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治療對IPEX無效 糞菌移植讓腹瀉男孩獲生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採用「糞菌移植」新技術巧妙治療兩名深陷腹瀉痛苦的免疫缺陷患兒。
近2個月的隨訪中,兩位小患者的腹瀉症狀均不同程度緩解,為後續治療搶得一線生機。
常規治療對IPEX無效
今秋將滿4歲的小文只有10公斤。
他從出生起就不曾有過成型的大便,稍不注意便發燒感染、腹瀉加重。
醫生診斷其為重度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及低蛋白血症。
經基因檢測,小文被查出是X連鎖多內分泌腺病腸病免疫失調綜合徵(IPEX)患者。
普通抗感染治療無法改善小文的感染腹瀉問題,目前醫學上唯一的根治方式是造血幹細胞移植。
今年7月,奄奄一息的小文來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醫院組成多學科團隊為其制定診治方案。
然而配型及志願者的篩查調度約需2個月,生命危在旦夕的小文等得起嗎?感染科團隊突然想到近年來諸多領域開始嘗試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糞菌移植。
就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
在感染科、消化科及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授張發明等合作下,小文通過「中華糞菌庫緊急救援計劃」實行了兩次經空腸管的凍存菌液復甦後的糞菌移植。
糞菌移植應統一標準
移植後,小文的大便次數明顯減少至每天3至4次,體重也增長了。
目前,小文順利完成了幹細胞回輸。
另一名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症患兒小濤也是受益者,8月接受糞菌移植後,目前已恢復到每天1次的排便狀態,體重逐漸增長。
普通大眾眼中的污物、排泄物,竟然是治療新技術?感染科主任曹清介紹,「這群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一直被認作是異物共存於人體內,直至本世紀,才有專家提出『腸道微生物是人類的一種特殊器官』的觀點。
」目前糞菌移植療法已廣泛應用於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炎症性腸病、頑固性便秘等疾病。
學界證實,它在艱難梭狀桿菌感染(CDI)、炎症性腸病(IBD)、功能性胃腸病(IBS)等疾病中均有一定療效。
專家呼籲,糞菌移植應與其他器官移植一樣形成統一標準,「希望未來可制定臨床實踐指南,開啟高質量的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驗證其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