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健康加油站|手腳麻木無力、行走不穩?警惕頸椎管狹窄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林輝 通訊員 喬海洋

核心提示|一旦出現手腳麻木無力、行走不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頸椎、腰椎方面出了問題。

然而,上周,一位老大爺來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門診,主訴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下肢無力,當地醫院診斷為頸椎病,對應症狀治療沒有取得效果反而進行性加重。

經過檢查,老人最終被診斷為頸椎病——退行性頸椎管狹窄症。

那麼,什麼是頸椎管狹窄症?都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呢?記者就此採訪了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周紅剛主任。

手腳麻木無力或因頸椎管狹窄

「在門診中發現目前在頸椎病患者中,退行性頸椎管狹窄症患者十分常見。

」周紅剛主任說,這些患者通常以中老年人多見,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發生退變突出,椎間隙高度丟失、椎間關節不穩,骨質增生形成骨贅,韌帶增生肥厚甚至鈣化,造成頸椎椎管內空間變小,脊髓和神經受壓。

據周紅剛主任介紹,在頸椎退變初期,主要出現頸部症狀,表現為頸部僵硬、疼痛、酸困脹痛等不適感,還可出現一側或雙側肩膀、上肢、手部疼痛麻木、酸脹無力等症狀。

隨著椎間盤退變加重,骨質增生、黃韌帶的肥厚等造成椎管內空間逐漸變小,神經根和脊髓受壓逐漸加重,開始出現下肢無力、雙腿發緊、抬步沉重感,漸漸出現足踏棉花感、抬步打飄、跛行、易跪倒、足尖不能離地等。

也有些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聽力減退、視力減退、視物模糊、近事健忘、失眠多夢現象。

周紅剛主任說,腰椎和頸椎雖說都是椎管狹窄,但腰椎管狹窄症有個典型症狀,即間歇性跛行,是指患者行走一段路(數十米或數百米)後,出現腿部酸脹、麻木、無力,需坐下或蹲下休息片刻,症狀逐漸緩解,方可繼續行走。

患者再次行走一段距離後,上述症狀重複出現。

重者不能行走,甚至直立困難,必須彎腰弓背。

保守治療無效時需及時微創

由於椎管狹窄多有骨性的因素,因此,保守治療通常對於症狀較嚴重的患者是無效的,而椎管狹窄症也是微創或手術治療的常見指征。

「對頸椎管狹窄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經組織和血管在椎管、神經根管或椎間孔內所受的壓迫。

」周紅剛主任說,像這種疾病在過去甚至目前大多數醫院常規實行開放性手術。

近來隨著脊柱微創的發展,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接受椎間孔鏡微創治療,這種微創治療方法在3D導航引導下操作,治療安全性高、恢復快。

傷口僅幾毫米,手術結束即可下床,次日複查完磁共振就可出院,快速回歸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

據了解,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一直潛心鑽研頸胸腰椎疾病的各種微創治療方法,在微創治療脊柱疾病領域探索並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對目前大多數醫院沒有開展的脊柱內鏡治療頸椎病更是積累了大量的病例,並且經查新,開展的Delta寬通道系統後路治療頸椎病技術屬於國內外首例開展。

為更好地解決頸胸腰椎脊柱疑難雜症患者的痛苦,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椎間盤中心團隊會聚了來自國內20多家醫院的強大力量,於每周四下午3點在該院東院區病房樓13樓疑難病會診中心開展會診工作。

更多脊柱問題可諮詢專家熱線0371-68690000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李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