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開背,通絡祛濕正當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開春做背,能活百歲」。
廣東省中醫院大院傳統療法科主任陳秀華教授指出,開背,能疏通經絡,利濕排濁,祛病延年。
因為身體內積聚了一個冬天的寒濕、毒素、淤濁等,在這個季節是最好排出的時候。
為何春天適合開背呢?
陳秀華解釋,春季萬物更新,陽氣萌動,生髮的陽氣對全年的養生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且春為四季之首,人體在經過夏長、秋收、冬藏三個季節後,體內已蓄積較多元氣,只有順應春生的特性推陳出新、暢發生機,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旺盛,才能保證一年的良好精神狀態。
什麼叫開背?要如何開?
什麼是開背?即是以人體背部督脈、膀胱經為主,通過刮痧、拔罐、平衡火罐、按摩等療法暢通身體氣機、升發陽氣、祛寒排濕、活血通絡,以達到祛病保健之效果。
陳秀華解釋,背部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之陽經;膀胱經上則有人體五臟六腑相對應的俞穴,這些俞穴是運行氣血、聯絡五臟六腑的通路,適當刺激之可以起到振奮五臟六腑陽氣的作用。
因此,開背不失為春天伊始,順應時氣,除疾養生的一個合適選擇。
適合開背的平衡火罐你了解嗎?
大眾對於刮痧、拔罐、按摩等療法並不陌生,但對這種專門針對開背的平衡火罐你了解嗎?陳秀華解釋,該療法有別於我們平常所說的火罐療法,它屬於平衡針灸療法的一種,自1984年起應用於臨床,手法由當初的三種發展到現如今有十餘種,包括推罐、閃罐、擦罐、振罐、抖罐、彈罐、摩罐、搖罐、留罐等),視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手法。
平衡火罐與平時我們所說的拔火罐不僅是手法上不同。
兩者可有效激發經氣,疏通經絡使各經脈氣血運行通暢,反射性地引起中樞神經向應激態轉變,陳秀華稱,平衡火罐則專門從背部經絡入手,通過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溫熱效應,從肺俞至膀胱俞,調節五臟六腑的氣血;尤其能令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疏通、祛濕排毒,不但可以祛除身體的寒濕淤毒,還可以促進代謝,排出毒素
舒筋通絡;在人體頸背腰足太陽膀胱經上拔罐,起到調節和緩解機體疲勞,改善睡眠、疏肝理氣、利濕通絡、調和陰陽的功效,治療頸肩腰腿痛和慢性疲勞綜合徵等亞健康症狀。
平衡火罐治療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
這是一種正常反應,通常「痧斑」數日後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
一般實證、表證、熱證較容易出痧,療效還與出痧的多少有關。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平衡火罐
要提醒的是,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等慎用,以及極度虛弱者、老年人、久病者、消瘦者最好慎用此法。
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也不適合做平衡火罐;皮膚高度過敏者,或潰瘍、破損者要禁用。
陳秀華稱,女性月經期間,若是實熱證、瘀血證,如痛經也是可以拔罐的。
糖尿病病人在血糖穩定時、高血壓患者在血壓穩定時,在正規的綜合醫院裡同樣適合。
另外,拔平衡火罐時千萬不能對著空調或風扇風口,宜避風寒,以防風邪入侵。
拔罐之後,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涼;拔罐之後,半天之內不能洗澡沖涼。
因為拔完罐後,毛孔玄府開放,容易被風邪寒邪入侵。
開背後,來碗祛濕湯水更有效
●薏米赤小豆陳皮湯
材料:薏米300克、赤小豆100克、陳皮10克、紅糖50克
做法:將洗乾淨的薏米和赤小豆、陳皮分開用水泡1個小時左右;將所有泡好的豆類連水一起放入高壓鍋里,加入紅糖,然後調至到豆類檔,靜待40分鐘即可。
功效:有清熱祛濕、利水消腫、消食減肥之功效,對於中老年肥胖濕熱人群尤為適宜。
●山藥茨實薏米排骨湯
材料:懷山藥15 克、茨實15 克、炒薏米15 克、炒扁豆15 克、北芪12 克、白朮10 克、豬排骨200 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
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凈血污並
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凈,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 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有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赤小豆煲雞
材料:赤小豆90 克、去毛及內臟的母雞1 只
做法:將赤小豆放入雞腹內,用竹籤將雞腹切口閉合,加入適量的水煲湯,食用時加入適量
的食鹽及調味品,食肉喝湯。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利濕、利尿消腫,對春季四肢浮腫、手腳沉重及腰部重墜不適感等有
效。
●冬瓜土茯苓祛濕豬骨湯
材料:冬瓜500克,土伏苓30克,赤小豆30克,扁豆15克,薏米15克,豬脊骨200 克
做法:將冬瓜去籽切塊;土伏苓、赤小豆、扁豆及薏米洗凈;豬脊骨洗凈血污並
斬件,將所有原料放入湯煲中,加入適量清水煲2小時即可。
功效:生津消暑、清熱利水。
適用於暑熱煩渴,濕重身倦者。
文/羊城晚報記者 余燕紅 張荷 李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