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擔心、醫生嫌棄!中醫小夾板治療骨折難覓蹤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晗通訊員張春紅
手臂不幸骨折,醫生通過手法將骨折部位復位,再把受傷手臂用四塊小夾板包夾,最後用一根長繃帶將受傷手臂吊在脖子上……記者了解到,上個世紀除了開放性骨折等必須手術外,七成的骨折都採用小夾板治療,而如今這種場景很難在骨科患者身上看到。
大部分手臂骨折患者通過外科手術打鋼釘、放鋼板等內固定,來幫助骨折部位癒合,替代了「小夾板」等外固定方法。
一個骨折,打鋼板、綁石膏,可能需花一兩萬元,而採用中醫小夾板治療卻不到千元。
據了解,「手法復位+小夾板」主要運用於常見的橈骨遠端骨折,與手術復位相比,不但方便快捷,治療效果和恢復過程也不遜於後者,而且費用只需後者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如此「物美價廉」的手術固定骨折方法為在江城逐漸遇冷?記者連日來對多家醫院進行探訪。
輾轉多家醫院難尋「小夾板」
26歲的田先生是五年前從四川農村來漢口打工,前年成為一名外賣派送員。
今年年初的一天早上,他在騎車時不慎從車上摔落,倒地過程中右手下意識撐住身體,當即感到一股鑽心的疼痛。
當即來到漢口的一家三甲醫院,經過檢查被確診為右臂遠端橈骨骨折。
醫生建議他進行手術復位,通過植入鋼板將骨折的部位「吻合」。
然而面對萬餘元的手術費,讓田先生非常糾結。
「我家中經濟條件不好,這幾年出來打工也沒攢什麼錢,希望能有更便宜的治療方法。
」田先生表示,自己沒有馬上同意醫生的方案,而是拿著X光片到另外兩家三甲醫院求診,但同樣獲得了「手術復位」的建議。
田先生聽一位同事說,他的親戚曾經也是手臂骨折,在江夏中醫院只花了幾百元就治好了,於是田先生立即打車趕往該醫院。
醫院骨科主任楊光洲接診後,仔細評估病情,並立即通過「手法復位+小夾板」的方法,將田先生的骨折部位妥善處理。
此後每隔一周左右,田先生到醫院複診,隨著康復情況調整小夾板的鬆緊度。
大約兩個月左右,田先生脫下小夾板,骨折的手臂完全康復,如今右手手臂做動作、提重物都沒有問題。
「手法復位費:180元,小夾板:21.6元,消腫止痛藥:90元、四次複查X光檢查:492元……」田先生給記者算帳,一個半月的所有治療費用,總共只花了不到800元。
醫生推薦「小夾板」遭患者反對
生性活潑好動的兒童,是容易出現骨折的群體。
記者從江城多家醫院骨科了解到,骨折的兒童患者約占骨科患者的三成以上。
多位骨科專家均認為,大部分骨折患兒其實不用開刀放鋼板,只要手法復位後,用小夾板進行外固定,就可以出院在家休養調理,定期複診即可。
江夏區中醫院院長熊侃表示,骨折開刀手術,隔幾個月還要做第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的鋼板,花費又多。
而小夾板外固定不開刀、康復快、無疤痕、花錢少。
雖然醫院大力推薦骨折患者使用「小夾板」療法,但患者和家屬往往有顧慮,有時明明復位得非常成功,他們卻總是覺得「沒搞好」;甚至有的患者明明可以用「小夾板」康復,卻寧願多花錢做手術。
紙坊的姜先生有個5歲的兒子,兩個月前兒子在和小夥伴們瘋鬧時,不慎摔傷左臂撓骨骨折,送到江夏區中醫院就醫,醫生建議他通過手法復位加小夾板治療,不過姜先生再三權衡,選擇到武昌某三甲醫院骨科,花費一萬多元為兒子做手術。
「我和妻子對手法復位不太放心,萬一醫生操作失誤,復位時把骨頭對歪了怎麼辦?那會影響孩子一輩子啊。
」姜先生表示,開放手術雖然收費高,但術後能通過X光片看到骨折部位對接得非常整齊,這令自己更加放心。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宋建東表示,手法復位講究的是「對線不對位」,只要求力線的吻合,重新接起的骨骼即使有一些偏差,康復後功能也不會受影響。
但是許多患者或家屬一看X光片上「對位不齊」,就會認為是醫療差錯或事故。
既然患者對小夾板存在偏見,有的醫生為了避免扯皮,不願費力不討好,往往也就不推薦這種治療方式。
鋼釘鋼板「擠」走小夾板
記者從江城多家三甲醫院了解到,近十年來,小夾板在骨科的使用比例明顯減少,近年來部分大醫院僅有不到兩成患者使用小夾板,而且多數是採取保守治療的老年人。
宋建東表示,現在不少醫院和年輕醫生追求「多快好省」,碰到骨折患者直接拍個片、開個刀,不但操作簡單,而且收費相對較高;「小夾板」療法對骨科醫生的手法基本功要求較高,在康復期間還需經常調整,收費只有區區的幾百元。
無論從醫院經濟效益,還是醫生個人輕鬆省事,都是選擇開放手術「更實惠」。
「治療長骨遠端骨折,首選應該是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
尤其是兒童,完全可以避免手術。
」武漢市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馮晶認為,小夾板既可以固定斷骨,防止移位,又能允許關節活動,尤其對於一些已經發生腫脹的患者,還可以根據病情進展隨時調節夾板鬆緊,使肌肉適當收縮,保證功能恢復,也非常有利於促進骨折癒合。
而手術治療則首先要把骨膜撥開,血運受到破壞,影響骨骼的正常生長和修復,而且還要通過二次手術取出內置鋼板或鋼釘,對患者損傷更大。
但也有醫生認為,小夾板退出大醫院,是醫療水平進步的體現。
武大中南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陶聖祥表示,二十年前,大多數的骨折都是用小夾板。
隨著醫療技術和治療觀念的更新,雖然少數骨折患者仍適用於小夾板,但如今手術復位已成骨折的主流治療手段。
陶聖祥表示,小夾板的護理要求更高,夾板需要2至3個月休養,活動受到限制。
過去人們生活節奏慢,現代人無法接受那麼長的康復期。
手術能做到復位精準,保全功能,往往一、兩周後就能夠恢復工作生活。
而且石膏等材料如今多樣化,舒適性增強,固定效果也比夾板好,已取代了部分夾板治療。
專家憂心傳統正骨技術「失傳」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骨科專家表示,小夾板治療對醫生整骨技術要求高,但經濟效益低,與開放手術一、兩萬的總費用相比,小夾板的收費太低,高風險低回報的事情醫生不願做,醫院也睜隻眼閉隻眼,一些可以通過小夾板康復的患者,也推薦做手術。
骨科醫生應對骨折的部位和病人身體條件進行綜合判斷,需要手術的要及時手術,「小夾板」和手術效果區別不大的,醫生也要告知利弊,由病人自己選擇。
「小夾板治療骨折看似簡單,其實手法復位需要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才能掌握。
」該專家認為,手法整骨復位、小夾板固定、膏藥接骨等這些中醫廣泛使用的傳統治療手段,正在臨床治療中逐漸減少,價廉有效的小夾板,既不能為醫生增加收入,為醫院帶來的效益非常有限,自然不受待見。
對於小夾板受冷落的現狀,業內人士憂心忡忡地表示,已在國內流傳千百年的手法復位加小夾板固定,是一項非常成熟也絕對沒有過時的骨折治療技術,也為骨折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手法復位的經驗需要代代傳承,一旦失傳將是患者的損失。
他建議相關部門出台扶持政策和補償措施,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得到實惠。
信陽淮河骨科醫院「外固定」微創治療骨折有妙招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楊晨)說起骨折,大家馬上就會聯想到醫生手持冰冷手術刀切割皮膚,將鋼板、鋼釘植入患者體內,之後接連幾個月,患者打著石膏,綁著繃帶,拄拐行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