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醫療旅遊日益升 去美國看病值不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最近,一部反應中國醫療藥品的電影熱映,引發人們對出國求醫問藥的關注。

近年來,中國赴美醫療旅遊日益升溫,帶熱了大洋兩岸的中介服務。

這邊,中國轉診網絡鋪得越來越大;那廂,美國西雅圖啟動「醫療通」、麻省總醫院等諸多醫療機構開設特殊治療中心,安排會講中文的醫護人員接待中國患者......

美國醫療有何特色,赴美就醫真的那麼好嗎?花費巨大是否值得,投資美國醫療旅遊是否有商機?記者近日就此話題採訪了中美業內人士。

▉中國客戶增長迅速

「中國人赴美國就醫主要看兩類疾病,一是癌症,二是不孕不育。

」美國天機醫學諮詢中心執行總裁楊雷說,前者多去美國東北部的麻省總醫院、西北明尼蘇達州的梅奧診所、南部德州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不孕不育患者青睞加州和紐約等地。

對於每年接待約20萬國際轉診患者的美國來說,以前歐洲人是大客戶,近三年中國人增長迅速。

「3年前,天機醫學諮詢中心就是瞄準這個趨勢,在紐約成立的。

」楊雷說,「我們與紐約和康州兩家醫療機構合作,主要為中國人服務。

美國先進的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及基因檢測技術,每年吸引數萬名中國人。

康州新英格蘭生育治療診所的蓋特·樂維醫生接診過不少中國患者。

「我們曾為一對北京高齡夫婦做試管嬰兒。

」蓋特醫生描述,當受精卵在暖房恆溫儀器中培養了5天時,我們從胚胎滋養層中提取一二個細胞,做基因疾病和染色體異常的篩查,對缺陷基因進行修補、重置等人工干預後,再將胚胎植入子宮。

最終,讓他們生育了一個健康寶寶。

「赴美醫療確實幫到一些患者。

」美國先行國際醫療公司聯合創始人朱曉偉說,美國一些先進的治療方法和藥品器械進入中國需要一段時間。

有些中國患者腫瘤復發,在國內已無法醫治,來美國接受癌症免疫治療,病情得到穩定。

也有肺癌晚期患者,癌症已轉移,到美國採用靶向療法,延續生命。

此外,美國癌症5年生存率較高,總體達到66%,遠高於中國31%的水平,一個重要原因是康復期的治療。

因此,有些患者手術後,繼續在美進行康復治療,美國有專門的醫療簽證,中介提供一站式服務。

「10年前,著名的德州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一年只有十幾個中國病人,現在增加到幾百個。

」朱曉偉認為,除了看好美國醫療水平,赴美國看病增多也與這些年來中介機構日益加大的宣傳教育和市場拓展不無關係。

「他們與國內各大醫院建立聯繫,請醫院專家推薦疑難重症患者,他們再對接美國醫院的國際部。

德州兒童醫院國際部一項工作就是從世界各地轉診病人。

▉「就醫體驗」贏得市場

「目前,尚未聽說國際轉診服務有多少負面新聞,如態度不好,放患者鴿子等。

但收費不菲。

」朱曉偉說,當前赴美醫療走的是高端路線。

一些中介收費起價12萬元人民幣;增加接機、陪同患者第一次門診等服務,增至15萬元;如果全程陪同,高達80萬元。

美國的治療費昂貴,至少是中國的兩倍,如乳癌手術花費約15萬美元。

美國專家遠程會診,通常5000美元起價;如果是多專科聯合會診,每增加一位專家,要增加2000美元。

儘管中介費不便宜,美國看病貴,但朱曉偉詢問患者們赴美治病「值不值」時,得到的答案多是肯定。

值在什麼地方?主要在於「就醫體驗」。

中國患者來到美國醫院,發現醫生圍著自己轉,自己考慮的事,醫務人員都考慮到了,自己得到了足夠的關注,不用去求人,感到放心和安全。

需求帶來市場潛力。

業內預測,隨著中國中高收入人群不斷增長,未來三五年赴美醫療服務市場將保持高速增長。

目前,該市場的中介主要有三類,一是中國在線醫療旅遊平台,二是紐約天機醫學諮詢中心等美國當地服務公司,三是中美合資的美國診所。

第一類的優勢,在於十餘年市場摸索積累的中國客源。

第二類本土中介,人脈廣,有條件獲取美國優質醫生醫院資源。

「大醫院即大廟,供名醫,一般病人接觸不到。

美國醫保下的就醫流程,先看家庭醫生,再轉專科醫生,疑難雜症才看大牌醫生。

」楊雷說,「中國患者提交病歷給我們的專業團隊,30天內可約到美國名醫。

第三類結合了前兩者的優勢,如紐約曼哈頓GFG格萊寶美孕生殖中心。

該中心的中方投資者慈銘體檢集團,在為中國女性客戶提供體檢服務的過程中,易發現有特殊生育需求的患者,客戶資源豐富。

紐約GFG格萊寶美孕的合作夥伴是美國生殖協會主席,後者有資源為患者匹配最合適的美國專家。

▉「走出去」與「引進來」

面對熱潮湧動的商機,有人想投資朱曉偉,與其合作赴美醫療的生意,被他婉拒。

「病人是一個國家寶貴的醫療資源,轉診國外不宜做得過大,有限轉診即可。

」朱曉偉認為,「關鍵是把國外前沿技術、優秀醫學人才轉回國內。

為此,曾在上海長征醫院和美國德州醫學中心工作二十餘年、對中美醫療界都有深刻體驗的他,在休斯頓成立初創公司「先行國際醫療」,為中國傳送專科前沿技術、培育優秀醫療團隊,使中國患者享受到與美國同等品質的醫療服務和就醫體驗。

「『走出去』,是為了『引進來』。

」慈銘董事長鬍波說,《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平均每8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遭遇生育困境。

滿足數千萬不孕不育患者的醫療需求,還要立足國內,加強供給側改革及國際合作,提高「內功」。

胡波表示,慈銘攜手美國同行在紐約成立不孕不育與基因檢測生殖中心「GFG格萊寶美孕」,一方面是打造中國醫療服務國際品牌的「橋頭堡」,為"一帶一路"沿途國家輸送中國醫療服務涵養品牌力量。

另一方面,也為中美兩國醫生創造更多交流合作與培訓機會,助推美國先進醫療技術和設備引進中國,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率先落地。

「這將加快我們的能力建設,今後不僅把出國就醫的部分中國患者吸引回來,還將把東南亞等地的國外客人吸引到中國。

2013年,中國政府在最南端的海南省,開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推出被業界稱為「國九條」的優惠政策,打造世界級醫療服務產業群。

乘政策「東風」,尚未在國內上市的國際新藥、新設備、新疫苗可在這裡先行使用;境外醫師來此執業,報備即可「落腳」。

目前,慈銘博鰲國際醫院正在引進美國醫療團隊,已有10名美國輔助生殖醫生報備,下半年過來工作。

「僅靠遠程醫療會診,沒有一支優秀的醫療團隊,是難以做好、做大國際醫院的。

」胡波表示,美國的專科醫生從醫學院畢業後,需再經過8至11年的「魔鬼般」培訓,打下紮實的臨床基本功。

他們來先行區執業,與中國醫生點對點交流,既有利於我們培育一支國際化團隊,幫助更多患者足不出境就能享受國際診療,也有望吸引海外求醫者日漸「回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