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療優選手術巧治子宮肌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顧名思義介入治療保留了子宮,而手術治療切除了子宮,對於女性朋友來說保留子宮比切除子宮更易接受。

隨著介入治療醫學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子宮肌瘤女性朋友更願意接受介入治療。

那到底什麼是子宮肌瘤的介入治療呢?有什麼優點和缺點,我們在下面一一探討。

首先我們研究什麼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

由於子宮肌瘤主要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故稱為子宮平滑肌瘤較為確切。

簡稱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有哪些臨床表現?

一、症狀

多數患者無症狀,僅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偶被發現。

如有症狀則與肌瘤生長部位、速度、有無變性及有無併發症關係密切,而與肌瘤大小、數目多少關係相對較小。

患有多個漿膜下肌瘤者未必有症狀,而一個較小的黏膜下肌瘤常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或月經過多。

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

子宮出血

為子宮肌瘤最主要的症狀,出現於半數以上的患者。

其中以周期性出血為多,可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周期縮短。

亦可表現為不具有月經周期性的不規則陰道流血。

子宮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間肌瘤較多見,而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

腹部包塊及壓迫症狀

肌瘤逐漸生長,當其使子宮增大超過3個月妊娠子宮大小或為位於宮底部的較大漿膜下肌瘤時,常能在腹部捫到包塊,清晨膀胱充盈時更為明顯。

包塊呈實性,可活動,無壓痛。

肌瘤長到一定大小時可引起周圍器官壓迫症狀,子宮前壁肌瘤貼近膀胱者可產生尿頻、尿急;巨大宮頸肌瘤壓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暢甚至尿瀦留;子宮後壁肌瘤特別是峽部或宮頸後唇肌瘤可壓迫直腸,引起大便不暢、排便後不適感;巨大闊韌帶肌瘤可壓迫輸尿管,甚至引起腎盂積水。

疼痛

一般情況下子宮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訴有下腹墜脹感、腰背酸痛。

當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或子宮肌瘤發生紅色變性時可產生急性腹痛,肌瘤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腺肌症者亦不少見,則可有痛經。

白帶增多

子宮腔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帶增加。

子宮或宮頸的黏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壞死時,則產生血性或膿性白帶。

不孕與流產

有些子宮肌瘤患者伴不孕或易發生流產,對受孕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可能與肌瘤的生長部位、大小及數目有關。

巨大子宮肌瘤可引起宮腔變形,妨礙孕囊著床及胚胎生長發育;肌瘤壓迫輸卵管可導致管腔不通暢;黏膜下肌瘤可阻礙孕囊著床或影響精子進入宮腔。

肌瘤患者自然流產率高於正常人群,其比約4∶1。

貧血

由於長期月經過多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可引起失血性貧血,較嚴重的貧血多見於黏膜下肌瘤患者。

少數子宮肌瘤患者可產生紅細胞增多症,低血糖,一般認為與腫瘤產生異位激素有關。

二、體徵

腹部檢查

子宮增大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或較大宮底部漿膜下肌瘤,可在恥骨聯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捫及包塊,實性,無壓痛,若為多發性子宮肌瘤則腫塊之外形呈不規則狀。

腹腔檢查

婦科雙合診、三合診檢查,子宮呈不同程度增大,欠規則,子宮表面有不規則突起,呈實性,若有變性則質地較軟。

婦科檢查時子宮肌瘤的體徵根據其不同類型而異,帶蒂漿膜下肌瘤若蒂較長,於宮旁可捫及實質性包塊,活動自如,此種情況易與卵巢腫瘤混淆。

黏膜下肌瘤下降至宮頸管口處,宮口松,檢查者手指伸入宮頸口內可觸及光滑球形的瘤體,若已脫出於宮頸口外則可見到腫瘤,表面呈暗紅色,有時有潰瘍,壞死。

較大的宮頸肌瘤可使宮頸移位及變形,宮頸可被展平或上移至恥骨聯合後方。

子宮肌瘤的介入治療

子宮肌瘤的治療提倡人性化治療,也就是根據病情為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其中微創介入治療是其中最人性化的方法之一,其全稱為子宮動脈栓塞術。

與傳統的手術治療方式在治療疾病時以損傷或犧牲正常器官為代價不同的是,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在治療疾病時以不損傷或儘量少損傷正常器官為前提,符合目前微創婦科學的治療原則。

什麼樣的子宮肌瘤才能做介入治療?

6cm左右的肌瘤應該可以,但要看部位,一般肌層、粘膜層的沒有問題,但漿膜下肌瘤不建議介入治療,尤其那種帶蒂的! 手術適應症不僅看大小,也要看多少、位置!還有臨床症狀和年齡,對經量明顯增多或痛經明顯的建議及早治療!

介入治療具有不吃藥、不開刀、創傷小、療效佳、恢復快、且能完整地保留子宮功能好處,是目前子宮肌瘤患者康復的最佳選擇。

但是介入治療費用不菲,加重患者的醫療負擔,慶幸的是大部分患者具有合作醫療、醫療保險等,在一定的程度上解決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