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醫醫院院長楊斌:發展中醫首先要建立文化自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桂林市中醫醫院院長楊斌眼裡,中醫院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提升員工的文化自信。

建於1958年的桂林市中醫醫院,今年將迎來60華誕。

從1985年來到桂林市中醫醫院,現任院長楊斌陪伴醫院走過了33年。

其中13年,楊斌擔任這家醫院的掌舵者,這並不算短的時間,讓楊斌和桂林市中醫醫院有機會,一步一個腳印將夢想變為現實。

從不到400名員工,到現在的1000多名員工,桂林市中醫醫院的發展不止體現在規模上,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自信。

做別人做不到的

在桂林市不大的區域內,聚集著10家三級醫院,除了市級醫院外,還有省級醫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和部隊醫院,內部競爭已然激烈。

而距離廣州、南寧、長沙、貴州等省會城市僅2個多小時車程,便捷的交通更是加劇了這種競爭。

因此,很長一段時間裡,楊斌思考的主要問題是,桂林市中醫醫院如何脫穎而出,做出特色?

縱觀全國的中醫院,楊斌發現,只要集中發展好一兩個優勢學科,便可以形成特色,打響品牌。

如何選擇特色學科?楊斌選擇了走差異化路線,即「別人不做或做得少,中醫又能發揮優勢的學科」。

結合桂林市中醫醫院的發展歷史,乳腺科、骨科和康復科這些中醫傳統學科成為「種子選手」。

為了給這些學科發展增添動力,楊斌大方給出了承諾:「只要哪個科做成國家重點專科,就給一棟樓。

在乳腺科的發展上,桂林市中醫醫院直接對標國際水平,每年都安排人員到國外研修,還與德國奧登堡大學醫院乳腺醫療中心協作。

這樣做的效果很明顯——乳腺科不僅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還通過了歐洲標準乳腺中心(EUSOMA)認證。

目前桂林市中醫醫院乳腺科年門診量6萬人次,其中外地患者占40.3%,「雖然有103張病床,但常常不夠用」。

主攻康復科的起源是,楊斌發現西醫醫院不太關注做系統的康復治療,「那我們就來做,不僅要做,還要做出中醫的特色來。

」將中藥的內治與針灸、推拿、刮痧、外敷、貼膏藥等外治與現代康復相結合,桂林市中醫醫院康復中心在桂北地區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在骨傷科的治療上,該院在弘揚傳統正骨手法的基礎上,專門研製了跌打散、鬱金散、跌打鬱金膏、駁骨膏、跌打追風酒、損傷外洗合劑等20餘種中藥製劑,因特色明顯200張病床常常不夠用。

其內分泌科在廣西率先開展了「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術」治療糖尿病足,並且建立了廣西首家糖尿病足病工作室。

這兩個科也先後建成國家十二五重點專科。

「其他醫院沒解決好的問題,在我們這裡解決了,這讓我們很有成就感。

」這是差異化發展帶給楊斌和桂林市中醫醫院的「甜頭」。

在此基礎上,他下一步計劃將桂林市中醫醫院建成科室齊全、特色明顯,並能代表桂北地區中醫水平的區域性中醫診療中心。

培養人才,自信和自豪最難得

「科室齊全」這一目標,對如今的桂林市中醫醫院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人才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想開設什麼科室,就能馬上實施」。

在楊斌任院長之初,這是很難想像的。

提到引進人才,楊斌用了「撿漏」這個詞。

他分析道:「就人才引進而言,地市級城市沒有省會城市的優勢,要想引進真正拔尖的人才,只能努力撿漏。

」意識到這一點,楊斌將重點放在了培養本院已有人才上,對此他也特別捨得「下本錢」。

10年前,桂林市組織醫生出國進修,由於花費較大,很多醫院猶豫不決,楊斌卻毫不猶豫地鼓勵大家報名參加。

在國外學習過的他深知,走出國門對一個人的見識和眼界有多大的影響。

此後,送骨幹到國外進修成為桂林市中醫醫院培養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

現在,桂林市中醫醫院每年都安排人員赴德研修,緊跟國際學術前沿,還與德國奧登堡大學醫院乳腺醫療中心協作,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除了送出國門,楊斌還組織員工成批到國內其他醫院學習,例如到廣東省中醫院學習管理和技術,到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學西醫等。

為了讓走出去的人安心進修,桂林市中醫醫院還給他們在醫院附近租房,解決其後顧之憂。

能力上的提高自然可以靠學習獲得,但要想從心理上提升員工的精氣神,不是只靠肯下本錢就能解決的。

任院長之初遇到的一件事讓楊斌印象深刻:部分科室遇到一些疑難危重病例會偷偷把病人轉到其他醫院。

「將能夠體現能力的病例都轉走,只留下能輕鬆應對的小病,那有什麼意思?」楊斌分析,這背後其實是對自己技術的不自信。

在西醫進入中國並蓬勃發展後,中醫院員工缺乏自信是一個普遍現象。

怎樣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打從心底認同自己所從事的中醫?

一個人要悅納自己,就得大大方方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醫院也是如此。

楊斌首先從醫院的建設上入手,在醫院門診、病房、辦公室等地方增設了很多中醫元素的設計,此外,醫院還放置了很多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中醫名家的雕像。

「要讓人一進門就能感受到這裡是中醫院。

」楊斌還鼓勵本院醫生積極參加學術活動並在活動上發言,展示自己的才華。

在院內,他也努力給員工搭建平台,「只要做得好,就放手讓他們去做,業績好的科室給他們配置最好的設備」。

給最好的科室最優質的資源,不僅讓他們更加有成就感,也能為別的科室起到榜樣的作用。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比技術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中醫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當好區域中醫藥領頭羊

在人才的培養上,楊斌不僅只有循循善誘的鼓勵,更多的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作為桂北地區最大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桂林市中醫醫院承擔著當地中醫人才培養的責任。

尤其是隨著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基層中醫人才的培養和基層醫院中醫診療的實踐,都亟待規範。

楊斌將從事中醫的醫師和中醫類比為廚師和中國菜,「並不是每個中醫都掌握了最好的技術,每個中醫師的水平都不一樣,但不能因為廚師不好就說中國菜不好。

」培養一批優秀的中醫人才,是傳播中醫技術最好的方法。

楊斌希望在國家規範的基礎上做一個「桂北標準」出來,明確一個中醫診所管理層有多少個,工作室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醫生需要具備何等水平等等。

除了中醫診療,中藥的價格和質量也亟待規範。

「規範藥材的種植、加工,這都是我們要做的事。

」這是他心裡「桂林市中醫醫院作為區域領頭羊,該有的領頭羊的樣子」。

管理桂林市中醫醫院這麼多年,他深知品牌來之不易,不希望被「外面掛個牌子就開始做中醫,最後卻看不好病」的混亂局面,把中醫的品牌搞臭。

在多年的實踐中,桂林市中醫醫院有不少經驗可供借鑑,楊斌希望針對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做一個標準,哪些技術簡便易行,哪些效果好,哪些是中醫特色……他既希望桂林市中醫醫院栽的樹可以讓後人乘涼,也希望這些大樹能讓更多後人維護中醫這個大環境,最終聚木成林。

定個小目標:打造中醫國際交流窗口

位於旅遊城市桂林,桂林市中醫醫院向世界傳播中醫可謂近水樓台。

楊斌介紹,桂林市每年接待遊客近8000萬,其中外籍遊客近300萬,「相當於每天有近1萬國際遊客來到桂林,這正是一個讓世界熟悉和了解中醫的機會。

」楊斌希望藉助桂林市豐富的旅遊資源及國際合作優勢,將桂林市中醫醫院打造成中醫國際交流的重要窗口,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作為健康旅遊示範基地,桂林市中醫醫院負責桂林崇華中醫藥文化街的一些醫館運營,楊斌希望將這條文化街打造成桂林中醫國際對外交流窗口。

經過多年的對外交流,桂林市中醫醫院不僅掛牌中歐乳腺專科護士培訓學校,簽約成為瑞士華夏中醫學校實習基地,還吸引了多家東協國家醫療機構來院交流,並派遣多名骨幹到國(境)外醫療機構指導開展中醫診療技術。

從管理一個科室,到管理一家醫院,再到肩負起向世界傳播中醫的責任,這是楊斌職業生涯的意外收穫。

因為從讀書時起,他的志向就是做一名好醫生,他調侃:「三十幾歲剛做院長的時候,還隔三差五跑到手術室做手術,那時候我是『一把刀』,如果當時沒有做院長,去搞科研,可能也是一個有名氣的專家了。

」由於繁忙的工作,「一把刀」沒能堅持下去,但每周二出門診楊斌堅持了下來。

30多歲開始掌舵一家醫院,一路走下來除了不斷地學習,還有對身邊的人尊重:對年長的醫生尊重,是事事多與其商量;對員工的尊重,就是給予其鼓勵和發展空間;對中醫的尊重,是眼裡不容沙的態度。

人物名片:

楊斌,桂林市中醫醫院院長、中共桂林市中醫醫院委員會副書記、桂林市皮膚病醫院院長(兼)。

桂林市中醫藥學會會長。

從事中醫骨傷治療和醫院管理工作33年,熟練掌握中醫藥理論,能運用所學知識對骨傷科常見疾病和疑難病開展診療活動,先後二次送國內外專業進修學習,自行設計的一種「骨折夾」獲國家發明專利。

在骨科的關節鏡、血管皮瓣等方面不斷鑽研努力,發表學術論文,有所建樹;注重業務方面的經驗總結提高和新技術、

新成果的推廣,參與二部骨傷科專著的編寫,發表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先後獲得廣西醫藥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獎、桂林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2015年全國首批專科專病建設管理先進個人、首屆中醫藥科技推廣工作先進個人及桂林市名中醫的榮譽。

文:徐青 圖:徐志翔 詹金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