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專科聯盟:讓專病得以專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2月,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發揮院內呼吸科省級重點專科的優勢,組建了山西省呼吸專科聯盟。

聯盟內以山醫大一院呼吸科專家團隊為核心,各地級市龍頭醫院為區域中心,各縣級醫院為服務終端,聯合太原金域搭建遠程會診、遠程教育、遠程病例討論等遠程醫療平台,共享多方優勢資源,推動全省呼吸疾病分級診療落地,提升診療水平,促進呼吸學科全面發展,造福三晉百姓。

上下聯動 專病專治 患者受益

「成立呼吸專科聯盟的主要目的是落實分級診療,把優勢的醫療資源輻射到基層,上下聯動,提高學科的整體水平。

」山醫大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山西省呼吸專科聯盟理事長張新日介紹,在國家層面上,和各個省市聯盟。

在省內,省呼吸專科聯盟主要輻射全省範圍內,包括縣市級。

山醫大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新日在RICU病房查看病情。

在上下聯動上,呼吸專科聯盟中的醫院和北京一些重症醫院相互學習溝通,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對接。

採用網絡會診、專題培訓、經驗分享、定期講座、遠程教學等方式,逐漸縮小差別,達到同質化整體發展,最終達到患者受益。

今年2月4日,呼吸專科聯盟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聯盟就組織了內鏡學習班。

7月13—15日,舉辦全省呼吸康復培訓會。

7月20日,將舉辦全省變態反應年會。

張新日表示,聯盟成立後,會下到各個需要的地區定期會診。

通過專題培訓,提供平台,讓更多的大夫通過進修學習,更新、提高大家的業務能力、知識水平,縮小差距,將最先進的理念灌輸進去,使山西的呼吸慢病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夠得到規範科學的防治。

「我們科室從2015年開始,根據王辰院士的倡導,注重學科交叉發展,把呼吸科和危重症病結合,成立呼吸危重症監護病(RICU)。

」張新日介紹,過去呼吸科只是單純呼吸科,這樣局限了呼吸科的作用,而現在,三甲醫院都將呼吸科與危重症醫學科捆綁在一起,這樣有利於對危重症病人的搶救。

今年6月在貴陽召開的「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年會2018暨第十七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論壇主題就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規範化建設。

要在全國推廣,就必須有建設的標準。

據悉,在今年的全國標準考核中,山醫大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通過了國家的驗證驗收,被評為山西唯一的一家優秀單位。

遠程會診 患者享受醫療資源同質化

4月20日,省呼吸專科聯盟首次遠程會診在山醫大一院呼吸相關疾病多學科診療中心(MDT)開展。

山醫大一院呼吸科專家受邀,參加臨汾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一例發熱疑難病例的遠程會診。

張新日介紹,首次遠程會診時長持續一個小時,山醫大一院和臨汾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的多名醫師參與了遠程會診交流。

此次遠程會診討論了一例有多年咳痰史的老年發熱重症病例,闡述了過往病史特點,明確了各類檢測和檢查結果的參考價值,分析了導致目前發熱的幾種最可能的原因,並給出了下一步的治療指導方案。

整個遠程會診過程,畫面清晰,語音流暢,通過使用高清遠程會診系統,實現了讓患者在當地醫院就享受到山西省內優質的醫療資源的遠程協助診療服務。

呼吸系統疾病是我國的常見、多發疾病,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長期居城鄉居民各系統疾病前列,疾病負擔巨大。

當前,我國呼吸疾病防治體系與呼吸學科建設嚴重滯後,難於應對日趨嚴峻的發病形勢,亟需加強防治體系與能力建設,創新防治模式。

鑒於現階段我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建設面臨不均衡、不規範、醫生水平非同質的發展現狀,推動學科的規範化和現代化建設、培養學科人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由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全國呼吸專科醫聯體、國家呼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共同發起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科)規範化建設項目」旨在從建制、設施、人員、業務能力、管理、文化等方面設立學科建設標準,為醫療業務開展和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科室平台。

「山醫大一院呼吸科在2016年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實現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的捆綁式發展,大大提高了呼吸相關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

」張新日告訴記者,此次積極申請PCCM規範化建設項目,並成為山西省首批接受國家評審的單位。

6月12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原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張艱主任、陝西省人民醫院呼吸科楊淑梅主任組成PCCM專家評審組,對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規範化建設項目進行了現場評審。

評審專家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房、RICU、門診、血氣分析室、臨床實驗室、睡眠診療室、呼吸內鏡室、肺功能室、呼吸相關疾病MDT中心以及門診綜合診療室進行了實地參觀考評。

最後,專家組對科室的PCCM規範化建設給予了肯定。

山醫大一院高度重視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科建設,通過爭創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學科帶頭人、醫聯體、專科聯盟等多種形式提升自身救治能力、科室業務發展,在科室組織架構、建制設施、科室人才優化、科室發展規劃等方面也都符合評審要求。

張新日表示,科室將以此為契機,以評促建,爭建全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示範單位。

發展呼吸學科 促進分級診療

現階段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同時存在嚴重的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質的狀況,為了給專科疑難危重患者提供便捷的就醫途徑,整體推動專科的建設與發展,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提出建立專科醫聯體。

2月4日,山醫大一院組織召開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中日醫院呼吸專科醫聯體山西省建設工作會議暨山西省呼吸專科聯盟成立大會。

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中日醫院呼吸專科醫聯體(Medical Cluster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MCRD),簡稱呼吸醫聯體,發揮中日醫院的學科優勢,圍繞呼吸疾病的預防、診療、人才培養及臨床研究,廣泛開展業務合作,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張新日表示,山醫大一院高度重視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早在2016年8月,就與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建立醫聯體。

呼吸醫聯體主要進行以下業務合作:呼吸疑難危重症遠程會診、建立呼吸疾病分級轉診制度、呼吸專科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呼吸疾病臨床研究。

對需收入中日醫院或協作醫院診治的複雜、疑難與危重患者優先聯繫安排住院,並儘可能給予便捷高效診療。

病人梁某,正是醫療體的受益者。

梁某於2017年10月18日因「氣短伴間斷髮熱1月余」入山醫大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入院前曾於2017年9月15日在北京宣武醫院行全麻下「右側腦腫瘤切除術+右側人工硬腦膜補片修補術」。

術後第5天患者突發胸悶、氣短、發熱,體溫最高達38.5℃,胸部CT示「雙肺瀰漫多發斑片影」,CTPA未見肺栓塞,當時診斷考慮「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Ⅰ型呼吸衰竭」,經積極抗感染、平喘、祛痰、抗炎等對症支持治療後,患者病情較前有所好轉,遂轉入山醫大一院繼續治療。

入院後患者病情反覆,先後完善結核、風濕、傳染病系列、支氣管鏡等化驗檢查,仍診斷不明,患者一般狀況差,先後使用多種抗生素、抗炎治療無效。

正是因為山醫大一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為中日友好醫院醫聯體醫院,在科室主任張新日的積極協調下,患者於2017年11月10日轉入中日友好醫院進一步診治。

經過治療後,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醫聯體對於危重症患者,依託危重症轉運體系,轉運至中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四部(MICU)治療。

醫聯體分層級引導、安排專科疾病患者就醫,將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最需要的疑難危重症診療上,使患者獲得科學、便捷、經濟、高效、連續的醫療照護。

(本報記者 衛波 侯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