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抗癌戰略轉變的生物學基礎與對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原載於《國際外科學雜誌》2015年第6期
1
百年抗癌現狀
癌症是全球性的健康危機,並已成為危害人類健 康的頭號殺手。
2009年全球新發癌1 290萬例,預計 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2 700萬例,其中死亡1 700萬 例。
經歷百年以消滅腫瘤為目的的「抗癌戰」,在常 見的癌症中,治療後5年生存率超過50%的仍寥寥 無幾,療效遠未臻於理想。
美國舉傾國之力,1971— 2011年40年間投入超1 000億美元,用於「抗癌戰
爭」,最終以失敗而告終,據統計,目前已開發國家癌症 治癒率為45%一50%,我國全國癌症平均治癒率只 有20%左右。
進入2l世紀,我國的癌症有增無減, 以原發性肝癌為例,無論發病率、病死率及住院總費 用均逐年增高,統計顯示,我國癌症患者從治療到死 亡平均治療費用為20萬~30萬元,而晚期惡性腫瘤 的生存時間平均不到3個月,治療成本過高,對社會、 家庭及個人均造成難以承受之重。
據統計,我國每年
新發癌症約350萬例,癌症死亡約250萬例,而且我 國癌症發病呈年輕化趨勢。
全國35—44歲年齡段 中,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241.6人罹患癌症。
近百年傳統的腫瘤治療學認為,根治癌症必須把 最後一個癌細胞殺死,否則癌症必將復發轉移,最終 導致患者死亡。
這一治療概念衍生於病原微生物學只有徹底消滅這些「病原微生物」和徹底清除癌症 「局部病變」或「區域性病灶」,人體才能治癒。
手術、
化療、放療是腫瘤治療的三大支柱利器。
通過一個世 紀的努力,應該說,20世紀是人類抗癌戰爭有史以來 取得最重大進展的時期。
但也應該看到,目前癌症的 過度醫療弊病已成流行之勢。
過度醫療是指超過疾 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手術、過 度化療、過度放療和過度診斷。
1.1過度手術
外科手術切除是治療實體瘤最有效的方法,經過 一個多世紀的檢驗,儘管手術切除指征一再擴大:根 治術——擴大根治術——超根治術等,但循證醫學證 據表明,手術擴大並未提高療效,即使早期肝癌根治 術後5年復發率仍達53%一60%,相反卻增大了手 術風險和併發症發病率,甚至損壞了機體的免疫功 能,最致命的是這樣做有促進殘癌轉移的作用,正如 湯劍猷院士指出「斬盡殺絕」方針並不能徹底解決問
題。
過度手術,在過去的一個世紀,即使在全球的主 要癌症中,提高5年生存率超過50%者屈指可數,但 卻成為抗癌治療中的一大弊病。
美國乳腺癌B.06 研究15年表明,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總生存率 (0S)、無瘤生存率(DFS)均無明顯差別,但保乳患者 生活質量則顯著提高。
2002年國際抗癌聯盟 (UICC)組織全球專家回顧性研究發現,全球60%已行手術的肺癌患者,是不應該手術或已不能夠手術
的。
在我國,這類情況更為多見,更值得警惕。
1.2過度化療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常見手段之一,經常是中 晚期惡性腫瘤治療的首選方法。
但是,化療僅對一部 分腫瘤有效,起到延長生命、改善生存質量的作用。
據歐美國家統計,在可以臨床治癒的約45%的癌症 中,化療的貢獻率僅約為5%(手術為22%,放療為 18%)。
每個化療藥物,對於特定腫瘤而言,存在最 佳劑量效應,但由於普遍存在恐癌思想(通常認為 30%~40%癌症患者死於恐癌心理)。
追求療效時,
醫患雙方均存在「寧左勿右」的心理,從而盲目增加 劑量或延長周期,致使不良反應嚴重增加,從而成為 一種不顧機體整體狀態的破壞性治療手段。
患者免 疫功能遭受重創,更易導致癌症的復發。
例如,對於 Ia期的胃癌或肺癌手術後5年生存率已可達到 90%,再加術後化療並無受益。
I、Ⅱ期的大腸癌通 常也不建議化療。
值得重視的是過度化療的危害,其 遠期不良反應還包括第二原發腫瘤的增加,生命臟器
貯備功能受損,生活質量明顯降低等。
不僅如此, 2010年曾益新院士報告:化療後普通癌細胞演變為 腫瘤幹細胞,成為癌症復發、轉移難治的根源。
湯釗 猷院士⋯發現,化療後,癌細胞運動能力與侵襲能力 都明顯增強。
1.3過度放療
放療作為局部殺傷腫瘤的常用方法,對某些腫瘤 的局部控制起重要作用,如鼻咽癌、食管癌、宮頸癌 等。
為提高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度、追求治癒率而盲目 增加放療劑量,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對瘤周正常組織的 損傷,如放射性肺炎、肺纖維化、食管纖維化狹窄吞咽 困難等併發症導致的身心痛苦已遠超腫瘤本身。
Daskivich等發現洛杉磯醫學中心低復發風險的前 列腺癌患者中,約54%接受了過度放療或不必要的
根治手術,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徒增身心和經濟 負擔。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有約80%的晚期癌症患 者身陷無休止地手術、化療、放療之中,有意或被迫接 受著超過疾病治療需要的「過度治療」,最終仍然痛 苦地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全球腫瘤患者也有1/3 死於不合理治療。
因為「過度治療」盛行,癌症患者 的病死率上升了17%。
過度醫療的根源既有醫學認知和患者認知的局
限,更主要的是醫學市場化機制的根源。
1.4過度診斷
日益敏感先進的診斷技術,加上部分臨床醫師的認識存在偏差,導致某些癌症的過度診斷和接踵而來 的過度治療問題。
其中攝護腺癌出現過度診斷機率 為90%,乳腺癌為45%~90%。
Sakr對創傷死亡的 525例屍檢發現,30歲左右的死者30%均發現前列 腺癌。
另有7%~39%中年婦女屍檢發現乳腺癌 微小病灶。
上述兩類受檢者生前並沒有「患有癌症」 或死於「癌症」,但隨著診斷技術敏感性提高,現在可
以很容易診斷出來,從而導致過度診斷。
美國報告1975—2005年30年間,5種癌症(乳 腺癌、甲狀腺癌、攝護腺癌、胃癌和黑色素瘤)發病率 增加了3倍左右,但這5種癌症的病死率卻沒有明顯 變化。
排除了由於診療水平提高、早期診斷、早期治 療,降低了病死率這種可能的解釋,韓啟德院士認 為另一種更加合理、可能的解釋是:近30年由於醫學 診斷技術的快速進步,查出了很多不治療也不會死的
「癌症」患者,人為地拔高了癌症發病率,此即為「過 度診斷」。
綜觀百年抗癌歷程,實行的是:「根除每一個癌 細胞」、「根治」、「超根治」、「趕盡殺絕」、「生命不息, 治療不止」等方針,事實證明這只是受錯誤認知支配 的「一廂情願」和不切實際的「妄想」,過去所謂的「綜 合治療」大多只是「消滅腫瘤+消滅腫瘤」的複合 模式,我們發現很多旨在「消滅腫瘤」的常用療法,如
肝癌的外科手術切除,斷絕肝癌營養供給的肝動脈結 扎術,經肝動脈栓塞化療、化療,甚至以抗血管生成為 目的的分子靶向治療等。
最終都有促進殘癌轉移、復 發的作用。
患者和醫務人員均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 價。
黑格爾哲理名言: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
要獲得 抗癌的自由就必須對「癌症」的必然作深入的研究。
2
癌症的定義
美國癌症協會首席醫療官奧蒂斯·布勞利強力 呼籲:「我們需要21世紀的癌症定義,而不是過去一 直使用的19世紀的癌症定義」。
(1)「癌症」是什麼?癌症為什麼會在全世界范 圍內普遍發生,並貫穿於人類的整個歷史和整個社 會。
英國科學院院士麥爾·格里夫斯通過他多維、系 統的研究,振聾發聵地闡明了:癌症是進化的遺產,是 地球生物數十億年進化過程本身的自然產物。
癌細 胞行為是我們進化和發育史的固有遺產。
自然選擇、 適者生存的法則要求細胞不斷進化,而進化源於 DNA突變。
基因變異或突變是進化的必然產物,進
化過程本身就是依賴於基因突變帶來的遺傳變異,而 進化要求的DNA複製和管理以及細胞自我修復和更 新能力,一旦這些逃脫機體免疫系統的監控就會產生 癌變,因此,我們的遺傳和生理組成天生具有發生突變和癌變的風險——這是難以擺脫的歷史和進化的 包袱;DNA的隨機變異導致了單個突變個體,但在進 化選擇壓力的攻擊下(如放療、化療等)又具有選擇 性生存優勢,由此出現了優勢克隆,進化的核心就是
克隆。
因此,可以說,癌症就是一場失控的達爾文進 化過程。
只要有進化就有會癌症!癌細胞行為是我 們進化和發育史的固有遺產。
換言之:基因內沒有變 化就等於沒有癌症,基因內沒有變化就等於沒有進 化,也就沒有我們。
癌細胞積累的突變使細胞獲得選 擇優勢,面臨抑制信號仍不斷克隆,完全拒絕細胞自 然死亡指令而保持永生,並且具有突破正常界限和居 住限制而不斷擴張領地的能力。
癌症不僅僅是對進
化的拙劣模仿,而且它就是依據達爾文基本原理的一 種進化形式,與通常的進化特別是進行無性繁殖的物 種的進化原理同出一轍。
癌細胞克隆選擇壓力來自 機體和癌細胞本身的生理和物理學的約束,而診斷後 進行的治療性干預,對存活下來的癌細胞提供了強烈 的選擇壓力,在這樣的進化壓力下,肯定會存在克隆 逃逸這個與生俱來的遺傳風險。
按照我國2014年發表的統計數據測算,國人在 一生中罹患癌症的累積風險為22%。
美國霍普金斯 大學在2015年1月份《科學》雜誌報告:人體組織內 正常幹細胞的分裂數與該組織癌症發病率之間的相 關性達0.804,即高度相關。
統計模型顯示:組織的 癌症發病率是這一相關性的平方,以百分比的形式表 達就是65%。
按我們平均壽命75歲粗略估算一下體內存在癌 變風險的基因和細胞數量,我們身體每個細胞內有 30 000~40 000個基因,我們每天通過細胞分裂製造 多達1 X 1011(1千億)個血細胞和類似數量的小腸細 胞,約每100萬個基因拷貝中會有1個發生序列錯誤 或突變,每個基因複製1 x 1011次就意味著許多突變 不可避免地發生。
如果只需要一個突變細胞就能致
癌,那麼,1×1011個細胞就是個駭人聽聞的數字。
進入21世紀,日益認識到癌症的確是源自於癌 症幹細胞或癌症增生細胞。
癌症幹細胞是癌症進化 的驅動器也是癌症治療的「真正」目標,只有在這些 細胞被殺死或強制進入穩定、靜止的狀態才有可能消 滅或控制癌症。
癌症幹細胞這一概念有力地證明了 癌症發、展進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達爾文自然選擇和 進化過程。
著名生物學家狄奧多西。
杜布贊斯基名言:「如
果不從進化論的角度分析問題,生物學的一切都將變 得無法理解。
」
(2)癌症是全身性疾病,整個一個世紀,人們一直認為癌症是一個以腫塊為表現的局部病變和區域 病變。
以傳統的殺滅(切除、放療等)對抗性方式向 癌症宣戰宣告失敗了,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 國際癌症預防聯盟(CPC)2002年均承認了這一事 實。
美國著名腫瘤學家哈納漢總結道:過去的路走不 通了,必須作出改變了,「但最首要最根本的改變還 有賴於觀念的更新」。
這種更新之一就是:癌症是以
局部組織異常增長為特徵的全身性疾病:①從細胞水 平來看,即使很小的早期癌腫,血液里已出現循環中 的癌細胞,但這不等於轉移,據統計1萬個癌細胞進 入血液,還不到一個癌細胞最終能形成轉移灶。
②細 胞水平的癌變機制研究表明:腫瘤的產生實際上是體 內原已存在的幹細胞未成熟分化的過程;腫瘤幹細胞 是存在於腫瘤組織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幹細胞性質的 細胞群體,它們是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無限增生能
力的細胞;具有不定向分化潛能,是腫瘤形成的起始 細胞並維持腫瘤的生長;它們對放療/化療不敏感,是 腫瘤轉移、復發的根源,在腫瘤發生、發展和轉移過程 中起關鍵的作用。
腫瘤於細胞往往是胚胎髮生的特 定階段曾出現過的成分,因此人體與生俱來就「潛 伏」有腫瘤的「祖」細胞。
目前多種原發性腫瘤,如白 血病、乳腺癌、攝護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結腸癌、 卵巢癌、黑色素瘤、惡性神經膠質瘤、頭頸部鱗癌、肺
癌等均已成功分離出並進一步證實了腫瘤幹細胞的 存在與作用。
③從分子水平研究癌症形成機制發現: 在人體正常基因中涉及腫瘤發生的基因有兩大類:一 類稱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存在於每一個生命細胞 中,這也是常人所說「人人體內都有癌」的原因。
現 已鑑定的原癌基因有100多種(如RAS、FOS),其特 點是它們的異常表達(如錯誤編碼、調控表達錯誤) 可以引導腫瘤發生。
另一類稱為抑癌基因,現已鑑定
的抑癌基因有30多種(如P53、PTEN),它們在體內 的正常功能是抑制腫瘤發生,當其丟失或失活可推動 腫瘤發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均為人體正常基因,與 生俱來。
在功能上覆蓋細胞周期、細胞凋亡、免疫監 控、DNA修復等不同的控制環節,不同腫瘤其癌基因 或抑癌基因也不同。
(3)癌症是一種慢性病:WHO在2006年正式公 布癌症是一類「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 病」。
這是因為:①癌症的發現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癌症是從單個細胞的染色體基因突變、累積發展而 來,這需要經歷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要經歷多個時 相、多因素、多基因、多個階段的發展過程,通常需要 10~20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顯現。
②從自然病程來
看,即使過去被稱為「癌中之王」「急性癌」或「颶風癌」——意指猶如刮一陣颱風來勢兇猛、瞬間殞命的 原發性肝癌,大多病理學家認為其發生髮展過程最少 要經過正常肝細胞——腺瘤樣增生——不典型腺瘤 樣增生——早期肝癌這幾個階段,這個過程需幾年、 十幾年至幾十年,由最早證實B型肝炎開始至亞臨床 肝癌(無症狀、體徵的早期癌)發生,中位時間為10年 左右;由最早證實為肝硬化算起,其中位時間為5年,
據此推算,肝癌的發生、發展至少要經歷10年以上時 間,從亞臨床肝癌至肝癌末期,至少有2年時間;乳腺 癌從單個癌變細胞發展到臨床體表可以摸到最小體 積1 cm3的腫物,需經過40次的細胞倍增時間,平均 隱匿時間約12年(6—20年),確診後的自然病程也 有26.5~39.5個月。
③從屍解報告來看,已被反覆 證明了的事實是:屍檢發現的惡性腫瘤遠比臨床表現
的癌症要多得多。
據報告在80歲左右老年人屍解中 25%~100%均可能發現隱匿性、無任何症狀的腫瘤, 說明人體可以帶癌長期生存。
癌症也和大多慢性病 一樣,有一個較長的潛伏期,從發作到死亡通常也有 較長的發展過程。
因此,這種慢性病,也為我們提供 了一級預防(病因預防)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 間和空間。
3
思考與對策
(1)癌症是生命進化的自然產物:只要有生命的 微進化、有基因突變、有克隆就會有癌症。
癌細胞作為 一個生命體,它也遵循適者生存法則。
因此,我們對腫 瘤學家、外科和內科醫師治癒癌症的期望應該更加合 理一些,奢言「消滅」、「根絕」癌細胞都是徒勞和不切 實際的,與其採用斬盡殺絕、消滅癌腫純「戰爭模式」的 戰略,不如採取控制腫瘤、「與瘤共存」或「帶瘤生存」
的方針。
國人一生中罹患癌症的累積風險約為22%, 因此,我們應將重點前移放在儘量減少自然選擇帶來 的壓力導致癌細胞積累新突變的可能,亦即,儘量預防 和減少導致癌突變的致癌風險因素上。
例如吸菸和被 動吸菸,據格里夫斯統計,每1 000個終身吸菸的男性 中,平均會有250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包括肺癌,「中 獎」機率為25%,吸菸,可以縮短預期壽命平均15年,
並「在極其悲慘的境況中走向終點」。
我國吸菸者 超過3億,7.4億非吸菸者遭受二手菸危害,每年有約 140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疾病。
目前癌症死亡人中,至 少有30%是吸菸所致。
男性肺癌死亡人中有約87% 因吸菸所致。
女性肺癌死亡人中約70%因吸菸所致。
停止吸菸成人癌症風險可減少1/3;在病毒相關性癌 症中,抗B肝和C肝病毒可預防肝癌;抗EB病毒可防 鼻咽癌和某些淋巴瘤;抗乳頭瘤狀病毒(HPV)可防宮
頸瘤;消滅胃幽門螺桿菌有望治癒胃淋巴瘤和胃癌。
WHO指出:癌症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病,80%的癌症的 發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與癌相關的不良生活方式 包括:不合理的膳食、飲用水、空氣、缺少運動、抽菸、喝 酒等。
這些也是癌症一級預防的重要內容和措施。
WHO明確指出:約1/3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癌症是 可以早期發現和治癒的;另1/3的癌症可以提高生存
質量,延長壽命。
1998年第17屆世界腫瘤大會明確呼 吁:「人們若想遠離癌症,最有效的途徑是徹底改變不 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 癌症既然是多因素、多階段致癌突變的積累而 成,過程漫長而緩慢,而且以癌基因、抑癌基因和癌症 幹細胞為主導:既然腫瘤的發生脫胎於艱苦的對生命 各道防線的突破,這就表明生命系統必然存在有很強
的防治腫瘤的能力,我們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因此,在本世紀,就有可能採用「誘導分化」的戰略,使 癌細胞分化改變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細胞。
2009年 《細胞》雜誌論文證實「誘導分化治療」可抑制乳腺癌 幹細胞的增生。
筆者曾採用「誘導分化劑」三氧化二砷(砒霜)加手術治療1例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男 性,44歲,房地產商,當地發現時確診為肝癌晚期,巨 塊型癌肝內播散,左腎上腺轉移,雙肺轉移,顱內多發
轉移,肝功能及全身狀況良好,患者訪遍京、津、滬均 被拒絕治療。
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簽下「生 死狀」強烈要求治療。
2010年9月17日行減瘤切除 肝Ⅷ段巨塊肝癌及腎上腺轉移癌。
術後8 d採用三 氧化二砷17 mg靜脈滴注,2周加日達仙皮下注射 等,治療後出院,1個月後重複,共輸注8次,截止到 2011年6月患者已穩定生存9個月,病灶無明顯增 大,出院返回海南,患者自駕車出遊,肇事,車撞樹,腦
疝形成,當地醫院因其顱內多發轉移灶,拒絕開顱,腦 疝死亡。
對這樣1例晚期肝癌患者,手術後能穩定生 存9個月,死於車禍,是否與「誘導分化劑」三氧化二 砷的使用有關?值得探索。
(2)癌症是全身性疾病:因此當今臨床醫學「殺 死」癌症的主要手段:手術切除、放療、化療均無法達 到對腫瘤組織完全清除,不僅如此,還很難避免不對 機體和正常組織帶來傷害,有時這種傷害是致命的。
「殺癌」三大武器作為自然選擇的一種手段,如同一 把「雙刃劍」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對癌細胞帶來 了進一步的選擇壓力,促使新的突變發生,協助篩選 出更抗擊打、更易轉移、耐藥、耐射線、更難以對付的
「優勢」癌細胞。
因此,對癌症治療必須實現從過度 治療到適度和諧的轉變。
採用上述療法應權衡利弊、 把握程度、採取合理、適度、綜合的治療。
避免對機體 的傷害。
癌症起源於癌症幹細胞,癌症幹細胞是整個過程 的驅動器,因此,癌症幹細胞是治療的「真正」目標, 只有在這些細胞被殺死或強制進入穩定、靜止狀態才 有可能控制或消滅癌症。
因此識別、分離出各類癌症 幹細胞並研究它們的具體功能特性,再加以調控,是 控、治癌的極其重要的一步。
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本質,要求治療必須採取多 層面、多渠道、多學科、整體綜合的治療模式。
隨著癌
基因、抑癌基因、人類基因組研究的進展,已可通過驗 血甄別出不同癌症的「易感人群」,然後對「高危」對 象監測和採取預防措施;診治方面,將出現新的、準確 的、早期診斷分子指標,分子分型指標和分子預後指 標以及多分子靶向治療等。
個體化治療應根據患者 部位、病理性質、分期、基因分型、體質、免疫狀態、心 理狀態等實際綜合情況進行。
(3)癌症是一類「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 性病」。
定義為慢性病,為癌症的防治預留了很多空 間。
慢性病的涵義是疾病的發生、發展緩慢、痊癒也 慢。
這就要求我們要將臨床工作的重點往前移,有充 分的時間進行一級預防——病因及致癌因素預防,或 二級預防——力爭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對 於已發展形成的癌症既然無法「完全消滅」,就不妨采 用合理、適度、綜合的控制治療,把癌症的進展速度緩
慢下來,把癌症變成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可以控制的 慢性病,帶癌生存或患者與癌症長期和平共處,而不是 像過去手術切除、放療、化療「三光」措施輪番上,讓患 者與癌症拼個「魚死網破」,生存質量很差,患者每日提 心吊膽地生活在癌症的恐懼之中,或生活在「殺滅」療 法常有的不良反應對患者身心的摧殘之中。
美國近幾年,人們對待癌症的態度已發生了翻天 覆地的變化,對於晚期癌症的治療已從一場與「絕症」 你死我活的「戰爭」,轉變為像對付一類慢性病,越來越 多的患者一邊與癌症抗衡一邊享受著積極、忙碌的生 活。
什麼是合理、適度的抗癌治療?2003年第26屆國 際乳腺癌大會上已明確指出:乳腺癌手術應從過去的 以擴大根治術為代表的「最大耐受性治療」改變為改良
的或保乳的「最小有效性治療」;化療要從過去大劑量、 長療程轉向最適量和療程;放療也要從傳統的包括區 域淋巴結的大野照射轉向強調目標性的小野照射。
總 之乳腺癌強調適度的最小有效性治療。
因為癌症只是「慢性病」,故以前只是針對慢性 病的「姑息治療」,應貫穿於所有癌症患者治療的全 過程。
2012年《科學》雜誌撰文把晚期乳腺癌列為 「姑息治療」有效的癌種,對中晚期癌症患者行積極
有效的姑息治療,不僅可改善生活質量,還可以延長生存期。
「姑息治療醫學」近年已迅速發展,「姑息」 一詞的內涵,其廣度已遠超出對症治療的範疇,深度 也拓展至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的層面,蘊含著 積極主動的醫學服務理念。
何裕民教授在「癌症只是慢性病」一書中寫道 「人們循此新共識——癌症只是慢性病,平素注重防範,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優化個性與心理⋯⋯,也許人 們面對癌症就會像今天面對炎症與冠心病一樣,多了 份自信與從容,少了一份恐懼與盲目,自然也就有了 更好的生存質量和更長久的生存時間。
到了那時,人 們才可以自豪地說,人類與癌症抗爭已進入『自由王國,已能較自主地『與癌共舞』了。
4
小結
20世紀人類抗癌取得有史以來重大進展。
但 「抗癌戰爭」斬盡殺絕戰略明確宣告失敗。
目前癌症 過度醫療已成公害。
癌症本質是一場生命進化過程 失控的自然產物,癌症幹細胞、癌基因等的確認進一 步證明這點。
癌症既是全身性疾病,又是一種可治 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病。
21世紀防、抗癌戰略 要求必須將臨床工作重點前移:重視病因及致癌因素 的戒斷,改變生活方式、改造機體為治本之道;力爭早
期發現,採用「誘導分化治療」改造癌細胞令其「改邪 歸正」;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採用合理、適度、綜合的 最小有效性治療控制腫瘤,爭取帶癌長期生存,與癌 共存,把姑息治療貫穿於始終,重視生存質量的改善, 以人為本,將「治療患者的癌瘤」觀念轉變為「治療帶 癌瘤的患者」。
參考文獻(略)
(收稿日期:201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