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仁濟泌尿轉化醫學論壇圓滿落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仁濟泌尿轉化醫學論壇於6月22日15點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拉開帷幕。

本次論壇主席為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院長黃翼然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主任薛蔚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張顯明教授。

同時,多位來自仁濟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的行業翹楚匯聚一堂,針對泌尿外科轉化醫學領域的先進研究成果展開了精彩的分享與互動。

本次論壇由上海國際醫學中心院長黃翼然教授致開場辭,黃教授看著仁濟泌尿外科一路走來,雖然在臨床醫療方面已經領先國內,但是也不免會出現一些瓶頸,尤其是臨床轉化醫學研究方面有待提高,希望上海交大理工科專家和仁濟泌尿的臨床專家今日匯聚一堂,能碰出更多的火花,讓仁濟泌尿在轉化醫學的發展上走得更遠,爭取成為國際領先,並衷心預祝本次研討論壇獲得成功。


隨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主任薛蔚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仁濟醫院泌尿科的業界領先地位及所獲得的榮譽。

薛教授首先介紹了「仁濟泌尿」的發展歷程,仁濟醫院是中國最早成立泌尿外科的醫院,在黃翼然教授的帶領下「仁濟泌尿」蒸蒸日上,剛開始的時候科室醫生才寥寥十幾名,臨床體量與國際知名醫院相差甚遠,但發展到2016年末,專科排名全國第七,而且年門診量和手術量國內領先。

在2016年,仁濟的年門診量為314,260人次;年手術為11,752人次,機器人全膀胱切除術115例,全國排名第一;機器人攝護腺癌根治術162例,全國排名第六。


薛教授還講到,仁濟醫院泌尿科是中國最早開展日間手術的泌尿外科,在2016年完成的日間手術超過7000例,其中三、四級手術占70%,是目前中國每年開展日間手術量最多的泌尿外科。

仁濟醫院不僅手術量大,質量高,而且在重點病種上(腎惡性腫瘤、膀胱惡性腫瘤、攝護腺惡性腫瘤)均次費用、均次藥費、平均住院日都低於上海市同類醫院。

在臨床能力持續進步的同時,仁濟的學術研究也在不斷提高,不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16項,而且還發表SCI收錄論文130餘篇,主編或副主編專著和教學書籍3本,參編10餘本。

同時,在腎癌和男性不育方面等科研成果中,分別獲得了省部級一等獎和二等獎等獎項。

仁濟泌尿在醫生培訓領域也頗有建樹,已同國際和國內的多家醫療機構開展專科醫生的互換學習,在國內外泌尿學界享有盛名。

仁濟醫院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在泌尿領域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成為引領者和開拓者。

在薛教授精彩的發言後,本次會議的主席上海交通大學張顯明教授為大家帶來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的介紹,張教授簡單地說了一下上海交通大學這120年來的創新發展之路後,重點介紹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它是一個比較集成的系統功能平台,最常見的就是上海光源,另一個是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張教授稱,上海交大的目標主要是在新的科學基礎方案的領域下實現系統規模和集成化的科研設施,為轉化醫學研究提供平台,在臨床資源,資源深度整合中提供支持,以及為臨床驗證提供一個更大的平台。


張教授還提到從技術方面來支持現代醫學發展,指出技術正在不斷完善,從最初的傳統醫療到近代醫療到現代醫療再到個性化醫療。

項目規模很龐大,高達13億的總投資,是我國「十二五」建設中一個重要的項目。

通過這個面向用戶的疾病研究機制的平台來促進科學研究水平。

張教授最後總結說到希望通過本次學術論壇思維碰撞,結合臨床研究、臨床數據、規劃科研方向及平台支撐的力量,達到支持以疾病為中心的臨床研究,打造若干國家外延中心,發展自身優勢基礎方向的目的。

在主席們震撼的演講後,SIMC助理院長郭三維向大家簡單介紹了國際醫學中心的發展概況,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從2011年開始奠基,坐落在國際醫學園區,2014年5月開始正式運營,醫學中心主要由醫院、體檢中心、康復中心、養老中心和健康管理等部分構成。

床位總數大約500張,包括50張ICU的床位,16間手術房。

醫學中心勵志於打造成1+X體系的超級醫院(1為上海國際醫學中心,X為其他醫院),做到強強合作,把醫院做強做大,讓更多的病人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療,早日遠離疾病。

接下來本次會議正式進入研討過程,會議共分為12個主題,由11位教授進行演講。


第一位演講的是上海仁濟醫院的潘家驊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再攝護腺中的應用」的學術研討。

潘教授指出拉曼光譜雖然是一項非常傳統和古老的技術,但是它的優勢在於它是分子指紋光譜,由分子水平對物質進行鑑定,有很高的靈敏度,樣本很少,不需要準備,在很多情況下都可以實時監測,可以成為外科醫生的好幫手。


潘教授又提到最近十年,逐漸有各種各樣的拉曼光譜開始應用於醫學領域,特別是在泌尿外科領域,拉曼光譜主要應用於胃癌、直腸癌、乳腺癌、膀胱腫瘤,攝護腺癌現在還剛剛開始使用。

潘教授此次還帶了有關淋巴結SERS研究和SERS檢測攝護腺液早期診斷攝護腺癌的相關研究。

潘教授的演講主題獲得大家的熱烈掌聲,這場研討盛會仍在進行。

第二位演講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周永豐(黃平)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小分子納米抗腫瘤藥物」的學術研討。

黃教授提出採用小分子納米技術來構建藥物的遞送系統。

通過MMT法來對兩親藥綴物納米藥的體外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情況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以自由的小分子抗腫瘤藥物相比,形成的兩親藥綴物納米藥更容易抑制腫瘤藥的增殖。


黃教授的小分子納米技術引發了在場其餘教授的深思。

第三位演講的是上海仁濟醫院的董樑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與微納米技術相關的膀胱腫瘤醫工交叉研究」的學術研討。

董教授提出膀胱腫瘤的病理科醫生的判斷很重要,調查表明,病例醫生在對腫瘤的判斷上,完全正確率基本維持在82%左右,所以研發出一種高效的精準的對組織無損並且可以量化的病理輔助手段已經是勢在必行。

它就是董教授提出的數字全息技術,雖然它的實際應用價值比較低,但是從技術層面來講,它的臨床前景是相當好的。


董樑教授的精彩演講獲得了在場多位教授高度的褒獎。

第四位演講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徐宏教授,她為大家帶來主題為「具有精密結構的納米功能複合材料製備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學術研討。

徐教授提出在納米的診療系統中構建的四個平台,第一個為多指標檢測,第二個為構建納米的載藥系統,可以做一些小分子蛋白核酸的藥物可控的釋放,進行一些疾病的診療一體化和可視化的治療。


第三個為臨床血管成像,基於納米技術的血管T1的成像,第四個為發展高靈敏信號放大的結構材料,起到非常精密的去診斷高靈敏診斷疾病的功能。

隨著徐宏教授演講的結束,本次會議有關納米與醫療相結合的研討話題也結束了,不過下面的演講主題同樣精彩!

第五位演講的是上海仁濟醫院的董樑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機器人攝護腺癌根治術的同步手術導航定位系統」的學術研討。

董教授首先指出攝護腺是什麼,在哪裡?攝護腺癌根治術的手術範圍。

優化手術機器人的功能可以更多地去幫助病人手術,但是難點也有,首先是在手術中如何下刀,不能用手去感受,只能用眼去判斷。

還會出現兩個問題,切多了就會有術後嚴重尿失禁,切少了就可以導致腺體和腫瘤切緣為陽性。


董教授根據這些問題提到了機器人輔助攝護腺癌根治術中實時導航的可行性設想。

第六位演講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徐凱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單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學術研討。

徐教授這次講解的課題主要是單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經尿道手術機器人和模塊化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徐教授首先解釋單腔鏡的結構,操控者如何控制,還有一些手術現有的問題,在腹腔鏡的基礎上又做了經尿道的手術機器人,之後徐教授給大家展示了一些相關的手術機器人在手術中運用的一些圖片,隨後,徐教授給大家看了與北京術銳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的新一代樣機,還通過小視頻和演說的方式為大家講解了模塊化腹腔鏡手術機器人。


董樑教授和徐凱教授讓我們看到了機器人在未來醫療發展中必將占有一席之地。

第七位演講的是上海仁濟醫院的曹煬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醫工結合在泌尿繫結石中運用的可行性探討」的學術研討。

曹教授提出輸尿管狹窄的問題。

處理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方法是手術中切除,兩邊縫合,但是面臨的問題是術後蠕動不好,第二種方法是放一根支架管在腎臟和膀胱之間,問題在於反流和感染的問題。

第三種方法是做一個球囊擴張器放在狹窄部,通過充氣,達到擴張的作用,它目前是一線治療方法。


曹煬教授針對該臨床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引發在座的專家教授深深的思考。

第八位演講的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李祥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3D 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的學術研討。

李教授提出3D列印骨科植入物,採用模擬體內的無微環境,模擬細胞外基質的結構特徵,在多孔鈦的裡面構建一個仿生微環境,同時展示了他們做的仿生微環境構建和生物學實驗的圖片。

李教授還提到了個性化椎間融合器設計,並展示了很多設計的圖片。


李祥教授的演講讓大家看到先進的3D技術似乎觸手可及,大家的眼神中紛紛溢出憧憬的神采。

第九位演講的是上海仁濟醫院的孔文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腎、輸尿管腫瘤亞專業介紹及亟待解決的臨床問題」的學術研討。

孔教授提出腎細胞癌,腎盂輸尿管腫瘤是主要關注的兩種病種。

雖然腎、輸尿管胞癌並沒有膀胱癌和攝護腺癌那麼高,但是已經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種疾病,不過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已經可以做到「高保腎」、「高微創」和「個體化」的成果。


孔教授還提到了遺傳性腎癌的綜合治療,到現在為止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病例,近年來發表腎癌相關SCI 論文30餘篇,對於遺傳性腎癌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資源。

孔文教授講到的科研成果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和讚美,部分教授甚至起立表示尊敬!

第十位演講的是由上海交通大學的王利生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醫學影像的分析與可視化及其臨床應用」的學術研討。

王教授提出可視化技術可以分為面繪製技術和體繪製技術,並表述了三維圖像可視化技術在臨床的應用,通過可視化技術可以給到醫生更多的便利,基於機器學習的計算機輔助影像診斷提供給醫生更多幫助。


三維重構與醫學可視化、醫學影像分析與相關的定量測量與計算、計算機輔助的手術規劃,手術導航、虛擬內窺鏡技術、計算機輔助的影像診斷這幾個領域希望在將來都有很好地合作發展。

王利生教授的風趣言辭同樣讓大家回味無窮。

第十一位演講的是上海仁濟醫院的董柏君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攝護腺的精準穿刺和靶向局部治療的臨床難點」的學術研討。

董教授主要是提出了攝護腺穿刺和攝護腺癌的冷凍消融這兩大主題。

目前雖然攝護腺癌多數依靠通過血清或直腸指檢檢測,但是隨著多參數磁共振成像在早期檢測和後續治療中的價值不斷提升,核磁共振和超聲影像融合的精準穿刺成為研究的熱點。

雖然MRI和超聲影像融合引導穿刺相較傳統穿刺,腫瘤定位更精確,但是操作非常耗時,需要模板等特殊器材,而且推廣起來也很困難。

到底MRI引導的攝護腺穿刺能否取代傳統穿刺? 這還有待於新技術的開發和更多的研究。


董教授又說到了攝護腺癌靶向冷凍的探究,對於一些早期腫瘤,冷凍治療主要是靠冷凍針形成冰球,把腫瘤包裹起來並帶到核心作用區域來消除腫瘤,但是還是會遇到很多臨床的問題,比如特異性不夠,如何設計冷凍區域。

以後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去探究去克服這些困難。

董教授在演講結束拋出的橄欖枝讓大家有種躍躍欲試的衝動,不過大會仍在繼續。

最後一位演講的是由上海交通大學的宋利教授,他為大家帶來主題為「虛擬現實視頻技術及ASD應用」的學術研討。

宋教授帶來的主題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虛擬現實視頻技術最新的進展,另一部分為ASD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是一種全新的媒體,是全景視頻360*360的影像,VR體驗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知覺體驗、行為體驗、精神體驗。

宋教授提出,通過VR的情境模擬為患者提供VR精神治療,通過這項技術可以更好地幫助自閉症患者們走出封閉。

主題的另一部分,關於VR在ASD康復中的應用,通過VR技術可以實現ASD診斷和ASD康復,虛擬ASD康復訓練又分為接受、注意、交互和技能這四個部分。


宋教授又提到由治療自閉症的醫生們設計一些場景遊戲,讓自閉症的病人去更好地接受他人,在治療的後期,會讓病人去一些類似超市、餐廳等大型的活動場景中,一步步實現與人溝通交流,最後達到在生活中真真正正地與人溝通,走出自閉。

直到最後一位教授演講完畢,此次演講已經持續近3個小時,感謝各位醫療學術界的專家教授們在各自的擅長領域都發表了非常專業而精彩的學術演講,分享和討論了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


論壇的最後,本次會議的主席薛蔚教授和張顯明教授分別發表了總結陳詞,在大家的熱烈討論中,此次論壇結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