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我國慢肝患者達4.31億人 專家:慢肝患者飲酒等於慢性自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7月28日是第7個「世界肝炎日」。

「肝炎日」的設立旨在不斷提高公眾尤其是高危人群對慢性肝病的認知和防控能力。

中國是肝病大國,但是公眾對肝病的症狀、危害尤其是慢性肝病調養方面不了解,導致很多患者存在調養及日常管理方面的認識誤區,從而貽誤或加重病情,致使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後果的出現。

7月18日,在上海舉辦的「莫讓乾杯變肝悲」專家沙龍活動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藥物性肝病學組組長、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學會主任委員茅益民教授就慢性肝病尤其是酒精傷肝的相關話題展開討論。

我國慢性肝病患者超 4.3 酒精性肝病人數逐年增加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各種物質代謝的中樞,除了作為主要代謝場所參與多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同時它還具有解毒、膽汁分泌、儲存糖原、免疫調控等作用,是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然而,肝臟也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和傷害的內臟之一。

病毒、熬夜、暴飲暴食、過量飲酒都可能導致肝病的發生。

截至2015年,全球已有超過7億的慢性肝病病例,中國慢性肝病患者則已超過4.31億人。

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B型肝炎、C型肝炎的患病人數均有所減少,而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人數則均有所增加,而且在未來幾年這種情形還會繼續發展。

據預測,未來過量酒精攝入將成為我國肝硬化的重要病因。

慢肝患者飲酒如「雪上加霜」 中國式酒局害人不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新生兒及兒童注射B肝疫苗使得B肝的發病率顯著下降,另一方面則與我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不無關係。

受「無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悶」等酒桌文化的影響,以及現代生活壓力大和「人情」所系,許多人明明知道飲酒有害身體健康卻又不得不喝,甚至飲酒過量,進而引發一系列疾病。

尤其是對於本就患有慢性肝病的人群來說,飲酒無異於慢性自殺。

茅益民教授介紹,酒精的代謝主要在肝臟中進行。

絕大部分酒精在肝臟中通過乙醇脫氫酶作用生成乙醛,而乙醛具有毒性和致癌性,體內過量積聚會對許多器官尤其是肝臟造成嚴重危害。

如果長期過量飲酒,就會導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癌。

「肝臟平均每小時只能處理7.5g的酒精(相當於50°白酒不到半兩),如果超過這個量就容易造成肝損傷。

如果在飲酒同時有吸菸、暴飲暴食等行為或正在服用抗生素等藥物,更會大大加重肝損傷。

而慢性肝病患者本身肝臟功能受損,酒精代謝減慢,如果飲酒更則猶如雪上加霜。

茅益民教授還現場分享了一組數據:「有飲酒行為的慢B肝或慢C肝患者與不飲酒者相比,肝硬化分別早發生10.5年和8年,肝癌早發生9-10年。

酗酒的慢C肝患者肝纖維化風險增加30倍。

酗酒的慢B肝患者比不酗酒者的壽命縮短5-10年,發生肝癌的風險增加5倍以上。

防治飲酒傷肝 藥物干預不能少

正是基於以上數據,茅教授強調,慢性肝病患者應該做到滴酒不沾。

然而最近一項針對全國10個地區1915名的慢性肝病患者的調研顯示,1年內有飲酒行為的患者占比高達59.01%,其中有醉酒行為的達到了18.75%。

基於此情況,茅教授呼籲慢肝人群加強對酒精危害的認知,儘可能不要飲酒。

同時,茅教授還提出,如果避免不了飲酒,需要做到健康飲酒:適量飲酒;不要空腹喝酒;不要混著喝酒;不要大口喝酒;必要時可利用藥物干預,以降低酒精對肝臟的損傷。

在藥物選擇上,可選用甘忻(美他多辛)。

甘忻(美他多辛)具有解酒、抗氧化、抗脂肪變三大作用機制,是唯一針對酒精性肝損傷的藥物,還是《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推薦用藥,其療效經過臨床證明,能使酗酒者(急性酒精中毒)、有酒癮者(酒精依賴)、輕度酒精肝患者和重度酒精肝患者獲益。

除了甘忻(美他多辛),對於出現嚴重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患者也需要加用肝纖維化、肝硬化針對性用藥(如指南推薦的扶正化瘀膠囊/片等)。

最後,茅教授再次提醒眾多慢性肝病患者必須做到戒酒,生活中注重調養,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切莫因為乾杯而讓「肝」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肝臟每天只能承受40克酒精

「酒精肝是由於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損傷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解放軍第458醫院全軍肝病中心主任劉樹人主任醫師介紹說,肝臟是 人體的生化反應器,人體各種營養物質的轉化合成都由肝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