環,它又可以到達較近或遠距離的器官和細胞,進而影響這些細胞的基因翻譯成蛋白質的進程,最終影響細胞功能。

如果是癌細胞,哪怕是非常少量的,以至於用普通的穿刺活檢也不容易發現,也會有一些特異性的microRNA釋放到血液中去。

因此,理論上只要能夠在血液中檢測到了這些特異性的microRNA就可以實現對疾病的診斷和分級。

Ali H. Alhasan這組科學家就是基於上面的假設著手研究的。

他們首先收集了處於不同分級的攝護腺患者血液樣本,同時又獲得了一些健康志願者的血液樣本作為對照。

而後,他們用了一種較為靈敏的Scano-miR檢測技術對血液中的microRNA進行檢測,並且在不同組別之間進行比較。

之後,又把比較有差異的microRNA在另一組獨立的樣本中用qRT-PCR的方法進行驗證。

最後一共發現了5種microRNA(miR-200c,miR-605,miR-135a*,miR-433,miR-106a),可以用於攝護腺癌的診斷和精準分級,其中miR-200c在全部的高危攝護腺癌患者都升高,而在低微和健康人上則表達量非常低。

為了知道這些microRNA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研究人員又進行了深入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它們調節的基因都與攝護腺癌的發病通路密切相關(上圖)。

應當說這項研究是解決攝護腺癌精準分層難題的一個突破,但是由於該研究納入的樣本還相對有限,因此還需要後續的擴大樣本量的研究,同時對於篩選到的microRNA的實際分子功能也還需要用試驗的方法進一步證實。

不過這一研究到可以作為我國該領域研究的一個借鑑,畢竟不同的種族可能在指標上會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方法學應當是統一的。

期待我國在這一領域也有更大的突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