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宮頸癌患者仍有機會懷孕生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隨著診治手段的發展,最早期的宮頸癌5年生存率可達到100%,稍晚一些的也可以達到90%多。
現今的醫療技術可以幫助部分年輕的宮頸癌患者實現生育要求。
近年來,「宮頸癌」越來越成為女性口中的高頻詞彙,不論是已婚、未婚,但凡有性生活經歷的,都聞之膽戰心驚,其年輕化趨勢,確實不容小覷。
早期的年輕宮頸癌患者首選治療方式自然是手術。
文獻顯示,最早期的宮頸癌,5年生存率可達到100%,稍晚一些的也可以達到90%多。
隨之而來的則是年輕女性的生育要求:是否可以在治療腫瘤的同時保留生育功能,實現為人母的願望呢?
可喜的是,現今的醫療技術已經可以幫助部分患者實現了這種可能。
當然前提是確診為宮頸癌早期,即分期為IA1、IA2和IB1期的宮頸鱗癌、腺癌或腺鱗癌患者,可以考慮保留生育能力。
通俗來說,宮頸癌患者保生育能力就是保留子宮體,也就是孕育胎兒的那個「一室戶」。
子宮分兩部分,包括宮體和下端的宮頸。
保留生育的宮頸癌手術,一方面要求切除足夠範圍的病灶及其周邊組織,另一方面就是要留下正常的子宮體。
而那些腫瘤局限在宮頸上,且沒有長得太大的非特殊類型腫瘤,也即上文所提到分期的患者,就符合接受保育手術的條件。
當然,這個「准入條件」還是十分嚴苛的。
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醫生通過手術將整個宮頸和部分陰道切除,再將剩下的陰道和宮頸接起來,重建宮頸。
術後化驗證明沒有癌細胞了,那麼就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藉助輔助生育技術懷孕。
但術後並不建議立即備孕。
手術切掉了部分宮頸組織,子宮下端幾乎呈敞開式狀態。
術中會採用聚丙烯弔帶把子宮下段紮緊,也就是相當於把子宮這個「口袋」扎紮緊。
這個傷口要修復一段時間,太早懷孕,可能「宮頸」的機能還處於不全狀態,容易導致流產。
因此,建議避孕兩年左右,以供子宮下端得到修復。
至於患者及其家屬十分關心的流產和早產風險,確實無法迴避。
普通人群的流產和早產比例,一般不到10%。
文獻顯示,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癌手術後,有40%的人實際上會改變主意不生了,或是條件不允許,不能生了。
剩下的60%想生育的人群中,有60%的人能懷孕;但有一半左右的人在早期流產。
最終能成功生育的約1/4。
不過,相較於宮頸癌患者,癌前病變的患者、曾接受宮頸錐切手術同時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數量更多。
對於此類患者而言,她們既擔心手術不利於妊娠,也同時擔心妊娠會對自身疾病產生影響。
可以肯定的是,手術並不會影響妊娠,同時,妊娠也並不會改變宮頸癌或癌前病變的預後。
臨床數據顯示,妊娠合併宮頸癌的患者,其總體復發、轉移率和普通患者沒有區別。
如果已經懷孕而行錐切者,只要錐切不影響到胎兒、胎膜和胎盤完整性,可以密切隨訪,不一定終止妊娠。
但是如果胎兒出現了不正常的胎動或沒有胎心或出現流產跡象,胎兒或胎囊已經掉到陰道口了,又或是胎兒有任何畸形的情況,就需要停止妊娠。
對孕婦來說,出現一些可能威脅到她自身安全的問題,如病變進展、復發、轉移,病灶有殘留等,都是不利的,也需要終止妊娠。
華克勤(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教授)
達文西機器人逆襲,圓宮頸癌患者母親夢
宮頸癌,每個女性都避之唯恐不及,但不幸的是,我國每年約有13萬人患上宮頸癌,而且年輕女性的比重日益增加。面對這些未婚、已婚未育、妊娠合併宮頸癌的患者,拿什麼拯救她們,保住她們當媽媽的權利?復旦大...
宮頸癌手術後還能生育嗎?早做這些檢查真的很重要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有很高的發病率。一般來說, 35-59歲宮頸癌高發,而60歲以後發病率下降。近年來,宮頸癌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據了解,這可能與婦女早婚、早育、多產或性生活紊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