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招了嗎?抗生素吃多了會耐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到了立冬時節,季節轉換,氣溫降低,很多人都感冒了,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這個時候稍不注意就感冒了,作為「資深」老病號,面對醫生開的藥,卻還是有點糾結:怎麼沒有給我開抗生素呢?用些抗生素不是好的快些麼?在門診有的患者明明是細菌性的呼吸道感染,硬是堅決不吃抗生素,說是吃多了會耐藥。

有的認為進口藥、貴重藥必須得留到最後吃,更有不按說明書吃藥的患者,說是吃了1周的抗生素都不見好,實際情況是想起來就吃一粒,標準3天的藥量能吃到6天……

還有下面幾個使用抗生素時常見的誤區您進入了嗎?

誤區1:抗生素等於抗炎藥。

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而是針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殺滅作用。

抗炎藥是針對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抗炎鎮痛藥。

多數人誤以為抗生素可以治療一切炎症,實際上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引起的炎症,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症無效。

那麼感冒的後期常常會出現流黃黏鼻涕,這是不是說明有繼發感染呢?回答是否定的,除非這種症狀持續7~10天無改善,或更加重,或伴發熱、去醫院指血檢驗結果顯示有白細胞增高、C反應蛋白增高等細菌感染表現時才考慮加用抗生素。

如果僅僅是鼻分泌物呈粘稠不透明或變色,仍可能是病毒性感染,這時並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人體內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症,這些藥物進入人體內後將會壓抑和殺滅人體內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調,造成抵抗力下降。

如過敏性哮喘的氣道慢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對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流感等患者給予抗生素治療無益。

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炎症使用抗生素也無效。

誤區2: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

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需要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需要預防用抗生素,最常見的如手術前使用抗生素;一旦有細菌感染的徵象出現,可以用抗生素。

現在有不少家庭藥箱裡常備頭孢類抗生素類藥物,大人小孩只要有點生病症狀就拿起抗生素吃上以防病情加重,而不是去醫院就醫。

誤區3:發熱就用抗生素。

很多人喜歡一發熱就用抗生素,其實抗生素僅適用於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發熱,對感冒、流感發熱,抗生素無效。

非感染性疾病也可以引起發熱,如風濕性疾病(紅斑狼瘡、皮肌炎等)、腫瘤、間質性肺病等,抗生素使用也無效。

誤區4:頻繁更換抗生素。

抗生素的療效有一個周期問題,至少觀察3~5天。

頻繁更換藥物,會造成用藥混亂,從而傷害身體。

況且,頻繁換藥很容易使細菌產生對多種藥物的耐藥性。

誤區5:一旦有效就停藥。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個周期,用藥時間不足有可能見不到效果;即便見了效,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必需的療程。

一旦有效就停藥,不但治不好疾病,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殘餘細菌作怪而反彈。

我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試行)》特別指出普通感冒不宜應用抗生素。

目前的流感治療指導原則將抗生素治療僅局限於有肺炎症狀和體徵的患者,尤其是年齡非常小和非常大以及有潛在疾病的患者,《流行性感冒臨床診斷和治療指南(2004年修訂稿)》則指出抗生素僅在明確或有充分的證據提示繼發細菌感染時才能考慮應用。

在給藥劑量上,需遵循各種抗生素藥物的治療劑量範圍。

輕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給藥者,需選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藥物,不必採用靜脈或肌內注射給藥。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療應予靜脈給藥,以確保藥效;病情好轉能口服時應及早轉為口服給藥。

抗生素藥物的療程因感染不同而異,一般宜用至體溫正常、症狀消退後72~96小時。

但是,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傷寒、布魯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鏈球菌咽炎和扁桃體炎、深部真菌病、結核病等需較長的療程方能徹底治癒,並防止復發穩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當出現痰液增加咳膿性痰、氣促等急性加重症狀時可用一種口服抗生素治療,療程一般為5~7天。

現在我們知道,抗生素在想方設法消滅細菌的同時,細菌也會不斷地採取措施保護自己。

同一種抗生素長時間應用,的確會篩選出耐藥菌。

可對於不按醫囑服藥者來說更應當注意:對於感染,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對病菌進行強有力的攻擊,將其全部殺死,那些「漏網之菌」才容易「適者生存」,最終演變為耐藥菌。

另外,根據藥效特點,當藥物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時,對致病菌才有殺死作用,而要達到這一濃度,就需要按照醫囑用藥。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似地吃藥,不僅達不到有效殺菌濃度,更會不斷地以低濃度狀態刺激細菌,使它們藉以「強化」自己,進一步耐藥。

綜上所述只要大家及時看病,對症下藥,回家遵醫囑吃藥,大可不必為了防止耐藥而耽誤了原本並不嚴重的疾病。

這樣我們既能及時控制好病情,又不會成為耐藥的幫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