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腹痛、腹瀉,可能是得了這種10年增了24倍的疾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也許你從前從未聽說過炎症性腸病(簡稱IBD)這一醫學名詞,但是如果你出現反覆腹瀉、血便超過6周、腹痛、體重莫名下降,甚至伴隨口腔潰瘍經久不愈、肛周膿腫等症狀,那麼極有可能就是炎症性腸病,而且這種病無法治癒只能控制。

10年病例增長24倍,

珠三角是最高發地區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胡品津教授介紹,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981-2000年間,國內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數增加了4倍,近10年炎症性腸病總病例數增長約超過24倍。

珠三角、長三角成為IBD發病最高的地區。

近10年間炎症性腸病的總病例則達到了近35萬,且每年患病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這種趨勢還會延續。

中青年多發

反覆腹痛、腹瀉、黏液便血要當心

胡品津表示,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

是一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有觀點認為高脂肪飲食是該病的誘發因素,此外,遺傳、細菌、吸菸都可能導致炎症性腸病的發生。

從臨床分析來看,潰瘍性結腸炎的高發年齡段在30-40歲,而克羅恩病的高發年齡則是20-30歲的年輕人。

「從症狀上來看,潰瘍性結腸炎主要表現為反覆腹瀉、腹痛和黏性膿血便。

克羅恩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瘺管、肛門病變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狀。

除了消化道的症狀外,炎症性腸病還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問題,如關節炎、反覆發生的口腔潰瘍、發熱、虹膜炎、皮膚結節性紅斑等。

」胡品津說道。

無法治癒但可有效控制,

需儘早診斷

一旦被炎症性腸病「盯上」,麻煩可不止是肚子疼、腹瀉這麼簡單,潰瘍性結腸炎若不儘早治療,病情加重會導致嚴重貧血,發病十年就有癌變風險,兒童患者甚至會影響生長發育,而克羅恩病的患者則影響腸壁全層,炎症和潰瘍會穿透腸壁形成膿腫或穿孔,危及生命。

胡品津提醒,一旦出現反覆腹痛、腹瀉、黏液便血等症狀持續六周以上,且經一般治療仍不緩解者,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據悉,由於病因並不明確,炎症性腸病無法治癒,但只要能早期診斷,通過藥物、手術等綜合診治結合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證良好的生活質量。

糞便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

目前不推薦臨床常規使用

不久前,澳洲的一項研究對比顯示,用糞便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能夠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糞便移植治療被大家認為是治癒炎症性腸病的最有可能的手段。

對此,胡品津表示,該研究目前只能證明對潰瘍性結腸炎有短期療效,長期療效尚未明確,此外對於糞便移植的明確效果以及使用方法等國際上並沒有深入研究,不推薦作為臨床常規使用。

胡品津指出,炎症性腸病近年來在治療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生物製劑的飲用,在誘導和維持疾病緩解、促進黏膜癒合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可改變疾病的自然病程,此外,提醒患者營養對炎症性腸病患者非常重要,需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抽菸、不能隨意停藥,以防止炎症。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胡品津教授

文:信息時報訊記者蔣雋 通訊員簡文楊、戴希安

來源: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公眾號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李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