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測腫瘤,測天賦,測姻緣?專家帶你讀懂基因檢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抽一滴血不但能預測遺傳性腫瘤,還能知曉孩子是否「天賦異稟」,甚至取一滴唾液就能預測你的婚姻和未來……近年來,隨著基因檢測市場的火爆,各種吸引眼球的服務項目橫空出世,但這些項目都是真實的嗎?基因檢測到底有什麼用?又有哪些人真正需要它?

基因檢測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由400多萬億個細胞構成,除了血紅球外,其他人體細胞均擁有一個由46條染色體組成的細胞核。

染色體本身則由DNA染色體絲構成,基因正是帶有遺傳訊息的DNA片段。

一般認為,基因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它決定人的生老病死,包括我們的長相、身高、體重、膚色、性格也都由其決定。

除外傷外,幾乎所有疾病也都與基因關係密切。

我們常說的基因檢測,簡單來說,是通過提取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特定設備對DNA分子信息作檢測,並分析被檢測者所含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基因等情況的一種技術。

目前主要的基因檢測方法有基因晶片、一代測序、二代測序、飛行時間質譜等技術,每種技術各有所長,就技術本身而言不存在絕對的優與劣,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

比如,易感基因SNP檢測更適合採用基因晶片技術,遺傳性腫瘤基因檢測更適合採用二代測序技術。

基因檢測有哪些意義?

既然基因與我們的生老病死密切相關,那麼以目前的基因檢測技術,它能夠給我們帶來哪些實際的意義?

健康管理

通過基因檢測,知道自己有某方面的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主動改善環境和生活習慣,甚至提前做好預防性醫療措施,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以結腸癌為例,我們的結腸部位有些上皮細胞的新陳代謝由一個叫APC基因的控制下進行。

如果APC基因發生問題,上皮細胞則可能失控,出現過度增生,這就是結腸癌演變的開始。

一般這時,人體內的DCC、P53等抑癌基因會阻止其癌變,但如果DCC和P53基因也出現問題,那麼,人體即將面臨結腸癌的威脅。

所以,如果一個人的APC基因、DCC基因和P53基因存在缺陷,則具有患上結腸癌的高風險。

通過基因檢測,在上皮細胞增生還沒有真正演化成結腸癌的時候,就能夠發現結腸癌的苗頭,及早採取措施進行預防,降低結腸癌發生的可能。

▲2013年,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自身攜帶致癌基因,有87%的幾率患上乳腺癌,50%幾率患上卵巢癌。

她因此切除了自己的乳腺、卵巢和輸卵管,以此降低自己的患癌風險。

用於疾病的診斷

基因檢測不但能提升疾病診斷的效率,還能大大提升其準確率。

例如,以前對結核桿菌感染的診斷,主要依靠痰、糞便或血液培養,整個檢驗流程需要在兩周以上,現在採用基因診斷的方法,不僅敏感性大大提高,而且在1小時內就能得出結果。

指導個體化用藥

讓患者正確選擇藥物,避免藥物浪費和藥物不良反應。

以腫瘤患者為例,部分患者進行基因檢測後,發現其致癌基因,也就是說找出「靶點」,然後服用對應的靶向藥物,可使得腫瘤細胞逐漸死亡或休眠。

但部分患者沒有進行基因檢測就自行服用靶向藥,如果他本身的致癌基因對服用的靶向藥不敏感,不但浪費了金錢,還耽誤了寶貴的治療時間。

(原文載於中國癌症防治網)

目前,我國衛計委在新的臨床檢驗項目目錄中已增列了「化學藥品個體化用藥基因檢測項目」,明確肯定了基因檢測在個體化用藥指導方面的臨床意義。

此外,基因檢測還可用於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提供精確的配型信息,指導生育等領域。

基因檢測適合哪些人?

吸菸、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過量飲酒的人;

膳食不合理,飲食習慣不良的人,如:喜食高脂肪,高熱量,醃製,燻烤,油炸食物等,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快或過燙,節食,厭食等;

生活作息不規律,長期失眠或者熬夜的人;

缺乏運動或者體力活動的人;

超重,肥胖的人;

長期精神壓力大,焦慮,緊張,暴躁易怒的人;

有病毒或者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史的人,如:HBV(B型肝炎病毒),HCV(C型肝炎病毒),HPV(人類乳頭狀瘤病毒),EBV(人類皰疹病毒4型),HP(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有害化學物質的人,如:長期接觸X射線照射,高壓輸電線,重金屬,粉塵,石棉等,從事石油,皮革,橡膠,裝修,採礦等行業;

有心腦血管,糖尿病等慢性複雜性疾病家族史的人;

關注健康,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基因檢測的流程是怎樣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