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早產的原因,孕媽不可忽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產是指妊娠不滿37周分娩,下限設置各國不同,不少已開發國家採用妊娠滿22周,也有早一些採用24足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沿用WHO上個世紀60年代的定義,即妊娠滿28周至37周前胎兒娩出稱為早產。

早產發生率為5%~12%,在所有妊娠併發症中發生率是最高的。

發生率的不同一方面由於早產下限界定的不同還有地域和種族之間的差異,如美國黑人早產發生率高於白人,澳洲亞裔的早產發生率地域其他人種。

我國報告的發生率在5~8%之間。

早產的危害!

早產時若胎肺尚未成熟,早產嬰兒生後肺不能很好地膨脹,會發生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生死亡。

早產嬰的肝臟發育不成熟,肝臟的酶系統發育不完善,缺乏維生素K,很易引起出血。

早產嬰的體溫中樞發育不全,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體溫隨外界環境改變而升降,一般體溫較低,若沒注意好保暖,可發生硬腫。

肺出血等嚴重的問題。

早產嬰容易發生黃疸,有時程度可以很重。

他們的吸吮力差,餵養較為困難,可發生低血糖等情況,有的早產嬰甚至需用鼻飼餵養。

此外早產嬰抵禦感染的能力都較差,容易發生肺炎等感染。

早產疾病病因

約30%的早產無明顯原因。

常見誘因有:

孕婦方面

1、合併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縱隔子宮)、子宮頸鬆弛、子宮肌瘤。

2、合併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急性闌尾炎、病毒性肺炎、高熱、風疹等急性疾病;心臟病、糖尿病、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病、無症狀菌尿等慢性疾病。

3、並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徵。

4、吸菸、吸毒、酒精中毒、重度營養不良。

5、其他,如長途旅行、氣候變換、居住高原地帶、家庭遷移、情緒劇烈波動等精神體力負擔;腹部直接撞擊、創傷、性交或手術操作刺激等。

早產發生的五個原因

1. 胎兒原因:雙胎、多胎、羊水過多、胎兒畸形、胎盤異常,如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胎盤功能不全等。

2. 母親原因:急性傳染病、慢性病等,如心、肝、腎等疾病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子宮畸形、胎膜早破、陰道內上行感染、產前出血、外傷、腹瀉、咳嗽等。

嚴重貧血的孕婦,由於組織缺氧,子宮、胎盤供氧不足,也可發生早產。

孕婦營養不良,特別是蛋白質不足以及維生素E、葉酸缺乏,也是導致早產的原因之一。

還有孕期性生活不當、活動過多、持重物等都可能造成早產。

3. 年齡原因:未滿20 歲或大於35 歲的孕婦早產率明顯增高,尤其是小於20 歲者, 早產發生率是20 ~ 34 歲組的11 倍。

4. 流產史原因:流產史,尤其是晚期流產史、反覆流產、人工流產、引產或流產 後不足一年又再次懷孕對孕婦影響最大。

因流產對宮頸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宮頸機能不全,使早產率增高。

5. 生活環境原因: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時間過長、過累可使早產率明顯增高。

情緒經常波動或精神過度緊張,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交感神經興奮和血管收縮,易致早產。

早產的預防

1、定期產前檢查,指導孕期衛生,積極治療泌尿生殖道感染,孕晚期節制性生活,以免胎膜早破。

2、加強高危妊娠管理,積極治療妊娠合併症和併發症,預防胎膜早破和亞臨床感染。

3、宮頸內口鬆弛者,妊娠14~18周行宮頸內口環扎術。

早產的治療

1、一般治療:臥床,吸氧等。

2、藥物治療:宮縮抑制劑,控制感染,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

3、分娩處理:臨產後慎用呼吸中樞抑製藥;側切防新生兒顱內出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