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B肝,你想知道的全都在這裡了!(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得了B肝是不是一定就會得肝癌?B肝病毒攜帶者能不能結婚?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筆者在門診經常會遇到兩類反應截然相反的患者,一類是拿著檢查B肝的化驗單喋喋不休的問個不停:

「我會不會得肝癌?」

「我今天和一個B肝病人一起吃飯了,該怎麼辦?」

「我的B肝五項化驗單有陽性的該怎麼辦?」

「我有B肝能不能要孩子?」

……

另一類患者滿不在乎,直到發展為肝硬化失代償期出現雙下肢水腫,腹脹時才來就診,追問病史患者既往慢性B肝病史多年,未規律檢查及口服抗病毒藥物。

其實不僅是普通的患者對B肝基礎知識缺乏,筆者在臨床實踐中,十分驚訝的發現很多消化內科及感染科醫師對很多B肝知識都很欠缺,因此由筆者帶您走進一個熟悉又陌生的B肝世界。

一、B肝病毒組成及「B肝五項」

首先剖根問底,慢性B肝顧名思義是由一個叫做嗜肝病毒——B肝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病毒感染,B肝病毒顆粒由外膜和內核兩部分組成,外膜由蛋白質和膜脂質組成,稱為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病毒的中心部分為病毒的核心,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內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和DNA聚合酶,如下圖所示:

B肝病毒有三種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SAg),這三種抗原在人體內可引起機體免疫免疫反應,產生相應三種抗體:抗- HBs(HBsAb)、抗-HBc(HBcAb)、抗-HBe(HBeAb),但是由於一般檢測方法很難檢測到核心抗原(HBcAg),只能檢測到其餘五項,因此成為B肝五項或B肝兩對半。

B肝病毒在肝細胞內利用能量和物質進行繁殖就是我們常說的複製,其在複製時會產生大量的外膜(HBsAg),而能組裝成完整成熟的病毒顆粒約占到總病毒顆粒的萬分之一,即絕大多數病毒顆粒是有其「表」,而無其「里(DNA)」,因此有不少病人血清檢測中HBsAg是陽性而HBeAg和DNA為陰性。

而核心抗原和e抗原是促進病毒成熟,二者陽性常提示完整成熟的病毒顆粒存在。

我們常說的「大三陽」和「小三陽」這樣理解,表面抗原(HBSAg)陽性、抗核心抗體(HBcAb)陽性、e抗原(HBSAg)陽性為「大三陽」,表面抗原(HBSAg)陽性、抗核心抗體(HBcAg)陽性、抗e抗體(HBSAb)陽性為「小三陽」。

二、如何殺死B肝病毒呢

B肝病毒抵抗力強,在血清中30攝氏度左右可存活半年,零下20度可存活15年,加熱65攝氏度能存活10小時,只有煮沸10分鐘或者高壓蒸汽才能滅活。

一般的石碳酸、新潔而滅及醫用75%酒精等常用消毒劑均不能殺死B肝病毒,而環氧乙烷、戊二醛、過氧乙酸、碘伏、漂白粉、家庭常用「84」消毒液等殺滅B肝病毒。

而醫用所有器械都需要高溫消毒或者化學消毒劑浸泡才不會發生醫源性感染。

三、得了B肝會不會發生肝癌?

據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世界約有20億人口曾經或者正在感染B肝病毒,但只有約2.4億人口成為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即約88%感染者在感染後將B肝病毒自動清除,而產生B肝抗體。

而在這些12%慢性B肝感染者中,如果未經定期檢查,必要時治療,約8-20%的病人在5年後能轉化為B肝肝硬化;在這些肝硬化病人中,如仍未得到有效治療,5年後約有20%的肝硬化病人進展為肝衰竭而需要肝移植,有約1%-5%的肝硬化病人發生進展為肝癌。

因此全球每年約有65萬人死於慢性B肝的各種併發症。

從以上數據可看出,從慢性B肝發展到肝癌機率很低,且時間一般都在10年以上,影響B肝癌變的因素很多,如飲酒、長期進食霉變食物、病毒複製、基因等,而指南特彆強調肝癌一般發生在肝硬化和高病毒定量基礎上,定期加強監測及時干預治療,防止肝炎發生,長期口服藥物抑制病毒複製就可以有效的預防肝癌發生,據有關數據分析顯示2/3的慢性B肝患者只是終身攜帶病毒,不發病或者一過性輕微疾病很快自愈,1/3患者只要及時發現,積極治療,大多數是可以保持健康,只有極少數病人可發展成為肝硬化和肝癌。

四、B肝的傳播途徑及阻斷措施

B肝病毒是通過血液傳播的疾病,主要通過輸血或血液製品、不安全注射、未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母嬰傳播、性接觸傳播。

20世紀70年代之前,由於醫療衛生條件差,通過輸血及血液製品是B肝最主要傳播途徑,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嚴格的輸血檢查,目前經過輸血傳染B肝已很少出現。

而由於不安全注射,尤其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如文身、共用剃鬚刀、共用牙刷等也可傳播B肝。

1性接觸也能傳播B肝?

B肝的性接觸實際上也是通過血液傳播的,因B肝感染者生殖道內分泌有B肝病毒,在性生活過程中,B肝病毒可通過生殖道或生殖器破損傷口進入體內導致感染。

但實際上因性傳播患上B肝機率很低。

據統計在沒有注射B肝疫苗的夫妻中,使得另一方感染B肝病毒並成為慢性B肝的機率僅為6%90%以上的B肝配偶在性接觸後會自動產生B肝病毒抗體,而只有少數免疫功能低下者通過性接觸感染。

因此患上B肝,如對方注射了B肝疫苗,B肝的性傳播基本可解決,如在未知對方是否有B肝情況下發生性關係,只要身體健康抵抗力強,80%以上人群會自動啟動自身免疫力,將B肝病毒殺死,而產生抗體。

因此,B肝病毒感染者在對方接種B肝疫苗後可以結婚。

而性傳播高危人群主要指性亂人群,因性亂人群常伴有多個伴侶,接觸並感染B肝病毒機會更多,性病發生率很高,常伴有性器官粘膜損傷,使得B肝病毒更容易進入體內,而紊亂的性生活可降低機體免疫力,不能有效清除入侵體內的B肝病毒。

因此B肝宣傳對象應以性亂人群為主,普通人群性傳播的預防應依靠婚前檢查和B肝疫苗。

2母嬰傳播能阻斷嗎?

母嬰傳播途徑包括宮內、產時和產後感染,宮內感染是指胎兒在母親體內生長發育過程受到母體B肝病毒感染;產時感染是指母體分娩時,新生兒吞咽含有B肝病毒的母血、羊水以及陰道分泌物,或母體分娩時因宮縮促進少量母血滲入胎兒血液循環造成感染;產後感染是指慢性B肝患者和孩子通過哺乳及親密接觸傳染。

產時感染約占85%左右。

如何阻斷其傳染呢?

指南指出B肝疫苗阻斷母嬰傳播的機率近90%,對於慢性B肝母親的新生兒,應在出生24小時內(最好在出生後12小時內)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同時應在不同部位接種B肝疫苗,在1月後和6月後分別接種第二針和第三針,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

也可以在出生後12小時內先注射免疫球蛋白,1月後注射第二針免疫球蛋白,並同時在不同部位注射B肝疫苗,間隔1月和6月接種第2和第3針B肝疫苗。

那麼B肝患者母體可以給孩子餵奶嗎?

這個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的爭論焦點,有研究表明,約70%B肝媽媽初乳中可檢測到B肝病毒,提示通過母乳可能感染B肝病毒。

我國學者認為乳汁中雖有B肝病毒,但數量遠遠低於血液,且B肝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因此新生兒出生12小時內注射免疫球蛋白和B肝疫苗後可餵奶,但有乳頭破損應暫停,不可口對口餵食,有口服抗病毒藥物或運用干擾素的母親不建議餵奶。

五、B肝疫苗接種

指南指出B肝疫苗全程接種需3針,接種第一針後,間隔1個月及6個月注射第2針及第三針,接種疫苗主要為重組酵母B型肝炎疫苗和重組中國倉鼠卵巢細胞。

一般劑量為新生兒推薦10 μg重組酵母或者倉鼠卵巢細胞健康成人接種20 μg重組酵母或者倉鼠卵巢細胞。

接種疫苗後機體至少經過1月左右才能逐漸產生抗體,因此我們應該在完成全程疫苗接種1-2個月後進行抗體檢查。

那麼接種後如果沒有產生抗體該怎麼辦呢?

對於一些免疫力低下或者無應答者,可以通過增加疫苗劑量和接種次數提高他們對於B肝疫苗應答率,指南指出單次劑量可加大到以往劑量的3倍,即60 μg。

接種疫苗後抗體能持續多久呢?

指南指出接種B型肝炎疫苗有抗體應答者的保護效果可至少持續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必進行定期檢測或加強免疫。

但對於高危人群可進行抗-HBs定量檢測,如定量低於10 Miu/ml,可予以加強免疫。

如何和慢性B肝患者相處呢?

指南指出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接觸、同一辦公室工作、宿舍、餐廳、廁所等無血液暴露接觸的一般不會傳染B肝病毒,而流行病學和實驗室檢查均未發現蚊蟲等傳播B肝病毒。

而有不少單位和個人有歧視傾向,禁止招收B肝感染者,這是違法的。

早在2005年我國相關法律就規定B肝攜帶者可當公務員,2010年國家教育部、衛生部、人社部三部委發布通知明確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B肝檢測項目,維護B肝攜帶者入學、就業的權利,保護B肝攜帶者的隱私。

那麼到底得了B肝該怎麼診斷呢?要不要口服藥物,治療有無標準?要治療多長時間?費用要多大?-------且聽下回分解。

但是治療B肝必定需要一大筆費用,也是許多B肝患者的心頭病,因此,為了讓更多人看得起病,目前慢性肝炎患者每年可申請7200元的補助費用,包括:B肝、C肝、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患者,目前補助政策在四川實施,詳情可通過共眾號: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名額有限,申請從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